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千古辉煌的崇圣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朱家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千古辉煌的崇圣寺
  来源:云南政协报
  作者:朱家凤
  已有近1400年历史的南诏大理国佛都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今恢复重建,再现千年辉煌,凝聚着白族文化的精粹,如熠熠生辉的丰碑,屹立在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的大理,向世界昭示着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的永恒。
  崇圣寺及三塔于唐代蒙氏创建时,基方七里,房屋三百九十间,佛像一万一千尊。宋代大理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有十帝避位为僧,九位皇帝任崇圣寺主持。又因家家户户有佛堂,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崇圣寺有“佛都”之誉,是大理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的桥梁。
  元代武宗皇帝曾按照成吉思汗、忽必烈以来的圣旨体例,于至大四年(1311年)降下对崇圣寺进行保护的圣旨。段氏第6代总管信苴隆于泰定二年(1325年),请翰林国史大学士云南省参政知事李源道,撰写记述祖先段实重修并立石的《大崇圣寺碑铭并序》中说:“大理崇圣寺者,在郡之点苍山下,蒙氏所创也。寺既灭,武定公为大檀越,出己财缮治,庄严经像,殿庑焕然复新。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望之如昆阆间物。舍田供僧,日百许人。住持僧曰觉性也,两被玺书覆护,寺益显矣。”次年,立下元代武宗皇帝的《大崇圣寺圣旨碑》。
  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李元阳撰书立于三塔北塔的《重修崇圣寺碑记》说:“大理郡城之北有崇圣寺,旧号千厦,创自唐贞观间。寺前三浮屠,高侵云表,世传开元癸丑南诏所建,阅四十八年工乃成。大明正德甲戌,地大震,城堞屋庐为摧,独三浮屠无恙,然已墟坼,嗣是风雨漂卷,日益剥泐。”碑记说明先建崇圣寺于贞观年间,后于开元时期建造三塔。崇圣寺院在明代正德的这次大地震中毁灭。嘉靖三十二年这次民间人士重修,碑记只说重葺三塔,寺院没有说。杨慎曾有独赞三塔诗一首《游三塔寺晚登鹤云山麓》句云:“置酒三塔下,聘望三塔颠。三塔不可上,杳在白云天。”
  到清代时,康熙举人潘德征在云南任迤西通判,写有《叶榆游三塔寺》,诗句云:“古刹千年屹,浮名一日逃。钟声连水阔,塔景竟峰高。”诗中韵叹“古刹”、“钟声”,说明崇圣寺院和建极大钟依然存在。大理府知事杨长桂撰并立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的《重修崇圣寺塔记》碑云:“鼎峙云表,俨然丈六金身,承露仙掌,殆不能及,盖西南第一巨观,而龙所敬畏者也。唐贞观年始建,明李侍御复修,迄今二百余岁,风雨薄蚀,牧竖践沓,砖零石圮,岌岌可危。余因祀北坛,见而悯焉,爰捐廉修之。”碑中未及寺院。后有清代佚名词《大理三塔“绕山林”竹枝词》云:“繁华梵宇成一空,三塔依然虎踞雄。小坐塔盘将进酒,衣香人影太匆匆。”韵叹崇圣寺院已经荡然无存。直到解放后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文物局拨款43万元,对三塔进行了历时3年的维修与加固。
  今人恢复重建的崇圣寺,缮治庄严经像,殿庑焕然复新,又与三塔峙立,金碧交辉,重现巨丽与苍山相埒,望之如昆阆间物蔚为大观,美丽尽致。
  走进佛都崇圣寺,寻访古迹胜地,追忆历史舞台英杰和佛教盛世轨迹,感受西南白族和各族儿女卓越创造精神,解读白族佛教密宗文化悠久的智慧和品格,从唐代贞观六年即公元六百三十二年建立起,穿越过十三个世纪的风雨桑田,崇圣寺历史的镜子,照射着现代人承祧文明的步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普照寺双记
下一篇:千年佛都筇竹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