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陈泉州:信、解、愿(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泉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信、解、愿
  陈泉州
  今天是正月初五,大家能冒着寒雪,在过年期间万缘放下,来到这里探讨佛法、探讨解脱的大事,我感到非常高兴!凡是今天能够到这个道场来的人,应该说都与佛菩萨有着非常深的缘分。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今天能够在一起学习佛法,追求究竟的智慧,肯定是具有大因缘、大福报,值得庆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今天来的大部分都是新面孔,想必你们对佛法的了解还不深,今天我主要讲一讲对佛法的基本认识问题。
  大家都知道,大圆满是佛法修持最捷径,最圆满,最适合当下根器的一种大法,是共认的九乘之巅。能得到这个法,你就得到了解脱;能得到这个怯,就能得到无始劫以来的诸佛菩萨对你的加持;能得到这个法,就能得到解脱众生的窍诀。
  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对环境搞征服。而东方自古以来就讲求和谐共存。大圆满更是不舍一切,圆摄一切,包容一切,能够把人和人,人和物巧妙圆满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敬相爱,对促进社会和谐定会有很大贡献,大圆满既符合现世众生的根器又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 如何看待宗教信仰
  宗教为何产生
  宗教怎么产生的呢?学术界的观点不一样,有说宗教的产生是因原始社会对自然现象不理解,就产生了某种迷信的宗教,它们有生也有灭;有的认为宗教是历代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鸦片,为服务于统治阶级创造的;还有一些就是其它观点了,如探讨人生,探讨宇宙,探讨世界……我们认为宗教产生于什么呢?对人影响最直接、震撼最大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生死的恐惧,对生命现象的不理解。因为死表示着生命的结束,标志着与所有亲人的永远分离,标志着对一切成就,一切的所爱之物的放弃。
  我们都想找个生命最终的依托处,如游子归家。但又能依靠什么呢?父母,可能早早离我们而去;依靠朋友、老板、领导、人与人的交往大多是价值观在起作用,有用的时候其乐融融,没用时就冷落了,人情是依靠不住的;就算是儿女妻子丈夫最亲最近,这些都不是终极的生命归宿。即使一生安乐,到底能依靠谁?
  于是,由于对生命现象的探索,对生命归宿的寻求,就产生了各种宗教,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
  对各种信仰之判断
  关于生死,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以看到的为准,看不到的就不承认。比如它认为人从生到死就是一圈,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前边也没有,后边也没有,人死了就没了。而佛教认为人从生到死只是画了个半圈,人死了还有另一个半圈。很多人只管从生到死这一段,不管死后的那一段,那么为了此生的成功和享受就不择手段了。今天有酒肉,今天是朋友,明天为了个人的利益,我可以“捅”你一刀,什么哥们儿义气、道德观念全都抛到了脑后,很多人为了保全自己或为了自己飞黄腾达而落井下石,这都是只相信现世所产生的恶果。对于好人,哎!这个人多好啊,怎么就出车祸了呢?这个人尽做善事怎么就得癌症了呢?不是说善有善报嘛?人们也解释不通,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今生,及时行乐。
  而大部分宗教都认为,死后还有灵魂、还有去向。关于去向,各宗教的说法又不同,中国民间宗教说是当神仙或变成鬼了;基督、天主教讲上天堂或下地狱了。佛教讲有六道和六道之外的极乐世界。
  佛教的六道,是六个不同生命去处,也是不同的生命形态。其中有的美妙如宫殿,有的困苦如贫民窟。但你要去什么地方,不是你能分辨,不是你能做得了主的,因为人被痴迷影响了。一般没有经过修行的人,在死亡时都要经历极大的痛苦和恐惧,此时看不清去处好坏,更无法选择,无法自我主宰,只能随业流转。
  何处是生命的依靠和归宿?中国有过多种信仰,这些信仰能不能靠得住?比如拜鬼,俗称跳大神、下大仙,他们下来之后说他是什么王母娘娘、观音菩萨,实际上都是一些鬼神。没职务的是鬼,有职务的叫神,像城隍、土地、灶君这些都是有点职务的。鬼神的神通很有限,它们对你的生命、你的发展,帮不上多少忙的,不是我们依靠的对象。第二是妖精,妖精一般是畜牲道修成有灵性的有情,如狐狸精、蛇精等。这些精灵确实通过修行,修成了人形,其中有一些是善良的,有一定法力,但遇到大灾大难,它们都无能为力,它们也有劫难哪!一千年有一个门坎,它们都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怎么解决你的问题呢?所以它们也不是我们可依靠的对象。第三就是拜神,如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岳飞、关公,包括我们祖先黄帝等等,他们有一定力量,但是他们也不能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归宿问题。第四是仙界,仙界比天道低一些,他们有一定的神通,但仍然没有解脱,也未出六道。
  最后是天帝,就是常说的玉皇大帝。宇宙间有无数个天帝,他们无量劫以后也有生灭。佛经上有一个典故,一个天帝五衰相现时,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他以神通观察,发现自己将要转生成畜牲,他很害怕,赶紧去找释迦牟尼佛,就说:“我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天界了,要转到畜牲道,您能不能救救我。”佛陀非常慈悲,说:“你只有皈依了才可以啊。”于是天帝跪下皈依了佛。皈依之后他立刻就投胎了,果然如他所见投胎到了一个驴的身上——驴怀胎了。生产的时候,这个驴很狂躁,又喊又跳,不好好生产,驴的主人见它这么不老实,就生气地拿着棍子朝驴肚子打了一棍,流产了。这个夭帝本应在畜牲道受很多罪,就因为他在转生前皈依了佛,所以只在畜牲道转了一下,马上又回到了天界。佛陀就赞道,这个天帝关键时刻皈依佛,还是很有智慧的。可见天帝的也是依托不住的,他不是我们最终的皈依处。
