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峨嵋山:儒释道文化新映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 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峨嵋山:儒释道文化新映像
  □ 林 立 《文化月刊》 2006年第03期
  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四川佛教的中心。从历史上看,峨眉山佛教兴,则四川佛教盛;峨眉山佛教衰,则四川佛教败。然而,真正了解峨眉山历史的人都知道,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也是洞天福地,早在三国时代,峨眉山已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基地了。同时,峨眉山第一寺庙“报国寺”的前身为“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这说明,峨眉山不仅在中国名山中有其显著的地位,在儒、释、道的文化积淀中还拥有着丰富的内涵。
  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四川佛教的中心。从历史上看,峨眉山佛教兴,则四川佛教盛;峨眉山佛教衰,则四川佛教败。然而,真正了解峨眉山历史的人都知道,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也是洞天福地,早在三国时代,峨眉山已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基地了。同时,峨眉山第一寺庙“报国寺”的前身为“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这说明,峨眉山不仅在中国名山中有其显著的地位,在儒、释、道的文化积淀中还拥有着丰富的内涵。最近,峨眉山报国景区内新建了一处儒释道文化长廊。春节期间正式对外开放。怀着对峨眉山历史,峨眉山文化的浓厚兴趣,我邀约朋友,到此景一探究竟。
  峨眉山儒释道文化长廊建于峨眉山报国停车场旁的虎溪河南岸,隐藏于密林翠竹之中。在景区入口,我们看到左面高约20余米的摩岩上,雕刻着历代先贤对峨眉山赞誉的题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贤士傅光宅所题“山之领袖”,袁之让所题“神州第一山”。据史料记载,晋、元、明、清等朝代,赞美峨眉山,称其第一山的甚多,魏晋印度宝掌和尚曰:“三峨高出五岳,秀九州,此震旦国第一山也”。“震旦”为印度国对中国的古称,明代袁子让在《二心图记》中撰文写道:“神州有三大道场,为震旦佛国,一曰峨眉、二曰五台、三曰普陀,则峨眉山神州第一山也!”
  沿着虎溪河南岸的景区路径,我们步入了儒释道文化长廊。转过一道弯,登上一排石梯,便到了景区的第一部分:“三行道”,这里记录着儒释道三教门人先后来峨眉山求道之逸事,让人们初步了解了峨眉山古老文化的历史。越过“三行道”进入景区第二部分“儒释道”,这里是整个文化长廊的中心所在。正门前,一幅壁雕画吸引了游人,这是“三教会宗圆雕”,喻意天人和谐,俗称“一团和气”,即儒释道三教人物融为一体,象征着“三教会宗同源”。中为佛,右为儒,左为道。三教人物的背景为三教漆画,上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物图,左为道教神仙图,右为佛家三千弟子朝拜图。在馆内正厅两边,分别有介绍道教和佛教在峨眉山之初的史料及图画。馆内,还有石刻、雕塑、壁画等反映儒释道在峨眉山的遗踪。道教以“三教融合”、“天人和谐”的思想来展示峨眉山三教的历史和发展。出“儒释道”后门,正对景区的第三部分“峨眉武术”馆,馆内有对峨眉武术的介绍,并塑有峨眉武术代表人物的蜡像,从武术和天地精气的角度突出其三教的文化。在景区的第四部分“山灵水秀”,则主要以摄影的形式来表现峨眉山新老历史的进程……
  走进峨眉山儒释道文化长廊,仿佛在读一本峨眉山儒释道文化历史的图书,在这里,让人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峨眉山,更感到峨眉山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据我国历史中最早为道教立传的《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山教帝喾于物德”。足见,早在五千年前,紫云东来,元始无尊,之门徒天真皇人,于峨眉山苍玉为屋,藏天书于七宝玄坛。元始天尊所传经文为“飞云紫气”凝结而成,真经“大梵隐语”、“字方一丈……诸天仙不能省视”,全靠天真皇人注书其字,解释其音,将天尊难懂的“赤书玉字”,解释成容易理解的“八威龙文”、“诸仙得之,始授世人”。上皇元年,三年,轩辕黄帝求道于峨眉,得皇人“三一”、“五牙”之法,故而轩辕氏兴。而峨眉山佛教经南方丝绸之路早已传入,据《峨眉山志》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即公元63年,峨眉山有位采药老人蒲公,在初殿见一足迹似莲花的白鹿,便跟其后,追至金顶,顿时,晴空万里,云海茫茫,出现奇异的七色光环,并且环中还人影,深感惊奇,不问其因,后问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方知为普贤菩萨示现。蒲公便在山顶建造一寺庙,名普光殿,又称祖殿,足见,峨眉山佛教文化历史之悠久也。
  了解了峨眉山的历史,更了解了峨眉山的文化,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峨眉山的无穷魅力,它不仅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所在。离开了峨眉山儒释道文化长廊,我的思绪仍然回荡在峨眉山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之中。我感到,峨眉山儒释道文化长廊,不仅是多看了一个景点,而是多学了一点历史。峨眉山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全新的映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