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因明论疏明灯抄卷二(本)B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文。问何故但至差别性故者。问意云。宗之所依。及与因喻。□皆极成。何故宗依。说差别性。因喻之中。不说差别性耶。答意云。违他顺已。方为真宗。有可简故。宗之中说差别性言。因喻唯顺。而无违他。无可简故。不说差别性由此有云。法性法尔。必然之理。方是正因。是故因喻。唯有成义。无不成义。无简不说差别性言。问因喻唯成。无不成者。且如所作性因。立声无常。对声显论。随一不成。岂唯是成。无不成耶。既正因中。有不成义。何故不说差别性耶。答所作性因。对声生论。无有不成。立敌同许。是故不说其差别性。若对声显即还为宗。声应所作。随缘变故。犹如瓶等。由此当知。因喻唯成。无有不成。如因三相等者。引例而显也。宗有二依。取此二上。不相离性。许下许义。为其所立。虽因三相。有其差别。不欲取此上不相离性。成其能立。法有法依。便非如是。故因喻中。不说差别。
  文。理门唯云至此论独言者。此显极成有法等三句。理门不说。此论独说也。宗等多言等四名中。初名总标三支。能立下三句中。别释初支。真及似宗。自分为二。初文是中两字。总指能立。以起论端。第二唯随已下五字。及余两句。就前多言之中。别释宗支一言。真似两门。第二自意乐三字。及余两句。别释真宗似宗之义。且释简别义者。前言是中。总指三支。以为是中。今言唯随者。但取宗支。若真若似为所释也。次为所成立下。别释真宗似宗之祢。初一句。释真宗之义。後一句。释似宗之义。问入理论说所立宗中。有极成有法等三句。何故此论不说三句。是有何意。答。泰法师云。诸论师释云。商羯罗主。未闲此论。何者。如极成有法。如数论师对释子。立我是思。同是因中所依不成过摄。以因必於有法上立。有法无数。立因不成。只为敌论不信我。故便立我。斯有何过。言极成能别。如佛弟子。对数论。立声灭坏。此因是无因喻过以数论宗。不许有灭坏法故。故无有喻。只为不信声有灭坏。我立灭坏。斯有何过。差别性故者。如立宗言声是无常。无常与声。更相差别。其言必尔。何须更以差别之言。而差别耶。是故此论无此三句。
  文。随自乐至应亦名宗者。今此论文。即约三门。释真宗义。一者随自意。谓是随自意。立不顾论宗也。乐为所立等得。第二门也。说名为宗者。第三门也。若异此者等者。以真简以。便释似宗之义。然理门论。颂文二本。有论本云。是中唯随自意乐。为所成立说名宗。有论本云。是中唯取随自意。乐为所立说名宗。宾师云。有论本云。是中唯随自意等者。此是创译。乍不审之错破其句。三藏重详改正。云是中唯取等。是正义也。随自意显不顾论宗等者。随立者情善解便立。若自若他。若傍显论。但随自意。勿顾所宗。然随自言。含其三种。一随自教。二随自意。三随自能。今言随自。非随教意。但随自能善者立故。然随自能。必随自意。故理门说随自意言。有随自意非随自能故随自言。显随能也。问。若立自宗。唯自所尊主。立他所学。违自。何者名宗。答。若於自宗立他义。违自所学不名宗。随自意能显他宗。故立自违非宗失。如今诸法佛道儒生。互立所宗。此共许故。
  文。凡宗有四至不可建立者。此疏主文。非论文也。二先承禀宗者。亦名本师宗。如鸺鶹子六句义。黄赤仙人二十五谛。佛示三性二无我等。皆本师宗。四不顾论宗者。亦名随自宗。谓立论人。随自善解。即便立之。如鸺鶹子立佛法义。或佛弟子立鸺鶹义。今言随自。正显因明立论之道。但取随自能立即立。宾师云。其义准宗。任其随有。亦不欲顾自余两宗。亦不顾若要顾者。鸺鶹若立佛法中义。或佛弟子。立鸺鶹义者。岂名违自失也。或若佛法。对敌成立自宗中义。或若鸺鶹。立自宗义。岂要顾其共许之宗。如唯识理。共许中无。岂即名为违共许过也。
  文。初遍计宗至自不乐故者。若二外道共禀僧佉对诤本宗亦空无果者。问。若二外道。共禀一师。对诤本宗。空而无果者。清辩护法。共佛弟子。同禀佛法。对诤本宗。亦应有过。若尔掌珍比量。空应无果。同禀一师。诤本宗故。答。若二外道。共禀僧佉。同立实我。是无果故。不得名宗。若二佛弟子。一立空一立有。其义有殊。故是真宗若共立空。立已成故。便非真宗次义准宗中。问傍显论宗非本所立。随自意乐。何不名宗。答。玄应师云。如相违因。有成差别。故随自意。立傍显宗。或本宗成。余义准立。非傍显论。皆差别收。今疏主意。本诤由言。欲生他解。傍显别义。非是本意。故亦不可立为正论。然於因明未见其过者。傍义准宗。於因明旨。未见其过。说法差别相违之过。即傍准宗可成宗义而非正立。有记云。然於因明未见其过者。即助一释。亦得有过。立声无常。傍显苦无我等。亦有一分违宗之失。以无漏声。虽是无常。而非苦既於因过说法差别相违之因等者。唐前记云。眼等必为他用宗者。意许神我所用。积聚性故因。却还成立假我受用。卧具等故。此因过义。准亦可成宗过也。
