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绘画>>正文内容

佛教与佛教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佛教画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画也传入中国。最盛在魏晋南北朝以至唐代,可以说有佛寺就有佛教艺术,就有佛的塑像或画像。新疆早期的佛教壁画就是见证。
   佛教美术传入中原后,与汉族的美术结合,形成了汉地佛教美术。汉族美术以线条为主,佛教美术则以色彩浓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明暗,统称凹凸法。佛教美术传入中国,对中国画坛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东晋画家顾恺之就受到佛教美术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画法。公元364年,顾恺之在南京瓦官寺画维摩诘像,“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等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观像三日,募钱百万,可见顾恺之佛像画的生动、传神。他开创了“秀骨清像”的画风。
   梁朝画家张僧繇在建康(今南京)一乘寺画凹凸画,即用天竺法。他专为寺院作壁画,善作佛像,佛像到他手上,风格开始中国化,他创立了“张家样”,名重一时。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佛像有域外作风,衣服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他创立了“曹家样”。
   到了唐代,佛教绘画盛行一时,《历代名画记》记载,“两京外州寺观画壁”有140多处。唐初尉迟乙僧在长安奉慈寺所画魔女,身若出壁,富有立体感。画圣吴道子主要从事寺院壁画创作,成熟地将外来画法与中国传统画法结合在一起。他在京洛寺画人像,天衣飞动,被称为“吴带当风”。“唐代佛画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烂,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唐代的佛画还点缀着许多人间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而富有情趣。”[1]鲁迅先生也说过“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充和明快。”[2]
   南北朝的大画家卫协、戴逵、戴勃、陆探微,唐代的王维、周昉等无不以画佛像为能事。
   佛教美术影响中国美术,并形成独特的佛教画风,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艺术中的佛教画、雕塑。
   敦煌有490多个石窟,2000多件彩塑,45000平方米。彩塑像以佛、菩萨、天王、力士为主,处于洞窟的中心地位,壁画为其背景。壁画涉及佛经的经、纪律、论、史四大部分,有佛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等。其他云冈、龙门石窟也有大量的佛教雕塑和壁画。
   上古中国画基本上遵循勾线后淡淡地平涂一层颜色,而从莫高窟等佛教画来看,使用的是一种近乎今之水粉的画法,采用了晕染法,形成凹凸的立体效果。[3]从石窟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西域和中原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术逐渐走向了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
   佛教画的影响还表现在文人画和宗教水陆画上。佛教进入中土,入乡随俗,尤其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观念的出现,顿悟之学风靡一时,追捧禅宗的人群日趋增多。禅宗的佛学也影响到中国的绘画艺术。王维等人的文人画,风格为之一变,超然洒脱,高远淡泊,传递了空山灵雨的佛教思想,开创了幽寂清远的水墨淡彩画风,可以说“中国佛教至禅宗而达极致,中国绘画也至禅画而趋顶峰。”[4]唐宋以降,直到元代,画家关仝、董源、巨然、米芾父子,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的画风中,无一不体现了禅意。
   反映佛事活动的水陆画更是普及到民间,成为佛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道具。
   可以说,佛教及其佛教画进入中原后,不仅影响到中国的美术,也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前面说佛教画的影响,主要落在画风上,因为寺院经济的繁荣,寺院成为美术市场最大的客户,画家的作画风格自然要迎合寺院的需要,这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以画佛教画为生,为寺院服务的画家。象前面提到的顾恺之、张僧繇、尉迟乙僧、吴道子等都是。有人说唐代以前的绘画主要是佛教绘画,绘画是为佛教服务的,有一定的道理。受到寺院艺术气氛的熏陶,艺术由民间走入宫廷,再到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绘画人才,耳濡目染,僧人中也出现了一些成就非凡的艺术家,唐代有僧人书法家怀素,其狂草天下一绝;近代有弘一法师(李叔同),弘一的书法骨力挺秀,气息古朴,他将书法艺术与弘扬佛教结合的很好,他的诗词绘画音律都为世人推崇;现代的栖霞古寺、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长老,在书法上造诣深厚;南京兜率寺住持圆霖法师书法、绘画都很精湛。佛教艺术还影响到不少吃斋念佛的居士,如画家丰子恺等等,其护生画集,传递了佛教不杀生的思想,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佛教美术在中国影响很大,后来又传到日本。现在日本仍保留着佛教画的画风。2004年4月15日为庆贺傅抱石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傅抱石之女傅益瑶首度回国办画展,题材分三种,其中一种是为日本寺庙建筑所作的佛教题材间隙壁画。画的长度往往超过2米,一般4-6米,代表作《佛教东渐图》长度达到12米。
[注释]
   [1]常任侠:《佛教与中国绘画》。收入《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2]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3]陈传席:《佛教绘画对中国绘画有何影响》,收入《古代艺术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
   [4]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第7章《中国佛教艺术与审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