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希阿荣博尊者五台山随行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 言
  2003年初,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之嫡传心子、被许多大成就者授记为诸多印藏祖师之真实化身、四川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堪布希阿荣博尊者在北京驻锡。此间尊者在结束了神变月①期间两次大规模的放生活动后,因因缘和合,决定携母亲等眷属和部分弟子赴大圣文殊菩萨的驻锡之地、位于山西境内的五台山朝礼。
  此次朝礼,是自1987年尊者随法王如意宝赴五台山朝圣后又一次莅临此圣地。尊者虽因法务繁忙,在五台山只停留了三天,且因当时五台山顶冰雪覆盖,使得尊者未能亲临五顶,仅朝礼了台怀镇周边的圣迹。但在此期间,循尊者法旨,随行弟子跟随尊者念诵了超过一百万遍的文殊菩萨心咒,供养了代表诸佛智慧光明并可为众生驱除无明黑暗、增长福慧的酥油灯几千盏。特别是因尊者的不共功德和依不可思议的甚深缘起,尊者在诸多圣境前念诵大圆满修法仪轨后,在弟子们拍摄的尊者照片中出现了种种瑞相。
  在结束此次短暂而圆满的朝圣之旅时,尊者曾意味深长地对随行弟子们说:“以后一定会再来此朝圣,下一次一定要多住一段时间。”以此授记,看来尊者来此朝圣的圣景不久又会重现。
  此事现在已过去二年有余,但尊者此行的行仪一直深深地印在所有随行弟子的心中,而将尊者此行记录下来也是笔者一直挥之不去的心愿。
  因笔者才疏,恐因己之笨拙掩尊者光辉,亦恐对尊者此行的记述有所疏漏,在此先向大圣文殊菩萨至诚忏悔。
  俄 色 桑 吉
  2005年12月
  希阿荣博尊者五台山随行记
  过去难以计数的佛陀出世,
  而我未躬逢其盛,聆听玄机。
  两千五百年前,世尊成就无上菩提,
  但我未赴圣境,得遇法雨。
  错过这多的良机,
  如今的我,依然在三有②中执迷。
  但是您没有把我舍弃,
  站在须弥山顶,
  告诉我,您一路走来的轨迹。
  给予我如此恩德,
  无量诸佛与您无法相比。
  从现在起,我的心与您的心
  永不分离。
  直到我和您一样,
  证得无上菩提。
  2003年初,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堪布希阿荣博尊者在京驻锡期间,时逢汉地的癸未年春节,新年伊始的正月,亦是佛教的神变之月。在这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尊者组织北京的居士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放生。参加放生的人数超过百人,被解救的众生生命也有几百万条之多。在放生结束后,尊者决定携母亲等眷属朝拜位于山西境内的五台山。在得知尊者有此意愿后,我们几个弟子亦向尊者祈请同行,得尊者开许。
  “我们在神变月期间的放生,已经利益了很多的众生,到五台山我们一定要好好发愿,将功德回向众生。此次朝圣,我们要时时刻刻地祈祷。我没有什么神通,文殊菩萨的显现也不能确定,但根据佛经的授记,朝拜五台山的人都一定能见到文殊菩萨。”临行前尊者对我们讲道。
  山西省五台山因山间有五峰耸出,山顶无有林木,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又因此山冬有坚冰,夏仍飞雪,无有炎暑,亦名清凉。释迦牟尼佛曾于《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授记:“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中国),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众生于中说法。”
  依世尊授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之智慧化身文殊师利菩萨现携一万圣者眷属,宅此清凉圣境,居于五顶之巅。于浊世持释教明灯,以济群迷。挥智慧宝剑,斩众生暗苦苗芽。
  自世尊以后,诸多印、藏祖师亦至此朝圣。
  1987年,法王如意宝因度化汉地众生的因缘成熟,应文殊菩萨的劝请,来此朝圣。当时尊者等一万多弟子亦随法王至此,以此为始,法王开创了密法在汉地广弘的先河。时光荏苒,十六年后,曾被法王如意宝授记为弘扬宁玛巴教法的绍圣者,已在汉地广转法轮,利益无量众生的尊者又一次携眷属莅临五台,朝礼大圣文殊菩萨,这一次又会是什么样的缘起呢?
