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石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阎文儒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石幢
  阎文儒
  一
  经幢是石刻的一种,从唐初开始制作以后,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历辽、宋、金、元,直到明、清。这种石刻的流行,与佛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在中世纪佛教艺术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因就陕西文管会调查唐代经幢,写出简报之后(简报见1959年第八期“文物”),略赘数语,请教于方家。
  幢的本意就是旌幡,“汉书”卷七十六韩延寿传:“在东郡试骑士,……驾四马,傅总建幢棨”。(注云:“幢,旌幡也。师古曰:幢,麾也”。)广韵江韵:“幢,幡幢,释名曰:幢幢然也。可证幢与旌幡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佛经上所说的幢,也是幡的意思。大日经疏九:“梵云,驮缚若(Dhbaja),此翻为幢。梵云计都(Keta),此翻为旗,其相稍异。幢但以种种杂色丝,幖帜庄严。计都相亦大同,而更加旒旗密号,如兵家画作象、龙、鸟、兽等种种类形,以为三军节度”。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九幢旗注:幢翳也,自关而东谓之幢。郭注云“午者执之以自蔽翳也”。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见的绢本引路菩萨所执的幡,也可称作幢。[附注1]
  以上材料都认为幢与旗是一件东西,惟法云翻译名义集七寺塔坛幢篇中记:“脱阇,资中翻幢、熏闻云,阇,视遮切,有作都音,引尔雅云:阇谓之台。而言脱者,积土脱落也。”“脱阇”当是“计都”的同音,法云宋绍兴时人,已见到许多石幢,可能因此译作台,并接着又说:“今所不取,盖是梵语故”。
  二
  从唐代起,为什么立幢用石,成为石刻艺术的一种呢?根据唐代四种“陀罗尼经”的译本,都说出立幢的原因。如天竺僧佛陀波利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中有:“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坡(塔)中。天帝,若有苾刍(和尚)、苾刍尼(尼姑)、优婆塞(清信士)、优婆夷(清信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于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疑多一上字)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又说:“此咒(指陀罗尼经中的咒语)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又说:“于四衢道造窣堵波,安置陀罗尼,合掌恭敬……归依礼拜……供养者,名摩诃萨埵(大菩萨)。”
  陀罗尼是梵语,汉语译作总持。大智度论五中说:“陀罗尼者,秦言(汉语)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法华玄赞卷第二中也说:“陀罗尼者……闻于文义,任持不忘”。就是能掌握全面的意思。因为唐时佛教密宗的修道法,提出念陀罗尼经可以解脱一切罪恶,就是与陀罗尼幢身相近接触到幢身上的影,或幢上的尘土落在人身上,也都可减轻罪恶,这样就促使佛教信徒们开始造幢或造塔。遗留到今天的一种是石幢,一种是在法舍利塔中藏置数以万计印有陀罗尼咒语的小泥塔。
  把陀罗尼经写在幢幡上来作功德(案:今天藏族每家门前还立白幡,上书藏文的陀罗尼咒),为什么又改用石幢呢?我想不外两种原因:一是根据中国从汉代起在亭四角屋上或寺门旁安置的桓表(华表)形象[附注2];一是仿塔的形制而简单一些。这样就符合了陀罗尼经中所说,把书写的陀罗尼,安在高幢上,永不毁灭。因而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刻石,是历代都有的。
  又因经中说造幢可以免去罪恶和灾难,所以除掉在通衢、寺院等地立幢外,又在墓中或墓旁立幢。西安高楼村唐大中二年高克从墓中出土的石幢,就是他的夫人、儿子为他“领受功德”,为自己“罪减福生”而建造的。后来辽太康三年在燕京西戒坛寺为法均大师建的陀罗尼幢,就是在遗塔前的。[附注3]也提到“庶兹尘影,俱变光明”,与经中的用意相同。
  三
  唐代经幢多刻的是什么内容呢?根据大藏经中所收的有四种“陀罗尼经”译本。
  (1)“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陀波利与杜行顗等译,署名为“唐朝散郎杜行顗译”。永淳二年以后垂拱三年以前译出。[附注4]
  (2)“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垂拱三年定觉寺主僧志静据杜行顗译本,校以旧梵本,重新勘定的译本,署名为“唐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译”。
  (3)“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东京沙门道成等十人,由中天竺法师地婆诃罗领导重译,不避庙讳和国讳,署名为“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4)“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大荐福寺沙门义净译。
