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圆觉经管窥(六-七)─普贤菩萨草之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何金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圆觉经管窥(六-七)─普贤菩萨草之三
  何金洲
  慈云演音
  第286期(1990.05)
  页19-22
  --------------------------------------------------------------------------------
  页19
  圆觉经管窥(六)─普贤菩萨草之三
  应当远离虚幻境,心如幻者亦远离, 
  远离为幻使当遣,离远离幻亦复离。
  得无所离即除幻,以幻修幻如钻火,
  火出木烬烟灰灭,诸幻虽尽非断灭。
  注释:
  1得无所离即除幻─本经(普贤章):「普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圆瑛大师《圆觉经讲义》:『此下离幻之文,辗转四重,此第一重远离幻境。远离二年,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幻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行者,亦复远离圆瑛:『此第二重远离幻心。由前离幻境时,坚固执持,有能离之心故,此心亦是如幻,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圆瑛:『此第三重远离幻离。此远离是智,因前幻心已灭,此为幻智,若爱此智,亦即心病,故曰远离乃为幻智,亦复
  页20
  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圆瑛:『此第四重远离离离。谓能离远离幻智之离,此离犹未离幻,亦复远离。以上四重远离,即修行用心之阶段,步步升高,以后后位,觉前前非,故难之又离,离之又离,中途不住。』;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圆瑛:『此密显真觉,由辗转远离,离到得无可离境界,即灭除诸幻,契合真觉;真觉,则不可离也。』故荷泽云:『妄起即觉,妄灭觉灭,觉妄俱灭,即是真如。』
  圆瑛《讲义》云:「此段离幻显觉之文,全是襌宗顿悟渐修工夫,由浅及深,行布分明,即同《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修习耳根圆通『解六结、越三空』工夫。远离一切行化虚妄境界,即亡尘境界属前尘也;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也。心如行者,亦复远离者,心,即根也,亡尘尽根,;所谓『如是渐增,闻所闻尽』也。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者,即灭空也;所谓『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也。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者,还觉也;所谓『生灭即灭(诸幻尽灭),寂灭现前(真觉显现,觉心不动)』。以上离幻之功,同观世音耳根圆通无 异,即圆照清净觉相,有以成之。」
  2以幻修幻─圆瑛《讲义》:「以者,用也。用后后幻,修治前前幻。如以『幻心离幻境』第一重远离幻境、『幻智离幻心』第二重远离幻心、『幻空离幻智』第三重远离幻离、『幻灭离行空』第四重远离离离。」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四重遣离离之离,亦可(名):一离妄(远离幻境),二离觉(远离的心),三遣离(远离幻留),四遣遣(远离幻空)。皆言远离者
  页21
  有二:一止,二观。止离者,休心息意,永不追攀,如人遇怨,不应共处;观离者,虚妄之法,休性皆空,如梦枷锁,寤则已离,故(本章)下文云:『知幻即离』。」
  3以幻修幻如钻火:诸幻虽尽非断灭─本经:「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圆觉《讲义》:「两木,喻发智之心境。火,比离心境之幻智。由智发,而心境皆离;如火发,而两木俱尽也。灰飞烟灭者,有谓(如宗密有称)译之(颠)倒也,应以烟灭在前,灰飞在后;若木难尽,而烟未灭,木化为炭,犹有炭在,如心境空(而)幻智在,即是智爱之病,其智亦应远离,此病未离,犹未了当;若烟虽灭,而灰未飞,此亦是病,亦未了当,以其智爱虽离,空爱又起,亦应远离。故修行之法,必如钻火,火出木尽,烟飞灰灭,纔是到家消息。」
  圆觉经管窥(七)|普贤菩萨章六四
  众生幻化生死中,从不了知如幻境,
  作何方便渐修习,能令众生永难幻?
  知幻即离不另作,离幻即觉无渐次,
  一切众生依此修,如是乃能离诸幻。
  注释
  1众生幻化生死中:能令众生永离幻?|本经(普贤章):「普贤菩萨:白佛言:『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居幻化,曾(从)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则)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能)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页22
  2知幻即离不另作:如是乃能离谱行|本经:「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圆瑛大师《圆觉经讲义》:「前问: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佛既示用心之法,乃结答云:既知是幻,即已离幻,如人梦身生疮,求医施药(作方便也),既知是梦,即已离梦,不须更作方便。既已离幻,即是真觉,如梦疮之人,既已离梦,即是醒觉之人;亦无渐次者,觅疮了不可得,亦无须施药,渐次求愈(愈)也。」「又知幻,是对不知幻者,开方便也;远离,是对有取著者,示渐次也;离之又离,离之又离,至无可离,即此乃是假说方便。前章(文殊章)重在知字(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此章(普贤章)重在离字,均为大乘顿教,为上根人说顿悟、顿断、顿修、顿证之法。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果能依此修行,乃能永离诸幻,而证真实矣!」
  太虚大师《圆觉经略释出》:「因为方便渐次,乃为一般知幻不能澈底,离幻不能究竟之人而设;在大乘中顿机之人,理观既真,事修无怠,是用不着(方便渐次)的。是以(本章)说:知幻即离;不用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须别立渐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