  3月28日,尊者一行由北京出发,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清凉圣境五台山。
  三月的五台,仍是寒风刺骨,台顶之上,冰雪覆盖。尊者一行由同行的王刚师兄安排住宿。
  入住后,天色渐晚,大家也都感到有些疲惫,准备好好休息一下。这时传来尊者法旨:现在去塔院寺,朝礼佛陀的舍利塔。我们不敢耽搁,马上上车随尊者前往位于五台山核心地区的塔院寺。
  塔院寺是五台山最著名的寺庙之一,该寺以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大白塔而得名。此塔是二千多年前由信仰佛教的古印度国王阿育王始建,自汉迄今,又代有崇建, 为五台第一圣境。
  到达塔院寺后,寺内已没有什么游人。尊者静静地在白塔边佛殿的台阶上坐下,弟子们也依次跪在尊者的身边。望着这熟悉的景象,尊者好像又回到了十六年前,慢慢地说道:“1987年我随法王来五台山,法王在五台山传法,主要在塔院寺。法王传讲佛法时就坐在这上边的台阶上,我当时在法王的右下方。此塔装藏的是佛陀的真身舍利,与佛陀无有任何区别。我们作为佛弟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释迦牟尼佛的恩德,如果释迦牟尼佛不为我们传讲佛法,众生将永远无法从痛苦的轮回中得到解脱。”
  “五台山是印度、藏地和汉地共同承认的文殊菩萨的净土,法王在1987年来此朝圣时还几次亲见文殊菩萨。只是由于我们凡夫的业障深重才无法现量见到,但我们在这圣境中一定要清净观,因为文殊菩萨的显现和他的智慧一样,不可思议。我们的心中要时刻祈请文殊菩萨的加持。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在这次朝圣中,都要圆满念诵文殊菩萨的心咒十万遍,作为对文殊菩萨的法供养。”
  “我们此次朝圣,会在很多极具加持的三宝所依前发愿,发愿对于佛弟子来讲是很重要的,你们不要为个人的健康、发财等世间事业的圆满发愿,因为那样的发愿没什么实质意义。发愿时要以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相续,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持佛法,成就无上菩提。”
  简短的开示后,尊者站起身,走到法王当年讲法的台阶前,深深顶礼,同时念诵法王如意宝的住世祈祷文。弟子们也跟随在尊者的身后一起顶礼法王昔日的法座。
  在多次顶礼后,尊者忽然在法王的法座前以头触地,长跪不起,这一景象让弟子们都有些不知所措,此时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现场一下子安静了。
  不知过了多久,尊者慢慢起身,这时弟子们发现尊者的眼睛已被泪水浸湿。
  在佛陀真身的舍利塔前,在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之智慧于一身的文殊菩萨的净土之中,尊者在自己法父曾经安坐的台阶前恭敬顶礼。即将落山的夕阳有幸目睹了这一切,此情此景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随行弟子的心中。
  尊者的法父法王如意宝在雪域五台③,于近万弟子前传讲佛法时,每一次提及自己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时,定双手合于胸前,数数哽咽,不能自已。
  忆念自己的大恩上师时,二位圣者的行仪是何等的相似。圣者们此时的心境以凡夫的分别念根本无法了知,但不知为什么,直到今天,每每想起法王如意宝哽咽的声音,想起尊者在法王法座前浸湿的双眼,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
