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其它>>正文内容

中亚佛教艺术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11讲 中亚佛教艺术〈一〉阿富汗
  阿富汗佛教艺术
  阿富汗是一个被内陆封闭的国家,处于中东,印度,中亚和远东的中心,自古以来各民族的人以及商旅从四面八方聚汇而来,又分散而去,使它成为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吸收和改造外来的形式,并将之向其它地方传播.西元前3世纪,佛教由印度引入本区,西元1世纪和2世纪时阿富汗因位居丝路中央,而佛教兴盛.5.6世纪的时候达到顶盛时期.8世纪时由于回教徒的入侵,佛教开始衰退,目前由信奉回教的“神学士”政权统治.古代阿富汗是佛教中心,那儿有极为丰富而重要的佛教艺术的遗留和遗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巴米扬Bamiyan”石窟.巴米扬是丝路西端最重要的城市.巴米扬旧译为梵衍那,这是唐代大僧玄奘经过这儿时,援引过去居住在这儿的古波斯人语音,对译汉音时所取的名字.
  图:【巴米扬石窟群】—巴米扬石窟位于阿富汗中部,首都喀布尔西北兴都库什山溪谷中,自古以来是连接印度,伊朗和中亚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这里的石窟全长一千三百多公尺,比中国的敦煌石窟,整整多了二百多座,是全世界最大的石窟群,也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东传到中国的新疆,云冈,敦煌等地的中间站.在长达一公里的岩面上开满了石窟,有大厅有小间,供和尚们使用,其中有一些石窟接在走廊里,沿著悬崖的边缘,可让商旅及信徒环绕礼拜.5.6世纪是巴米扬石窟的黄金时代,可惜由于兵祸连连,宗教冲突不断,这个地方的佛像大概都已被全毁,西元2001年3月被信奉回教的“神学士”政权所炸毁,引起世人的哗然.
  图:【全景】—在巴米扬〈梵衍那〉的洞窟佛像中,以相距400公尺,左右并立,巨大雄伟的“东大佛”及“西大佛”最为醒目而著名.“东大佛”高38米,“西大佛”高55米,是世界上少有的巨大雕像.雕造的年代大约在西元5到6世纪时期.两尊大佛现在都已完全被炸毁.“东大佛”与“西大佛”以同样的站立姿态,炸毁之前,颜面,双臂,身体的其它部份更是残缺不全.据研究对大佛像的破坏,可能开始于公元8世纪时,其时阿拉伯回教帝国兴起,侵入梵衍那,对佛教,寺庙,雕刻大肆破坏,此后这个地区还曾遭到蒙古人,以及其它入侵帝国的破坏.据记载佛像原来涂有鲜丽的色彩,并有种种珍宝装饰,金碧辉煌,灿烂夺目,但受破坏后已经不存.这尊佛像的外观是结合了印度犍陀罗的希腊式佛像,加上中印秣菟罗雕像,以当地刻工的手法表现而成的.
  壁画
  巴米扬石窟也以壁画著名,由幸存的壁画可以说明,此地的艺术来源于犍陀罗,叙利亚,萨珊,伊朗和笈多印度等地,是这些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综合.
  巴米扬石窟佛教壁画的内容十分特别,流行于印度本土以及中国西部石窟中的佛本生,佛传以及经变,因缘故事,在这里都看不到,仅有佛,菩萨以及排列整齐的千佛,此外还有日,月,天,风神,太阳神,以及类似西方有翼天使似的飞天等等形像.我们这里看到的是石窟穹窿顶的壁画.中间画一主尊大佛,周围排列一圈小圆圈,每个小圆圈里画一尊小佛像,如是依次发展.从佛画的角度来看,组成以中间大佛为主尊,四周绕以内画小佛的圆圈,是一个类似曼荼罗的图像.从图的构成来看,很像是一个大的联珠纹.联珠纹是萨珊波斯艺术特有的标志,由此可知它的风格的由来.
