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知  否
  德巴堪布的著作已整理完毕,一共有四函。其中的教言囊括了修行的各个次第,今天我想把其中的十三个“知道吗?”翻译出来与汉族道友分享:
  “我为曾经所造的业力相同,如今之迷乱显现相同的朋友讲述此教言,无论是谁,只要有信心,都可以听闻:
  1.茫茫轮回大海,利用短暂一生即能超越的是珍宝人生,但人年老之后会满脸皱纹,您知道吗?
  2.器世间与情世间、官员与随从、上师与弟子、城市与寺院,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老师,不会停驻很久,您知道吗?
  3.上半生为人宣讲佛法,守持清净戒律,下半生身在俗家,被自己所生养的孩子所围绕,如果没有舍弃今生,即会显现内在真相,您知道吗?
  4.口中宣讲大乘佛法如狮子吼,内心却着了自私的魔,尚未圆满菩提心力而高声空吼,如同老狗的狂吠,您知道吗?
  5.无论是否认识都依止为上师,无论是否熟悉的上师前,都接受密法,却未修无偏清净心,终会成为地狱的因,您知道吗?
  6.口中时常念叨这是魔法时代,自己行持着浊世的恶劣行径,即使当地国法森严,因果也不能改变,您知道吗?
  7.有人说一切皆为空性,从而轻视因果。轮涅虽空,缘起显现却真切不虚,您知道吗?
  8.在没有证得等净无二境界之前,若以密法为借口,轻易违越戒律,自己极易坠入深渊,您知道吗?
  9.自己尚未证悟境界,却肆意享用信财、亡财。在阎罗殿里,就必将会用自己的血肉偿还,您知道吗?
  10.可怜的人死后,浊世毫无境界的修行人整日筹划着超度仪式,这样的超度实为毁坏自他的象征,真正的超度是需要具足智慧和方便的,您知道吗?
  11.有人口口声声地宣称:我现在已皈依佛法,并自认为超胜他人。但是,在傲慢的铁球上,是不可能萌生功德果实的,您知道吗?
  12.我们是具相上师摄受的道友,轮回中所感受的痛苦快乐,必须在自己所了悟的境界中平等行持对待,您知道吗?
  13.以上所说的问题并非观察别人过失的眼睛,而是照见自己善恶的镜子,您知道吗?”
  壬午年四月三十日  
  2002年6月10日  


  静  住
  如今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尽情享受现代化所赐予的各种方便的同时,却从未抽出一丝闲暇,思考如何让自己如狂象般飞驰的心得以休憩。人们的希求越来越高,总是为永不满足的欲望而奔波于仕途经济。许许多多的修行人,也为外境所转,为了自我安慰、自我陶醉,整日忙于一些毫无意义的散乱之事。
  作为修行人,应甘于寂寞,远离喧哗场所,调柔三门,时常安住一处。
  记得阿底峡尊者曾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服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意为在五浊猖獗之今日,那些自心尚未调服,仅仅背诵了一些事相名词,根本没有理解其深刻含义,为了寻求高位,却装模作样,打着度化众生的旗号,到处游逛、摄受弟子、眷仆的行为必须舍弃。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不应做这样的邪师,而应当如噶当派前辈大德一样不依外缘,依止静处,策励精进,自视低微,反复思维佛法的深刻含义,一心一意调服自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正法真正融入自相续。
  在许多人乐于栖身的城市,到处充满了蛊惑的能量。若没有修持到一定境界,就应到旷野无人之境,“身体恒时不离心,床榻恒时不离身”,直至证得真如境界。如果身为一名修行人,却乐于在人山人海的大城市中毫无意义地闲逛,那就完蛋了!
  壬午年五月初一  
  2002年6月11日  


  尊  者
  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在成都363医院内科13床住院已一个多月了。今天,来自锡金的多竹钦仁波切前来看望上师。
  仁波切未到之前,上师特意嘱咐,一定要给仁波切安排法座。
  不一会儿,在一位侍者的陪同下,八十多岁的仁波切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他婉辞了为他预备的法座,只坐在一张小凳子上,便与上师拉开了家常。他首先祈祷上师长久住世,又谈到了印度、中国的佛教发展状况。天南地北、教内教外,谈话的主题不断翻新,他们却始终兴趣盎然,不见疲惫之相。
  上师问仁波切从国外回来带了多少侍者,仁波切回答说:“一个也没带,我单独一人回来的。”“那太简单了,一路上谁照顾您呢?”“走时有人送,到了有人接,人多太麻烦,别看我年纪不轻,照顾自己还是足够了。”看到这位藏地公认的大德如此地不讲排场,与一些没有修证,却侍者眷属如云的所谓“成就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进行了倾心的交谈,并发愿住世度众。离开时,仁波切为我们一一加持,然后由我陪同他回到了蜀都大厦宾馆26层的房间,里面已经有很多来自各地的眷属在恭候他。
  即将分手时,他特意入定片刻并嘱咐我,为祈祷上师长久住世,消除上师弟子们的违缘障碍,应念“十八罗汉祈请文”一万遍、“四面佛母心咒”一亿遍、“无垢忏悔续”十万遍。我将他的话牢牢地记了下来,希望与道友们共同努力,为上师及各位成就者长久住世,消除各种违缘障碍而认真祈祷。
  壬午年五月初二  
  2002年6月12日  


  忍  辱
  今天在一家星级宾馆看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情景。一位顾客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硬硬的拳头几乎挥到了女服务员的身上,但女服务员却始终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令我钦佩不已。
  在六度中最难守持的即是忍辱,作为佛教徒时时熏习的也是要对一切众生修习安忍,佛经云:“持戒及修定,安忍为主因,一切诸善法,因安忍增长。”然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佛教徒却比不上这位服务员。世间的服务员为了前途和饭碗可以将忍辱修到如此地步,作为大乘佛子,为了自他的究竟安乐,却为什么在修持忍辱方面反而不如一位服务员呢?这不能不令我生大惭愧。
  从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众生因各自业力而感受苦乐,遭遇瞋恨对境,应归咎于往昔之恶业,而不应抱怨外境。无垢光尊者曾讲:“众生感受各自之业力,为了父母等亲友、眷属不应生瞋,甚至为了堪布、阿阇黎、上师、三宝等也不应瞋恨他众,如果有受害的宿债,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没有宿债,则不会受害。并且,仅由他人的赞毁,也不能造成重大利害。”
  对于打骂我们的人,我们不应象世间人一样视其为冤家,而应将彼视为善知识,世间的人不明因果,但依眼前是非,而为恩怨友敌。这位服务员能将安忍修到如此境界,实在难能可贵,将来也一定能感受安忍所带来的乐果。
  佛经云:“安忍能断除,一切诸恶根,亦名能断除,责难诤讼者。”若能在菩提心的摄持下修持安忍,将打骂视为消除宿债的良方,就一定能彻底根除恶根,得到究竟安乐。
  壬午年五月初三  
  2002年6月13日  


  加  持
  和很多人一样,我比较执着于加持品,也有几件十分珍爱的宝贝时常带在身上,如果不是十分亲密的好友,绝不轻易示人。
  有人认为这种执着大可不必,万法皆如梦幻泡影,何为如此尘劳牵绊?的确,从究竟实相来说,一切皆为平等清净,但从缘起显现而言,加持品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
  记得90年在不丹拜见顶果钦则仁波切,当时天气异常闷热。仁波切虽然赤裸着上身,却带着嘎乌盒和一些加持品,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他将嘎乌盒示于我们,并告诉我们在这只嘎乌盒里装着的文殊菩萨像,就是当年麦彭仁波切造论时,时常放光融入尊者心间的文殊像,说完就用嘎乌盒为我们一一加持,使在场的人和我都感到无上荣幸。
  法王如意宝也是一样,他那装满宝物的嘎乌盒总是不离身,即使在沐浴时暂时取下,沐浴完毕也会立即带上。另外,象黑帽噶举派的那只著名的黑帽,也成为万人敬仰的无价之宝。连不着相的禅宗也有一件祖师传下的法衣。
  既然这些成就者们都要向我们示现加持品的珍贵,可见加持品的不可思议缘起力,绝非我们普通凡夫所能了达。
  佛陀在示现涅槃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佛像、舍利等加持品,令我们顶礼供奉。许多佛经中也有将加持品、佛像、佛经带于身上,邪魔外道不能侵害的记载。所以,在没有证得等净无二境界之前,千万不要轻视加持品的力量。
  壬午年五月初四  
  2002年6月14日  