  也许释迦牟尼佛饶益众生的尊贵教法,文殊菩萨超胜于一切人天的殊胜智慧就是在圣者们哽咽的声音中,在晶莹的泪水里传承至今的。
  顶礼后,尊者开始带领弟子们转绕佛塔……
  第二天,师兄们起来得很早,在二、三天的时间里圆满念诵十万遍文殊菩萨的心咒,对于我们这些平时不精进的弟子来讲,决不是件轻松的事。有的师兄甚至连吃早饭的时间都不肯放下念珠,恐不能圆满完成。饭后,尊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台怀镇的菩萨顶。
  菩萨顶寺庙依山势而建,因此山形酷似印度的灵鹫山,古亦被称为灵鹫峰。1987年法王如意宝朝拜五台山时,就一直驻锡此处。
  进入寺庙后,尊者来到位于寺庙一侧的大殿,与其他汉地的佛殿不同,此殿中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前译宁玛派大圆满祖师布玛莫札,和藏传佛教中最具神威的智慧护法神格萨尔王。此间佛殿的对面佛殿中,供奉着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士。
  “这些佛像是法王在87年来五台山时做的,做的时候我也参加了。这么多年了,看来佛像有些旧了。”尊者向我们介绍时,语气中略带惋惜之情。
  在汉地,能见到如此庄严的密宗佛像,令我们这些修学密宗的弟子兴奋不已,更何况这些佛像是法王当年于此安放的,令人信心倍增。弟子们开始在佛像前以密宗独有的供养身、口、意的方式行大礼拜。
  礼毕,尊者带领弟子们开始念诵《八吉祥颂》、《供养仪轨》、《发心仪轨》和《普贤行愿品》等甚深经咒,这些经咒,多为色达五明佛学院僧众们平日必须念诵的用于祈祷诸佛菩萨加持和发愿度众的功课,加持力不可思议。
  念诵完毕,尊者坐在原地,进行了思维,然后对弟子讲:“1987年我和法王来五台山,在准备返回藏地的时候,我曾在此供灯。此次朝圣,我们也要供灯,供灯对于我们修行人增上智慧、遣除心中的无明是有很大帮助的。”尊者说着,自己马上拿出了几千元钱,弟子们也纷纷解囊。不一会儿,几万元的供灯款集中在了尊者的手上。
  我们开始与寺庙联系供灯事宜。寺庙的住持不在,由寺内僧人接待我们。为尊者庄严的法相所折服,这个僧人将尊者迎请到住持居住的房间。进入房间后,尊者在正中的沙发上坐下来。寺庙的僧人为尊者献上了五台山特产的金莲花茶。
  联系完供灯事宜,尊者决定下午来此供灯。就在尊者准备离开时,这位先前有些严肃的僧人突然拿出了一个绘有地藏王菩萨像的铁盒,笑着说:“给你们带一点金莲花茶回去吧。”深知尊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不动用寺庙一丝财物的弟子们对于主人的热情未等尊者开口,便开始谢绝。面对弟子们的推辞,尊者笑而不语。等弟子们稍稍安静下来以后,尊者微笑着对这位僧人说:“把这些茶都给我们吧。”与尊者同行的一位汉族觉姆真是心有灵犀,马上从身上拿出几十元钱,递给僧人,说道:“请把这个装茶的桶也一起给我们吧。”这一场景让刚才还是一头雾水的我们突然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个非常吉祥的缘起。这意味着什么呢?
  从菩萨顶出来后,我们又回到了昨天到过的塔院寺,与该寺的僧人联系在佛陀舍利塔和舍利塔东侧的文殊发塔前的供灯事宜。
  这座文殊发塔是五台山塔院寺中的又一圣境。相传在北魏年间,文殊菩萨为宣示众生平等,化作一贫女来到寺庙乞食,并留下一缕头发。僧人们遂于此处建一佛塔供养。至明万历年间,由方广道人重修,并现见菩萨头发,发色若金。到了近年,又由当时住于五台山的汉地高僧寂度大和尚重新整修。
  供灯事宜联系得很顺利,而此时已到中午,我们返回住处。
