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俱不成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因明学用语。因明三十三过的似同喻五过之一。是同喻与因法(能立法)和宗法(所立法)都不相合,从而失去助成作用的过失。共有两种:一种是有体喻犯俱不成过,一种是无体喻犯俱不成过。故《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b):“俱不成者,复有二种:有(有体)及非有(无体)。若言如瓶,有(有体)俱不成;若说如空,对无空论,无(无体)俱不成。”这是仍以前量为例,用改变同喻的方法来说明有体和无体两种俱不成。我们先来看有体俱不成的例子:

  声常,(宗)
  无质碍故,(因)
  如瓶。(喻)


  这“瓶”立敌都许其为有体,但却是有质碍和无常性的,因而不能作为能立法和所立法的同品。这就是有体喻而犯俱不成过。再看无体俱不成的例子,如对无空论立如下比量:

  声常,(宗)
  无质碍故,(因)
  如空。(喻)


  “虚空”是无质碍而且常住的,这是印度大多数哲学派别所共认的,因此以虚空为同喻本来应该是无可非难的;但如果对无空论者立量也以虚空为同喻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无空论者不同意虚空为实有,虚空既非实有,又怎么能作为因宗二法的同喻呢?由此也可知道,同喻决不能是无体的,同喻若是无体,必有俱不成之过。

  据《因明入正理论疏》的划分,有体俱不成又有两俱、随一、犹豫、所依四种分别,其中随一又分自、他两种,兹列表说明如下:

  ┌────┬────────────┬─────────────┐
  │过  名│举          例│说           明│
  ├────┼────────────┼─────────────┤
  │两俱有体│如《因明入正理论》所举例│             │
  │俱不成 │:声常,无质碍故,如瓶 │             │
  ├────┼────────────┼─────────────┤
  │自随一有│如声显论对胜论立:瓶是无│声显论认为“声”是常住和非│
  │体俱不成│常,所作性故,如声   │所作的,因此不能用“声”来│
  │    │            │作所作和无常的同品;但胜论│
  │    │            │以“声”为所作和无常之物,│
  │    │            │故是自随一有体俱不成   │
  ├────┼────────────┼─────────────┤
  │他随一有│如胜论对声显论立:瓶是无│从立者一方来看虽然可以如此│
  │体俱不成│常,所作性故,如声   │说,但在敌者一方通不过,因│
  │    │            │此是他随一有体俱不成   │
  ├────┼────────────┼─────────────┤
  │犹豫有体│如说彼厨等中必有火,以现│同喻“山等”,或烟或雾犹存 │ 
  │俱不成 │烟故,如山等处     │疑惑,故是犹豫有体俱不成 │
  ├────┼────────────┼─────────────┤
  │所依有体│如数论师对萨婆多立:思是│此量宗因二法均是随一无体,│
  │俱不成 │我,以受用二十三谛故,如│同喻虽是有体,但无所助依 │
  │    │瓶盆等         │             │
  └────┴────────────┴─────────────┘



  在以上四种(自、他随一算作一种)有体俱不成中,自随一有体俱不成照一般的理解应该就是他随一无体俱不成,他随一有体俱不成应该就是自随一无体俱不成。因为按因明的规定,宗依、因法和喻依必须立敌共许极成,如果有一方不极成,就是随一无体(亦即随一有体)。可以举一个《因明入正理论疏》中的现成例子来说明:

  声常,(宗)
  所闻性故,(因)
  如空。(喻)


  这个比量如果是声论师对无空论立的,就是自随一无体俱不成;也是他随一有体俱不成。如果是无空论对胜论立的,就是他随一有体俱不成;也是自随一无体俱不成。由此可见,自随一有体与他随一无体,他随一有体与自随一无体,原来是重复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有了随一有体俱不成以后,就可以省去随一无体俱不成了呢?我们认为这要作具体分析:像上述的随一有体和随一无体既然是一回事,那就大可不必分作两起说;但窃意这里的随一有体俱不成,除了相对于随一无体俱不成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我们在上表中举例说明的,同喻“声”立敌双方虽然共认其是有体,然而由于双方对其属性的理解不同(常与无常、非所作与所作),按一方的理解可为宗因二法的同喻,而另一方却不同意它作为同喻,由此产生的随一有体俱不成,其“随一”的重点就不在有体或无体上,而在能不能成其为助因上面,像这样的随一有体俱不成与随一无体俱不成并不重复,当然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另外,所依不成分自体依不成和所助依不成两种。所依有体俱不成属于所助依不成一类,因为同喻既是有体,就不会是自体依不成,自体依不成指的是同喻自身为无体。所以下面要讲的无体俱不成才是属于自体依不成一类。

  其次,关于无体俱不成,《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云(大正44·135b):“无(体)俱不成亦有两俱、随一、犹豫及所依不成。”但在实际划分中,却只有两俱、随一及所依不成三种,缺犹豫无体俱不成。所以《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又云(大正44·135b):“犹豫无(体)俱不成者,既无喻依,决无二立,疑决既不异分,故阙此句。”这就是说同喻既是无体,就不再存在或此或彼犹疑不决的问题了,因而只有当同喻是有体时才有犹豫的可能。兹据《因明入正理论疏》的划分,列表说明如下:

  ┌────┬────────────┬─────────────┐
  │过  名│举          例│说           明│
  ├────┼────────────┼─────────────┤
  │两俱无体│如声论对胜论立:声常,所│《因明入正理论疏》云:“二│
  │俱不成 │闻性故,如第八识    │俱不立有第八识故”    │
  ├────┼────────────┼─────────────┤
  │自随一无│如声论师对大乘者立:声常│《因明入正理论疏》云:“彼│
  │体俱不成│,所闻性故,如第八识  │自不许有第八识故,是自随一│
  │    │            │”            │
  ├────┼────────────┼─────────────┤
  │他随一无│如声论师对无空论云:声常│《因明入正理论疏》云:“举│
  │体俱不成│所闻性故,如空     │喻如空,对空无论,即他随一│
  │    │            │”            │
  ├────┼────────────┼─────────────┤
  │所依无体│数论师对无空论者云:思是│“虚空”是无体,因而不能作│
  │俱不成 │我,以受用二十三谛故,如│为宗因二法的同喻     │
  │    │虚空          │             │
  └────┴────────────┴─────────────┘



  上述三种(自、他随一算作一种)无体俱不成的同喻既然都是无体的,便同时又有自体依不成的过失。

  前面说过,所依有体俱不成只有自体依不成一种;但所依无体俱不成却可以是自体依和所助依都不成的,如上表所举的例,除了自体依不成外,由于宗因二法都是随一无体,因此还有所助依不成的问题。(沈剑英)

  [参考资料]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末);《因明论疏明灯抄》卷二(本);《明本抄》卷十;《因明钞》卷五;《因明入正理论疏瑞源记》卷七;《因明三十三过本作法纂解》卷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