  面  条
  今天与一位十分投缘的朋友一起聊天,从佛法到人生,从分前别后到大江南北,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谈。不知不觉,午饭的时间到了,服务员送来了面条。一看汤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绝。世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没想到,遇到好朋友,连面条也变得可口起来。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
  记得在我几岁时,一次父亲带我去炉霍,途经真都小镇,在镇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面馆,吃了一碗面。哎呀!实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那以后,我品尝了许多人们所公认的世间美味,却再也品不到那碗面的滋味了。其实我也清楚,一碗小镇上的面,不可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当时也许是因为难得出门,兴致很高,或者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实在没有什么美味可尝。同小时候的那碗面一样,今天的这碗面,也会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
  记得古代的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而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完毕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仅仅因为对豆腐美味的强烈贪执,便促使他令众多厨师平白蒙冤、身首异处。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也不至于屠杀无辜了。然而,世间又有几人能明白此理呢?
  壬午年五月初五  
  2002年6月15日  


  血  施
  站在窗口,望着往来的人流,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不禁思绪纷纭。
  一阵“嗡嗡”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一只花白的蚊子落在了我的手臂上,原来是你这个家伙!
  只见它伸出吸管,插入了我的手臂。我一边念着观音心咒,希望它能早日解脱,一边欣赏它吸血的憨态。可能是怕一不留神丢失了这份难得的食物,它始终目不斜视并纹丝不动。不一会儿,细细的肚子变得滚圆。它满意地抽出吸管,可能是吃得太多的缘故吧,笨重的它飞飞停停,在我身上驻留了好几次,才颤颤巍巍地离开了,空气中又响起了“嗡嗡”的声音,与刚才不同的是,欢乐的成份更重了。没想到,心情快乐的时候,连蚊子也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我赶紧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布施血肉时所诵的偈子背诵出来以作回向:“此福愿获遍知果,摧毁作害之怨敌,救渡众生皆摆脱,生老病死三有海。”当然,布施一只蚊子微不足道的血,与世尊的功德实在不能同日而语。但“滴水虽微小,渐次满大器。”作为凡夫,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作起,相信总有一天,就能达到与佛陀无异的境界。
  壬午年五月初六  
  2002年6月16日  


  宾  馆
  一位居士告诉我说,我去世界各地,都住在最豪华的宾馆里。今天,我一定要请您享受一下五星级宾馆的待遇。
  就这样,我被安排进了成都最豪华的锦江宾馆。刚下出租,从服务生为我开门到取行李,已能深深地体会到五星级宾馆无微不至的服务,走进宾馆,豪华的大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走进房间,那价值昂贵的家具,宽敞柔软的床铺,洁净舒适的卫生间,无不令人惬意。
  走进餐厅,琳琅满目的中外各式食物应有尽有,挑逗着人们的食欲。在舒缓轻柔的音乐声中,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想,世间人所公认的最美妙的享受,恐怕也莫过于此了吧。
  但我也不由得偷偷计算了一下,我今天的消费相当于几万条泥鳅的生命,如果能将这笔钱用于放生,那该多好啊!
  躺在奢华的床铺上,想起冯梦龙的《喻世名言》中的一个故事,有个富翁白天吃着山珍海味,晚上躺在豪华的床上,却做着身处地狱的噩梦,令他痛苦不堪。他家的牧童,白天吃着猪狗般的食物,晚上躺在草垫上,却在梦中享受着天人般的快乐。富翁为了与牧童交换梦境,不惜白日做工,吃猪狗食,就为等待一个晚上的欢乐。最后,当牧童发现虽然白天可以肆意享乐,但晚上饱受痛苦的滋味实在难以堪忍时,也最终做回了自己的牧童。所以,躺在美妙的床上,不一定能做出美妙的梦来,躺在露天的草地上,说不定真能做出什么新版本的“黄粱美梦”。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虽然没做噩梦,但柔软的席梦思着实让我不争气的背痛了好半天。
  壬午年五月初七半夜 
  2002年6月17日  
  强忍着背痛
  书于锦江宾馆地毯之上 


  侄  子
  本来不想在日记里提到自己的亲友,但今天听到的消息使我实在难以抑制,忍不住将它写了出来。
  侄子仁增诺沃今年十岁,在我的记忆中,他是十分吝啬的。我每月给他一些零花钱,他从舍不得花,看到伙伴们买零食、饮料,他也只是在一边看着,宁可偷偷地咽口水,也不愿为零食花一个铜板。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是八方乞讨、四处借贷,真是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今天却听弟弟告诉我,他将很久以来苦心积攒的600元零花钱,全部交给慈诚罗珠堪布用于放生,自己一文不剩,令我十分感动。
  他历来善根深厚,十分喜爱放生。记得一次他被拖拉机撞倒,伤势不轻,为了安慰他,我告诉他说:“也许是因为你喜欢放生的缘故,才没有撞得更厉害。”他回答我说:“我也是这样想,真是感谢三宝的加持。”
  虽然,他失去了一些品尝零食的快乐,但他的收获却是难以衡量的。想到世间很多与他同龄的儿童,早已熏染了世间的恶浊之气,为一己之利,不惜伤害其他众生。如果遭遇违缘,也只知怨天尤人、哭天喊地。他能作到这样,无不归功于上师三宝的加持。
  我多么希望所有与他同龄的孩子,都能象他一样,时时浸润在佛法的阳光雨露中,不再遭遇世俗的狂风暴雨,不再重蹈前辈的覆辙。我不知道他的未来将会如何,但他今天的行为的确令我随喜。
  壬午年五月初八  
  2002年6月18日  


  离  蓉
  法王如意宝离开喇荣,在成都养病已经八个多月了。虽然《宝性论》等经论中云:“圣者远离老病苦。”但为了示现轮回无常、生老病死,培植众生的福报,解救众生于无明魔障的压榨之下,上师仍显现龙钟老态、病魔缠身的境况。
  几天前上师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色达的几千弟子,一直苦苦地期盼着我的归去,我无论如何也应满他们的心愿,回去吧!”
  早上7点,我们一行十几人悄然离开蓉城,返回向往已久的喇荣沟。
  但由于上师身体欠佳,出发不久就开始呕吐,行至汶川,已难以控制,不得不下车,坐在空地铺开的毛毯上,继续呕吐。尽管一行人心急如焚,却仍然无济于事。
  对面的山陡峭地矗立着,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了我们归家的路。滔滔江水汹涌澎湃,恰似我焦急难耐的心情。伤心的泪在心中流淌着,化为一首忧伤的哀歌:“青山耸兮入云霄,江流湍兮掀波涛,疾猖狂兮师不调,弟子心兮受煎熬。”
  如果学院的四众弟子得知现状,他们一定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上师的康复。望着显现上精神疲惫的上师,近在身边的我却无所适从。原打算住理县,但因目前的情况只能放弃,我只有先行一步到汶川,为上师安排下舒适的房间。
  壬午年五月初九于汶川 
  2002年6月19日  