  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便在尊者的带领下来到了菩萨顶,寺内所有的佛像前和大院供桌上已经摆满了油灯,在寺内僧人的引领下,我们开始点燃一盏盏油灯。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供灯时,不知是因为心情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我们身上都感到一丝暖意。这时寺内也渐渐来了一些到此朝拜的信众。看到我们供灯的场景,大家都围拢过来,合掌随喜。
  “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点灯,供养佛菩萨。”尊者此时开始招呼在场所有的信众。于是寺内所有的信众不管认识和不认识的,都一起加入了供灯的行列。这简直成了“觉悟家族”的一次欢聚,气氛欢乐祥和。
  在菩萨顶供灯后,我们又随尊者来到塔院寺。寺内的僧人已将供灯放在佛陀的舍利塔前和文殊发塔的四周。信众们开始供灯。
  尊者在文殊发塔前点燃酥油灯的时候,一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文殊发塔的上方,不知从哪飞来了一只大鸟,绕着塔尖右转盘旋。五台山鸟类繁多,但大家对这只鸟不要说名字,甚至连见也从未见过。弟子们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尊者好像对此早已了然,带领我们在塔前顶礼。“大鸟”在空中看着我们供灯、顶礼,不知疲倦地盘旋了几个小时,直到油灯快熄灭的时候,才缓缓离去。
  此时弟子们想起了尊者临行前关于我们此次朝圣可见到文殊菩萨的授记和文殊菩萨的显现不可思议的开示,我们好像恍然大悟。望着渐渐远去的“大鸟”和身边的尊者,在场的人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供灯结束后,尊者开始带领大家念诵《供养仪轨》和《普贤行愿品》等经文,与大家一起发愿、回向。
  身穿红色僧装的尊者法相庄严,被点燃的酥油灯也闪出金色光芒,再加上蓝天、白塔和山间层峦叠嶂的庄严庙宇。在这春寒料峭的圣境中,尊者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供灯在佛教犹其是藏传佛教密宗中非常重要,是密宗外续等所共称之五供④之一,密意极为甚深。而从一般意义上讲,酥油灯的光明象征着可以驱散众生心中无明黑暗的佛陀智慧,而供灯的人也可以由此增上福慧,今后生生世世转生于有佛法住世的光明劫中,听闻佛法。而在供灯后的发愿和回向,可以让六道众生于未来时得遇光明佛法。
  在喇荣五明佛学院,法王如意宝每天都在经堂中向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供养三千盏酥油灯,二十余年,从未间断。可能由此缘起的力量,再加上法王如意宝的不共愿力,使得法王度化众生的事业如此无边广大。今天,被法王如意宝授记为未来弘法大德的尊者于此文殊净土,率弟子以及一些不曾相识的信众们一起供灯发愿,这一不可思议的缘起的力量,在无边的法界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光辉呢?此中答案,只能等待尊者于将来向我们揭晓。
  供灯结束后,天色已渐暗,尊者又带我们来到了位于黛螺顶脚下的善财洞。
  善财洞因昔日善财童子曾于洞中修行而得名。后诸多印、藏圣者都曾于此洞中修持甚深密法。
  1987年法王如意宝来五台山朝圣期间,于此地严格闭关。而尊者当时因得法王法旨,对家乡德格一带的寺庙进行整顿,诸多法务急需处理,不得不提前结束朝圣。在返回藏地前再亲见一次自己的大恩上师,是肩负重任的年轻的尊者当时最大的愿望。无量慈悲的上师格外恩准,于自己闭关的洞中接见了这位心爱的弟子。