  文。乐为所成至不简於似者。简因唯滥也。滥有二种。一真因喻滥谓宗等三支。俱成自义。理应因喻亦得名宗。二似因喻滥。谓因喻能成於宗。宗体则非能立。为他所成因喻应得名宗。此之二滥。自有两解。一云。为简初滥故。云乐为所成立性。谓所立宗。违他顺已。是所乐为能立因喻。主宾许故。非所乐为。故乐为所立是宗不乐能立非也。为简後滥故。云乐为所成立性谓似因喻。若更成立。虽名所立。然非乐为。故以。乐为所立是宗。不乐所立非也。二云。为简後滥故。云乐为。谓似因喻。若更成之。虽名所立。而非乐为。故乐是宗。不乐非也。为简初滥故言所成立性。谓真因喻。是其能立故。所成是宗。能立非也。能成立法谓即因喻等者。此意说云。若不言所成。但言成立即名宗者。成立之名。说於能所。因名成立。因应名宗。喻准此知。因喻时申故须简别者因喻与宗。同一时申。名为时申。由同一时。恐有滥故。置所成简。此上一解依理门论唯简於真者。有记云。即理门论中。乐为之言。唯简去前三。义准等宗。所成立者。即犹因喻。是能成立也。故言简真。唐前记云。此上一段。文说意者。随自乐为所成立中。不简似因似宗。前理门云。似因似喻。应亦名宗者。此设难也。宾云。乐为所立者。先德共有三释。一云。乐为意显违他顺已。简去真因喻。所立形能立。亦简真因喻。二云。真因喻双用前门二义简之。其似因喻。偏以乐为简之。三云。以所立简真因喻。以乐简似因喻。今解。乐为所立。虽是两义。各能通简真似因喻。
  文。又解乐者至略圆备矣者。初释意者。唯简於真。不简於似。今此说意。俱简真似。乐为之言简似宗等者。何等因喻。是於後时。更可成立。如佛弟子对声显论。立声无常宗。因云所作性故。喻云如极微。声显论师。不许声身有所作能立。不许极微无常所立。故此因喻。皆不极成。为今共许。遂别立云。声是所作。极微无常。侍众缘故。如灯焰等。问。似因似喻。既是所立。如何乃说非所乐耶。答。且望本宗。说非所乐。理实重立亦所乐为。故因喻成。亦名宗也。略周偏矣者。喻简於真。名之为略。通简真似。名之为周。
  文。问何故因至不说随自者。此问意云。因喻成宗。亦应随自。如何所立。独有此言即。答意云。宗是所成。但随自意。因喻能立。共许方成。故随自言。唯在宗内。无遍许失及承禀失者。凡立因喻。要先共许。是故更无遍许之失。及承禀失。夫宗义者。违他顺已。方名为宗。故有遍许等失也。宾云。宗言随自。乃有两义。一者随自意取。立之为宗。二者随自己义。要违敌论。若望因者。纵如所作勤勇二因随自所取。终须立敌。共许此义。敌若不许。则有随一不成之过。喻中能立。亦有随一不成之过。故因喻门。若言随自。反招随一不成之过也。沼义纂云。问。何故宗中。言随自乐。因喻中不尔耶。答。有两解。一云。宗性唯立许可言随自乐。因喻敌亦成。故无随自乐。一云。宗随自乐。因喻实同。由助非正。略故不说。
  文。问何故宗至义准能立者。言申决定方成能立等者。问如下相违。宗有自相差别。何故因喻。无别意许言彰。答。立宗随自意乐故。有意许言彰。因喻必假两共成。唯有自相。无意差别。问。比量相违。先宗违後因。名为相违。後因未举。岂非义因。何必言申方成能立耶。答。立後正理。必言中陈。方成能立。故无义因。
  文。问何故宗至不言乐为者。此之答中。总有三说。初说意云。当时乐为。方为真宗。後时乐为。非是真宗。似宗因喻。皆後时乐为。故言乐为。简彼三似也。似宗因喻设今及後俱不可说为因为喻者。似因喻二。由有过故现非因喻。若似有过。更将因喻。而成立之。既被成已。即名为宗。非因喻故。此即後时。不名因喻。第二说意。宗乐为言。简似周已。即简九过。初简所别。次简能别。合即简俱不极成。言随自者简相符过。言乐为者。即简现比等五违。及似因喻。□非乐为故。云简似周已。因喻亦简十四因过。喻十过故。理因喻中。可有乐为。略故无耳。第三说意。宗中有滥。故言乐为因喻无滥。故无乐为。初约现当。次约广略。後约滥非滥。故三说别。 
  文。问何独宗至後更不说者。问意云。论别解宗言是所成性。因喻别释。何故不说能成。答中四说。初说意云。宗所成。影知因喻能立。所立先辨。因喻不说能成。第二说意。宗前未说者。宗颂及长行。前未有说。恐滥须陈。因喻前颂已标能立。由前已彰。更何须说。第三说意。古师等说宗是能立。今违古师。宗名所成。因喻不违。不说能成。第四说意。即作齐释。宗名所成。因喻能成。是故论云。宗等多言。名为能立。先已说故。後更不说。
