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曼宰龙佛寺历史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对傣族社会道德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傣文是佛教传入以后才得到发展完善的,傣族中的知识文化大多为佛寺所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文学作品都是佛教僧侣用傣文记载和传播的,科技和艺术也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和尚、佛爷对天文、历法、医药、建筑知识都有精深的了解,佛寺成了继承和传播文化、知识的中心。佛寺还是收集、珍藏贝叶文化经典的主要地方,在每一座佛寺里都设有“藏经阁”,贝叶文化书籍除棉纸抄的唱本、生产生活常识、医药书、天文历法书、礼仪道德书、法律典籍和占卜书等之类的民间用本可以保留在村寨里,供寨人使用外,凡佛教经典、贝叶本文学经典和其他内容的贝叶经书,全都集中珍藏在佛寺的藏经阁里,由佛爷、和尚负责看管。
西双版纳最早的佛寺是位于景洪曼听、曼龙之间的八洁寺,建于1000多年前,也就是现在的西双版纳总佛寺。以后,傣族地区佛教盛行,佛寺越修越多,几乎遍及各寨,论精美,没有其他建筑物可以与佛寺相媲美。
西双版纳佛寺的结构精美,造型独特,雕粱画栋,重檐飞角,雄伟而壮观。既有东南亚建筑艺术之特色,又有傣族建筑风格,是傣族建筑艺术及民间美术之缩影。
在这其中,佛寺壁画是傣族民间绘画最生动的体现,绘在佛寺的墙壁上,线条流畅,情节连续,人物众多,色彩艳丽,犹如傣锦。
如今,在西双版纳擅长民间绘画的代表人物中,刀署明可算得上是著名的一位。
刀署明今年60余岁,是勐海县景龙村人。9岁时进学校读书,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书便辍学。10岁那年,家人带他到佛寺拜佛,他看到缅寺里摆着的那些用泥土制作的孔雀、象、马鹿等小动物和墙壁上画着的傣族民间故事人物十分形象,于是便萌发了学艺的念头,回家后便从田里找来泥巴,开始学做各种小动物。11岁时,入佛寺当小和尚,开始学习傣文。12岁那年,他跟着擅长傣族民间工艺品制作的父亲正式学习傣族传统的民间泥塑制作。15岁时,父亲开始教他学习绘画。他苦心钻研,虚心向其他老艺人请教,绘画技术提高很快,逐步成为当地较有才气的年轻艺人。24岁时他还俗回村务农,同时从事民族工艺品制作和傣族壁画绘制,适当收一点报酬维持生活。
1958年10月,勐海县文化馆根据刀署明的特长,将他吸收到县文化馆专门从事美术工作,使他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参加工作后,他经常利用下乡的机会深入观察生活,同时,吸收一些汉族的绘画技巧,创作了不少讴歌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美术作品。从1980年起,他带领徒弟岩温班、岩些、岩罕应、岩温叫,先后为勐海县的景龙、曼贺、曼养坎,勐遮的曼章令、曼糯等村塑大小佛像100多座;为勐满、勐遮、曼章令等村塑大小白塔、金塔25座;为佛寺绘制了一大批剪纸漏金图案、壁画。在傣族村寨,人们都称他为“撒腊帕召”(意思是“会画画、制作佛像、塔的师傅”),备受人们的推崇。1999年6月,刀署明被云南省评为民族民间高级工艺美术师。
作为绘画的一种衍生形式,壁画源远流长,佛寺壁画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秦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佛寺壁画开始出现,直至隋唐,宗教渐盛,便成为中国壁画艺术的主体。
这些壁画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并无精雕细琢的惊世之笔,但用笔自由,线条疏朗,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切身体验,依据丰富的民间传说,大胆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出一幅幅生动传神、情感交融、充满哲理的人间悲喜剧。
在西双版纳的佛寺里,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壁画多在佛寺的大殿、鼓房、僧舍等房屋的外墙上。壁画内容出自佛经故事,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反映了傣族的历史和神话传说。首先是宣传佛教教义和反映佛本生的故事。由于南传上座部佛教重个人修行,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所以,壁画中劝人忍受今世苦难(生苦、老苦、病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行善布施,积累功德,以期在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宣传教义中,宣扬释迦牟尼诞生、成佛、说道、涅槃以及教义中的戒律等部分占了很大的分量。
大殿、鼓房、僧舍等房屋的外墙上的壁画在这时候犹显凝重。千百年来的风霜浸染着尘世,世间变化万千,却不曾带走壁画上的凝重,越发使得它深邃无穷。
神圣就是一种在人的意念中能够占据更多位置的东西,它与人的灵魂要求是一致的,尽管无形,但在审美上却更纯粹;它可以是物质的一种,也可以是某种现象的倏忽一闪,但它却以绝对而纯粹的属性照亮了人的思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