  少  眠
  偶尔偷得闲暇,得以翻阅别人送我的《顶果钦则法王传》,其中一段描述道:“仁波切每天总是在4点半就起床。用好几个小时禅定和祈祷。然后一连串的活动就开始一直到深夜。仁波切每天都得完成极其繁重的工作量。”看到这里,令我惭愧万分。
  最近几个月,常常以身体为借口,舍弃了以前早起的习惯。有时日起三竿,仍在被窝里打滚。看到仁波切几十年如一日,从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始终保持少睡的习惯,真是令我汗颜。
  作为一名发愿利众的修行人,我必须珍惜时光,减少睡眠,精勤修习自利利他之善法。
  佛经云:“勤者不多睡,而常习醒法,弃惰谄悦戏,色欲及饰身。”“他人放逸时,贤者不放逸,他睡自己醒,如良马超劣。”也就是要减少睡眠及一切无义之事,常行警醒觉悟之法。当他人昏睡时,惟有贤者独醒。宛如良马奔驰,能远远地超胜劣马一般,毫不懈怠,常保清醒的贤者,也能首先达到目的地。
  世间云:“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 虽然我是一名凡夫,贤者的其他胜绩我不能模仿,但少睡的精神应该是可以效法的。我不应该丢弃少眠的习惯。
  壬午年五月初十于米亚罗
  2002年6月20日  


  发  愿
  我们应该时刻发清净誓愿,尤其是生生世世不离正法的誓愿。《吉祥鬘天女狮吼经》云:“吉祥鬘天女于世尊前发三大愿,何为三愿?‘世尊,以我真谛加持力利益无边众生所积之善根,世尊,愿我生生世世获得佛法之证悟。世尊,此乃我之第一大愿。世尊,我获得佛法证悟后,不顾劳累、不生厌烦而为众生宣说佛法。世尊,此乃我之第二大愿。世尊,我宣说佛法后,不顾自己身体生命而护持、受持正法。世尊,此乃我之第三大愿。世尊,我已发此三大愿。’世尊于吉祥鬘天女所发之愿作此授记:‘天女,如同所有之色法均可容纳于虚空,天女,如此恒河沙诸菩萨之愿亦均可包括于此三大愿中,此三大愿行境极为广大。’吉祥鬘天女白世尊言:‘世尊,发此愿乃如来之加持力所致。’世尊曰:‘天女,如是。’ 吉祥鬘天女曰:‘世尊,恒河沙数所有之愿均可包括于受持妙法之大愿中,世尊,受持佛法之行境如此广大。’”
  如果想发大愿的人,都能认真思维佛经的意义该多好啊!但愿我能生生世世受持佛法。
  壬午年五月十一日于红旗桥侧
  2002年6月21日  


  上  寨
  得知上师回学院的消息,益西彭措和慈诚罗珠早已在上寨等候,益西彭措已为上师安排了上寨最好的房间。虽说是最好的,但其“豪华程度”也实在不敢恭维。
  慈诚罗珠、哲和我挤在一个房间里,这是一间未经打扫的屋子,满地烟头、垃圾,枕头、被单污秽不堪,但因为上师的情况有所好转,再加上久别的友人得以重逢,我的心情格外快活,决不亚于几天前待在五星级饭店的感觉。安排的晚餐也十分可口,心的力量真是能超越一切。
  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步,途经一家新建的住房,这里曾是当地杀牛的场所,慈诚罗珠感慨道:“人真是可怕的动物,对其他动物的生命毫不在乎,如果这里是杀人的地方,人们是决不会在这里安家落户的!”这里一定聚集着许多牦牛的冤魂,我们为它们念诵了回向偈。但愿它们能有一个好的去处。对面山上印着观音心咒的经幡迎风摇曳,附和着我的祝愿。
  夕阳在山巅洒下最后一抹金黄后,迅速地消失于地平线,上寨迎来了新一轮的黑暗,回到房间,既没有水,也没有脸盆,隔壁嘹亮的鼾声透过薄薄的木板清晰地传了过来,敲打着我的耳鼓膜,如同一首安详的催眠曲,将我赶入了甜蜜的梦乡。
  壬午年五月十二日  
  2002年6月22日  


  谤  师
  破显宗四根本戒,造五无间罪等罪业,通过密宗的灌顶、忏悔后,仍有即生成佛的机会。但如果从内心毁谤上师,则绝无即生成就的机会,并且会长劫于地狱中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密集金刚续》云:“众生造五无间等罪,浩如烟海金刚乘,依之即可得成就,诚心毁谤上师者,修持也不可成就。”其注解《明灯释》中也云:“不仅毁谤上师者不得成就,与之接触的道友也不得成就,毁谤上师、违反誓言的人不可与之长期交谈、交往。否则,对成就有极大影响。”所以,我们平时在接触道友的时候,应首先观察其对上师的信心和恭敬心。若有人毁谤上师,应予以制止,若不能制止,则应远离,否则,会玷污自相续。
  其实,对于上师的看法,皆是自己内心的映照。飞锡法师云:“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如果在镜子中发现鼻子上有了墨点,却企图通过拭擦镜子去消除墨点,显然是愚蠢之举。同样,在眼见耳闻外境之时,若有喜好厌恶的念头,包括对上师是非过失的评价,也只能归咎于自心,而不能怪罪埋怨于外境。
  如果内心不清净,即使值遇真佛,也不能见其功德,如同善星比丘一般,终将毁坏自己。我们应当清洗掉对待鼻墨般的分别念,视师如佛,方可证达万境咸真之境界。
  壬午年五月十四日于色尔坝
  2002年6月23日  


  迎  接
  一大早,我就被即将回家的兴奋催醒。推开窗户,一片生机荡漾,又到了“日长蝴蝶飞”的季节。天出奇地蓝,没有一丝云彩。所有的树木都吐出了新绿。太阳从东方跃出,驱散了朦胧的晨雾,给大地镀上一层金黄。我们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色尔坝,开始向学院出发。
  沿途的寺庙和村落都听到上师回家的喜讯,他们手捧哈达,在路的两旁恭候着上师的车辆,当上师摇下车窗玻璃,向他们挥手致意时,所有的人都眼里噙着泪水。一年来对上师无尽的思念,都化为了阵阵桑烟,袅袅地飞往蓝天。
  车到霍西,30多辆摩托车行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之后是100多匹由健壮汉子驾御的马队组成的开路大军。上师的车行走在前方,声势浩大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听说有100多辆车加入了迎接的行列。真是宝马香车喜满路,迎接的队伍走到哪儿,那里就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车到达诺若的时候,迎接的氛围达到了高潮。来自学院的僧众身穿统一的黄色袈裟排成两列,仿佛天人的飘带一般飞舞飘荡,一直延伸到耍坝子的地方,整个山坡上人头攒动,黄色的僧衣使青色的山峦被染上了一层流动的金黄。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翘首期盼,凝望着上师归来的路。如今,当这一梦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幸福。千言万语化为了兴奋的尖叫、无声的哭泣。
  虽然上师因为疲劳,没有给大家说话,但他的归来已经足够。如同婴儿回到母亲怀抱一般,每个人都感受到上师在身边的踏实。
  夕阳西沉,银汉斜挑,繁星点缀的夜幕笼罩着大地,尽管草原的夜晚仍是寒冷依旧,但我相信帐篷里的每个人都同样做着甜甜的梦,因为他们的心是温暖的。
  壬午年五月十五日  
  2002年6月24日  