  文。论是名为至指此令解者。是名为宗者。此结成宗也。谓有宗依性。简滥为具三义。是名为宗。如有成立声是无常者。此指法也。言声即是。宗依之中。极成有法。无常即是。极成能别。言成立声是无常者。即是宗体。差别性故。言如有者。谓佛弟子。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即随自乐。简宗滥也。言成立者。显声无常。即是乐为所成立性。简因喻滥在。何故但言声是无常。不说无常是声。答。若言无常是声者。声属无常故。唯显无常是主。声即为宾。今欲显声是主故。但言声是无常也。既成随自亦是乐为所成立性者。晓云。随自乐为所成立者。即有二义。一显异能成立。二明非不成立。初义者。因是能成立故。宗为所成立也。而言随乐者。若言以声无常。为所立宗。即所作性。是能成立。若言以声所作性。为所立宗。即无常性是能成立。所成不定。故言随乐。第二义者。虽异能立。得为所立。若违立量。即不成宗。要先自为证成道理之所成立。方得成宗。故言为所成立。证成道理者。即立量是也。言随乐者。有欲立声无常等。有欲立色性空等。所成无量。故曰随乐。言自乐者。显异他义。谓若说他宗。不名立宗。说自所乐。方是立宗。故言自乐。上来二句。显离九过。何者。说二极成。即离四不成过。说所成立。即离五相违失。如上所说。有四种义。具二极成。远离四过。不迷三量。一言之内。含此众义。如是言说。方为真宗。故曰是名为宗。
  文。瑜伽论云至故说名宗者。瑜伽论第十五。及显扬论第十一文也。依二种所成立义者。自性差别。以之即为宗所依也。各别摄受自品所者。能依宗体也。古因明师。未唱不相离性之辞。故云各别摄受等。所尊所主。自他差别。故云各别。所宗众多。随自意乐。故云摄受。违他顺已。方是真宗。故云自品所许。故显扬云等者。彼论即云自宗所许。故知。品是宗义。随自宗意乐自宗所许者。遍所许等。四宗之中。第四不顾论宗。约之以为自宗所许。随自意乐。不顾论宗。随立者情。善解便立。如胜论师。立佛法义。或佛弟子。立胜论义。问。若立自宗。唯自所尊主。立他学违自。何得名为自宗所计。答。若於自宗立他义。违自所学。不名宗。随自意。能显他宗。故立自违。非宗失。问。何故不取前三宗耶。答。若取第一。众共许故。立已成过。若取第二。各各自宗。共所许故。相符极成过。若取第三。非本所成宗。故不成宗。如此三宗。有此等过。所以简之唯约第四不顾论宗。言自宗所许。虽尔唱不离性之辞。至於陈那之代。方唱不相离性之辞也。
  文。此中三释至正与此同者。问。弥勒无着等。自性差别。以为所立。宗因喻等。皆为能立。今者陈那。因喻为能立。宗为所立。今云自宗所许者。为是能立。为是所立。答。为会此违。有此三释。伽十五云。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辨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立宗者。谓依二种所成立义。各别摄受。自品所许。若依彼文。自宗所许。即能立也。今陈那意。自宗所许。即所立也。为会此违。作此三释。与前会违。陈那以後。三释同也。勘一释中。以言对理等者。宗能诠言。立所诠义。故能诠言。名为能立。古师依此。宗名能立。其宗之言。因喻而所成。故名所立。陈那依止。宗名所立。所望不同。故不相违。今云。言者宗能诠言也。理者宗所诠义也。其立宗言。对敌论者。因喻所成。是故陈那。名为所立。自宗所许能成义故。亦名能立。古师依此。宗名能立。自宗所许。第二释中。以别对总等者。诸法总聚。自性差别。言之与义。俱是所立。总中一分。对敌所申。自性差别。若言若义。俱名为宗。即名能立。此别对宗。因喻所成。亦是所立。而能立总。故名能立。古师依此。宗名能立。因喻所成。故亦所立。陈那依止。宗名所立。所据不同。故不相违。第三释中。以合对离等者。合者不相离性。能依总宗也。离者自性差别。各各别离也。自性差别合所依义。名为所立。能依合宗。说为能立。总立别故。古师依此。宗名能立能依合宗。对敌令申。四喻成故。亦是所立。陈那依此。宗名所立。自宗所许。自性差别。俱是宗依。非是所立。所立之具。所望义殊。不相违也。瑜伽显扬。各别摄受。自宗所许。正与此论随自乐为。不相离性总宗同也。瑜伽十五。显扬十一说。宗名为各别摄受。此论名随自乐为。随自各别义一种故。故正与此论同也。言各别摄受等者。谓不自唯自宗。亦不唯他宗随自辨才乐立即立也。且立宗之中。谓立自宗所立之义。如内教中。对声论师立声无常。有法及法。此二和合名宗。即是内教。所许宗法。内教既尔。外教亦随自宗所许。故言各别也。
  文。此文总也至非本成故者。此文总也者。伽十五云。立宗者。谓依二种所成立义。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此一段文。是总标宗。故云总也。下有十句。是别释文也。又瑜伽论。自品所许一段文中。总含三释。故云总也。对别名总。故取前解。下有十句者。彼次文云。或摄受论宗。若自辨才。若轻蔑他。若从他闻。若觉真实。或为成立自宗。若为破坏他宗。或为制伏於他。或为摧屈於他。或为悲愍於他。建立宗义。即此十句。分为三类。初二句。是立宗体也。次三句。是立宗因缘。後五句。是立宗意也。初宗体中。摄受论宗若自辨才者。四种宗中。第四不顾论宗也。初摄受论宗者。依自所师宗。对异师敌。而立自宗。如佛弟子对声生论。声应无常。所作性故。犹如瓶等。若有二人。学一师宗。却诤本宗。立已成故。故云不尔便为相符极成。後由自辨才立他宗义者。如佛弟子立胜论义等。随自才能。随自意乐。不顾论宗。唯此二种。不顾宗是正所宗。立已成故者。遍许承禀也。非本成故者。傍义准宗也。若遍许宗。以许立者。便立已成。先来共许。何须建立。次禀承者。二外道。共禀僧佉。对诤本宗。亦空无果。立已成故。本诤由言。望他解起。傍显别义。非为本成。故皆不可立为正宗。
