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因明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虞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國邏輯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明即佛教的邏輯。在梵語中﹐“因”含有理由﹑原因﹑知識之因的意思﹔“明”在漢語中也可被理解為學問﹑學說。因明最初產生於 4~5世紀的印度﹐並從6世紀隨印度佛教東傳﹐開始在中國傳播和發展﹐主要有漢傳和藏傳兩大支流。
  漢傳因明 因明傳入中國漢族地區主要有兩次﹕第一次是真諦等人於 6世紀傳入的。後魏西域的三藏吉迦夜與曇曜合譯了《方便心論》﹐真諦譯了《如實論》﹐後魏三藏毗目智仙與翟曇流支譯了《回淨論》等因明著作﹐但卻沒有由此產生什麼註疏或著述﹐因而這次傳入產生的影響不大。唐代的玄奘從印度帶回並翻譯了很多印度佛學中的因明經典﹐這是第二次傳入。貞觀二十一年(647)玄奘在長安弘福寺譯出商羯羅主的 《因明入正理論》。這部書包括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現量﹑似現量﹐真比量﹑似比量以及悟他和自悟等內容﹐是學習因明的入門書。貞觀二十三年﹐玄奘又譯《因明正理門論》。作者陳那是商羯羅主的老師﹐《因明正理門論》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能立及似能立﹐第二部分主要論述能破及似能破。玄奘不僅翻譯《因明入正理論》﹑《因明正理門論》等因明著作﹐而且親授講義。他的弟子也競作註疏。《因明入正理論》以大莊嚴寺的文軌和慈恩寺窺基的註疏最為流行。文軌的註疏共有 4卷﹐製作較早﹐後被稱為《舊疏》。窺基的註疏共 8卷﹐解釋繁廣﹐後被稱為《大疏》。其中﹐以後者的影響為最大。窺基的弟子慧沼寫了《義斷》﹑《纂要》和補足《大疏》末卷的《續疏》﹔再傳弟子智周又寫了《前記》﹑《後記》﹐以簡別他家異義而宣揚窺基之說。《因明正理門論》漢譯本﹐唯有神泰的《因明正理門論述記》和窺基的《大疏》(嘗引《因明正理門論》詮文)尚存﹐其他註疏都已亡佚。後唐以後﹐《因明正理門論》就很少有人過問了。但到近代﹐因明的研究者漸多﹐成果也較大。1930年﹐歐陽竟無著《因明正理門論本敘》﹐對《因明正理門論》的要義以及它和《因明入正理論》﹑法稱因明的同異詳略問題﹐做了極其扼要的敘述。1927年呂澂與釋印滄合寫《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從中對勘《集量論》﹐考正釋文﹐註出同異﹐並探討因明學說的淵源。
  7世紀﹐日本的道昭仰慕玄奘的大名﹐遠道來到中國學習。他回國後﹐創立了一個因明學派﹐稱做“南寺傳”。8世紀時﹐另一日本人玄把窺基的《大疏》和其他因明著作傳入日本﹐並創立新的因明學派﹐後來被稱為“北寺傳”。
  藏傳因明 因明傳入中國藏族地區的情況以元末明初的宗喀巴為界﹐分為新舊兩個時期﹐《因明入正理論》一書﹐最早由漢人勝藏和度語教童把玄奘的漢譯本轉譯為藏文﹐並經漢人法寶校訂﹐但卻把原書的作者誤作方象﹐即陳那。在西藏﹐陳那的主要著作和《集量論》的重要註疏﹐法稱和法上的著作﹐幾乎都有忠實的藏文譯本。12世紀﹐西藏開始有了自己的因明著作。俄譯師的三傳弟子法師子(1109~1169)不僅註解了法稱的因明論要籍《量決擇論》﹐而且自著《量論略義去蔽論》一書。在他的著作中定義都非常精確。他把論辯思維分解為三段論的三個詞項﹐即大項﹑中項和小項。在他看來﹐三段論的前提形式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三個詞項。他指出﹐辯論用一個推論式支持另一個推論式以表達一連串的思想﹐而第一個推論式的理由是第二個推論式的大項﹐如此循環直到原來的原則為止。於是﹐一連串的思想在他那裡都可以採取以下的形式﹕假如有S就有P﹐因為有M﹔所以如此﹐因為有N﹔又所以如此﹐因為有O﹔如此等等。然而論敵可以反駮說﹕以上任何一個理由都不正確或不確定。法師子的弟子精進師子仿照老師的樣子﹐也寫了一部關於《量決擇論》的註疏。13世紀薩迦派第四代祖師薩班慶喜幢(1182~1251)用便於記憶的頌體寫了《正理藏論》﹐闡明自己的見解。他的弟子正理師子寫了《正理藏論詳解》﹐批判當時有關因明的各種說法﹐給學者以指歸﹐從而在西藏得到極高的評價。明代永樂初年編西藏佛教要籍《六論》﹐將該著和法稱的《量評釋論》並列為因明的經典。14世紀末﹐仁達瓦(1349~1412)寫了一部關於陳那因明體系總傾向的著作﹐從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是宗喀巴的老師﹐是西藏舊因明時期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新時期的因明作品可分為著述和課本兩大類。宗喀巴寫過一篇短論﹐題為《因明七論入門》。他的弟子賈曹傑(1364~1432)﹑克主傑(1385~1438)和根敦主巴(1391~1474)幾乎對陳那和法稱的全部著作作了註疏。當時﹐西藏各寺廟學校所用的因明課本﹐都由大喇嘛編寫。宗喀巴還創立了新教“黃教”﹐屬於新教的寺廟學校至少有10所﹐並各有自己的課本和學術傳統。學校的因明課程學習時間為4年。
  影響和意義 因明原著在印度雖已散佚﹐但在中國卻保存下來。中國漢傳因明以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與商羯羅主的《因明入正理論》為基礎﹐中國藏傳因明則以法稱的因明著作為一切學術的基礎。它們不僅忠實﹑全面地反映了印度在因明上所取得的最高成就﹐而且產生了大量的註疏﹐推動和發展了因明研究﹐豐富了中國古代邏輯的內容﹐同時也為古代世界三大邏輯傳統中的印度邏輯(見印度邏輯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