  痛  心
  四大不调时,会遭受身心的煎熬,有时看到别人的言行,也会感到痛心。
  有的人曾经虔诚地依止上师,并且得受过传承,现在却妄想过河拆桥,公然宣称:“他从此以后不再是我的上师,我不再依止他。”这种行为虽然很愚蠢,但却并非个别现象,我们时常都能在自己的周遭耳闻目睹。
  心情好的时候,将其视为上师,处处小心翼翼、恭敬备至。失去信心的时候,却将上师抛之脑后,恣意毁谤侮辱,这种行为十分令人痛心。这一切,都是因为不懂佛教教义所致。
  上师并非以想象安立,只要以依止之心,于其前得一句以上的法,均为自己的上师。
  藏地著名的阿旺彭措格西,于《菩提道次第笔录》中云:“是上师与非上师,界限并非以想象而定,而是自己以想依止之心,于其前听受一句以上的法,均安立为上师。”佛经云:“闻受一偈法,若不思为师,转世百次狗,复为疥疮者。”噶当派的祖师大德们也发人深省地教诲后人:若不恭敬上师,精通三藏也无利。
  尤其因对上师生瞋而舍弃,过患更是不堪设想。《时轮金刚》曰:“于师生瞋刹那数,摧毁此数劫善根,且于此数劫时中,感受地狱猛烈苦。”因此,不管如何都不应舍弃上师。一看到某些人对上师的满不在乎,叫我不得不深感痛心。
  壬午年五月十六日  
  2002年6月25日  


  死  时
  天气有点发闷,西边笼罩着朵朵黑云,可能又要下雨了。
  看到路边停放着的很多尸体,心情也象天气一般沉闷起来。“无物能牢,何况蠢兹皮袋?”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牢固稳定的,更何况这副愚蠢的臭皮囊呢?无论何人也免不了一死,自己不久也会象他们一样奔赴黄泉,到时候有什么把握呢?
  虽然获得人生、跨入佛门并值遇大恩上师。但却常常被世间琐事牵绊,没有认真修持。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风风雨雨,方知“世味浑如嚼腊,年光疾于跳丸。”应为生死之大事作准备了。
  无始以来,因无明愚痴,我等所造恶业,难以记数。仅凭自己之力,想了脱生死,难于上青天。所以,如果临死之时,没有其他把握,忆念上师一定是最好的。上师是一切三宝的总集,忆念上师也即忆念三世十方诸佛。《妙臂请问经》云:“何人死亡时,刹那忆念师,为最胜往生,此人定成佛。”所以,不管自己的罪业有多深,临死时能忆念根本上师,即能往生清净刹土并获得佛果。
  如同一粒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顽石,若能装于大船,即可不沉而抵达彼岸一样。临死之时,如果能忆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根本上师,就是通往极乐世界最好的往生大船。
  不知我临死时能否忆念,喇嘛钦!
  壬午年五月十七日  
  2002年6月26日  


  广  游
  “踏破鞋子不如坐破垫子。”这是我时常自勉的一句话。很多修行人,都以当行游僧为乐,为了参学、为了朝圣,今天到这个寺庙挂单,明天到那个圣山拜访,忙得不亦乐乎。对此举动,我实在不以为然。
  华智仁波切说过一段话:为了旅游而朝拜神山,为了快乐而去往寂地,表面上看来是修行,其实不然。
  身为修行人,在未通达真如境界前,应以修心为己任,不要象浮萍一样四处飘荡。日日被境风所吹,心随外境而四处晃荡,将宝贵的大好光阴白白空过,一旦老病忽至,后悔已经晚亦。
  即使想广游,也宜神游而不必劳身。书中自有三千乾坤,一部华严,权作游访旅程,身在方丈之中,遍游华藏世界。无边刹海,任心驰骋,远胜过徒劳身心的奔波。还可避免劳命伤财、顶风冒雨,偶尔还会遭遇山石塌方、强盗野兽袭击,甚至丧失生命等危险。您不妨试试。
  真心修行的人们,可否思考一下我的忠言?
  壬午年五月十八日  
  2002年6月27日  


  神  通
  很多对佛教真谛尚不了解的所谓修行人,非常执着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幻象等神通。经常听见有人讲某人又开天眼了,某人又见到观音菩萨了等等消息。
  所以,不少的人为追求这些特异功能而学佛。这样不但达不到学佛的真正目的,反而很可能会走火入魔。
  神通是修行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奇妙成就。若执着于此,只会对修行造成障碍。
  如果仅仅是追求神通,世间的许多特异功能、杂技、魔术都能显示许多常人难以置信的现象。随着科学日益发达,上天入地早已不是神话。所谓的神通除了盗名欺世,又有何用呢?
  佛教对神通也并不持赞赏态度,佛经云:“魔鬼、非人也具足神变。”
  乔美仁波切说:“守持清净戒律才是最大的神通。”
  从前,种敦巴格西与四位瑜伽士前往热振。一天,已到骄阳当头,应当食用午餐的时候,他们的食物却一无所剩。一行人饥饿难耐,正商量如何应对之际。衮巴瓦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将会吃到那个从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带来的食物。”当他示现神通的话音刚落,一位施主便携带着丰盛的斋食即时而至。他们终于得以饱餐一顿。种敦巴格西向来喜欢隐藏功德,所以对衮巴瓦显示神通的行为极为不快,声色俱厉地训斥道:“衮巴瓦,你不要妄自尊大!”
  噶当派的大德们从来就是这样以隐藏功德为荣,他们有一种说法:“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现在世间的人却没有神通也到处炫耀自己的鬼通、魔通。他们不知,若身处五彩缤纷的世间,却不为外境所转,恒持正见,增上出离心、菩提心才是最大的神通。
  壬午年五月十九日  
  2002年6月28日  


  精  华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显宗的精要均可囊括于此偈中。作为修行人,若能时常念诵,回向放生生灵或施主,加持于人或为人宣说,功德很大。
  “诸恶莫作”,包含了小乘的一切法要,也就是独善其身,不能作恼害众生之事;“众善奉行”,则包含了菩萨乘的所有要旨,也就是要兼济天下,广行利众,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自净其意”,则是要净除自心的污垢,铲除一切恶念。作为佛弟子,若能依教奉行,则“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百福骈臻,千祥云集。”一切所求之除生死、断烦恼、得菩提之大愿,皆唾手可得。
  白居易曾问鸟巢禅师:“禅师,何为佛法之要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话三岁孩童也解得啊!”“三岁孩童可解,八十岁老翁不可行啊!”世上的事向来如此,说着容易做着难。要想依照此偈行持,非花得一番寒彻骨的功夫不可。
  在世尊的诸传记中,时常有佛陀及诸比丘在接受供养后,念诵此偈为施主回向的记载;往昔藏地的僧众在接受供养后,也常常念诵此偈为施主回向;99年我去泰国时,发现当地的僧众也是念诵此偈为施主回向。但不知为何如今此风并不盛行,很多僧众在接受供养后,往往一擦嘴,最多说声谢谢,就算了事。这种由佛陀时代一脉相传,沿袭下来的良好风气,不应该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我们应重拾此传家宝,使之不致丢失。
  壬午年五月二十日  
  2002年6月29日  

  时  代
  哎哟,别偷懒了,还是翻译吧!
  泡上一杯香茶,翻开经书,提笔翻译。脑海里却如同银幕般浮现了我此生的一幕幕场景。
  牧童时代:蓝天中点缀着几朵白云,无忧无虑的我光着脚丫奔跑于草原上,与其他牧童一起哼唱着欢乐的歌,几百头牦牛都是我们亲密的伙伴,我们一起在无垠的旷野中尽情地撒野。
  学生时代:如同阿里巴巴打开了四十大盗的宝藏,背上书包走入校门的我和同学一起,在知识的宝库里尽情地采集着无穷的珍宝。
  闻思时代:披上袈裟,与成百上千的道友一起,依止上师,闻思经论,遨游在佛法的海洋中,荡涤着身心的障垢。
  翻译时代:与汉地的众生接上特殊的因缘后,深感藏地佛法精髓的不可多得,拿起笔、翻开书,在冥思苦想中度过了许多时日。
  现在应该进入修行时代了,记得阿底峡尊者来藏时,曾询问仁钦热沃译师能否帮助翻译,译师回答说:“我的头发都已经白了,不应再翻译,应该修行了。”尊者赞同地说:“的确应该修行了!”如今,我的头发已白了许多,却每天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并未将所了知的进行实修,使法融入相续。如果再这样下去,马上就进入死亡时代,并最终成为历史时代了。
  壬午年五月二十一日 
  2002年6月30日  