  文。次三句是至皆悲愍故者。立宗缘中。初二可解。第三若觉真实而申宗趣者。问。前文云。能立性悟敌及证义者。由自发言。生他解故。似立悟证及立论主。申他显已。证自解生。今觉真实自悟故者。既真能立。应唯悟他。如何今云。若觉真实自悟故耶。答。因明本宗。为欲令他於未解处。得生新解。是故立者。必是先时。内心自悟。此自悟中。但有二因。一者智因生。二者义了因。智生因者。以智观义。借同品中。所作义力。从此了知声是无常。即自悟已。方能对敌。言义悟他。义了因者。谓宗前智。必缘於义。其所作义。与无常义。天然自有。然以智力。先见所作。在於瓶声二处齐有方比瓶上所作之义。不离无常。始解声上所作义因。亦不离无常。故知义因。证了其宗。此但了宗。而非生宗。既不相生。故知定有义了因也。其自悟门。唯有如是立宗之前。智生义了。既不假言。是故未有言生了。今云。觉真申宗趣者。约宗前智。既不假言。故云自悟。由立论人。立宗之後。以内智力。取共许因。了前说无常之义。此即内心。总遽比校。了所说义。故云自悟。前言能立悟他者。约宗後因。後即假言。故云悟他。故不相违。後五句立宗意中。一为成立自宗者。即自比量也。如数论师。立自比量。我我是常。许谛摄故如许自性。二为破坏於他者。他比量也。如佛法者破数论。云汝我无常。许谛摄故。如许大等。後三句。还释此二宗。初二句。别释自他二宗。後一句。通释前二宗。成自破他。皆悲愍故。
  文。论因有三相至名为了因者。沼略纂云。因义不同。略为四例。一亲□例。二名摄例。三体收例。四亲□名体例。今云。因有二种一生二了等者。初亲□例也。因有二种。一者生因。谓种生芽等。亲辨体故。二者了因。谓灯照物。□显物故。非如生因由能起用者。此引论文。证生因能起用之义。且如谷子。未生芽时。由能起後生芽之用。所以因在其前。果生其後。故能起用。名为生因。而非如者。今释了因。乃是为明先果後因。故须简除生因。起用之义。故云非如也。问了因者。为是何因。为敌智耶。为立论智。答。敌论者智。是了因者。其义决定。今明立者。智之与言。□是了因。此即立者。立宗之後。以智缘义。诠义发言。了前宗义。故通立敌。俱为了因。而因明宗。发言悟他。为其本意。发言之因故。云智生因。不言智了。而四句中。有唯生因。而非了因。谓智生因者。约悟他门。故不相违。
  文。生因有三至故名生因者。此下文中。总有三例。一名摄例。二体收例。三亲□名体例。生因有三。一言生因二智生因。三义生因。此名摄例也。言生因者等下。此後二例也。体收例者。有其四种。一立者智。二立者言。三敌证智。四照诠义。虽为六因。以体收之。不过此四故云体收例。言亲□名体例者。有其六种。一言生因。二智生因。三义生因。四智了因。五言了因。六义了因。一言生因者。谓立论者。立因等言。能生敌证决定解故。言即是生。名言生。言生即因。名言生因。此义意云。谓言论者。所作言因。能生敌论解所作智。故名言生因。论文既云宗等多言。名为能立。开示诸问未了义故。故知定以立论因言。令他解因。显了於宗故。有言生因也。二智生因者。谓立论者。发言之智。生因因故。名为生因。虽复能生敌证者智。由隔於言。故无持业。此义意云。谓由此智。能生自言即由此言。亦生他智。故云智生因。玄应师云。智生有二。初智生因者。谓敌论者。有解极成义因之智。由此亲能。生解宗智。故名生因。诸人解云。亲生因者。是立论者。言因之言。说宗因论多言开示未了义。不云智义生起解故。若尔既云示未了义。应许立言。名亲了因。故非证也。问。若尔如何。理门论说。若尔既取智为了因。是言便失能成立性。此亦不然。令彼忆念本极成故。彼论既说解极成智。名为了因。如何今说。名生因耶。答。彼论意说。由立论言。令敌因智。忆本极成能生宗智。故说宗智。名为了因。非谈因智名了因也。第四智生因者。名虽同初。依义各别。谓立论人。解因之智。必有此智。方起因言生宗智故。名生因也。生属能生。因能生故。皆持业释。
  文。义生因者至名能立等者。道理义者。能诠言才筌也。所诠义者旨也。筌旨相称。必然之理。故言道理。三义生因者。即立论言。所诠因义。与言生因。为所诠故。生之义名义生。生即因名义生因。即约道理。说义生因所作因义。虽能为境。生敌证智。隔立者言。亦无持业。生虽有三。言生是正。以对敌等决定解故。智义亦生因者。言依诠故。此义意云。取敌论者了宗智为果。即知敌论。所作智因。能了宗果者。是从立者言之所生故。生因中。言为正因。智义依诠。通名生因。问。若云言生是正因者。何故论云。因有三相。相者义也。岂非义因是正因耶。答。欲明言说诠三相义。方是正因。故举之也。此上三种之生因者。局据立论明之也。
