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饬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生死乃世间之主题,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关怀为真情之透露,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佛法是殊胜之通道,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自我即生死之主人,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慈悲从爱心中爆发,智慧从实践中生起。

佛陀最初成道的时候,就在菩提树下惊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忘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 ,自得现前。"逐开始半个世纪的说法布道,直到最后涅槃会上,仍然殷切叮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故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可见,佛陀自始至终,所有说法,都是围绕"众生与佛性"这个主题。众生就是苦乐纷呈变化无常的生死现象,处处执著痛苦;佛性则没有苦乐纷呈变化无常之诸相,而又不曾离开我人身心世界一切行相,时时洒脱自在。

佛性就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头放大光明,每一众生的身心世界无不遍照,一切行住坐卧,言语动作也都是佛性的妙用。若能远离妄想执著,当下一念灵光自照,则眼前一切就是佛性的全体显露。无作无造,非修非证,远离取舍,亦无名字,即时圆满现成,何其微妙!六祖说:"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觉即是诸佛。"诚哉斯言!

佛法就是破迷开悟的方法。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需舟。开悟见性之后,更无一法可得,彻底自在。因其根尘相对之时,全无能所是非之相;触对逢缘之处,消尽知识计较。般若如大火聚,四边都不可著。如朗月升空,清虚万里;似烈火当头,光明无限。一切法,一切事,一切佛,一切心,众生国土,尘尘剎剎,不取不舍,恰到好处,妙用无尽!无相无知,历历分明!<<法华经>>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陀一代时教之旨意,尽归于此。

我等众生竟日语默动静,运作施为,全体即是佛性之妙用!无论何等烦恼痛苦,无论何等忧愁懊恼,无论什么罪大恶极,无论什么淫怒痴爱,只需当下顿断妄想执著,直见自心,心体寂然如如不动,不动而动既是佛性。过去,未来,现在,所有一切藤葛,释然解脱。亦无解脱之相,不留痕迹,不落断灭,一派生机,何其快哉!此即如来,智慧,德相。

然而,如此完美自在的生命真相,我等凡愚却未能直接明悟和受用,总是落在妄想于执著之中,不能自拔,受尽轮回生死的冤枉苦头。犹如盲人处于宝库,自叹贫穷孤苦,却被珍贵宝物所伤;亦如骑着驴子去找驴,千山万水逢人就问,却没有人能知能说。何等冤屈!何等可怜!于是,佛陀就苦口婆心,时时开示;祖师亦悲智双运,处处指归。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