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佛教因明表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崇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佛教因明的內容

A1瑜伽因明

 B1體性:言論、尚論、評論、毀謗論、順正論、教導論。

 B2處所:王家、執理家、大眾中、賢哲前、善解法義者前、樂法義 者前。

 B3所依:

C1所成立:自性、差別。

 C2能成立:立宗、辯因、引喻、同類、異類、現量、比量、正教。

 B4莊嚴:善自他宗、言具圓滿、無畏、敦肅、應供。

 B5墮負:捨言、言屈、言過。

B6出離:觀察得失、觀察時眾、觀察善巧及不善巧。

B7多所作法:善自他宗、勇猛無畏、辯才無竭。

A2正理因明

B1能立-似能立

B2能破-似能破

B3現量-似現量

B4比量-似比量

A3因明入門

B1正理啟門集課

B2知明論(知理論)

B3因理論

C1正因:果正因、自性正因、不可得正因

C2似因:相違因、不定因、不成因

A4因明論式

聲,無常,所作故。

B1宗=前陳+後陳

C1前陳,如:聲。

C2後陳,如:無常。

B2因,如:所作。

三段論法

大前提:凡所作是無常。

小前提:聲是所作。

結 論:聲是無常。

A5因明論式與三段論法

B1前陳=有法=小詞

B2後陳=所立法=大詞

B3因=理由=中詞

二、印度佛教因明的傳承

A1釋尊教化時期:釋尊及其弟子。

A2部派結集時期:如,那先比丘。

A3中觀前弘時期:如,龍樹、提婆。

A4唯識攝化時期:如,無著、世親、陳那、法稱。

A5中觀後弘時期:如,釋迦慧、法勝、慧生護。

三、漢藏因明論著的傳譯

A1陳那八論:觀三世論、觀總相論、觀境論(觀所緣緣論=無相思塵論)、 因門論(因輪決擇論)、似因門論、理門論(因明正理門論)、取事施設論、集量論。

A2天主一論:因明入正理論。

A3法稱七論:釋量論、量決定論、理滴論(正理滴論、正理一滴論)、 因滴論、觀相屬論、諍理論、成他相續論。

A4漢藏因明傳承

藏地因明傳承:1.無著2.世親3.軼名4.軼名.軼名6.軼名7.陳那8.自在軍9.法稱10.帝釋慧11.釋迦慧。

漢地因明傳承:1.無著2.世親3.軼名4.軼名.軼名6.軼名7.陳那8.護法、天主9.戒賢10.玄奘。

四、佛教因明論式的演變

A1釋尊教化時期:「宗因」、「宗喻」、「宗因喻」等立式及破式,不拘形 式。

A2部派結集時期:同釋尊教化時期,善巧運用立式及破式。

A3中觀前弘時期:立式以「宗因喻」三支為完整,破式以兩難式為完整。

A4唯識攝化時期:無著傾向於「宗因喻」。世親以「宗因喻合結」五支為完整的論式。陳那以「宗因喻」三支為完整的論式。法稱以「宗因」為完整的論式。

A5中觀後弘時期:立式以「宗因」為主,破式則善巧運用,不拘形式。

五、佛教因明論師的生平

A1龍樹(150-250AD):南印人.其師為比羅比丘等。因明著作有《方便心論》。其他有《大智度論》、《中論》等。

A2無著(310-390AD):北印健馱邏國人.其師為賓頭羅等。本尊即彌勒菩薩。傳出彌勒之《瑜伽師地論》,自造《集論》等。其他論著有《金 剛般若論》、《大乘莊嚴經論》等。

A3世親(320-400AD):北印健馱邏國人.其師為無著等。因明著作有《如實論》。其他論著有《俱舍論》、《唯識三十論頌》等。

A4陳那(480-550AD):南印人。其師軼名。本尊為文殊菩薩。因明著作:《因明正理門論》、《集量論》等。其他論著:《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 集要義論》。

A5法稱(560AD):南印人。其師為自在軍、登耆阿閣梨等。因明著作:《釋量論》、《正理滴論》等。其他論著有《金剛針論》等。

六、正因與似因

A1正因=因三相

B1宗法=遍是宗法性=根本法

B2隨遍=同品定有性=同類所攝

B3倒遍=異品遍無性=異類相離

A2正因類別

B1自性因

B2果因

B3不可得因:1自性不可得,2果不可得,3能遍不可得 ,4自性相違可得,5相違果可得,6相違遍可得,7果相違可得,8能遍相違可得,9因不可得,10因相違可得,11因相違果可得。

A3似因類別

B1不定因:1共不定,2不共不定,3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4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5俱品一分轉,6相違決定。

B2相違因:1法自相相違,2法差別相違,3有法自相相違,4有法差 別相違。

B3不成因:1兩俱不成,2隨一不成,3猶豫不成,4所依不成。

七、「量士夫」與「量」

A1世尊是量士夫

 B1因圓滿:意樂圓滿、加行圓滿。

 B2果圓滿:善逝、救護。

A2非量

B1決斷識(已決智):1現識決斷識,2分別決斷識。

B2意伺(伺察意):1無理由意伺,2理由未定意伺,3理由相違意  伺。

B3猶疑:1義已轉之猶疑,2義未轉之猶疑,3等分之猶疑。

B4顯而未定:1根現識顯而未定,2意現識顯而未定,3自證顯而未  定。

B5顛倒識:1分別顛倒識,2無分別顛倒識。

A3量

B1現量:1根現量,2意現量,3瑜伽現量,4自證現量。

B2比量:1信許比量,2極成比量,3事勢比量,4譬喻比量。

(摘自《佛教因明的探討》一書,林崇安著,慧炬出版社,199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