  那么,对于究竟归宿的选择和分辩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第一,他已断除了烦恼;第二,他不在共业之中;第三,他已了脱了生死。达到这三条标准我们就能够依靠。
  如果有烦恼,那还有漏,有漏就有生死。我们看小说里,上帝发怒了,山神发怒了,让你着一场火、发一次水,有这种恼怒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生灭,所以他们都有生灭,有生灭就不究竟,不能作为究竟的依托之处。
  《西游记》里孙悟空去拜师学艺,他师父教他法,悟空就问这个法能不能灭生死,若不能,他就不学。师父说这个法有无穷威力,悟空又问能不能了脱生死,师父摇摇头。再传另一个法,这个法又有多大功德、多大神通,他又问是不是不再生死啦,若不是,他依然不学。师父一听就急了:这不学那不学,那你什么都别学啦!然后在孙悟空头上打了三棍,背着手就走了。孙悟空多精明啊,这三棍是三更天,背着手走是走后门。于是孙悟空晚上到后院敲他师父的门,跪下来求法,师父这才教了他一个无生无灭的法。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之前的印度已经有九十六种宗教。他们也修禅定,也修仙道。当时释迦牟尼佛拜访了六位师父,在准备拜师的时候就问能不能常生永存,答不能,就再寻师,最后都解决不了,才决定自己修行。释迦牟尼佛说“为一大因缘出世”,这“一大因缘”正是生死问题。下面我们首先介绍“佛、佛法、佛教”的基本概念。
  二佛、佛法、佛教
  “佛”是佛陀的略称。除了释迦牟尼佛,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劫的无数佛。佛教传人中国以前,中国文字没有佛字,只有“弗”字,佛教进入后,才造了“佛”字。它是由古印度梵语音译过来,而没有译出它的含意,因为它的含意太丰富,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译,所以干脆不译。佛可被简单地解释成觉悟者。佛法和佛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只是侧重面不同:佛法指佛的教法,就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并引导众生修行解脱的方法;佛教一词通常侧重于佛的教化、教团。实际上佛、佛教和佛法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佛
  “佛”是觉悟者之意。什么叫“觉悟”?觉悟有三方面: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自觉就是自己对人生、对万事万物、对世界洞察到了它的真相真谛。凡夫是看不破真相的,看破了就叫自觉。觉他就是除自己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谛外,还要帮助他人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就是菩萨的境界,自觉还要觉他!觉行圆满:觉指智慧,行是功行,佛历修六度万行,广化众生,至此功圆行满,佛的智慧和功行都圆满了叫觉行圆满。具有最圆满的智慧,最圆满的功德,叫作佛。
  有一个居士问:“阿弥陀佛还有没有生灭?”,我说:“你认为呢?”他说:“这佛还能有生灭啊?”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绝对没有生灭,化身肯定有生灭,他化成一个人教育你来了,他是一个上师或兄长、智者,或者是个反面教员……,他把你度了以后他还会死的,这就是生灭呀。报身佛,仍然有生灭,只要不到法身就有生灭。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所以也有生灭。阿弥陀佛是证得三身的正等正觉者,但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极乐世界如何形成的?他成佛之前发了大愿:“我若成了佛,要造个极乐世界,念我十句我就把你接过来,到了极乐世界就再不会退转了,直到最后成佛。”他的愿望实现了,成了个极乐世界,他到那去当报身佛了。报身佛必须在灭度之后再回到他空性的法身中,就是常乐我静的境界,那就是真正的常了,与时间同在叫常。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灭度进入法身之后,极乐世界仍然存在,是观世音菩萨接班,接着度人。我们现在说得轻巧,可能是多少亿劫之后的事情了。我们若证悟了空性智慧,就没有生灭,与时间同在。
  对于“佛”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佛具备的特质,其次要
  了解我们所值遇的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是什么。总的来说,佛是
  “三个具足”:智慧具足,慈悲具足,本事具足。
  1.智慧具足
  佛的智慧不同于人类的聪明智慧。比方说尖端的科学生产出原子弹、卫星上了天,甚至造出人造细胞,还能克隆人,但这只能说是一种科学的进步,是人的聪明才智的显现,这种智慧跟佛说的智慧是不一样的,因为再高端的科学在死亡来临时都无能为力,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死了以后又到什么地方去?人生为什么有生老病死这些痛苦?为什么有天灾人祸这些情况?宇宙从何而来?它流转生灭的规律是什么?而佛的智慧能够了知宇宙和人生。
  声缘、菩萨、佛的智慧称为“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种。第一,一切智,就是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总相就是空相。这是声闻、缘觉的智慧。第二,道种智,就是了知一切诸法别相之智。别相就是种种差别的道理。这是菩萨之智。第三,一切种智,又叫一切相智,就是通达总相与别相的智慧,是佛智。
  佛的智慧又可从两个维度来说: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
