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以因明入唯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因明入唯识
  《因明入正理论》开头第一个偈子是说:
  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这个偈子就简单的揭示了因明学的宗旨.古代的大德们把因明学总结成了二悟八义:二悟是自悟、悟他;八义就是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上面那几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这四个方面的知识,是为了用来"悟他"的,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四个方面呢,是用来"自悟"的.明白了这个,就大体知道了因明学的宗旨是什么了。
  至于你说的现量,比量的问题.你看过慧律法师的光盘,我忘了慧律法师具体是怎么说的了,我看光盘比较少,也没很认真,但我看光盘的时候觉得慧律法师的说法并不是很严谨,按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劝师兄少看慧律法师讲的光盘吧.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 
  师兄把现量理解做实在的东西,整个的物理世界,这个是有点错位的.印度人定义这个"量",大约相当于我们说的"思维"的意思,它不是物质的.现量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对实在的事和舞的最直接的感触或者感觉.当然深入的理解还有其他的意思,现在先不说.比量呢,就是通过对感觉器官感受到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而得到的间接的观点.比如,我们把手伸到火里,马上感觉到烫,这就是现量,当下的感觉,还没有分别没有去整理和思考;感觉到烫以后大脑马上就开始分析了,火是热的,能烫伤手,我们以后应该小心注意,等等,这些经过思考以后得出来的观点,就是比量.
  当然,这里面的细微分别是很有意思的,我在此也就不一一多说.师兄若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刚晓法师的<汉传因明二论>那本书.师兄问因明学与唯识学的关系,许多大德都说,因明学是唯识学的基础.唯识学之所以被许多佛教外的学者重视学习,就是因为他包含的词相之繁复,与推理之严谨.有一本佛学辞典叫<法相辞典>,我记得是韩清净老先生的一个弟子编写的,里面关于唯识学的名词归纳了好多好多,而因明学呢,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辨证推理能力的,掌握了名词如果不会用来推理,就好比准备好了砖头瓦块而不知道如何盖房子,所以说因明学是唯识学的基础。这一点,在藏传佛教中尤为显著.藏地把因明作为必修的五明之一,就是特别重视推理辨证的表现,还有他们的辩经习俗也是如此。
  但在汉地呢,许多学唯识的大德也并没有专门的去研究因明,我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汉族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辨证推理的学问本来也比较完备,而许多高僧大德他们的传统文学哲学的底子本来就很厚,所以他们没有研究因明而直接步入唯识就不为过了。而我们呢,究竟该不该先学因明再学唯识,我认为也该看个人的情况,比如师兄是学哲学专业的,思虑严密擅长推理,那么对因明简单了解后直接学唯识也很自然.
  关于哲学的源头,从世界范围来说,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古希腊的逻辑学,二是古印度的因明学,三是中国古代的名辩学。现在我们学习的哲学是以逻辑学为主的,印度的因明和中国的名辩反而成不了主流了,但仔细对比一下的话,逻辑学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关于这个问题,师兄也可以查一下资料.我记得<藏传因明学>里面似乎讲过.或者刚晓法师也讲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明是古印度哲学的一种,而且是主流,他不但不隶属于唯识学,而且不隶属于佛法教理,而是当时一切哲学家都注重的,包括我们说的佛教以外的外道.但他对我们研究佛法,尤其是学习唯识呢,却又有切实的帮助,呵呵,甚至发展出了佛教的因明学.
  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把学习唯识当作盖房子的话,掌握法相名词,就相当于我们准备好砖头石块等硬件材料,掌握因明学的推理论断归纳总结等方法,就好比我们掌握了瓦工窑匠们的软件手艺.至于到底应该先准备好硬件方面的石头呢,还是先学会软件方面的手艺,各人的情况不同,因人而异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