  于此时此地见到自己的大恩上师,年轻的尊者已无法自已,泪流满面,而如慈父般的上师一直将手放在这位心子的头上,不断地抚摸、加持。在这古老的山洞里,二位圣者的心融为了一体。待尊者稍稍平静,法王特意为这位心子传承了大圆满修行窍诀。尊者将身上钱款,除留下路费以外,全部供养了自己的大恩上师。临行前,尊者向法王祈请并得到法王的许多甘露,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善财洞是当年法王闭关时见到真正文殊菩萨的地方,在见到文殊菩萨后,法王的金刚智慧中自然流露出《亲见文殊发愿道歌》和可使凡夫于一生中成就无上佛果的窍诀《忠言心之明点》,我当年回家乡前就是在这见的法王,见到法王后,我哭得很厉害。我这一辈子可能哭过四、五次吧,都是在法王的面前。我们今天要是能在洞中闭关就好了。”坐在洞口,尊者对我们讲道。弟子们依次坐在尊者的身边。
  与在其它圣境前不同,此次尊者在念诵了皈依、发心等仪轨后,开始独自念诵“阿”字修法仪轨。
  此“阿”字修法仪轨,为近代宁玛派最杰出的上师、文殊菩萨于雪域藏地的真实化身——全知麦彭仁波且所造。法王如意宝于五明佛学院曾在光明梦境中亲见全知麦彭仁波且,并由全知麦彭仁波且于梦中授予法王“阿”字修法的灌顶。后法王于根基相应的弟子前传承了此法。所以“阿”字修法的传承极为清净,密意幽深广大,属无上大圆满法。
  山洞中回响着尊者念诵的法音。
  古老而极具加持的山洞里,听着尊者念诵祖师们从本初的金刚智慧中自然流露的无上法要,我们也被一种从未感受过的静谧、安宁的气氛所包围,相续中的烦恼、执着此时也好像随着尊者的法音慢慢地消失了……
  念诵完毕后,尊者忽然对身边的彭措拉姆师兄说:“我们照个相吧。”好像还停留在刚才状态下的彭措拉姆师兄慌忙拿出照相机,在善财洞前为尊者拍照。
  在善财洞朝礼后,天色已经有些昏暗。我们又跟随尊者从寺庙的后门出来,没走多远,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片墓地,这就是著名的清凉尸林。
  清凉尸林,在印藏两地,早已闻名遐迩。其加持力可与印度圣境的八大尸林⑤相媲。于尸陀林中修行,可使修行者行诸禁行,迅速断除我执,生起对众生的无量悲心,速证佛果。
  昔日曾有莲花生大士、大圆满祖师西日桑哈等于此地入甚深禅定,修持无上大圆满法,并获得虹身成就。而大圆满成就者布马莫扎尊者在藏地弘法十三年后,行至五台山,于此间发愿:在此贤劫千佛的教法未隐没前,常驻此地,其化身每一百年到藏地一次度化众生。
  在87年尊者随法王来此朝圣时,一位高僧曾拿出一顶古老的班智达帽交给尊者,“这是当年布马莫扎尊者的法帽。”高僧介绍道。尊者接过法帽,戴于头顶,拍照留念。“这个缘起非常殊胜。”每每说起五台山,尊者都会想到此事。
  到了清凉尸林,大家跟随尊者席地而坐。这时天已经暗了下来,一排排的坟墓静静地躺在古老的尸林中。
  谈论死亡对于世间人来说,大多会认为是很不吉祥。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为我们真正地揭开了生死变迁的秘密。每一个佛弟子都会直面死亡,并以时时刻刻忆念无常死亡来提醒自己精进修持佛法,早日脱离生死苦海。
  此时尊者开始念诵古萨里修法仪轨。这个仪轨是念诵者以悲心为先导,通过禅定观想的力量,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在恶趣中感受无量痛苦的众生,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安乐,并由此缘起,让这些众生与佛法结缘,不久即可获得究竟解脱的利益。
  看来现正在此处聆听尊者念诵古萨里修法仪轨的人非人等众生,其脱离苦难,走向解脱之路就在眼前。福报可谓大矣!