  据大正藏十九卷384页日本建久二年(1191年)只有咒语的“佛顶尊胜陀罗尼”,未题:“师云陀罗尼凡有九本,所谓杜行顗、月照三藏、义净三藏、佛陀波利、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不空三藏等所译本”。(案其余二本是日本法崇注释和弘忍所传的梵本)因而陀罗尼经,还有开元三大士的译本。无论译本多少,陀罗尼经只有一种,所以石幢中的刻经内容,不外以上各种。
  但唐末年和以后各代,因作功德也刻了许多其他的陀罗尼,根据金石著录,有;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白伞盖陀罗尼。另外也有附刻金刚般若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的。[附注5]
  此外还有易州邢台唐明皇注苏灵芝书的“道德经”幢,是道教效仿佛教而建造的。又有灯幢,如金石著录有曹文玉灯台铭、保唐寺灯幢赞,[附注6]吉林宁安东京城唐渤海上京遗址中的石灯幢等等,这是幢的又一种形式。
  经幢除刻文字外,还雕有各种形象,据陕西文管会调查报告,有以下几种:
  (1)佛象与菩萨象 所谓敬信“三宝”,首先是敬佛,因而造象是佛教徒最重要的一种供养。贞元五年、长庆元年、善宁寺等幢都刻有佛、菩萨象。
  (2)幢顶桃形宝珠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中说:“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上置金铜阿摩落迦果。亦谓瓶,又称“宝壶”。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阿末罗……叶似小枣,花亦白小,果如胡桃”。慧琳音义二十六又说:“阿摩勒果,此云无垢”。幢顶上桃形阿末罗果的造出,还有净洁不秽污的意思。
  (3)幢顶宝盖 唐僧铠译无量寿经卷上中记:“无量寿国……无量宝网,弥复佛上,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纹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维摩诘经佛国品中也记:“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持七宝盖,来诣佛所”。石窟寺造象中,到处可以看到佛顶上的大宝盖。把这宝网、宝盖,刻在幢身佛象上面,也是供养佛的一种形式。
  (4)铜川黄堡镇长庆元年幢,平座上城郭人物造象 虽然没有较详细的拓本和图片,推想这样的故事雕刻,可能是佛传故事。在正定宋龙兴寺内的一段残石幢上,有悉达太子“出游四门”的故事,这个四面雕刻,或者也是“出游四门”。
  (5)幢顶最下层的狮子头 就是造象中的狮子座。大智度论卷第七中记:“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譬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狮子座。……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中师子。”其他佛经都有这样的说法,因而佛象有狮子座,造塔有狮子头,造幢也有狮子头,以表示佛的威严。
  四
  自从陀罗尼经译出以后,陀罗尼幢的建造也日益加多。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六十六、卷六十七,收唐幢六十六种,自武后时起(无年月,经文中有武后时所造的字,断为武后时的幢),到唐末时止。叶昌炽所收幢的拓本六百多种,最早的是河北获鹿本愿寺的神龙幢。也无记年,只有“应天神龙皇帝顺天翊贤皇后”十二字,因断为中宗神龙年间刻的幢。北京大学藏拓本中,有景龙三年山东莱芜县的“中州宁陵县令贾思玄造尊胜陀罗尼幢”[附注7]。这些应算是最早的石幢了。
  可是陕西文管会调查的富平莲湖小学内的“佛顶尊胜陀罗尼幢”,是永昌元年八月造的,译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年月,最早应是永淳二年(公元633年),距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仅有七年,这幢或者应是最早的一个了。
  (转载一九五九年第八期“文物”)
  ①“斯垣因西域考古记”第一幅插图。
  ②“汉书”卷九十“尹赏传”。
  ③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五三“京西戒坛寺陀罗尼经幢井记”。
  ④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志静序中说:“佛陀波利仪风元年从西国来此汉土,(为取陀罗尼经梵本)……回还西国,……至永淳二年,回至西京……请日照三藏法师及敕司宾寺典客令杜行顗等共译此经……僧还对诸大德,共顺贞翻译讫。”可说明陀罗尼经的译出,最早不能超过永淳二年(683)。但天竺僧地婆诃罗译的“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亏悰序中说:“此经以仪风四年(679)正月五日,朝散郎行鸿卢寺典客令杜行顗与宁远将军度婆等奉诏译进”。
  后于永淳元年(682)又由适成等译出。如果仪风四年第一次译出,那末比志静的记载早了四年。
  ⑤叶昌炽;“语石”卷四。
  ⑥同上书卷。
  ⑦北京大学藏金石目第四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