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伊喜措嘉佛母密传的叙事研究

    Willis. New York: Snow Lion, 1987. 33-51.   --“Drawn from the Tibetan Treasruy: The gTer ma Literature...

    刘婉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2380500.html
  • 清代政治与民间信仰

    极边烟瘴充军(33)。由此可知清代禁止妇女私自入庙烧香,早有明文规定。   清朝律例严禁各教派聚众烧香,左道惑众,因各教派,常以邪术迷人,最为民害,因此,功令森严。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五十三年二月初九日,军机大臣奏稿。   (33)《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五十六年三月初五日,军机大臣奏稿。   (34)《上谕档》,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十二日,页79,寄信上谕。   (35)《军机处档·月摺...

    庄吉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2580504.html
  • 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

    玄奘坚守所志,虚云临危不惧,等等。[33]   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皇朝绝对专制的传统,世间的一切,包括出世间的宗教全都得隶属依附于皇朝,而成为帝王维系皇朝统治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根本就...可干与僧人之修持,而僧徒纪纲渐至破坏矣。”与此恰成鲜明对照的是,佛教在印度可能受到的指责是太疏于政治及社会的现实,绝对不可能被批评为干预朝政和寻求世俗权力。(参见同[15] 354页)。   [33...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1780754.html
  •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

    。如今人敬的是钱。”[33]人的“好货”之情不但得到了肯定,且经商、崇商成了一时之风,清静无为的教条已被弃之如敝履——“大隐在朝市,何必避世喧。”   前文已经指出,这个时期的宗教徒已日益财色化,但...》。   [29]《焚书》卷一《答耿司寇》。   [31]《王心斋别传》,见《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五。   [32]《潜书》“辨儒”。   [33]朱载堉《山坡羊·钱是好汉》,《明代歌曲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480767.html
  • 汉唐过所与中日过所比较

    宋守廉等得款:前件马并是唐长史家畜,不是寒盗等色”。同出《唐开元二十一年(?33)染勿等保石染典往伊州市易辩辞>>:“染勿等保石染典在此见有家宅及妻儿亲等,并总见在所将人畜,并非寒该等色。如染典等违程不...

    程喜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00380828.html
  • 殖民初期日僧来台转赴福建的活动

    金子源治商于板桥林家,获允捐地建寺。从1900年6月中开始建设,至同年7月21日举行落成庆祝,所完成的仅是33坪多的小精舍,名曰“圆山精舍”又称“镇南精舍”,这就是镇南山临济护国禅寺的前身。  “圆山...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2980963.html
  • 水月法师的因明成就——心气沉定 深入论藏

    因明文集》,第二册,第3页。   [13] 《因明文集》,第二册,第3页。   [14] 《因明文集》,第一册,第33页。   [15] 《因明文集》,第一册,第44~46页。   [16] 《...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51081341.html
  • 谁说的话──巴利与汉译经典关于说者的差异

    死了。[33] 另外有一部經記載佛陀向她解釋如何讓女人在今生與來世都有能力。在今生要能善盡己職,她要能勝任工作、管理僕婢、善事丈夫與守護財富;對於來世的能力,則需修習信、戒、施、慧[34]。這些例子...》(A i 26,17) 。   [32] 《毘奈耶》(Vin i 292,29) 。   [33] 巴利《優陀那 2.9經》(Ud 18) 與《優陀那 8.8經》(Ud 91) 。   [34] 《...

    无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881374.html
  • 格物与致知——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三刷),卷33《年谱一》三十四岁下,页1226.   同前注,卷7〈别湛甘泉序〉,页231.   同前注,卷5〈答甘泉(辛巳)〉,页181.   同前注,卷6〈...

    郑宗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781608.html
  • 神智从义对“具”的反思

    论圆融三谛,山家派即从空中有相明之(33)(有关此之批判,另可由除病不除***之(卐续藏99·345左下—346右上)。)。   有关三谛相即之道,举一虽即三,但不能因此混淆了三谛之差别相。从义认为...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08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