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浴佛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浴佛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恭逢汉传佛教传统节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浴佛节)。现将浴佛节的介绍和本师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应化事迹简介如下:
  佛教于东汉时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民间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者,生于二千五百多年的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处)。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释迦如来”、“释迦世尊”、“释迦佛祖”、民间简称“如来佛”或“佛祖”。
  释迦牟尼佛生于印度一个贵族家庭,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父亲叫净饭王,是当时迦毗罗卫国的世袭大酋长。有一天他出游东南西北四大城门的时候,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和苦行僧;也在乡间的树下看到虫被鸟食,鸟被鹰啄的弱肉强食相,内心感到相当的震惊与冲击,由此体会了人间生、老、病、死等苦痛,于是出家悟道(出家日期为二月初八,因此,此日称为“佛出家日”)。经过多年的修行与苦思,终于领悟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空〞的哲理,最后修成正果,开始长达四十五年的传教活动,启发世人心智。
  释迦传教的对象,包括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很多王族和富豪都给予他很大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后来信徒日益众多,就取代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建立了庞大的佛教僧团,度化了无数的出家与在家弟子,使他们找到人生永恒的依归。他所传达的佛教思想文化,经世代相传,早已蔚成东方文化的一大主流,且为世界历史留下丰富精湛的文化宝藏。
  释迦在传教初期云游四方,居无定所,后来为了适应雨季和集会,于是建立了寺院,以后又制定了僧众共同遵守的戒律,这就是现今寺院的起源。
  释迦在八十高龄时患了重病,最后死于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外河边一片茂密的娑罗林中。释迦入灭后,遗体火化,佛舍利(遗骨)分给了各国的使者,被视为圣物,并建塔供奉。
  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就会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唯我独尊的“我”,并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头顶上天,脚踏实地,尊重自己灵性的开示,掌握自己命运的锁钥。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国语称“浴佛节”)。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庙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内供释迦小像,旁贮浴佛水,佛水是药草煮炼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匀水淋佛,即饮之。
  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办功德法会或行小三献礼来恭祝佛陀的诞辰,而各佛教寺庙也会准备素菜素饭,招待信徒祭拜,并举行花祭。举行浴佛大典的佛寺,大多也会举行放生法会,以结善缘,增进功德。
  浴佛除了纪念佛祖的诞生外,还有洁净世间众生心灵的作用: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净法身。
  2.除缅怀佛陀之外,就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今日社会人心不古,平常我们身体藏了可以用水洗净,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 ;但人心的污秽黑暗,则要用佛的法水洗涤,故举行浴佛法会,实际上是籍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4.浴佛是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心,透过浴佛节观照自己内心是否清净。
  浴佛的功德─
  《灌洗佛形像经》中载︰“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但愿佛子的一念真诚,都能为未来植下无量福慧功德。
  1.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2.《浴佛功德经》有记载:
  “浴像法,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
  《浴佛功德经》 又有记载,浴佛有以下的功德:
  一、现受富乐无病延年
  二、于所愿求无不遂意
  三、亲友眷属悉皆安稳
  四、长辞八难永出苦源
  五、不受女身速成正觉
  本师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应化事迹:
  在有人类历史婴孩出生记载里,从未见过有从右胁出生的,而且一出生立即可步行,并作狮子吼般说话的。初看释尊的诞生为神话,尤其对佛经没有研究的一般社会大众,更会如此认为,视佛陀诞生的事迹为荒谬不诞。其实,这也难怪,因为在我们有限的知见里,的确是没有这种现象;依汉传佛教的传统观念,在无量众生中,目前就只有释尊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下一次要再见到这种出生法,只有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了(弥勒佛出世)。其实对佛法稍有研究的人,都会不足为奇,因为这是佛降世的必然过程——“八相成道”之一。我们要知道,一切菩萨并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觉悟,自身先得果之后,就一再重复其修行之顺序,引导有缘众生修行,最终都能证得佛果。以下以释尊为例,说明“八相成道”:
  一、受胎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诸菩萨得道之后,先住于兜率天。兜率天在欲界六天中间。悟道之诸菩萨,先在这里弘扬正法,等待下界的佛入涅槃时,就下降那里,投宿母胎。如释尊就示现投宿于中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的胎中。”
  二、降生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在胎内住满十个月,四月初八日,母亲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休息,站在无忧树下时,太子堂堂降生,向十方各行七步;从身上放出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世界,让一切众生知道佛出世了。这个时候,大地起了六种震动。太子亲自以嘹亮的声音宣言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帝释、梵天降伏奉侍,诸天人也闻声归伏。” (《修行本起经》)
  三、处宫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本来就是菩萨,通达一切。权巧依着世间习俗,学习数学、文艺、弓术,又通达仙道秘术,贯通许多书籍,在宫后广场讲习武艺。及至长大,迎娶耶输陀罗为妃,学着世人,享受五欲之乐。””
  四、出家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五欲之乐,不会长久,终归消逝。太子虽然身处深宫,陶醉于青春快乐,但是宫外却经常充满了世间的悲哀。有一次,太子从东宫出门,看到一位白发没牙齿的老人,依仗而行,步履蹒跚。又有一次,他从南门出宫,看到了一个瘦骨如柴,面容发青的人,像要断气似地躺在地上挣扎。更在西门外,遇到出殡的行列,冷冰的死人,卧在棺木中被运送走,家属随在后面,哭哭啼啼的。看到了这些景象,太子卒然从五欲的陶醉中惊醒过来,悟到世间的悲惨,发现国家、财产、王位、妻子、无一样是可靠的。从此,他立志要舍弃一切,去修行求道。某夜,太子趁着黑夜,骑上白马干陟,带着车匿一人,离开王宫,策马奔往蓝摩俱罗摩山林。到山林之麓,拜访仙人跋伽婆,下马之后,卸下身上佩戴的宝冠、璎珞,由车匿带回王宫。而后脱去美丽的衣服,披上袈裟,剃须落发,独自一人,随着仙人求道。但是跋罗婆仙人的教化,究竟无法满足太子。于是他离开了该处,前去拜访阿逻伽蓝仙人,而后又拜访郁佗罗摩子仙人。然而这些人都不能令太子满意。于是太子只好离开他们,来到位于王舍城西南的尼连禅河东案,定居钵罗笈菩提山,在此开始六年的苦行。”
  五、降魔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柞。哀受施草,敷佛数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从遥远的天界来降生的菩萨故,其尊身实际上无尘垢(污秽),但为仿于五浊恶世之人,故装有尘垢,而入金流去洗净。然而经过六年的苦行,以致身疲力竭,欲攀上河岸都不能。这时天神下降,按下岸上树枝,太子藉以捉住树枝登上河岸来。太子熟思,至今虽经六年的苦行,而苦行决非得真道之法。此后不如停修苦行,去静虑(禅)悟道,除此之外并无更好的办法。即入伽耶村,接受少女所捧的乳糜止渴润口。见此情形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以为太子退心堕落,遂舍弃太子儿远离。然而太子并不挂碍于心,直向佛陀伽耶之道场而去。像鹦鹉舍利那样美丽的灵禽,左右围着太子,伴随到菩提的道场。又净居天化作割草的童子,欲显佛成道知瑞相而献草(为佛所坐)。太子察其意受之,就敷布于道场树下结跏趺坐。从自身放大光明,令魔知佛成道,魔王则引眷属来,欲妨害太子成道。不过太子以智能与神通,悉皆降伏之(魔是指心外心内之障碍)。已积六年苦行,心外心内之障亦除,如斯太子端坐于树下的草上。”
  六、成道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东方明星光辉之晓,开甚深微妙的正觉,这时菩萨才示现成佛。”
  七、转法轮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释梵祈勤,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鼓、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萨记,成等正觉。”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释尊悟道成佛后,七日之间,未离草座,一直耽于深思:‘我内证之法甚深,难解难知,很难被众生信受,说法也是徒然,不如默然入涅槃。’是时,帝释与梵天合掌礼请佛,为诸众生说法。于是佛运用自在之足,往来诸处,开始狮子吼之说法。如同‘打鼓’激励士兵,‘吹螺’下达命令,‘执剑’讨敌,‘建胜幢’而示战胜,喻显如来说法摧灭邪执终建正法之威德。又像‘雷鸣’、‘闪电’、‘下雨’,滋润草木一般,对顺从的众生,施以摄取慈爱的教化。如来的法音,唤醒了众生的迷梦。如来的光明普照一切世界,大地因而起了六种震动。这是为了总摄魔类,动憾魔宫,众魔因而恐畏归伏正道。摧裂邪法,消除恶见,扫除烦恼,破坏贪欲之堑,巩固正法之城,以防外道所攻,为归伏的众生广开正法之门,洗净众生污垢,转法轮之光,宣说流布真正之化盛。为了让人天积功德,种福田故,入城乞食,接受国王、长者之供养,有时见到二乘机缘成熟,而笑逐颜开。随应众生的心病,给予法药,除去迷苦。有时使大乘菩萨发起功德无量之菩提心,授记菩萨等终令得成佛。佛的教化,于魔界、外道、人天、二乘、菩萨,到处无不实现法益。”
  八、入涅槃相
  《佛说无量寿经》云:“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佛的应身度众生之缘已尽,便权现涅槃,然而佛的法身常住世间,不断救度众生,除众生一切烦恼,使植诸善根,令得无限功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