  文。智了因者至故名了因者。四智了因者。谓敌证智。能显了宗。故理门云。但由智力了所说义。此义意云。谓敌证者。解所作智。从立论者言因而生。然此因智。了宗无常。以之为果故。即望於了宗果边。名智了因。是故论云。但由智力。了所说义。玄应师云。智了有二。初智了因。谓敌论者。解宗之智。亲能显了所立宗理。故名了因。後智了因。名虽同前。亲□义别。谓敌论者。解因之智。念三相义。亲生宗智。智了因因故。远能显宗。亦名了因。此师意云。亲了宗智。非是因智。了因之智。何名了宗。若了因智。名了宗者。应色等智。名声等智。故亲了因。非因智也。今疏主意。但取敌证了宗之智。为智了因。理门既云。但由智力。了所说义。岂由因智。了所说义。故知。宗是智是亲了。五言了因者。谓敌证智。正是了因。立论言说生敌证智。了之言名言了。言了即因。名为了因非但了因因亦由言故。照显所宗。名为了因。此义意云。此因应约二门解释。一约立论者。自望了宗。名为了因。二约能生敌论之智。名为了因。且约立论了宗释者。谓由因言。了所说义。故名了因。然此因言。自有二义。一者能生敌智。名为生因。是前门摄。非此所明。二者以所作言。了其所说。宗无常义。是此门义。故云谓由因言了所说义也。後约能生敌论之智。以释了因者。谓立论人。所作之言。望能生彼敌论之人。以所作智。了无常宗。是正了因。今与了因。作胡生因。了因因故。亦名了因。故理门云。若尔既取智为了因。是言便失能成立性。此难意云。若取敌者解所作智。望了宗边。名了因者。是立者言。使失能立。了宗之性。次云。此亦不然。今彼忆念本极成故。此答意云。正由立者言因能成故。令敌者智力忆念故。有言了智了之义。
  文。义了因者至於义所立者。六义了因者。谓敌论智。正是了因。三相因义。是此智境。了因因故。亦名了因虽三相离。成於宗果。由隔於智。不得了名。此义了因。还有二门。一者。前门之中。言生所诠。名为生因是前门义。非此所明。二者。了所立宗。复名了因是此门义。又敌论者。所作之智。正是了因。其所作义。是了因境。亦名了因。此释既取无常宗义。以为所了。故敌论者。所作之智。正是了因。其言及义。是了因因。及了因境。通名了因。何以得知。由能立义照显宗故。亦名了因。为证此义。故理门云。如前二因於义所立。且轨师云。言二因者。一言二义。名前二因。由言说义。故所作中。若言若义。於其所立。无常宗义。令其得成。明知。有义了因也。问且言生因。望何名因。为望宗耶。为望敌智。得因名耶。若有二说。一诸师多云。据生敌智。立言生因。二宾师云。夫因明之中。生因义者。唯据宗说因。岂容得据言生敌智。名之为因。望宗说因。不可滥通。故此论中。所言因者。对宗辨因。宗则先立。因则後说。以其宗中。敌论不许。故立论者。以因成之。方因既尔。发言之智。将其义因。以为所缘。及是言诠。还用证宗。是则智义。得因名者。还望前宗。以立後因。望前唯应名了。不得名生。岂得妄据生敌智故。立言生因。若必生敌智故。名生因者。宗言亦是。能生敌智。同异喻言。悉生敌智。则应宗言。及两喻言。□得名为言生因也。问依疏主意。何容救之。答宗言生敌智者。理即不尔。立无常宗。敌智未生。岂容宗言。得生敌智。举因言时。敌智方生。解宗无常。故言生因。望敌者智。为亲生因。同异喻言。虽生敌智。是□远故。不为生因。但令敌智见所立边。成立究竟。为喻胜能。非如言因。亲生敌智。故非生因。问宾师云。其智生因。以能发言。是言之因。生因因故。名生因者。因明论中。岂有由言是果义故。须立智因也。义生因等。□应广破。此难可尔。依疏主意。何容救之。答返应问彼。立论者智。观所作义。既自悟已。对敌立义。将悟他时。为唯观义。悟敌论者。为亦发言。悟敌论者。若唯观义。但应自悟。岂悟他耶。若亦发言。其所作言。是立者智之所发生。岂非智果。因明宗中。非唯据宗说名为果。以言亦是智之果故。言因既尔。义因亦同。是故。言义二生因为智生因果。妙符深旨。不可异推。此等问答。如理门论问答抄述。
  文。立者之智。至兼余无失者。此非论文。即疏主辨兼正差别也。了虽有三。智了是正。望未显义。令得显故。言义兼之亦了因摄者。言义亦名了因者。智因境故。此且约了因三。明兼正之别也。分别生了下。生了相对。以明兼正。虽有六因。生因三中。言生为正。了因三中。智了为正。取二所以。如文可解。宾师云。诸人多云。智了因者。是敌论者。解所作智。了宗无常。今当问彼。解所作因。是宗前有宗後有耶。若未解宗。而於宗前。先以智力。先观所作。从此生智。解宗无常。此是自悟。比量门收。解宗之智。从因智生。此是智生。何得名了。又立论者。立宗之後。证宗之智。能说所作。其智岂非智了因也。何以专说立论之人。智是生因。而不说其立宗之後。有智了因。了所说义。而乃倒说是敌论人证宗之字也。前浪引论。但由智力了所说义。若将证敌论有智了因者。谬也。理门正辨立论之人。立宗之後。由智力故。取共许因。证了前宗。非是敌论。智了之义。不应谬引。而彼文云。但由智力了所说义者。谓但由其立论之人。立宗之後。以其智力。取共许因。证前所说。宗无常义。故知妄用。证其敌智也(已上)今疏主意。立论者智。不名了者。非能解亲显所成守故。隔言智故。敌证者言。不名生者。以不能生敌证智故。救疏主意。如问答抄。