  图:【日天像】—东大佛的天井壁上有一幅称为“日天像”的太阳图.在壁画的上半部背光圆轮中央坐立著「日天”太阳神.他乘著四匹天马,横驰在天空中.车的两侧有手拿盾和弓箭身上长有飞翼的守护神,圆轮上还有半人半马的神,以及飞舞在上端的风神与飞雁,这些都象征著从天而降的救世主.壁画的色彩采取平面性的平涂手法,颜色有如太阳般的明艳令人目眩.由此推测,古代梵衍那人把东大佛视为具有救世性的太阳神般的崇拜.这件壁画的人物造型,平涂技法与古代萨珊波斯的艺术风格相似,由此再次证明,此地艺术与邻近的伊朗,波斯有密切的关系.
  喀克拉克石窟
  图:【喀克拉克石窟】—喀克拉克石窟群是阿富汗另外一个佛教艺术中心,在梵衍那东北大约4公里的地方.这座石窟的特色是有一座极为少见的八角形祠堂,因为八角形祠堂是地中海地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建筑样式.可见得此地的八角祠堂和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建筑,有平行性的关系.此地石窟另一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壁画,以密宗神秘的曼荼罗形式呈现.
  图:【圆圈轮形图】—喀克拉克石窟的每一个穹窿顶上都绘了一个佛,并以一圈小佛环绕,形成彩图.在八角祠堂的圆拱天井壁上绘有一幅独特的圆形彩图,全图以天顶弥勒菩萨坐像为中心.坐像四周有两重的圈带图样.第一重圈带并列有16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各有一尊佛像.每尊坐佛都做向心式排列.第二重圈带只有7个圆轮,每个圆轮内各有一尊坐佛,并且在每一尊坐佛四周配列上11尊小坐佛,构成一幅大圆圈,圆形的坐佛世界.每尊坐佛都以天顶的菩萨坐像为中心,做集中式的构图配置.这种构图类似密教曼荼罗的形式.
  图:【猎王图】—喀克拉克石窟中最为杰出的壁画又称为“三座像图”.这件壁画已经残缺不全,但仍然可以看出它的精美.这件壁画位于八角形祠堂圆顶的腹部,上面描绘三尊座像,背后都有光环.最右边的是一位装束类似菩萨的王者,头戴宝冠,双手持弓于胸前,旁边还有两把箭和一条猎狗,由于此形像,像是要打猎的样子,因此此画又被称为“猎王像”.王者右边坐著两个佛陀像,姿态各异,一做施无畏印,另一人两指弯曲向上,都坐于莲花座上.人物之间有柱子和门顶做间隔装饰.这张画颜色丰富,鲜亮而协调,而且画法生动活泼,是一件难得的精品.这一幅画作于公元6世纪,吸收了印度笈多艺术的风格,同时应用到凹凸法和高光法等技巧.
  喀克拉克石窟艺术与巴米扬类似,都呈现受到印度及波斯的影响.这种富于变化的风格及技法,经由阿富汗,再传至新疆,甚至远东地区.
  洪都基斯坦寺院
  图:【洪都基斯坦寺院遗迹】—在梵衍那石窟的东侧,这间寺院是一方形塔院,中间有一个方形基座的Stupa.四壁开龛,龛口有希腊风格的柱门,龛内配置佛,菩萨和供养人,都用陶土做成.法国的考古学家曾在此地发现不少极为精致的彩塑泥像和壁画,极具特色.
  图:【菩萨坐像】—洪都基斯坦寺院出土,菩萨身躯呈S形的变化,非常柔美.手脚下垂,上举的姿态做协调的搭配,以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有舞蹈的动感.发上有高髻,并且长发披肩,形成波浪纹,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色.胸部项炼以及臀部上有圆形珠宝装饰,类似波斯萨珊王朝的珠宝工艺品.菩萨像以褐色泥土塑造而成,上加浮雕及彩绘,非常优美生动,而且精致美丽,整座菩萨像充满女性美,显现受到印度笈多王朝式样,以及波斯萨珊朝工艺美术影响的风格.