  在尊者念诵完仪轨后,有几个到善财洞朝拜的信众好像认出了尊者,纷纷来到尊者的身边。在向尊者顶礼后,有的居士向尊者请尊者的像章。见到这些不认识的居士对尊者有如此信心,笔者一边随喜,一边从自己的身上取下一枚尊者的像章与这些师兄结缘。就在这时,尊者几年前赐予笔者的一颗极具加持的念珠意外地落在了地上,这可是笔者一直带在身上的至宝,所以大家马上一起帮助寻找。但这颗神奇的念珠竟已不见了踪影。时至今日,此事仍让笔者甚觉惋惜。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清凉尸林的时候,尊者让我们将自己的头发、趾甲等剪下放到此处,“以此圣境的加持,会为你们将来的往生遣除许多障碍。”弟子们马上尊法旨而行,心中充满法喜。
  回到住处,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此次朝圣之旅已时间过半,还没完成念诵十万遍文殊菩萨心咒任务的弟子们匆匆吃过晚饭,又马上手拿念珠回到各自的房间。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尊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台怀镇边的黛螺顶。
  黛螺顶寺(又称大螺顶)因建在一座形状酷似海螺的山顶而得名,在明清时代,该寺僧人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也叫“小朝台”。据说如有人能登上黛螺顶,就可现见一文殊菩萨的真实化身,所以每个来此朝圣的人都必在自己所见的人中认真寻找,黛螺顶也因此而名扬五台。
  上黛螺顶要攀登一千零八十节台阶,这对已年逾古稀的尊者母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尊者双手搀扶着母亲,缓缓向上。每当母亲显得体力不支时,尊者总是随机开个玩笑,以消除母亲的疲劳。
  在蔚蓝的天空下,望着四周环绕的雪山,这酷似藏地的景色让尊者的心情显得格外的好。不知是不是因为于此可见到菩萨化身的传说,一路上不时有信众见到尊者法相庄严,争相过来请求与尊者合影,尊者微笑着满足了信众们的愿望。
  到达山顶后,尊者一行人来到了寺内供奉五方文殊的正殿。
  这五尊文殊佛像,乃是文殊菩萨应不同众生的根基而示现的不同显现。佛像分别手持象征智慧与方便双运的宝剑和青莲花;象征慈悲与智慧双运的弯弓与利箭;而佛像身后的经函则表示文殊菩萨已通达一切万法实相与诸佛的究竟密意。
  五尊佛像都有二米多高,全身金色,目光宁静,各持法器,极为庄严。
  尊者坐在佛像前开始带领我们念诵《文殊礼赞》和《法王如意宝住世祈祷文》,祈祷自己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长久住世,最后念诵《普贤行愿品》发愿、回向。
  今天是我们此次朝圣的最后一天,在诵完经后,我们马上从黛螺顶下来,来到了五台山的又一个圣境,被称为万圣秘宅的金刚窟。
  在五台山诸多的灵迹当中,金刚窟可以说是名声显赫。唐朝时,北天竺僧人佛陀波利于此处现见文殊菩萨,并应文殊菩萨咐嘱,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迎请至汉地,大圆满祖师布马莫扎、班智达桑吉雄等也曾于此处的山洞中闭关修行……
  但现在,灵踪遗窟已不复存在,印藏祖师的诸多圣迹在完整保存了几千年后,也于“文革”中毁于一旦。这在让人深感世事无常的同时,也不得不因末法时代众生福报的浅薄而感慨。
  “这是班智达桑吉雄的舍利塔。”面对现在仅存的一座一米多高的佛塔,尊者不无惋惜地说道,在塔的一侧,有一个山洞。“当年祖师们在这里修行,都是从这个洞中走过去的,今天我们也从这里走过去。”弟子们听着尊者的介绍,心中无不因尊者对此处圣迹中每一细微之处的熟悉程度倍感惊讶。
  从表面上看,洞不过二三十米长,但走进去,我们才感到要从山洞中走到舍利塔没那么简单。洞内寒气逼人,四周全是十几公分厚的严冰,别说走,就是站稳都十分困难,其中有一段路简直就是在膝黑的洞中缘冰直上,难度可想而知。
  尊者走在最前,洞中的冰对尊者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在洞的拐弯处和需向上攀登时,尊者还一个一个地拉着我们向上。从洞中走出来后,弟子们对刚才的情形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的弟子甚至认为尊者此时显现了神通,否则怎么可能站在直上直下的冰上还可以拉别人呢?有的弟子则认为是因为尊者对洞内情况的全然了知,所以对每一处的支撑点都了如指掌。弟子们找的这些原因也许都对,也许都不对。不管是什么原因,弟子们是在尊者的加持下走过这一段“修行之路”的。
