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观心评天台山家山外之论争

    )第七记(指《辅行》第七卷)云:忽都未闻性恶之名,安能信有性德之行?若尔,何不云烦恼即烦恼等,而云菩提涅盘邪?   答:实非别指,指由性恶融通寂灭,自受菩提涅盘之名,盖从胜立也(29)(大正46·...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181706.html
  •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

    便谓条然,失旨也(29)(卐续100·507下)。   结语   从前述的论述探讨中,吾人了解孤山智圆的核心思想在于理具唯心,其与四明知礼的争论,亦可说在于对理具唯心的看法把握不同所致,虽然山家山外...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181707.html
  • 净觉仁岳对其师知礼之「背判」

    理;存则诸法俱立,岂唯有金宝之净相,亦复有泥沙之秽相。存亡一际,事理同时,故喻三点不纵不横,良由于此(29)(卐续藏95·426左上—下)。   此显示了「存亡一际,事理同时」之道理,即是伊字三点不纵...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281708.html
  •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1)

    时期之内,锡兰全岛就成为佛教根据地,过了两千年之后,今日的斯里兰卡仍然是一个佛教的重要中心地。   至伐陀迦摩尼王时代(公元前29—17)为止,摩哂陀长老所传来的佛教经典,仍然是师徒间口口相授,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3181885.html
  • 康巴千里供万僧(下)

    12天(8/29)离别亚青寺   终于要离开了,此时雨后转阴,温度约摄氏十六度(华氏六十度)左右。   我们于早上八点一刻离开亚青寺,阿松活佛及益呷喇嘛送我们到七公里外的主要道路后,阿松活佛就在路边...

    徐荣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2582114.html
  • 明末曹洞殿军--永觉元贤禅师研究

    , 〈庄子生死哲学的本体关切〉,《商丘师范学院学报》,4期,页113-114。   王家范 1987, 〈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史林》,2期,页29-38。   王基西 2002, 〈理学...大同》,2期,页29-53 。   范佳玲 2001, 《紫柏真可生平及其思想研究》,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范佳玲 2002, 〈论明末临济宗对神圣性的坚持与发展的困境——以密汉之...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13982346.html
  •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信心和慈悲心。念念不忘上师三宝,才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念念不忘父母众生,才有真正的慈悲心。   28、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但是演戏的时候你要认真,不能糊涂,不能当真。   29、能...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2582370.html
  • 缘分 ·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王冠华等译,第29页   [1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王冠华等译,第...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2982652.html
  •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的现况与省思

    黄教,是汉人所作的俗称。[注29]格魯派继承与发扬噶丹派,加上提倡严守戒律与规定显密修行次第,教势快速发展,其后弟子人才辈出,发展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与扎什倫布寺等四大寺,其弟子根敦珠巴创立... 同 [注12] ,第五十八页。[注27] 同 [注6] ,第二一六页。[注28] 张福成,〈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简介〉,《法光》(二○○一年)第一四一期。[注29] 许明银,《西藏佛教之宝》(台北:佛光...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44282808.html
  • 敦煌佛教典籍

    的教育,成年以后逐渐表现出非婆罗门的思想。据说他 29 岁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道。起初释迦牟尼师从数论派修习禅定,即静坐思惟,专注一境(禅为禅那的略称,意为静虑,指寂静端坐,思惟审虑;定,又译为三摩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5108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