  尽所有智是广度上的智慧,指遍知世界上一切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像我们一般人只能学一个专科,至多几个而已,而且钻研一辈子还不完整。生命有限,知识却是无涯际的,用有限的生命努力学习,尽一生也学不完所有的知识。
  人不具备佛的智慧,因为人固有的意识形态、思维方法阻碍了达到佛的智慧。人的思维有三种:一种是非逻辑思维,一种是逻辑思维,第三种就是超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你那边正烧着火呢,他敢把手往火里伸;二、三层楼高的地方,他敢往下跳,他不知道危险。而我们正常成人的思维是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有经验的、理性的性质。人在成年后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就按照经验、逻辑去分析去行事,而这一点又恰恰固化、局限了人的思想空间,使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第三种,超逻辑思维。它是超越逻辑的框架,带有直觉的性质,如佛、道、儒,和绘画、音乐等艺术,尤其佛、道二家。按照逻辑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超逻辑思维就能解决。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做了一个恶梦:被坏人追杀,你拚命地逃,但是最终还是被坏人抓住了,倍受折磨,后来要杀你了,按照你的逻辑思维已经是无法逃脱了,绝望了!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人在背后打了你一巴掌,你猛然被惊醒了,那么这在梦境中值遇的问题就豁然被解决,这就类似超逻辑思维。
  “如所有智”,是深度上的智慧,就是把事物的本性、本质都看透了,看到底了。科学家看人,人是由细胞组成,有血脉和各种器官;让我们一般人看,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就是有着这样一个外貌和性格的人;神仙看呢,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用佛眼看,人是因缘合成,都具足圆满的佛性。同一事物,观察的深度不同。佛看到的是如其本来面目的法性实相,极尽透彻而不可思议的境地,只能以“如”字来代表,所以称“如所有智”。
  2.慈悲具足
  慈悲具足是佛具有的情感上的特质,其表现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对一切众生,包括与他没关系的众生都予以慈爱,在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如同自己遭受了苦难一样,努力拯救,给与关怀。这种大慈大悲有四种体现,就是慈、悲、喜、舍。慈就是给人以欢乐;悲,救人于痛苦。喜,是随喜,与嫉妒相反。自己的亲人如果升官发财,做了功德,就高兴;如果是自己的仇人走运,就替他高兴不起来,就是没有做到喜。舍,是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人和事物的心境,关键是平等的态度。大慈大悲就是佛教的菩提心精神。
  母亲为了孩子,用尽了自己的心血,那颗心无所不忧,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付出生命。这种行为不为任何目的,只是出于爱心。但她的爱心仍是有分别的,对自己的孩子付出,可以,对别人就不行了。佛不是这样,佛对所有的众生不分怨亲,不分种族,不分教派,都平等看作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他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四方,没有分别心,已经达到了最圆满的程度。
  人的情感有起伏,理智与情感之间往往是对立的、可分的两方面。虽然在道理上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还是会做法相反,他的情感和理智不能一致。而佛的大悲,不单纯是情感,而是最极情感与最极理智的相融一体,是“悲智双运”。
  发菩提心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这个理智与情感不能一致的问题。发菩提心必须先发四无量心,发四无量心的窍诀就是先发舍无量心,达到怨亲平等。舍去对仇人的嗔恨、仇恨心,同时还要舍去对自己亲人执着、热烈的慈爱心,达到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方法就是把父母想成过去世和未来世都不再是自己的父母,很可能上一世或下一世是你的仇人,这样一想就舍去了对亲人狭隘、片面的尘世感情。对仇人呢,要想他过去世或将来世很可能是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或者父母,曾经给过自己很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想你就舍去了对他的仇恨。既没有了执着的爱,也没有了无明的嗔恨,这就是佛的平等之心。佛的情感是平等无起伏的,理智和情感达到了一致,对所有众生怀有无分别的慈爱。
  3.本事具足
  本事具足,就是佛具足了能力、神通。大家知道观音菩萨,她是寻声救苦,不论在宇宙任何地方,只要你有了痛苦、灾难,特别是在危险的时候急呼观音菩萨,她马上应声赶来救你,观音菩萨是大悲大能的首要代表。大能就是所谓神通,我写了句“心念生世界,挥指满虚空”。为什么佛会有妙法神通?人证到佛的境界的时候,真空不动心,不思善,不思恶,自然产生最精确的判断力,这是智慧,不执智,不执悲,不执能,自然发生大智大悲大能作用;不执有,不执空,一切不执,所以所呈现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这神力无边。任何都不执,力量才大。因此说佛法无边。
  佛的神通广大,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正确认识它、运用它?它就像阳光,你用一个放大镜聚光,能点着一支烟,积聚的能量再多一些,你可以用它来烧开水,现在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利用方法,就有不同程度的获益。佛法无边,佛的心量也无边,我们如何利用佛无边的能量,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秉持怎样的愿力。