  来到舍利塔前,尊者与昨天于善财洞中一样,念诵了大圆满“阿”字修法仪轨。这一九乘佛法之顶饰、诸佛祖师密中之密的无上心髓、威振三千大千世界的法音,在五台圣境中又一次响起了。
  念诵完仪轨,尊者坐在舍利塔前。笔者取出一台随身携带的宝利来相机为尊者拍照。照片出来后,尊者看了看,说:“舍利塔尖没有照上去,再照一张。”尊尊者法旨,笔者又在同一地点为尊者重新拍照。照片慢慢地从相机中滑落出来,尊者的影像在相纸上缓缓地显现,这时笔者发现在照片中,尊者身后的舍利塔上方出现了两个金色光团。照相机的镜头为我们,也为将来能够与尊者结缘的众生捕捉到了这神奇的一瞬。
  结束了金刚窟的朝礼,一位五台山当地的居士见到尊者,主动做“向导”,与我们一起前往距台怀镇二十公里的清凉寺。 一路上不时有冰雪阻路,我们不得不时常下车清雪。
  清凉寺建于幽谷之中,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庙之一,该寺因有一长五米、宽二点五米的“清凉石”而得名。
  “此石为五台山的镇山之宝,是文殊菩萨的法座,文殊菩萨于此常转法轮。在这石头上面坐几百个人也不会显得小,坐几个人也不会显得大,非常神奇。87年法王与数百名弟子亦曾于此石上安坐,共念《普贤行愿品》。坐在上面肯定会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在这个神奇的镇山之宝前,尊者向我们介绍着。
  介绍后尊者开始扶着母亲慢慢地攀登,石头有三米多高,这对于已奔波一天,腿脚有些不便的母亲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尊者一面搀扶一面鼓励着母亲,而有时母亲也不得不将尊者的身体做为向上的支撑。每当这时,尊者总是笑着说“阿妈很厉害!”逗得弟子们也跟着笑起来。母亲在尊者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清凉石。这看似平常的经历,此时可能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最大的心愿。在文殊菩萨的法座前,尊者又一次为我们诠释了“人间孝道”的真正含义。
  坐在文殊菩萨的法座上,尊者念诵了法王如意宝的住世祈祷文。
  在念诵结束后,尊者为此次同行的所有眷属和弟子传承了“文殊菩萨修法”仪轨。
  藏传佛教尤为重视传承的清净,而密乘戒律的清净是传承清净的基础。在依止法王如意宝的二十余年中,尊者从未对法王起凡夫想,从未做一件让法王示现不悦之事,密乘戒律极为清净。今天弟子们从尊者处得到如此尊贵的佛法,心中对尊者充满感激。
  传法结束后,我们这位随行的“向导”若有所思地对笔者讲,“这个情形我好像在梦中见到过,看来今天的缘分真是不错。”
  从清凉寺返回台怀镇的路上,尊者突然问身边的“向导”,“有一个文殊菩萨的佛像,头是用面粉做的,那个佛像在哪里?”“您说的是殊像寺,就在台怀镇。”“向导”回答。看来我们今天找的这位“向导”还是非常合格。
  到了殊像寺,天色已暗,寺内的僧人特意为我们重新打开了殿门。来到寺庙的大殿,只见殿内供奉着一尊高约十米的文殊驾狻猊像,佛像庄严,为世上现存最大的文殊菩萨像,令见者肃然。
  “当年此佛像即将完成之时,因一皇帝要来五台山,僧人急中生智,用面粉作成菩萨的头像放好。待皇帝走后,当僧人欲取下面粉作的头像时,此佛像开口讲话,示意僧人无需重新再做,这是文殊菩萨的殊胜显现,此佛像与文殊菩萨无有任何区别。”到了大殿,尊者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
  由于时间已晚,不愿过多耽误僧人时间,尊者马上带领弟子们转绕佛像。
  从殊像寺出来,“向导”又带我们来到了位于寺庙门外的又一胜迹——般若泉。
  般若泉,源自唐朝,有一慧潜法师,睹五台僧俗饮水困难,于此地诵《金刚经》二十余年,终感地涌甘霖。而法师亦于当日圆寂。般若泉水,水质甘甜,千年当中,寒暑不绝。
  看到如此清澈又极具加持的泉水,渴望早日开启智慧的弟子们不顾天气寒冷,拿出所有能装水的容器,有的甚至将还未喝完的饮料倒掉,要将此水带回,好让家人也共享甘露。尊者此时也在泉边,以水浇头,弟子们马上跟着学起来。般若泉边顿时热闹起来。
