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拔一切苦究竟

    拔一切苦究竟  南充佛学社首成立于黄肃方先生尹嘉陵道时,十年来沉寂无声,实以外缘不顺为大原因。此次刘亚休专员来此护持,晤一上人热心组织,今重行成立,故望大家因此善缘努力进行以期久远而光大之。至专员与大家勖勉之辞,极为恳挚,尤应担当。至其称洋者,洋不敢当。勉洋者不敢不自勉。今且略谈佛法。   古人云:拔一切苦究竟是谓佛法。云一切苦者,如今天下大乱,人民受极重苦:饥寒苦、疾疫苦、劫夺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0163852.html
  • 西园寺将举行合家同庆本师圣诞"浴佛重生游园法会"通告

    一、活动宗旨: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世尊降诞东印。蓝毗尼园,无忧树下,九龙吐水,灌沐太子。诸天欢喜,人民同庆。在世八十余岁,演法三百余会。化导有缘灭除烦恼,获大智慧.永离八苦,究竟。色身示现寂灭,法身常住娑婆。时值我等导师2550周年诞辰之际, 西园寺常住为令芸芸众生,老幼男女,开启内心光明,唤醒生命潜力。特举办合家同庆本师圣诞"浴佛重生游园法会"。 活动将先藉浴佛法会的庄严氛围...

    西园寺弘法部

    |西园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4/1421573722.html
  • 湖北黄梅四祖寺2007年水陆法会于27日起经

    双峰山下啟斋筵,慧雨祥云润大千。    法界圣凡同仰赞,殊因胜果一时圆。   我佛说法,为令众生离一切苦,究竟。...吾人身心实一大苦聚也。所言究竟乐者,无上菩提觉法乐,无上涅槃寂静也。学佛之唯一目标即为发无上菩提之心,成就自他离一切苦,究竟也。   若夫水陆道场者,乃佛陀以广大悲心,欲令罪障深重、定业不易...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3/0835058588.html
  • 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

    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发愿助他们离一切苦、究竟。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包含了清净智慧,慈悲的当下,反闻闻自性,如《楞严经》所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所以称为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早在无量劫前即已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因慈愍众生而倒驾慈航,随处应机说法、度化有情。《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度者,即现...

    见绚法师

    观音|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752301755.html
  • 关于发菩提心的几点体会

    快乐的施予,都不会受用。 菩提心的实践   佛陀所开示的一切法门,是为了让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让众生离现实苦而究竟,同样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大乘佛子,不看他是否诵烧香、礼佛、诵经,供养、或...菩提心,就是禅定、般若,也还只限于小乘之法。发不发菩提心,也正是大乘和小乘的不共之处。小乘重出离心,强调个人生死的解脱,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大乘重菩提心,强调自度的同时又化他,所以其最高可得究竟佛果。...

    释普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3455632.html
  • 喜舍行愿门与观世音菩萨

    发愿助他们离一切苦、究竟。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包含了清净智慧,慈悲的当下,反闻闻自性,如《楞严经》所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正是...即时观其音声,皆解脱。”  观世音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  1、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萨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离苦,此从“悲”立名。观自在,...

    释清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2439532.html
  • 念戒、念僧、念无常

    钱财、名闻利养上下功夫,身行、心行都不清净,如何为人师?不像出家人,为欲令众生脱离无常苦痛,究竟,而弘法利生,真所谓:“但为众生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愿一切众生都能早日...之,起惑造业,种下极大苦果,于生死苦海中受苦受难,轮转不息。佛陀慈悲,告诉我们无常之苦的道理,也告诉了一切众生,种种的苦、种种的无常,也是了不可的,是可脱离的,一切众生都可以大自在,获得真正之...

    释见迈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257442035.html
  • 佛法与养生

    。砖块先投,伫引金玉。  一、佛法中一些养生知识和方法  佛法的全部内容,除了了生脱死,超脱轮回的目的之外,还很注重调治和改造我们的身口意,使之逐步发展,于现法中,达到离一初苦究竟的目标。苦乐由...存在。从而达到“离一切苦究竟”的目标。  二、个人点滴经历和体会  我从幼年到三十七岁,常患鼻衄、伤寒、疟疾、便秘、脑热、失眠、遗精、脉间歇、心脏杂音等症。终年在病中,奄无生趣,每想自杀。一九二三年...

    韩大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20357399.html
  • 净元法师著:大乘起信论述解(2)

    ?”答曰:“是因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究竟,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故。...见外道。是知论主以悲智双运显权实并通,致使造论一事,应机而生。   事因缘者,明本论的八种因缘,又可分总相因缘与别相因缘。总相指造论的宗旨,即“为令众生离一切苦,究竟”;别相,指由宗旨列举的任务,...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070234.html
  • 论述“三性三无性”之思想

    内容提要:  一切佛法无不令众生拔一切苦,究竟,无不背弃流转趣向还灭。为此,于佛教中享有盛誉的瑜伽、中观两大体系,虽各自的主张、观点有别,但其目的无非都是令众生证无上正等正觉,到达涅槃的彼岸。...是简除人们对外界的驰求与执着,明了内心的殊胜作用,使人们能于自身的心识上用功,领悟唯识无境,遣除心识的妄执,觅得心性本源,契入唯识中道,获得无上菩提和证究竟涅般。  四、结语  空有、中道问题,是...

    湛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654713.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