  消  息
  今天,青海来的僧人告诉我了一个消息:一个月之前,多登喇嘛圆寂了。
  他是竹钦堪布衮则的弟子,曾于山中息交绝游实修21年,其间于监狱度过了一段时光,但仍然修行不缀。并以其证悟境界造出了《大圆满离云虚空》(我也曾有幸拜读此论),时常示现成就瑞相,并培养了许多弟子。
  他在圆寂前病得十分严重,圆寂的那天他告诉身边的人:“愿意听我话的有缘弟子,在我走后,应精进修持菩提心。”说完,隆重地穿上法衣,以金刚跏趺座安祥示现圆寂。
  修习密法的人都明白,事先了知死亡,死时安然自在的密乘修行人实在不可胜数。得到大圆满灌顶与窍诀的人,只要信心不退,并严守密乘戒,即使精进不足,今生未获成就。但以听闻加持力,来世也可值遇密法,并获成就。
  如今,我们值遇了如此殊胜的法,应以百倍的信心、发无上的菩提心,为广度愚昧众生而精进修持。
  壬午年五月二十一日 
  2002年7月1日  


  飞  人
  鸟有了翅膀,可以在天际翱翔。“鲲鹏展翅九万里”描述了飞鸟的自由自在,也表达了仁人志士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自古以来,搏击长空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目标,面对世间的风刀霜剑,林黛玉发出了:“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呐喊。“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涑雨兮洒尘。”无数的传说,传递了世人对飞翔的渴求。
  很多人看到敦煌壁画中关于飞天的描绘,听到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的故事时,都会认为这不过寄托了世人的良好愿望而已,若不借助于飞机、气球之类的托载物,人是不可能上天的。
  然而,能飞翔的人却不仅仅是传说,在密宗的历史上,以肉身飞行于天空的事却是真实不虚的。顿珠仁波切所著的《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记载了觉姆满莫与两位弟子于会供后,不舍肉身飞往乌金莲师刹土,看到这一情景的牧人在食用会供品后均得到殊胜等持境界的历史。另外,在距今不久的50年代,泽旺仁增堪布也于即将批斗他的前夕,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往刹土。
  学院耍坝子即将结束之际,慈诚罗珠为了证实当年的这一传说,昼夜兼程、翻山越岭,穿越了几百公里的路程,赶到青海玉树,对当年的这一传闻进行实地采访。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批斗的领导,他们向他重述了当年亲眼目睹骑在牦牛上的堪布飞走的情景。在场的所有人都证实了这一奇观。
  今天,他向我讲述了此次采访的经历,详细的情节堪布正在整理,相信不久就会与大家见面,不论是对人的飞翔抱有疑问的人,还是研究密宗的人,看了这次采访记录,一定会对密宗成就生起信心。记住,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壬午年五月二十二日 
  2002年7月2日  


  鞭  策
  一位刚从印度归来的堪布,向我讲起了他在印度哲蚌寺四年的修学生涯及体会。
  在那里,聚集了三千多名僧众,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的钟声就把他们从美梦中惊醒,一天繁重的功课从此开始,除了短暂的休息,直至晚上十一点,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学习中,若有想偷睡懒觉或不听从管教者,无情的皮鞭就会抽打在身上。
  所有的僧众都接受着非常严格而有序的教育,第一年学习因明基础《心类学》及《因类学》,然后是《现观庄严论》七年,《中观》三年,《俱舍论》及戒律共四年,《释量论》则贯穿于整个修学课程。其间每年都必须背诵60篇以上的长颂词,若不能完成,则取消参学资格。在所有的显宗课程结束后,经过严格的考评,方可进入密宗的修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由于这种几近苛刻的管理,致使该寺聚集了各路精英,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僧才。
  听了他的讲述,令我对该寺的管理体制钦佩不已,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外力的鞭策,致使我的惰性与日俱增,想看的书、想做的事,常常因为懈怠与散乱而放弃。对于我这种缺乏自制力的人,实在需要外力的鞭打,使我精进、令我惊醒、促我进步。
  壬午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2年7月3日  


  濒  死
  儿时的伙伴尤诺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一半的脸莫名其妙地肿胀,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因压迫神经而危及生命。经多方治疗,终不见效,如今已回天乏力,不得不离开膝下的一群儿女,离开生长多年的家乡,被家人送至学院,等待死魔的判决。
  今天我去看他,令我难以置信的是,从他曲扭的脸上怎么也搜寻不到他年轻时英俊的痕迹。对于我的安慰和祝福,他报以牵强的笑容,使他的脸显得越发怪异。让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眼前的尤诺与我心中那个快乐的牧童尤诺联系在一起。
  想起曾经在一起的放牧生涯,我们总是那么无忧无虑。清晨,阳光与清雾伴随着我们出游;傍晚,山歌与彩云陪同着我们归家。尤诺是伙伴中最英俊、最快乐的。如今,美好的日子已如流水一般飘逝。儿时的伙伴相见,竟然恍如隔世。
  人生总是这样悲欢无常,欢笑过后常常伴随着哀痛,短暂的晴朗就会迎来数日凄风苦雨,若不知以佛法拯救自己,终将被业力的赤风推动,被动地迎接漫漫中阴路,凄迷地等待未知的来世。
  不幸之中的万幸,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他知道求助于佛法,仅凭这点信心,他也会走得较好。古人云:“天堂人乐成佛难,阎浮人苦成佛易。”因为天界的人太快乐,过于放纵,终将乐尽苦来,成佛无门;阎浮提的人固然痛苦,但却因痛苦而生惩戒之心,并可依此而最终成佛。
  如果善加利用,病痛反而会成为成佛的良方,违缘也会转为顺缘。我祝福尤诺,希望他能明白这个道理。
  壬午年五月二十四日 
  2002年7月4日  


  静  思
  一场雨染绿了芳草,庭前院后的花儿肆意地开放着。坐在院中,翻开《宝箧经》,上面写着:“初学者为令自心寂静调顺,应居于静处。”确实如此,在修行未证得境心无二前,我们应当远离散乱。
  无垢光尊者也说:“自己未得境界前,易受愦闹干扰,应依止静处。”很多人喜欢弘法利生,如果自心能与窍诀融为一体,则无论行住坐卧皆是修道,佛法以外本无世间法。宇宙山河,森罗万象,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能达到如此境界,则如何行事都无所谓。
  夏琼寺大格西夏尔东在《菩提道次第论》中云:“若外境对自心无有危害,法心合一,去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弘法,则值得随喜。但尚未证达此境者,需独自修行。弘法好,独修更好。”
  竖耳倾听,除了一两只鸟儿偶尔划过上空,发出翅膀扇动的扑拉声,万籁俱寂。举目环顾,除了院子里的花灿烂地张扬着,满目清凉。
  虽然这里是几千人汇集的道场,因为上师三宝不可思议加持力所致,人人以调服自心为己任,即使是已证悟的成就者,也是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使喇荣沟成为了人丁兴旺的寂地。此生能在此寂地成为一员,真乃三生幸事!
  壬午年五月二十五日 
  2002年7月5日  