  此时天色已暗了下来。我们所有的容器都装满了智慧之水。
  在临分手时,尊者赐给了我们的“向导”一本《喇荣课诵集》,“以后要好好念经哦。”尊者对这位刚刚结识的弟子提出了要求。
  从般若泉回住处的路上,眺望依然是冰雪覆盖的五顶之巅,尊者对身边的弟子们慢慢地说道:“我们这一次的时间太短了,以后一定要再来此地朝圣,下一次一定要多住一段时间。”
  3月31日,我们跟随尊者从五台山返回北京,结束了此次朝圣之旅。
  回京后的一天,彭措拉姆师兄兴奋地拿来了她在善财洞内为尊者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尊者于洞前端坐,头上出现了瑞相。 同行的弟子见在到照片后,无不倍感惊讶,大家都在尽力回忆当时尊者念诵时的情景,但除了那从未有过的感受以外,谁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尊者的内证功德,弟子们不敢妄自揣测,但此次朝圣,在法王如意宝曾闭关的善财洞和班智达桑吉雄的舍利塔前尊者不可思议的示现,让许多后来了解此事的信众增上了对佛法尤其是无上密法的信心,这也许是尊者度化众生的不共方便吧。
  此次朝圣后,随行弟子们无不深感来自于尊者的不共加持。虽然过去诸佛的已经隐去,现在又身处末法时期,但在这如昙花一现的珍贵人生中能与尊者结缘,我们是南瞻部洲最幸运的众生。
  结 语
  宅清凉之境,居五顶之山,
  昔为七佛之师,今现释迦法子。
  于瞻洲浊世,升万里杲日,
  以济群迷。
  处幽涵峻岭,做狮子吼,
  威振三千世界。
  夫大圣文殊,以度众念切,
  化身俱胝。
  释迦牟尼佛于《佛说放钵经》中云:“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前过去无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母,文殊者,佛道中之父母也。”
  我中华汉地,乃大圣文殊菩萨度化众生之道场,自汉以来菩萨化身无数,演圣教于诸方,化众生而无量。今正像既过,末时⑥降临,佛日晦暗。
  然文殊以誓愿弘深,不舍萨埵⑦,于雪域化身无畏圆满(即晋美彭措)法王。为圣教再弘,饶益汉地有情,卯兔之年行至五台,六道处揭慧日之光,干涸地撒清凉法雨。
  为使法脉永驻,代代相承,遣除众疑,法王于雪域五台近万圣众前授记:于未来时,希阿荣博将广弘圣法。
  十六年后,尊者再临五台,三日中之行仪示现,随行诸人无不折服。今尊者已绍隆法王所创圣教再弘大业,饶众无数。
  了解上师之功德乃尊者众多弟子急切之望,亦可使初学弟子生起对尊者之不共信心。而尊者五台之行,乃尊者无量功德中之一粟,为使读者诸君能了知尊者此行实情,尊者卑劣弟子俄色桑吉以拙笔如实记之。
  俄 色 桑 吉
  2005年12月
  注 释:
  1、神变月: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此月以殊胜神变降伏外道六师,故佛教徒称此月为神变月,于此月中行放生等善业,功德增上。
  2、三 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于此三界中流转之众生有生死、因果等,故称为三有。
  3、雪域五台:指四川省色达县喇荣五明佛学院,此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佛学院座落于喇荣山谷,四周有五座神山围绕,酷似山西之五台山,故亦被称为雪域五台。
  4、五 供:花鬘、涂香、明灯、烧香、食物。
  5、八大尸林:古印度的马拉雅山,昔有莲花生大士等于此修行。马拉雅山之四周有东方寒林、南方鸠那宣鸣林、西方罗刹密集林、北方积莲林、东南任运首林,西南密乘神变林、西北黑钦展布尔林、东北世间密集林。此八大尸林,是诸佛以甚深密法加持众生遣除无明、我执,使其相续由不净转为清净。
  6、正、像、末:指佛法住世的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现时,佛教的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已过,为佛教的末法时期。
  7、萨 埵:梵音,汉译为众生或有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