  文。次释名者至道理言论者。释因义中。合有四义。初之二义。依诸教说。後之二义。依瑜伽说。初中云因者。此乃缘由所以义也。即是生显果之所以如佛弟子。对声论师。立无常宗。声论者言。何以无常。答之由以所依性故。得知声是无常。故知因者。即所以也。引喻者。即是两喻。所依之处。同类者。摄彼余论。合结两支。以为同类即是喻上。能依法门。此是正喻。谓同陈那云诸所作者。皆是无常。即与声上所作无常。为同类也。异类者。此瑜伽意。於杂集外。加以异喻止滥之义。谓应说言若有常住。即非所作故。是异类也。此之同类异类两义。即是真因。後之二相。其後三量。是发言之智。而於言中。依於两喻是所依之虚取其诸所作者。管因第二相。故同类中。取一分义。为第二相。及取即非所作止因之滥。为第三相。故於异类之中。复取一分。为第三相。即是三相之因。顺益本宗。言道理者。非是宗也。唯目於因。
  文。问喻既建至至後当知者。喻谓譬况等者。梵云达利瑟致案多。达利瑟致云见。案多云边。见其边际者。说见义也。他智解起。照此宗极。名之为见。究竟圆满者。说边义也。由此比况。令宗成立究竟。名之为边。喻谓譬况者。喻者譬也。晓也。由此譬况。晓明所宗。故名为喻。此问喻名语虽非当。而义不乖。今顺方言。故在喻名。喻□後成不得因称者。因名有二。一通二别。言通者。凡诸能立。皆名为因。非唯一相。同异两喻。於宗名因。是能立故。言别者。唯约正释宗之所以。名之为因。同异两喻。非是正释宗之所以。不得因称。今引约别因之与喻。其义殊也。说所因时义未成故者。因是所以义。故云所因。前虽举因。亦晓宗义。未举譬况。令极明了。今由此况。宗义明极。故离因立。独得喻名。是故此因。不名见边。至後当知者。此有二说。一云。前虽举因。亦晓宗义。未举譬况。令极明了。至说喻时。方当知宗。故云至後当知。一云。指论下说二喻之文。及疏中卷初文。故云至後当知。
  文。辨差别者至望义为六者。沼法师云。因义差别。略为四例。一亲□例。有其二种。一生因。谓种生芽等。亲辨体故。二了因。谓灯照物。□显物故。为显此例。故云有果不同疏成生了疏开也。二名摄例。有其三因。一言因。二义因。三智因。为显此例。故云各类有别分言义智。三体收例。有其四种。一立者智。二立者言。三敌证智。四照证义。为显此例。故云体异便成。立敌二智。义之与言。四亲□名体例。有其六种。五言生因。二智生因。三义生因。四智了因。一言了因。六义了因。为显此例。故云生了各殊。别开六种。总结四例。云得果分两。约体成四。据类有三。望义为六。
  文。智了因唯至为所生果者。沼法师云。傍乘义便。果亦四例。一亲□例。有其二种。一谓生果。芽从种起。二谓了果。物为灯照。此即总显生果了果。亲□别义。二名摄例。有其三种。一谓言果。言生因为智生因果。二谓智果。智了因为言生因果。三谓义果。义生因为智生因果。三体收例。有其三种。一立者言。是生因体。为智生果。二敌证智。是了因体。为言生果。三所成宗。除所立宗。无别果体。宗是了因之果体故。四亲□名体例。一言生果。谓敌证智。起立言故。言即生名言生。言生之果。名言生果。此约亲说。下准此说。二智生果。三义生果。此之二果。□立论言。趣二因故。生之智名智生。智生之果。名智果。义准此释。生果虽三。言生果正对立论言生因故。智义亦名生果者。望助因故。四智了果。谓所成宗。为智显故。了即智名智了。智之果名了果。五言了果。六义了果。此二果□敌证智。义之了名义了。义了之果。名义了果。言准义释。了果虽三。智了果。正对智了因。得名果故。言义亦名了果者。望助因故。然所成宗。非生果者。果者非言生因。亲所起故。敌证者智。非生因故。立论者言。非了果者。立论智等。非了因故。不从敌智得名果故。以言望於义。成显了因等者。以能诠言。诠显义故。成显了因。其果可知。以义望於言。为能生因者。无义依何起能诠言。是故以义为能生因。
  文。由此应说至谓所立宗者。唯因不是果智生因者。闪理门论云。谓於所比。审观察智。从现量生。或比量生。解云。宗是所比。有能缘智。即了宗智。量智生时。从现有烟现量之因。或从所作比量之因而生也。即立论者。於所比宗。审观察智。名智生因。此智既从现量之因或比量生。何言喻因。不是果耶。答虽自悟门中。前後之智。互为因果。而悟他门。因果决定。不相杂乱。今约悟他。故不相违。沼法师云。然生了义。因果各六。集综纲要。为五四句。一生了因对句。二生了果对句。三生因果对句。四了固果对句。五因果总对名一生了因对句者。於六因中。有唯生因非了因。六中摄一。谓智生因。有唯了因非生因。六中摄一。谓智了因。有亦了因亦生因。六中摄四。谓言生因。言了因。义生因。义了因。有非生因非了因。不摄六因。如所立宗果。今此四句。第一生了因对句也。第三句中。言生因者。居士吕才云。谓立论言。既为了因。如何复说。作生因也。论文既云。由宗等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说名能立果。既以了为名。因亦不宜别称。不尔岂同因一之上。