  恒  记
  多芒寺伏藏大师德钦朗巴(大乐主)生于十九世纪末,其生前曾亲见莲师,色身常往来于人世与莲师刹土之间。其流传于世的伏藏与论著一共十三函,今天于一寂静地有幸得见他给弟子乌金的一段教言:“顶礼上师!愿我们能在寂地修持!道友是最好的年轻僧人(意指乌金)。五浊兴盛之时,身处静谧山谷的多,实修的却寥寥无几。时常散乱懈怠是修行的大违缘,无稽之谈是毁坏自他的因,应尽量止语;无有闲暇是缺乏安乐的因,应断除琐事;贪财吝啬是通往恶趣的因,应知足少欲;装模作样欺骗他人终将毁坏自己,应常处卑位;若随意享用三宝财产,将感受严厉果报,应恒常修持;行为粗暴毫无意义,应寂静调柔。恒常如此行持,定得上师加持,不久即能成就莲师刹土的果位,与此结缘者必得解脱。”可惜,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告诫却并未引起后人的警觉,大量的修行人自甘堕落,下乔入幽、与俗为伍。奔走于增长三毒之事,频频造作深堕阿鼻地狱之罪孽。实在令人扼腕。
  但愿这些教言,能给世人一些启迪。
  壬午年五月二十六日 
  2002年7月6日  


  敬  师
  今天有幸得以拜读大智者夏嘎措知让珠撰写的上师略传,夏嘎巴对上师的信心是无与伦比的,他写的每一首金刚歌,都以歌颂赞叹上师为主题。
  他的上师语自在法王是蒙古国王,他第一次见上师,是在一次金刚娱乐法会期间,上师正与王妃一起坐在草地上欣赏节目,拜见上师后,得师摄受并从菩提道次第起修,后来得密法灌顶,并闻听《七宝藏》,获得殊胜教言。当他准备到寂地修持时,上师告诉他:我们相聚的时间不长,不要离去。他听从师教,并与上师一起到一寂静地方修炼。在那段与上师共处的日子里,他每天转绕上师的帐篷。承蒙恩师加被,他的信心也与日俱增。
  后来,经过上师开许,他去到青海湖心修炼,他将自己修行的山洞用土石封住出口,夜以继日地专心苦修。一天,他在梦中梦见一名骑着蓝色骏马的人告诉他说:“你的上师去了别处,你想见他吗?”他不假思索地连忙跟随此人返回上师驻地。
  当回到上师原来的住处时,上师已不见踪影。他问骑蓝马的人:“上师去哪儿了?”“自由空行刹土。”骑马人一边回答,一边快马加鞭地往前飞驰。
  又走了很远,看见成千上万的人手持宝幢、宝伞、锣鼓在迎接上师,见到朝思梦想的上师,他含泪执意祈求道:“上师可否带我一起走?” 上师说:“不行,你要回去好好修持,并尽力弘法利生。”给他作加持后,便向前开拔。此时,天边涌出无数天人、天女前来恭候上师,他一直凝望着上师等人的身影,直至消失无踪。当他醒来后,枕头已被泪水浸湿。后来他得知,上师的确已在那天示现圆寂。
  意传加持是多么的了不起!愿我也能生起象夏嘎巴对上师一样的信心。
  壬午年五月二十七日 
  2002年7月7日  


  梦  境
  在梦中,我来到了以前放牧的加嘎地方,与来自印度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共度了七昼夜的美好时光。在快乐的短暂时日里,我每天恭敬承侍,恒常不离左右。
  他穿着平常的衣服,举手投足都显得那么和蔼可亲,无一不显露出他是真正的善知识,使我时时刻刻都沉浸在无法言表的幸福之中。
  七天的时光眨眼即逝。
  最后一天,他告诉我说要留下一些教言给我。我欣喜若狂,本来一直盼望有此幸运,但一来觉得自己福德浅薄,二来也怕沾染世间八法的垢障,所以一直未敢祈请。能够如愿以偿,岂不让我喜出望外?
  我取出一只蓝色的笔,恭敬呈上,只见他在信笺上写道:“见解以中观为根本,行为以利他为依托……”将一切教法提纲挈领,归纳为两页半的文字。前面写得很潦草,后面逐渐工整,书写完毕后交与我并让我顶礼,他将经书放在我头顶,我祈求念经加持,他念诵了一段《窍诀宝藏论》中的发愿词:“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愿我……”一开始,声音非常洪亮清晰,后面声音逐渐消失,显得隐隐约约。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如同身受。我记得当我目光下垂时,很清楚地看见他的红色皮鞋发出柔和的光,显得很美。
  巧合的是,第二天,谢布堪布在帮我收拾屋子时找到了已经丢失很久,他以前送我的一件礼物。
  以上所说,只是为了与人分享快乐,决非妄语,更不是为了炫耀,信不信随你。
  壬午年五月二十八日 
  2002年7月8日  

  师  教
  佛教徒常常以“依法不依人”来否定别人的见解,但在上师的问题上却应另当别论。
  学习世间的学问,尚需要对师长的恭敬仰慕之情。修行想得成就,则完全仰仗对上师的恭敬心。记得阿难曾说过:弟子的成就绝大部分依靠上师。世尊纠正道:弟子的成就完全依靠上师。显宗尚有此言,更何况密法?
  八世噶玛巴不动金刚曾说过:即使上师令你去杀父亲,你也应遵照执行。红帽法王也说过:上师将帽子说成是鞋子,或者将鞋子说成是帽子,你也应当谨听遵命。这是对修习密法的人的基本要求。所谓根器差别,全在弟子的信心,上等根器也就是上等信心;中等根器也就是中等信心;下等根器也就是下等信心,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能从心底里视师为佛,那他与成就也仅一步之遥。
  当帝诺巴强迫那诺巴从楼上跳下时;当玛尔巴命令米拉日巴背石造房时,正是因为对上师坚定不移的无伪信心,才使那诺巴和米拉日巴毫不犹豫地谨尊师教,瞬间圆满了无数资粮,造就了两代空前绝后的宗师,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在尊师重教方面弥足珍贵的行为榜样。
  不论你是修学哪一个宗派,如果违背师教,自救尚不可能,又怎么能言及其他呢?
  壬午年五月二十九日 
  2002年7月9日  


  降  魔
  很多人都惧怕魔鬼,世间人发明了很多降魔除害的方法,包括一些佛教徒也视魔为害,以瞋心念诵猛咒以行降伏,殊不知此作法已与佛教本质大相径庭。
  佛教是以慈悲为根本,丧失根本之行为均非正法,乌鸦且知反哺,羔羊尚能跪乳,作为已发殊胜菩提心的大乘佛子,岂能坐视往昔父母痛苦于不顾,而一味施行诛法?对一些造作恶业的天魔外道,虽然密宗对获得成就的密法师,开许以降伏法将其神识超拔于净土,但作为无此能力的异生凡夫,从无有此开许。况且,一切降伏门,均以菩提心为前提,若丧失菩提心,只会令外魔越伏越多。
  若能常行布施,发菩提心,则一切魔障不会侵害。《说甘露经》云:“何人具五种法,邪魔外道不能害,长寿且速得佛果,何五?不间断法布施;于众生无畏布施;修慈悲喜舍;常修葺旧佛塔;恒常对众生发菩提心。若具此五种法,非但魔王不能害,包括魔王眷属也不得亲近。”
  于此众生贪欲增上之恶世,如果因常作恶梦、受用损耗、瘟疫流行、烦恼丛生而认为是着魔,或者被魔附体,被魔加害之时,切不可瞋怨外境,应恒时于诸所缘众生生起猛厉悲心,依经中所说而修,佛金刚语绝无欺惑。一定能消除违缘、增上顺缘、息灭恶梦、远离魔障,最终圆满二资、成就二利。
  只可惜现在依佛经修持的越来越少,而听信邪说的却越来越多。
  壬午年五月三十日  
  2002年7月10日  