  佛不是无所不能,佛不能违背因果规律,不能度无缘之人,佛无法代众生修行,代众生成佛。所以尽管佛无时无处不在,神通无限,而你要能感应得到,也就是需要自己具备缘分、善根,才能得到佛的接引和帮助。就是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佛具足全智全悲、大能大善的人格,他是智慧、情感和能力的高度完善和统一。那么这三个圆满怎么达到的呢?简单地说,是通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达到的。
  释如来在因地修行至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燃灯佛出世。一次偶尔的机会,燃灯古佛因讲法路过释迦牟尼所在的地方,在行走的路上,前面正好有一个水坑,释迦牟尼佛担心水会打湿燃灯佛的布鞋,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填在了水坑里,但这样还是有些水,于是释迦牟尼佛又将自己的长发也铺到这个水坑上面,这才请燃灯佛过去。
  在迦叶佛住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已经修成了,修成后他又到兜率天住了四千多年,等待这个娑婆世界的缘分。看到净饭王符合他的投生环境和度人条件,才投到净饭王家里作王子。在他作王子的时候有一次出外郊游,看到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被太阳烤得汗流浃背、皮肤曝伤,手却在不停地打那耕地的牛,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忍着疼痛还得继续拉犁,犁地犁出来的蚯蚓、昆虫,有的断了身子、有的断了腿,痛苦挣扎;边上有很多小鸡争着吃那些小虫。王子看到众生的残酷以及众生所受的痛苦,就陷人了深深的思索和苦闷中。后来他外出游玩,在南门遇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人,走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非常困难,老了嘛!各种疾病都来了;到东门时遇到了一个病人膏盲的老人在痛苦呻吟,亲人、孩子们在旁边看着他这样痛苦却无能为力;到西门又见到一个棺材,上面有蚊蝇叮咬……释迦牟尼佛感到众生实在是太苦了!为什么众生有这么多烦恼,还有生、老、病、死这些痛苦?这些现象都是怎么产生的?难道就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免于这些磨难吗?为了探索众生离苦的办法,释迦牟尼出家了。
  他是为了解救众生出六道而回到人间来的。他知道多难啊,下来以后当太子,出家,拜了六个师父,后来自己苦行,苦行到自己快饿死了,皮包骨了,他想:“不行,我都快死了,哪来成就呀?”接受了天女供养,喝了牛奶,洗了个澡,找到一个大菩提树,他发了个誓:“不成正觉,绝不起坐。”经四十九天,他夜睹流星而开悟,立时大地六种震动。
  在这四十九天禅定中,他首先见到了自己往昔的生生世世,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原来是相续不断的。有一世他是别人家的媳妇,倍受婆婆虐待;再往上的某一世,又发现自己当婆婆时也虐待媳妇,而那个被虐待的媳妇正是后世自己的婆婆。如此这类的景象很多,由此得知生命的任何境遇,原来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由因而产生的果。所以释迦牟尼佛最先通悟的是:有情生命的过去世、未来世的状态。进一步发现,存在着六种生命形态——六道,众生在六道轮回不息,如在苦海中漂流,无法出离。而推动六道轮回的是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因缘的根本是无明,无明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于是他想:要想跳出轮回之苦,只要断掉无明就可以了。进一步静观,无明的根又是什么呢?原来是“我执”,那么,灭掉“我执”,就没有无明了。他又发现,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都有成佛的潜力或可能性;又观到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众生转生过无数次,那么每个众生都应作过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父母们正在受痛苦,他心中生起的强烈的慈悲心和责任感,应把他们解救出来!于是,他发了大菩提心,决定留在世间转法轮。
  他证悟后,魔鬼们都乱了套了,“哎呀!这家伙成佛了,我们徒子徒孙怎么办?”还有很多神仙非常震撼,奔走相告。魔鬼就想办法劝他,仙人们也劝他:“你在人间传什么法呀?多受罪呀!多艰难呀!赶紧到法界享福去吧”。关于这点,有的法师讲经的时候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动摇了“我是传法转法轮,还是不转法轮呢?”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这是以凡夫心揣测圣意,绝对是不对的,可是很多大德都这么讲。他到兜率天去往生,下地来证悟,菩提心那么大,他怎么能走啊?他只是在禅定的安乐中,到第七个七天想:我怎么样去弘法,怎么去度人。释迦牟尼佛经过四十九年说法,最后涅粲。
  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和人生是怎么回事,又向我们指出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生灭的境界,只要我们决心去那里,按照他传授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获得解脱。
  佛法的基本原理
  佛法就是使他所教化的对象觉悟的方法,对九个法界的众生施以觉悟的教育。哪九个法界?六道算六个法界,还有四圣法界中的三个:缘觉、辟支佛和菩萨。《华严经》上讲过,佛教育我们的目的就是八个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对九个法界众生的要求都是如此,对这个世界只有真正了知,才能达到佛说的“极乐世界”,那里没有烦恼没有生死,也没有宇宙共业,只有祥和、绝妙的胜景!