乃有半生半是了因。故立论言。但名了因。非生因。此虽实见。义实未通。非直不耻於前贤。亦是无惭。於後哲。立言虽一。所望果殊。了宗既得为因生智。岂非所以此乃对所生了。合作二因。难令生了半分。吕失实为孟浪。如灯显瓶。既得称了。能起瓶智。岂不名生。故但如前四句为定。第二生了果对句者。於六果中。有唯生果非了果。六中摄二。谓智生果。义生果。有唯了果非生果。六中摄一。谓智了果。有了果亦生果。六中摄三。谓言生果。言了果。义了果。有非生果非了果。不摄六果。如智生因等是也。第三因果对句者。於生因果六中。有生因非生果。六中摄二。谓智生因。义生因。有生果非生果。六中摄一。谓言生果。有生因亦生果。六中摄三。谓智生果。义生果。言生因。有非生因。非生果。不摄生因果六。如所立宗是也。第四了因果对句者。於了因果六中。有了因非了果。六中摄二。谓言了因。义了因。有了果非了果。六中摄一。谓智生果。有了因亦了因。六中摄三。谓智了因。言了果。义了果。有非了因非了果。不摄了因果六。如智生因是也。第五因果总对句者。有是因非果。十二中摄一。谓智生因。有是果非因。二六中摄一。谓智了果。有是四亦是果。谓余十法。有非因非果。不摄因果六。又解。有因非果二六中摄三。谓智生因。义生因。义了因。有是果非因。十二中摄一。谓智了果。有是因是果。谓摄余八句。
  文。明废立者至当广分别者。因正建宗总苞称一者。一所作性。通贯声瓶。故云总苞。问所作性因。是宗家法。何故乃言瓶上亦有。答犹如一缕贯黄赤花。贯黄花缕。实非贯赤。缕相同故。言贯赤花。此亦如是。一所作性。通贯声瓶声之所作性。通贯声瓶。声之所作。实不在瓶。所作同故。说瓶有性。故掌珍等论云。因义不应分别。问声瓶齐所作。二相□为因。无常贯声瓶。说宗通两处。答所作两家。俱成就故。此二相□为因。无常瓶成声不成何得言宗通两处。问因有三相。喻有二种。若尔应言因三喻二。何故乃言因一喻二耶。答於一体上。三义具有。摄义入体。故云一因。喻即不尔。体有顺违二支。异体摄异体法不入。异体故云二喻。
  文。二问何故至但总名因者。智境□宽等者。智是了因。亲□例中。如灯照物。□显物故。名之为□。以宗言义。及因言义。为所了境。名之为宽。言果亲狭等者。言即生因。亲□例中。如种生芽。亲辨体故。名之为亲。唯敌者智。为所生果。名之为狭。宗为了果。智为生果。果既有异。因分生了。虽生了别。而同得果义齐。但总名因。问前文云。非但由言智能照解。亦由言故。照显所宗。名为了因。若尔言果。通宗及智。何得名狭。答唯约生果。名之为狭。不论了果。故不相违。
  文。三问何故至不增不减者。起果者生因。照果者了因。起之与照。义用不同。名摄例中。随类有能。言生言了。为一类。义生义了。为一类。智生智了。为一类。各随其类。有生了能。故分三种。生能之类。分为三种。了能之类。分为三种。故云随类有能。立智隔於言义等者。然立论智。不名了者。非能亲显所成宗故。隔於言义及敌智故。不得名了。敌智不生立解等者。敌证者智。不名生者。以不能生立者解故。隔言义故。
  文。四门何故至故有四者。顺果义别等者。亲□名体例中。生因之三。顺所生果。了因之三。顺所了果。故分成六。且如言生因者。顺生敌智。若相违者。何得顺生。乃至。义生为境。顺生敌智。若违何生。故名顺果。有能生用。了因之三。其义亦尔。立者义言。望果二用等者。生果了果。合名为果即智了因。了果是所立宗。立者言义。生敌证智。由此即有能生之用。亦由言故。照显所宗。名为了因。亦由能立义。成自所立宗。照显宗故。亦名了因。由此即有能了之用。望於了果。有此言了义了二用。除此言义二生因。外无别言了义了之体。言了义了。即是言生义生故。故唯有四。
  文。五问何故至不开宗喻有。别名宗喻等者。宗即有法。非是总宗。一所作性内。具含三相义。初相为宗。後二为喻。故云通即称因。此初释也。第二释中。如贯花缕。贯二门故者。所作性通贯声瓶。犹如一缕。贯黄赤花。第一释意。约通别说。第二释意。约宽狭说。故别。
  文。示因相中至三百三边者。其言生因等者。各有三相者。义有三相。其理可尔。能诠言一。何言有三。虽言是一。诠三义故。从义名三。智缘三相。故亦有三。泰法师云。因有三种。一所作性等义因。二知所作性等。心心法性名智。三说所作性等言因。今此三因。各有三相。故云各三。相者向也者。不训释字。理门既言一向离故。明知。相者得是向义。此因通向宗二喻处。故约向名。正取言生等者。其因能立。於六因中。不取了。以彼了因。是量体故。就生三中。言生是此。因能立体。智义是彼言因境故。兼名能立。而非是正。故文不说智之与义。名能立也。义生因体。取三相也。阙一相也者。是疏主文。非论文也。因相贯三更无别体者。此说向义。向贯三处。名之为向。相者面也等者。第二说也。此义意云。面者方面。边者边畔。如□一物。有三方面。有三边畔。上一面边。喻宗法性。下二面边。喻同异性。因体亦尔。於一体上。三义具有。故云因有三相。由此解云。相者面也边也。三面三边也。
  因相贯图。
