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建筑>>正文内容

游龙门石窟 品千年历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游龙门石窟 品千年历史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的南郊,距市区仅13公里。这里两山 对峙,一条名叫伊河的河流从两山间流过,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便散布 在伊河两岸的山上。龙门石窟是中国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之后, 由皇室组织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群,始建于公元494年。由于战乱和朝代的更 替,整个龙门石窟的修建竟然延续了500余年,才形成了今天伊河两岸长达1 公里的石窟遗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龙门石窟集中的修凿时期有两个,分别 属于公元4到6世纪的北魏和公元7到10世纪的唐两个朝代。因此,龙门石窟 佛像的艺术风格,也深深地打上了这两个时期的烙印。在龙门石窟主要的景点之 一的“宾阳三洞”,您就可以细细体味北魏、唐代造像的不同风格。 宾阳三洞由三座洞窟组成,因位置分别得名“宾阳中洞”、“宾阳南洞”、 “宾阳北洞”。其中“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凿成,南北二洞则是在唐和其后的 朝代中续凿而成。宾阳中洞高9.8米,主尊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像,他身着袈 裟、盘腿打坐、面部清秀、微露笑意。释迦牟尼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 ,这在佛教当中表示祖师正在讲经说法。主尊的左右侍立着两位弟子、两位菩萨 。窟顶中央雕刻着莲花宝盖。

  导游宋晴小姐说,宾阳中洞的造像手法是北魏时期 的典型代表。

  “北魏的时候,人们以清瘦为美,大家看到的这尊佛像,面庞比较消瘦,脖 颈细长,衣纹的雕刻手法采用了北魏时期较为流行的平直雕刻的手法,所以我们 能看到衣领的拐角处是有些有棱有角的。”

  在宾阳南洞和宾阳北洞,则可以看出明显的唐代造像特点。首先,二洞的主 尊均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其次,南洞和北洞的佛像均体态丰腴,显得端庄持 重,这正符合了唐代人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 看过了集不同时代造像风格于一体的宾阳三洞,下一个极具观赏价值的景点 便是万佛洞。

  万佛洞于公元680年凿成,是典型的唐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也是 整个龙门石窟中拥有佛像最多的洞窟,在洞内南北两侧的石壁上,密布着180 00多尊4厘米高的小佛像,据说,这寓意着万人信佛,万人即能成佛。 在万佛洞外,还雕凿有两尊护法的力士,与此前在宾阳中洞所看到的北魏时 期所雕凿的力士形象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肌肉刻画极为夸张,说明当时的工匠已 经很好地掌握了艺术解剖的原理。但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原本蹲伏于力士身畔的 两尊石狮,在上世纪30年代被盗。现在分别存于美国波士顿和堪萨斯城的博物 馆内。

  正当我留连在万佛洞口,沉浸在对先辈的崇敬之中时,低沉的号角声由远而 近,一下子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导游小姐告诉我,这是龙门石窟每日举行的 武则天礼佛表演开始了。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时,经常 率众到龙门石窟拜佛,声势浩大。为了再现当时的情形,现在龙门石窟每日特意 在奉先寺举行一次礼佛的仪式。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气势最磅礴、艺术最精美的洞窟。东西深约40米,南 北宽约36米,主尊为卢舍那佛。卢舍那意为“光明普照”,卢舍那佛是佛祖释 迦牟尼修行到最圆满的时候的形象。整个佛像高17米,其中头部高4米,垂肩 的双耳就有近2米长。佛像面容如同一位贵妇人,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唇边笑 意微露,在温和慈祥当中又蕴含着无可替代的威严。 非常奇妙的是,卢舍那大佛的双眼稍向下俯视,无论我从任何一个角度仰视 ,都感觉与她的目光恰好交汇,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半闭的双眸,微抿的双唇, 似乎在昭告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这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 同眼前的伊河之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

  一般说来,在佛教雕刻中,佛的形象多为男性,而奉先寺的主佛却是女性的 形象,这是为什么呢?时下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奉先寺建于武则天当政时期,出 于政治的需要,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了中年妇女的形象。所以,卢舍那佛在一定 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写照。而从卢舍那佛两侧侍立的弟子、菩萨以及力士来 看,奉先寺的整个布局,就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导游宋晴小姐说:

  “整体来看这组造像,卢舍那大佛高高在上,就像是皇帝一样。两边的迦叶 、阿难(指卢舍那佛的两个弟子)像是文官。身着华丽服饰的菩萨像美丽的嫔妃 ,再往两侧的力士又像是武将。所以,这简直就是盛唐的时候一种宫廷生活的反 映。

  在中国,与龙门石窟齐名的还有甘肃的敦煌石窟和山西的云冈石窟,那么与 这两个石窟相比,龙门石窟有什么特点呢。龙门石窟研究院的副院长李祥民先生 说,龙门石窟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更接近于当时的中原文化。

  “敦煌石窟主要是从西域流传过来的,以壁画为主,(取材于)民间的一些 故事。到了云冈石窟呢,它仍然(还)保留着一些西域的造像风格。(而)龙门 石窟基本上就汉化了,造像的风格基本上和汉人一样了。”

  除了造像手法上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外,龙门石窟的碑刻题记数量之多、质量 之精,也是它的一大特点,龙门石窟现在共发现了碑刻题记2800余块,这些 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李先生说,游龙门石窟,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而要 用眼去观察每一座石窟,用心去体味每一尊佛像背后的故事,才能深刻地感受古 人造像的虔诚和辛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