  我们先讲讲佛法基本的原理: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二、诸受是苦,三、涅架寂静,四、因果不虚;五、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不管你是初人佛门还是修行很长时间,都要常思考这五个问题。
  (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就是指一切事物,包括无情的物质与有情的生命都是生灭变化的,不曾有一瞬间的停止,没有恒常性。都在按照“成、住、坏、空”的规律运作着。“成”,生成;“住”,就是好好存在的时候;“坏”,就是衰坏的阶段;“空”,就是没有了。
  “诸法无我”,即缘起性空。所有事物,都是缘起和合,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当这种特定条件失去了,这种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没有恒常的存在。因此说没有实性,是空性的,无常的。人也是一定条件具备就形成,条件失去就不存在了,所以有形有相的都没有“我”。
  “世”是时间,包括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界”是空间,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方,再加上下为十方。“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世界分两种,一种是情世界,一种是器世界。情世界,指有感情的众生;器世界就是我们的山河大地等外在生存环境,这些是无情的,它是由有情众生的愿力和共业力形成的。
  这个器世界随时在变幻,它现在就正处于“住”这个阶段,如释迦牟尼佛所讲,它将来会“坏”,也就是一切消没了,所以不出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的都将灭亡。按佛经上说,世界快灭的时候,第一天是没风,第二天是阳光灿烂,海河干枯,一时间整个世界要着火,接下来就是火灾,一直烧到初禅天,六道众生都要烧毁,二禅天暂时还烧不到。第二是水灾,大水一来,世界都变成冰山、冰川,二禅天和它以下的众生也要毁灭,但三禅天没事。最后是风灾,大风刮过,一切风化,三禅天化为乌有。四禅天的众生以心性为主,当福报尽时即时湮灭。四禅天以下这个世界就没了,佛经上讲的世界变化是这样的。
  再说我们这个地球,它看起来很硬,实际上它里边就像软胶泥一样非常软,由于它的自转和太阳系对它的作用力,地球不断地在变形,并发生火山爆发、地震等现象。地球在变化,地球上的山河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可见我们依靠这个器世界肯定是依靠不住的。
  再看帝王将相,征战沙场,显赫一世又怎么样?只不过是留下了个名而已,最终还是逝去了。
  有情世间我们是否能够依靠得住?天伦之乐,朋友、同学之情的确很美好,但是大家想想兄弟反目为仇的有多少?分家不均、互相争斗,这种事情很多呀。再想想看,父母撇下儿女早走了;儿女得了癌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何其无奈?这都依靠不住呀!不是我们悲观,而是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它们的发展不是如我们所愿去运行的,我们把握不了这个世界。比方说,有个六十多岁的农村老太太,含辛茹苦把儿子带大,儿子长大后能够打工挣钱了,没想到,父子俩在外面做建筑工人,父亲从高处摔下来死了,儿子看到父亲死时的那个惨景受了刺激,疯了,不仅疯了还离家了,几年了都没有再回来。你说这老太太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没福可享不说,那疯了的儿子在外面到底怎么样啊?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到死都揪着母亲的心啊!
  所以,对亲情友情我们要珍惜,但是不能过份依赖和执着。执着它就会痛苦,况且它也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有的人说那我们可以依靠钱、依靠权。有钱能买鬼推磨嘛,这个世界钱确实是能变化很多东西,但钱并不是万能!释迦牟尼佛曾经讲过,财富是五家共有不是你自己的。哪五家呢?第一是水,第二是火,第三是强盗,第四是坏王子,第五是儿女。纵有万贯家业,一发大水冲得的什么都没了,这不是与水共有了吗?一把火一烧,片瓦不留。如果遇到强盗,家里被抢劫一空,那财富还是你的吗?遇到个坏王子,比方说李白成进北京,把明朝那些官员绑起来,头上插上铁钉,钱财没收,连一头牛、一亩地都要给你分掉。如果再有一个败家子儿,哪怕你挣万贯家财,几下子就给你折腾没了,你说你还能依靠住钱吗?依靠不住!
  依靠权力或地位,即便你当了总统,如果不顺天意,不得民心,还不是照样被撵下台呀?就算是当了梵天天主也仍然要轮回。梵天天主观见自己将要转世投胎成驴,皈依佛后才改变了这种命运。可见地位、财富、感情都不可能作为我们最终的依靠。
  “朝如青丝暮成雪”,上年岁的人一照镜子头发都白啦,小姑娘时发生的事好像还在昨天。小时候跟我们一起玩的小伙伴,或者曾经照顾过你的老人,现在还有多少?五十年、一百年后他们会怎么样?日月如梭,转眼就是百年啊,一辈子很快就过去!我们过了今天,今天就永远不复存在了,我讲完这句话,讲话的时刻就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了。他们哪一个会常存常在?没有常存常在的东西。
  人生如梦,事事无常,谁也不知道将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有位在美国作医学博士的中国人,他有个女儿风华正茂,突然患了白血病。她就给在美国的爸爸打电话,让他回来。这位医学博士回来后,他女儿哭着说:“爸爸,你把我带大,抚养我,从幼儿园一直到我读研究生,但是现在我得了绝症就要死了!我死后会到什么地方去?我到了那依靠谁?谁能保护我?我会不会有安全感?在我心中爸爸是最神圣、最有学问、最靠得住的人,过去爸爸给我那么多帮助,我一直依靠你,现在请爸爸再给我指条路,我死后到底该去哪里?那个地方你有没有朋友?我依靠谁?”这个博学多才的博士,面对女儿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只能是茫然、心痛和无助。