  法  施
  法布施即是为其他众生讲经说法,如果发心纯正,则其功德很大。《人非人冬波请问经》云:“佛白阿难曰:‘法布施可灭烦恼,财布施得身体坚固。欲灭烦恼之人行法布施,具息灭贪、瞋、痴,增上智慧等三十二功德。’”时常为人讲经说法,是大布施。甚至对一两个人宣讲一偈,功德也不可思议。《弥勒请问经》云:“佛告弥勒:‘若人以七宝遍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供养十方诸如来,又若人以慈悲心宣讲一偈,前者之功德不及后者千百万分之一。’”可见法布施利益之深远。
  在汉地,宣说佛法成了法师的专利,其他人都碍口识羞,仿佛宣说佛法也成了丢人现眼的事,真是荣耻不分的邪见。《无垢称经》云:“佛告梵天曰:‘此法门中宣说一偈,乃大布施。’”《般若八千颂》云:“无论善男子、善女人,令人阅读、忆念、受持,功德不可思议。”且不论为人宣讲佛法,即使劝说别人翻阅经书,其功德也不可衡量。
  世间的孝敬,以身语奉养父母为先;释迦佛子,则以成道利生为无上之报恩。为人宣讲佛法,度脱六道有情,使其永出苦难,即可报答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无量父母生养教化之宏恩。
  为了普天下的有情,承担起续佛慧命的重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壬午年六月初一  
  2002年7月11日  


  缘  份
  一位厦门的居士今天来看望我,一见到我就殷殷地说:“上师啊!您一定要加持我,我的解脱就全靠您老人家了!”
  时常,我会听到类似的话语。且不论我一介凡夫是否具此能力,即使是真正的具德上师或佛陀亲自现前,也不可能如同扔石子一样地将你我扔到极乐世界。如果以佛陀的大悲心即能将你我度化,娑婆世界的无边众生早已应该度尽,轮回痛苦早已应该消失,何至于等到现在?
  如果自己不精进,解脱是绝无希望的。《毗奈耶经》云:“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可见解脱与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今,我们这些前世无量佛未能度化的、业障深重的恶世众生,值遇了恩德胜佛的根本上师,闻受了解脱的无上法门,应当珍惜这难得的暇满人生,并猛厉修持正法。
  如果不以强烈的信心与精进修持,如同倒扣的水器不能显现月影一般,自己也不会与法相应,三宝的加持也不可能得到。《华严经》云:“如月纵出升,非器不显现,佛陀大悲月,亦不照无缘。”如果缘分不具足,佛陀也无能为力,精进修持才是最好的缘分。
  壬午年六月初二  
  2002年7月12日  


  收  益
  吃完中饭,关上院门,在佛堂前点上香、供上灯,一切收拾妥当,即坐下来开始我最喜欢的工作——看书。
  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一般,既不阴也不晴,窗外鸟雀的叽喳声、花间蜜蜂的嗡嗡声、桌上闹钟的滴答声,更衬托了四周的寂静。
  翻开《勇施等持经》,一段话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应于一切众生作本师想。何故?因我不知谁之相续成熟,谁之相续不成熟故。”的确如此,作为具缚凡夫,我们没有辨别相续成熟的大成就者与凡夫的能力,但很多佛菩萨却是显现出各种身形来度化众生的,在不具备辨别能力之前,我们应将一切众生若佛观待,对其恭敬承侍。
  《宝积经》也云:“迦叶,吾与同吾者可了知法与补特迦罗,凡夫不了知法与补特迦罗。否则,会堕落之故。”作为凡夫,我们无法了知法与补特迦罗,故应对一切众生起真佛想。
  更何况,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因迷悟迥异,才有天渊之别。但终有破开迷雾,彻见晓月之机。对这些未来佛,我实应恭敬理待。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受益无穷。不知我以后能否时时按此行持,反正我今天已发此愿。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刚才的寂静,我又不得不出去办事了。
  壬午年六月初三  
  2002年7月13日  


  生  日
  四十年前的今天,我于草场上的一顶帐篷里呱呱坠地,如今,四十年光阴如同风驰电掣般飞逝,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代,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如同遥远的梦幻一般离去。我永远也忘不了父母的生养之恩,更忘不了大恩上师的谆谆教导,使我能从心底里对三宝生起坚如磐石般的信念。
  今天,最令我欣慰的是,全国各地的道友,都为我的生日举行了规模不小的放生活动,蒙古、北京等地都放生几万元以上。能令无数的生灵得救,即使别人认为虚张声势也是值得的。
  世间的愚昧众生,为满足自己的饕餮之欲,以自之强,凌彼之弱,涂炭生灵。岂不知水陆飞潜之物,如同你我一样,皆有觉知之心,虽然口不能言,但求生之情与我等无异。戕杀无辜,与禽兽有何区别?如今我们因前世善根而幸得人生,虽因前世业障习气,不能完全戒荤茹素,但也应当厉行戒杀放生之善行。
  如果在将来,谁能见闻我所著、所译的法本,并因此而生起信心,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的话,再没有比放生,更能令九泉之下的我深感快慰之事了。这也是我一直想致力于此,但却因个人能力有限而无法承办的心愿。
  壬午年六月初四  
  2002年7月14日  


  老  人
  到扶贫医院打针,途经商店门口,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手中攥着两元钱,以求助的目光望着来往的人群。她的脸因风吹日晒、食不果腹而显得暗淡无光,在厚重灰尘的覆盖下,一双饥饿的眼睛无神地四处张望着。
  这是一个风和日暖的好天气,人们都忙着采办自己的物品,挂念自己的修行,老人的存在早已消失于他们的境界之中。他们从老人满是污垢的裙子上踏过,连瞅她一眼的念头也没有在心中划过。
  一个小时后,当我打完针再次经过这里,刚才的场景仍然持续地上演着,我掏出身上仅有的十元钱,放在她手里,我分明看到滢滢的泪光在她眼中闪烁。我不忍与她对视,逃也似地走开,留下双手合十、口中喃喃有词的老人。
  看着周围漫不经心的人们,我多想说一句:善待这位老人吧!若干年以后,我们终将迈入风烛残年,何不现在就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呢?
  回到家中,背越发疼痛,不知刚才那位老人现在怎样?她明天的一日三餐又将如何应付呢?唉!
  壬午年六月初五  
  2002年7月15日  


  健  康
  最近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您要好好保重身体!”我的身体好象成了天底下至关重要的东西。自己也常常以“身安而后道隆”提醒自己注意日常保健,以免使不健康的身体成为修行障碍。
  今天看到一篇报道,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这样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我一下子感到释然,原来与很多人相比,我都算是比较健康的人。至少,我没有那么多的不协调、不平衡、不适应、不安宁。虽然身体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心理因素对生理的主导作用更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我的一些皮肉血骨或内部器官时常与我过不去,但与很多人心灵上的病痛相比,这肉体上的区区病痛,实在不足挂齿。
  我们时常因为过分重视肉体,为了这个肉身能舒适地存在,在世间的竞技场上苦心钻营、斤斤计较而导致心神不宁、情绪烦乱。作为修行人,因执着肉体而放弃精进的闻思修,去追求名闻利养,更会成为修行大障。形骸非亲,万物皆幻,放下对身体形骸的执着,抵制烦恼对我们心理健康的侵蚀,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壬午年六月初七  
  2002年7月16日  


  阿  姨
  为了放生,今天去了炉霍。本打算利用放生之余,抽空耍耍坝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看来我们的帐篷、饮料、食品算是白带了。
  听说一位我小时侯对我很好的阿姨病了,我连忙去看看她。
  她住在一间简陋得难以想象的屋子里,屋里除了一床肮脏破旧的被子、一把黑糊糊的茶壶,几乎找不到一件象样的家什。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侯,她家显得比较殷实。常常在课间,我会偷跑到离学校不远的她家,因为在那里我总是能找到糌粑、酥油之类的食物,以填充我那仿佛永远也填不满的胃。她总是那么大方地拿出最好的东西,从无悭吝之心。
  如今,91岁的她虽然住在简陋的破屋里,由50多岁的儿子照料,但心情仍是那么开朗。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她从各处听来的逸闻趣事,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最后,她说:“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恶业,得了这样的病,看来只有好好祈祷三宝,才能减轻我的罪业。”
  一听她的话,我就知道她之所以心情开朗的原因,由于诚信因果,在遭遇病痛艰难时,就不会怨天尤人,只会一心一意祈祷三宝,忏悔业障,才会感得如此心境。
  如果每个人都能诚信因果,那么,即使他身处困境,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壬午年六月初八  
  2002年7月17日  