  图:【佛陀像〈半身〉】—洪都基斯坦寺院,泥塑佛像,造型十分奇特,佛陀衣饰十分华丽,身上戴满了各样的珠宝,与犍陀罗那种朴素的披著袈裟的佛完全不同.它的身上浮雕式的宝石与前尊菩萨身上饰物相似,都属于波斯萨珊王朝珠宝的形式,可见得这尊佛像在印度佛像影响之外,也融合了波斯艺术风格.这尊造像如果没有头上的螺发等属于佛陀特有的征像,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位盛装的王子.这种给佛穿长袍,戴珠宝的表现手法,出现在印度大乘佛教的后期.
  第12讲 中亚佛教艺术〈二〉阿富汗以及新疆地区
  第12讲 中亚佛教艺术〈二〉阿富汗以及新疆地区
  梵衍那石窟的东南方古代著名的佛教遗迹,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市的遗迹、哈打遗迹等。
  喀布尔遗迹
  喀布尔是阿富汗的首都,法国考古学家在此地发现了许多佛教遗迹。其中最特别的是此地的佛像都用泥土塑造而成,与印度的石雕或洪都基斯坦的陶塑又不相同。泥塑的作法,是先用木头或木条做好骨架,然后把泥土和黏土,一把一把的敷上去,使成人形,外面再涂石灰粉。半干或全干后,再施上颜色,它的效果与陶塑相当接近。
  图:【菩萨坐像】─兼融古代印度、阿富汗以及当地艺术特色。这尊菩萨有波浪式的头发,丰实饱满的颜面,神情宁静,做沉思状,衣纹平滑如流水,这些是此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他的躯体比例匀称,衣著披肩袈裟,耳朵、颈项和胸前都有珠宝装饰,显得富丽绰约。这些特征与我们在洪都基斯坦寺庙遗址中发现的佛像相似。
  图:【菩萨头像】─菩萨的五官刻画得非常细腻。他有厚实的眉毛,上面描有长长的弧线,鼻子高挺,是标准希腊式的鼻梁。眼珠施以黑色黑彩,炯炯有神,嘴角含笑。菩萨头戴冠帽,中间嵌有一颗宝石,耳上配戴巨大耳饰,这些都使得它看来高贵而绰约有致。
  哈打〈Hadda〉
  哈打是梵文〈Hadda〉的中译,意思为“骨”。哈打即因为供奉佛教的顶骨而得名。据中国唐代文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哈打地区的寺院供奉了许多名贵而华丽的宝物,因而成为佛教徒朝拜之所。中国古代名僧法显、玄奘都曾到此。大约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达到鼎盛时期,佛塔、寺院林立,但到公元7世纪时,已被遗弃,成为一座废弃的佛教寺院城。此地的佛像做得非常生动,而且风格多样,大概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会到这里来朝拜有关,艺术家也会慕名到这里来旅行,并根据香客们不同的要求从事创作,因此佛像都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色彩,以及不同的民族类型,包括印度、伊朗以及希腊、罗马式的。
  图:【花神】─最初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人们还以为是罗马的肖像雕刻,因为无论从她的外观相貌,真实的造型,以花做为象征的喻意,以及花的形状,兜花的动作,都属于罗马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这里邻近地区所有的,因而猜测这是旅居于此地的罗马艺术家创作的。
  图:【佛头】,2─7世纪─这个地方非常邻近佛像造像发源地的犍陀罗,但雕像的材料和作法并不同于犍陀罗。此地的佛像都是用灰泥素材雕塑而成。灰泥的质材柔软,较易显现出优美纤细的感觉。这件佛像有卷曲的波浪发式,椭圆形的面颊,眼脸细长,眼睛半闭,眉毛宽长,鼻梁厚实,嘴角微扬,含著笑意。他的形像与犍陀罗风格近似,但轮廓及细部显得更为柔和、静谧。
  图:【大地母神像】─一座题材罕见的神像,称为“支持三宝法轮的大地母神像”。这件塑像表现一个女性人物,以头、两肩和臂膀支撑著三个以莲花形组成的大圆轮。三个圆轮丰厚结实,令人感觉到支撑无比的力量。这三个大圆轮就是代表佛教中“佛”、“法”、“僧”三宝的三宝轮。支撑三宝轮的女性是释迦降魔图中经常见到的“大地母神”,她能使大地震动不已。
  贝格拉姆〈Begram〉
  在阿富汗靠近东边的地方还有一处重要的古代迦佛教圣地,那就是古代贵霜王国夏都的贝格拉姆。唐代大僧玄奘曾经到过这里,称为迦毕试国。毕试国在第8讲介绍贵霜王朝佛教艺术时曾介绍过“迦毕试式样”。这种式样就是在贝格拉姆地方出土的古代佛像所具有的特殊面貌。