  所以我们修行,首先一定要具足无常观,只有认识它,常思维它,你才能坚定修持的决心,从而更精进地去努力。 ‘
  (二)“诸受是苦”
  1.六道之苦
  世间所有众生分六道,也就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因为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相对其它道来说痛苦少一些,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痛苦极其深重,叫三恶道。
  ①地狱道
  在卞道之中,地狱道最苦。地狱分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份,共十八层。上运的四类地狱中,除了孤独地狱外,其它地狱都是由受生地狱的众生的集体共同业力所造的。地狱众生是化生出的,寿命极长,其中等活地狱的众生寿命最短,但这也有许多亿年。有关地狱之描述,见于《俱舍论》及《地藏经》中。经中讲:有无间地狱、阿鼻地狱、铜锁地狱、火床地狱、剥皮地狱等等,有的被砍杀、肢解,有的被火烧至七窍冒烟,有的被放到铜锅里煮得皮开肉绽,真正是苦不堪言。
  ②饿鬼道
  饿鬼道比地狱道的痛苦少一些,但是比畜牲道的痛苦要大一些。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他每胎能生几百个小鬼出来。他们的寿命不定,有的可以活长达多少万年。饿鬼中也分有威德的和X威德的:有威德鬼很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就多是这类大威德鬼;无威德的饿鬼,就常受饥饿之苦,绝大部分饿鬼都是这类。生于饿鬼道的原因,除了共同的恶业以外,主要是由于心吝啬而多贪欲,不肯施舍助人,偷盗、见难不救等造成的。
  饿鬼在饮食上的障碍有外障、内障。外障,是肚子很大,脚却很细小,脚支撑他那庞大的身体很困难,远远看到食物,等跌跌撞撞走到那儿的时候,食物却变成了污物。比方水变成了痰、脓血,他永远处于渴望而吃不饱的状态,但他偏偏又生出很多小鬼,且又爱子如命,找不到食物喂养他的孩子,这样更痛苦!内障,是口和肚子都很大,喉咙跟针一样细,即使找到食物也无法下咽,偶尔咽下去的食物也马上变成烈火,使它痛苦难耐。
  《长阿含经》中说:一切人民所居的舍宅、街巷中、坟冢间,都有鬼神,没有空的。他们的住处分两种,一是住于阎浮提地下的阎魔王界,由阎魔王统治,生活困苦;另一种是与人同住人间,福报大的饿鬼,居住在山林、宫殿等净处,无福报的饿鬼常居于坟地、茅厕等不净处。
  ③畜牲道
  畜牲道大家触目所及都能看到:海里、陆地上,大的小的都有。野生动物长期受寒、热、饥、渴、被猎杀、互相啖食的痛苦;家畜呢,被奴役、鞭打、宰杀以及剥皮、取骨、取肉等,一样是苦不堪言啊。
  地狱道和饿鬼道,由于他们的苦极大,所以无暇修持佛法,而畜牲道的众生由于愚痴也不大可能明白佛法,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的情况。所以说,如果一旦坠人了这三恶道,如坠人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很难再有出头之日了。
  众生因为恶业而投生到三恶道,因为善业的感召而生于三善道。在三善道里面,天界众生的福报最大,阿修罗道居第二,而人居于最后,可是大家不要由此对天界或阿修罗界有什么向往,因为论修持佛法的方便,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易于修行。
  ④人道
  人道苦乐相间,行五戒能生于人道。就生活的地方而言,有四洲;就修行而言,还有十仙。
  四洲中,论福报,北洲最胜,南洲最差;论佛法,南洲最胜,北洲最差。 ·
  北俱卢洲,意思是“胜处”,比其它洲福报大的缘故。此州的人寿命满一千岁,没有中间天亡的,不造十恶,命终会生于天上。但是因只有享乐没有痛苦,所以不畏惧无常,佛法无法教化,所以佛法视这里为八难之一的地方。
  西牛货洲,人寿命五百岁,然而有中间夭折的,佛法在这里能少量传播。
  东胜神洲,寿命二百五十岁,也有中间夭亡的,也有一点佛法传播。
  南瞻部洲,是我们所在的洲。寿命没有定限,劫初成时,寿命是无量岁。逐渐减少,减到最短时,不满十岁。增到最长时,活八万余年。现在人寿不满一百年,还有中间死亡的。此洲之人欲望多,所以能造种种善、恶行,所以容易下坠也易上升。然而有三点胜于天道和北洲:一、能断淫,二、有思维力、惭愧心,三、能精进修行。所以诸佛在只出于南洲。
  人道的痛苦主要是生、老、病、死。对此每个人都应该深有体悟。刚生下的孩子都是在哭,生的过程本身就是痛苦的,而且知道来到人世是受报来了,有很多责任要承担,有很多苦恼要承受,所以他就要哭哇。到老年,各种疾病都来了,再加上丧子、丧偶、儿女不孝顺等等,更是痛苦!至于到死的时候,更有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b中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有的人临死那口气就是不愿意咽下去,他就等着亲人来见最后一面才能放心。
  ⑤阿修罗道
  阿修罗比人道好一些,他的福报很大,与天界的众生相距不远,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嗔恨心和嫉妒心很重,一看天人福报大就动怒,常常与天人作战,但往往都是失败而归,弄得自己经常是遍体鳞伤。有时候也有天人打不过他们的时候,天人就去请佛菩萨帮忙化解。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就是个阿修罗,福报、智力、寿元都很大,但嗔恨心重也并不快乐。
  .⑥天道