  宗  塔
  暴雨一夜的肆虐终于偃旗息鼓,太阳从云层中探出了笑颜,经过雨的冲刷,空气变得格外透明,草场也绿得令人心醉。白色和金黄色的天鹅在天空中优雅地滑翔,淙淙溪水缓慢地滋润着宗塔草原,白色的野花繁星般地扑满视野,蜜蜂蝴蝶在花间轻快地畅游着,青蛙在草丛里欢快地跳跃着,青山环绕,森林茂密。
  我去到了过去的母校宗塔中学的原址,如今这里已改建为一所小学,过去的教室已破败不堪,以前住过的宿舍已不复存在,原址上新修了一栋平房。
  朝气蓬勃的中学时光,如同电影般一幕幕地在脑海中闪现。那时,我们是那么地充满活力,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如今,青春已弃我而去,空剩下一把老朽的身骨。过去的师长大多撒手人寰,同窗的好友纷纷与世长辞。栽植于校园旁的树木早已枝繁叶茂、参天林立,当年参与植树的同学却音迅杳无、难觅踪迹。站在学校对面的山上,回首俯视曾经生活的故迹,人事皆非,生起感慨万千。无常真是毫无情面的裁判,吞噬了过去的一切,也使人不敢留恋现在的拥有。更使人晓知幻化的山川、假合的身体都不离无常的实质。
  略感欣慰的是,一位当年的同窗拉布,现已出家,在对面山上有四、五十人的寺庙里担任住持,每天为他们宣讲佛法。使我在满目的无常中感受到一丝永恒的光芒。
  壬午年六月初九  
  2002年7月18日  


  多  芒
  应多芒寺众多人的邀请,我今天也鹦鹉学舌,为该寺的僧人谈了一点自己的体会:多芒寺历来由戒律清净的大德住持,因为德巴堪布年岁已高,本寺虽然目前比较兴盛,且拥有不少堪布大德,但真正能主持工作的大德仍然匮乏,寺院面临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局面。作为寺院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寺院生死存亡之重担,不能随波逐流,应有开阔的心胸、远大的抱负,不能贪图眼前的温饱,不应在穿着、住房上相比,而应比慈悲、比智慧。格鲁派一位大德讲过:“如果没有看破世间,形象上的闻思修毫无意义。”
  我将扎嘎活佛写的《山法宝鬘论》发给他们每人一本,希望他们能追随前辈的足迹,在闻思的基础上寻求内心的安乐。
  虽然在座的很多人从未与我正面交流,但同为弃离尘世,寻道求度的出家人,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我非常乐于将自己在寻求解脱道路上的感悟和教训与人共勉。一位真正的修行人,要甘于寂寞,不能为世间琐事而囿,阎浮提苦事无穷,醉生梦死于逸乐之中,欲求出离,南柯一梦而已。自不能度,何谈度人?再不要被贪瞋痴所拘了!三思!三思!!
  壬午年六月初十  
  2002年7月19日  


  开  光
  今天,多芒寺新筑成的释迦牟尼佛塔举行开光典礼。恰逢藏历六月十一日。今天和十三日,也是一年一度供护法的日子,来自上下罗科马乡九个村的几千信众,身穿节日的盛装,驾驭着骠悍的骏马,聚集在左当草原上。
  方圆两公里的草原上扎满了各色帐篷,科罗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折射出宝石般的耀眼光芒;四周的山峦青翠欲滴,宛如锦缎织出的帷幕;山雀在林中婉转地歌唱,仿佛天界传来的音乐。这如同仙境般的土地也是吸引我四十年前探出母体,迫不及待地来到人间的地方。
  熏烧柏树枝的桑烟袅袅升腾,汉子们手持护法旗,一边转绕,一边将龙达凌空抛洒。不一会儿,整个草原就成了龙达的海洋。
  在一顶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帐篷里,男众们再次发愿戒酒、不杀生,去年他们都如此发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滥杀无辜的情况,大家都以饮酒杀生为耻。使这个以前以出产牦牛闻名的地方减少了不少恶业。
  空气中减少了血腥的气息,显得更加澄净;河水中不再流淌着牛羊的鲜血,显得更加清冽;美丽的草原上不再传来牲畜的哀鸣,显得更加宁静。如果,我此时尚在娘胎,一定会再次选定这个地方作为我的出生地,因为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聚集着善良人们的地方。
  壬午年六月十一日  
  2002年7月20日  


  为  难
  世上每个人,不论他们的智慧如何深广,总会遇到不能两全其美的事,更何况象我这样的浅慧之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就使我左右为难。
  几天前,一位从东北千里迢迢赶来的居士告诉我说:“我最近看了您翻译的《释迦牟尼佛广传》,我被佛陀在因地时深广的发心和行为强烈地震撼着。我多么想象他一样抛弃一切,行菩提行。看到学院几千出家人清净而又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如果留在世间,我只有浑浑噩噩地虚耗此生,毫无意义。希望您能成全我。”
  听了他的话,我十分赞赏,当即同意他出家。不料,他的妻子刚才给我打来电话:“堪布啊!我也是十分虔诚的佛教徒,也向往出家的清净生活。但如今我们的儿子只有七个月,母亲在医院已沉疴难起,我又没有工作。如果他走了,剩下我们孤儿寡母该如何生存?作为大乘佛子,难道就应该置生病的老母、年幼的儿子、无助的妻子于不顾,到深山去发菩提心吗?”
  听了她的话,我深感为难,想起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那首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既想令孤立无援的她得到救护,又能成全她丈夫出家的宏愿,如何才能找到皆大欢喜的良方呢?
  壬午年六月十二日  
  2002年7月21日  


  讥  笑
  很多修行人舍弃故乡到山里修行时,总会引起世间人的不解和讥笑。但我们应该明白,世人的讥讽、侮辱是成就修行的顺缘。一切违缘都是成就的征兆。
  藏地的格西尤龙巴在寂地闭关时,一位弟子拉着他的衣服,一定要求他传一个殊胜的教言。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虽然从小出家,但应明白看破世间非常重要。食能果腹、衣能穿暖即可,应身处卑微。对待上师教言,应当象饥渴的人饮用甘甜的泉水一样。即使别人讥笑,也义无返顾。将一切抛掷于脑后,精进不懈地修行,只要这样,就一定会成就。”
  博朵瓦格西也说:“如果别人对自己生起悲心,应感到欣慰。”也就是说要放下面子、远离虚荣,当别人觉得自己很可怜,而自己的内心却快乐无比时,你就可以体会到修行的乐趣,所谓外境也奈你莫何了。
  米拉日巴在山中修行,面对几位女郎的讥笑与怜悯,唱道:“罪业多集小女子,一味贪着自家圆,爱美恋身如火炽,我叹众生真可怜……汝等美丽小女子,与我贡通穷米拉,相顾彼此两可怜,尔怜我兮我怜汝,比料一场看谁胜,我知汝等说梦呓,米拉示汝胜口诀,得我碧玉换顽石,饮我美酒弃白水。”由此可见,愚昧和邪见才是值得同情和可怜的,别人无知的讥笑,只能让我们生起大悲心,又怎能动摇我们修行的决心呢?
  壬午年六月十三日  
  2002年7月22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