  初相方面边畔。有法宗处。因(第二相方面边畔。同品瓶处。第三相方面边畔。异品空处)。
  於三相中。致一因言所依贯三别处。故示尼图显其贯处。理门论云。又比量中。唯见此理。若所比处。此相定遍(遍是宗法性也)於余同类。念此定有(同品定有性也)於彼无处。念此遍无(异品遍无性也)是故由此。生决定解。即是此中。因贯三处。如一缕三分。贯於三花。青喻有法。黄喻同品。赤喻异品。所作性因。是宗家法。何故乃言瓶上亦有。独如一缕。贯於三花。贯青花缕。非贯黄赤。缕相同故。言贯青花。此亦如是。一所作性通贯声瓶。声之所作。贯不在瓶。所作同故。说瓶有性。故掌珍云。因义不应分别。此上□倒。 字也。^2□音相咨反。野王案。今□为私字。今以此字音相姿之船二反。义与某甲之某字同也。经中依例品字。显涅盘之三点。今即示倒。^2□字。标能立之三相。智者依譬。领慧得生。是故象图。生童象解。
  文。若尔既至故相非体者。其相义多能诠言一等者。答也。此答意云。泛言有二者。一者言言。即音声名句文身二者意言。即立论者。能说之意。今此因言。虽无言多言。而有意言多言。即用义相多言。名之为因。其一因言。诠多义相。故虽一因。名为能立。多相之言。名为多言。非言多故。名为多言。玄应师云。有二说。一云。因一喻二。名为多言。非谓一因。名为多言。一云。一因亦名多。诠三相义。多之言故。今但依前说。言即多名多言故今疏主意。同後义意也。前文云。其言生因。及敌证智。所诠之义。各有三相者。即言智义。各有三相。沼略纂云。因三相者。就义因中。开之为三。因义有三。故言因有三相。问因有三相。应该智言。如何今说。唯在义因。答立因之言。唯诠初相。不显後二。故言无三。同异喻言。虽彰二相。举事诠别。非言因故。或同异喻。虽举事别。显因相故。摄在言因。故许言因。亦有三相。立敌因智。缘三相生。随境有三。此不待说。然解宗智。唯缘宗起。宗既无别。智即非三。故三相言正说因义。言智有无。应如理说。古师解云相者体也等者。相有两解。一云。古师相者体也。体相不同。言有三相。谓第二因。瓶等为体。其第三因。空等为体。故真谛译。世亲所造如实论云。因有三相。谓根本法。同类所摄。异类相离也。二云。若如前释。同品定有性因。用瓶等为体者。岂不同喻。取瓶为体。喻於声也。如瓶与声体。不相似。非同品故。不可不相似法。得为同品。勿虚空等。望无常宗。名同品故若异品遍无性因。取虚空等。以为体者。虚空一切立。可许说如有宗。言体无。如何成异品。设对有空。亦非异品以瓶望声。虽不相似。非异品故。由前所难。定不得言相者体也。初相同此等者。古师初相。以声宗上所为体。不异陈那。故云初相同此。後之二相如次即以同异二品有法为体。故云余二各以有法为性。陈那不许等者。陈那难云。若取同异有法为体。与声体别也。何名宗法。又第三相。若取异品。对无空论。异品既无。应所立因。阙第三相。故云同异有法有立故。但取彼义等者。陈那今云。取同品上。所作性义。为第二相。於异品上。无因之义。为第三相。故有差别。无如前过。说古今别。基说如是。玄应师破云。今详。彼说亦未应理。且说陈那同品上因。为第二相。异品无因。为第三相。此亦与宗有法体别。还非宗法。何异古师。古师即是。世亲等说。岂世亲等。以同异有法为因。成立宗义。况如实论意。未必然。不可相传即为定说。所以别解。古师三相。虽三体别。不取同异有法为因。第二相取瓶上所作。第三相取空上无因。後二既不在宗。故说三相体异。陈那质云。既後二相。不在宗故。与宗体别。何名宗法。又第三相。既称体相。异品无性。体既是无。既应凡所立因。皆阙异品遍无一相故。我但取宗有法上。一所作性。有三相义。说三相言。谓所作性。遍宗有法。极成义别。是因初相。即声所作。能於同品瓶等上有。是第二相(所作是生义。故瓶上有也)不取瓶上所作性也。又声所作。能於异品空等上无。是第三相。不取空上无因之义。故体是一。谓声所作。所望不同。有三义也。
  文。论何等为至则因体是者。此列初相显因之体等者。因三相中。唯以初为因自体。以因初相正证宗故。此义意云。初相是主。正为能立。籍伴助成。故显第二。虽有主伴。其滥未除。故须第三。主伴止滥。显宗义宗周。故不可增。据所立宗等者。简宗差别。定因所依也。宗有二分。法与有法。亦有总别。法与有法为别宗。不相离性。为总宗。今云。宗者是何宗耶。若据总别。取别宗。当有法中。唯取有法。以之即为因之所依。宗法有二。初宗即法。谓如宗中能别是也。後宗之法。谓如因中初相是也。今言宗法。取宗之法。正明因故若正明因。何故举宗。唯取因法。此有二解。一云。以因初相。正证宗故。若不彰宗。不知谁之因法。二云。以因初相。於宗依上而建立故。总显意云。第一相云遍是宗法性者。声有法体。名之为宗。此有法上。所作性义。或勤发义。遍附声上。而成差别。异相法门。是初相性故。云遍是宗法性也。
  因明疏明灯抄卷第二(本)。
  宽元贰年六月六日书写毕。
  因明疏明灯抄卷第二(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