  图:【双神变佛立像】─公元3.4世纪的佛像,其中以“双神变佛像”及“火焰肩佛像”最有特色,只见于这个地区。这尊佛像外观上的特色,以及身上的特征。这里的佛像仍保留犍陀罗艺术的遗风,但身材粗短,身姿僵硬,呈静止状态,这些都是从犍陀罗希腊化式的古典风格,向东方的神秘主义过渡的迹象,除了佛的形体本身,它增添了许多附加的东西,如肩头出现了火焰纹,背光里出现化佛,两肩旁边以及脚下也都有小的佛像,和供养人像。另外它不像犍陀罗佛像那样站立在台座上,而是将身体悬空,脚下有水波纹,以显神异。专家认为像这类佛像“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倾向,借助这一发展,佛像可以雕刻得非常高大,这些高大的佛像,并配有各种不同的手势,以表现要说明的事件,从而代替了早期通过叙述才能达到的效果”。
  新疆的佛教艺术
  图一:【西域地图】,图二:【古龟兹人音乐】─从阿富汗经东北越过帕米尔高原就到了新疆。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西北偏远的一个省份,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地处亚洲腹地。它的西面和西北面分别与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是中国通向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门户。汉武帝时所建立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西域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许多古老的部落、民族,在此活动立国。如在天山以北草原上,有著名的游牧部族,塞人、月氏人〈建立贵霜王朝〉、匈奴人等;在天山以南沙漠绿洲,有羌人、楼兰人、焉耆人、龟兹人等。后期有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吐蕃人等。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王朝派遣张骞首次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其后又在新疆设立政权机构“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于是成为中国的西域,到了唐朝仍然如此,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公元2.3世纪的时候,佛教艺术传播到了新疆境内,当地的佛教石窟和寺庙遍布各地,佛教艺术活动极为兴盛。当时在新疆、南疆沙漠边缘各绿洲地区,分布的各古国文化,其内容无不与佛教有关。到了中国的隋唐时期,当地艺术文化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在木雕、泥塑、板画、纸画、石刻和织造工艺方面,都受到隋、唐的影响,使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繁荣时期。
  图三:【贵妇像】,新疆伯孜克里克石窟壁画“贵妇礼佛像”。贵妇头戴宝冠,身著长袍丰腴肥满,是中国唐人装扮。10至13世纪以后,回教势力逐渐渗透,新疆人民改信伊斯兰教,佛教势微。图四:【清真寺】至今新疆地区到处可看到宏达华丽的回教建筑与佛教寺院遗迹成对比。
  图一:【克孜尔石窟群】,图二:【库木吐拉石窟】,图三:【伯孜克里克石窟】─新疆地区的石窟,依分布地区以及石窟的类型,可分为三个区域《龟兹区、焉耆区、高昌区》。最早在今库车县一带的古龟兹区,主要有3至8世纪的克孜尔石窟,和4.5世纪至11世纪的库木吐拉石窟。
  图:【克孜尔石窟外景】─克孜尔石窟在今库车县一带,古称龟兹国,是中国西域北道上,佛教东传中国的重要交流地。据唐朝大僧玄奘的记载,当地寺院有一百多处,可见佛教之盛况。此处石窟的壁画是西域各地,甚至中亚地区,存留数量最多,也最为精彩的一座。
  再来有在今吐鲁蕃一带的古焉耆区和古高昌区。此地有5世纪的吐峪汹石窟和9至13世纪的伯孜克里克石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