  天界,分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欲界天有形色,有欲望而禅定少;色界天有形色,无欲而有禅定;无色界天就无色也无欲了,处在深定之中。
  欲界天。欲界天的众生,还有男女、饮食的欲望,不过欲望逐层淡薄。欲界六层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忉利天由于居于须弥山,因此名为地居天,天众的男女淫事与人间一样。空居天包括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夜摩天:夜摩意思为时分,此天对于欲境知道节制有分,以相抱为淫事。
  兜率天:兜率意思为知足,对于欲境知道知足,以执手为淫事。
  化乐天:乐于变化,欲心微薄,以相笑为淫事。
  他化自在天:于五欲境界自在变化,欲心已渐消无,只以相视为淫事。
  欲界天众福报和寿命比人殊胜很多,他们没有人间的这种生、老、病之苦。他们人胎时是男女成双成对投生到天界的花蕊中,在花开的时候,他们就以天男、天女的形式化生了。在天界中,他们不是以日、月的出没来记时的,而是以花开花合为一天。这一道的众生一生享乐不尽,但是他最终也难免一死。由于他在天界享乐,善业福报都用完了,所以在死之后,多数都投胎到三恶道中。而且在他们临近死亡的时候还会呈现五衰相:所戴的花冠枯萎凋谢了;身上不再放光明了;衣服变脏了;身上自然散发的香气消失,腋下出汗,发出臭味;不乐本座,天人原来时时在禅悦中,当他福报享尽,自然坐立不安。当这五种大衰相显现时,表示天人即将死亡。这个时候,朋友们都开始远离他了,他就一个人孤零零地等死。由于天人都有神通,所以在他们临死时都能观察到自己将投生到哪里。你想想,我们人在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将要到何处去都会那么恐惧;那天人呢,他一生享乐又那么爱干净,看见自己将要投生的地方肮脏、污浊、饱受痛苦,那他的恐惧程度该有多深呀?
  色界天。色界已远离男女、饮食二欲,但还有情意在。色界天众仍然有形色,像彩虹一样的光体,可以看到,但摸不到。色界四禅天依禅定的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为修习禅定的众生所生的果位,共有十八天。
  初禅三天:初禅以上已不食人间烟火,因此没有鼻、舌二识,但是还有眼、耳、身、意四识所生起的喜、乐二受,以及寻伺思维的能力。
  二禅三天:二禅以上六识只剩意识,没有寻伺思维,因此只有喜、舍二种感受与意识相应。
  三禅三天:只有意识活动,与乐受、舍受相应。
  四禅九天:乐的感觉也没有了,只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
  无色界天。无色界众生没有一切形色,没有身体、宫殿、国土,只有意识,住于甚深禅乐中。其意识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无色界的众生必须有同样的根器、因缘才可以沟通。无色界是修行禅定而得的果报,有四重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空处非想非非想处天。
  和人相比,天人的胜处是身形高大美妙,寿命长久,衣食精妙,如色界天人以禅乐为食,而且远离动荡纷乱,住于甚深禅定的安乐之中。但是天人的安乐不究竟,福报享尽了,还会下堕,不出六道轮回。
  总之,六道皆苦,只要我们一天不出离六道轮回,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在和安宁。
  2.六苦
  以上所说是六道各自的苦,而六道众生又都有共通的苦,佛法将这些苦相分三苦,六苦,八苦。三苦:苦苦,坏苦和行苦;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现在重点介绍六苦。
  ①“身不可保信之苦”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上世是什么?是天人?是动物?还是地狱中众鬼道?你下一段又会转到什么地方?比方你杀过生没有?你是不是要替人家还命?你杀过猪,你是不是要当一段猪呀?这是因果。所以常人不能保证自己是否永远是这样的身体。六道在轮回,下一世不知自己是什么。
  ②“做损益不可保信苦”
  “做损益”就是说别人为你做的事是好?是不好?弄不清。比方自己生病了,妈妈买一只鸡杀了,买个元鱼补补,这些看着是为你好,却造下大罪。特别是旧社会那些大地主,一看生下男孩,马上杀猪宰羊;过百天时再开杀戒;结婚成家立业,同样杀生宴请,我们算算这一生要杀生多少呀?这些是否对你好?如果你生在这类富裕人家,你想想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③“圆满不可保信苦”
  没有圆满的事情,比如逢喜庆节日,大家都来相聚一堂,非常热闹欢喜,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呀。特别是相爱的两个人,聚到一起难舍难分,生离死别时眼泪都流成河了。所以世间总有缺憾,无法圆满,聚散、悲欢同在。
  ④“共住不可保信苦”
  父母,兄弟,同道,夫妻,死后可能永远见不到了,我们在电视和小说中常看到有些人发誓“生生世世作……”事实上誓愿能否实现不是个人的意愿能决定的,所以共处不可保信。
  ⑤“不知满足苦”
  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有了这个,又想另一个,过去的三大件是收音机、自行车、手表,现在三大件是汽车、豪宅、金钱,将来三大件可能还要将宇宙飞船列入。想争取这些所欲之物,得不到就非常痛苦。
  ⑥“数数受生无边无际苦”
  我们在座的呀,别看现在有的运势不好,挺穷,或许你们还曾当过皇帝,曾不可一世专横跋扈过呢。同时我们也受过罪,在地狱,在畜生道,我们都是这样,流转生死,没有一个固定的身份。以上是六苦。
  促使六道轮回的是十二因缘。释迦牟尼佛当时悟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十二因缘。豁然开悟人为什么去贪,贪了为什么去做,做了为什么会受罪,受罪了为什么还不接受教训,仍然继续贪,越来越厉害,所以六道轮回,老是转不出这个圈子,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规律。十二因缘法是“无明、行、识、色、人、触、受、爱、取、有、生、死”,十二因缘的反复衍生。
  (三)“涅粲寂静”
  我们每个人都具佛性,就都能成佛,成佛就是进入涅架。进入涅架就是进人法界,是什么状态呢?就是常乐我净,这是“涅架四德”。凡夫的境界是“无常”,所遇事物都是无常,但是成了佛以后就有常了。我们讲“无我”,成佛以后就有我了。在世界上都是苦,到成了佛就只有乐了。我们这个凡夫世界是龌龊的,而佛的世界就干净了。这个涅粲四德就是成佛以后到法界的四个德相——常、乐、我、净。人人本来具足这常乐我净,但我们现在正好相反,修行就是要回复到这常乐我净的状态。
  (四)因果不虚
  因果律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原理。释迦牟尼佛讲了《三世因缘经》,佛在定中看到,因果不仅发生在当世,而是作用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律最基本的特点是:
  1、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不善不恶的无记业,就招感没有显著苦乐的一般果报。
  2、自作自受,共作共受。自己作业感自己受报,不能转给别人。共同作事,就共同受果。如佛典中说迦叶末法时代,有善女人见佛塔败坏,想来修补,由于她的心诚,感动三十二个工匠不要报酬,修补成功。善女及三十二位工匠因同做了这件伟大善事,在来生同作了三十三天中天王。
  3、现生作业熏种,业种藏在第八识,通过较长时期变异成熟,感来生受报,这叫异熟果。所以人们现生的处境,是前生造业所感的果;现生所作,是感来生果报的因。
  众生按因果规律无始以来在六道流转,这是十二因缘法推动的结果。很多成就者都证见六道,有的专门修观六道,能看到六道的情况。六道又以有情众生依存的环境共分三大空间,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色界有十八层,无色界四层。常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这三界。
  因果律是释迦牟尼佛通过静观发现宇宙人生的真谛。在释迦牟尼佛发现因果之前,人们对这个世界是弄不清楚的,为什么有富穷、贵贱、顺逆的差异?为什么有的人很坏却能长寿?这都是因往世造了善业。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一切众生在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期生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短暂片段而已,之所以形成六道轮回中极其错综复杂、苦乐悬殊的景象,就是因为其间始终贯穿着因果律的缘故。
  每个人都是背负着前世所造的业力而来到这个世间,或报恩、报怨,或讨债和还债。那么什么叫业力呢?业力就是由行为而产生的因果力量。这个行为的背后蕴藏一个巨大的力量,它让你好、坏、生、死,这个力量是任何众生都不可抗拒的。同时,它也没有时间限制,你做了什么事,某种因果力量就存在了,也许过后五千年,一万年,不知什么时候它就应时应机来报应你一下。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家一定要深信因果,并时刻用它警戒自己。
  (五)人身难得,佛法难遇
  刚才讲了六道中的地狱和饿鬼道的痛苦极大,无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由于愚痴听不明白佛法;阿修罗道的众生嗔恨心太强,天道的众生享乐太多,这两道想不到学佛。而我们人呢,既能感知痛苦,也能感知幸福,又能洞察世事无常,自身的生理结构又有三脉七轮,所以可以体证佛法,借假修真,当船渡过去,这样人就具备了学佛的基础条件。
  人在六道中所占的比例才有多少啊!以畜牲道来说,海里的鱼就有多少类——比人多得多。我们人才几十个亿,仅一个海洋里就容纳多少亿的生物,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再说陆地上,你就看一块儿石头下压了多少只蚂蚁吧,从这儿你就可以想象畜牲数量有多少了,再加上其它道的众生,人的数量也不过是上亿分之一的可能性吧!而且在人间,能生在贤劫,又有佛在说法,你由于善根成熟能笃信佛法,这是何其难得而可贵啊!不是每个人都信奉佛法的,这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不信佛。想真正看清这个世界,想得到究竟解脱的人,极少极少!所以大家今天能够放下一切,不顾寒冷来到这里,我说是最大的福报!最大的善根!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想到这一点,什么苦什么累都不值一提了,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一切,要策励自己现在就进入趋向解脱的修行。
  解脱是出离六道轮回之苦。那么,首先要看清六道轮回的痛苦本质,然后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恋,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以出离心为基础的戒、定、慧三学的修行,可使我们永离生死苦海,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架,这条道路就是解脱道。
  解脱道包括大乘和小乘,小乘以自己个人的解脱为目标,大乘是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成佛,两者境界不同,修行方法也有所不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