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刘畅:敬畏之外的尊重 亵渎信仰启历史性大反思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来源:   作者:刘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凤凰佛教编者按:“法海事件”,在数千万网友的热议声中,成为时下佛教界乃至大众舆论界最为聚焦的话题之一。它状如一束投射在暗室中的光柱,照见当代中国思想界的各种尘絮飞扬,照见人性中的各种沉渣泛起,也照见经济飞腾、人心蒸腾之后,徐徐拉开的社会道德大反思序幕。“法海事件”虽然持续数月,但全社会真正的反思刚刚开始。文学硕士刘畅为凤凰佛教撰文,阐述“法海事件”所引发的历史性反思。全文如下:

  法海事件值得深思(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文艺先驱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当先器识而后文艺

  “法海事件”,叹息之余想起了弘一法师,即曾经的李叔同先生。法师曾是中国近代文艺的先驱者。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叔同先生“他首先留学日本,把现代的话剧、油画和钢琴音乐,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有话剧、油画和钢琴音乐,是从李先生开始的。他富有文艺才能,除上述三种艺术外,又精书法、工金石(现在西湖西泠印社石壁里有叔同印藏),长于文章诗词。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这是李叔同先生的弟子丰子恺,后来对他的回忆。

  艺术,从不是可以亵渎宗教信仰的借口。艺术是表达、滋养心灵的形式,需要心灵的驾驭。如果内心成为了艺术的附庸,艺术也就沦为毒害人的东西了。这是“术”的特点。如果对于“术”没有善用,恐会流为社会祸端。

  正像李叔同先生这样的一位文艺先驱者,他尊崇“古圣先贤”的教导和“身体力行”的自勉。叔同先生在杭州师范任教时,他宿舍里的案头常常放着一册《人谱》(明刘宗周著,书中列举古来贤人的嘉言懿行,凡数百条)。在书的封面上,叔同先生则亲手写着“身体力行”四字,且每个字旁又加一红圈,以示警醒。丰子恺每次到他房间去,总会见到他的案头一角,放着这册书。

  可见先生他虽然注重文艺,但是从未忘记“自律”,甚至对此的重视超过了对“文艺”的关注,最终走向了内心深处的“律”(弘一法师乃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律”,使后来的“李叔同先生”走向了更广阔的人生。“律”,不是“自由”的对头,而是走向自由的方向——解脱束缚。

  对于文艺,先生重视“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也正是由此,那时他的学生都觉的他有“菩萨那样的背光”。这样高山仰止般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先生其人生的艺术。

  娱乐至死的感官刺激:欲壑难填

  老子在他的那个年代,就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其实是娱乐时代最好的写照。感官刺激的“乐”使人内心空虚,相反对感官刺激的依赖越来越深。我们回避安静,也静不下,以放纵自己来搏取那有限的“乐”。

  感官欲望,使我们成为了自己的奴隶。电子媒体培养着受众的重口味,受众期待着媒体更重的口味。不知不觉间,社会的节操碎了——争相秀下限。

  这样的恶性循环无形间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社会的未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媒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也是受此毒害最深的人群。媒体助长他们的感官欲望,而很少有人教导他们学会自律、修身进德。可惜前人有言“少年强则国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人却不知:有才无德,培养祸害!想想有艺术才能的“天一”,我们便知惋惜——溺爱与才能,成为了傲慢的资本,傲慢成为了放纵的资本。

  过度追求娱乐,是内心痛苦的表征。嘴上挂着“爱”的标签,心中的迷茫却在寻找着依靠。“爱”这个标签,隐藏着我们内心很多“哑巴吃黄连”式的情愫,甚至成为了某种私欲的牌坊而浑然不自知。

  古人道:“欲壑难填”!这是娱乐的后患。

  觉察无尽的娱乐欲望

  娱乐入迷,把什么事都觉得“没什么”的心理,正是“狼来了”式的教训,也正是马三立先生相声《逗你玩》中的那种错会——说地严重一些,逗你玩儿,有时是在玩儿命。

  拿生命来玩儿,全盘皆输。

  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毁掉我们,却忽略了,我们会毁于所热爱的东西。正如古语有云,玩物丧志。

  尼尔•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一书的前言中的话可谓字字珠玑、针针见血:“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则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则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则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

  过犹不及。我们也许没有意料到,自己的算计和好恶,把自己推向了反面。自由过了头,也同样是危险的。如果没有调整好内心,做什么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折腾。理智、情感、意志……其实都是“人心”。如果失去了对内心的观照和觉察,失去了对自己的调整,我们就会像蜘蛛一样,而迷失在自己编织的网里。最终“作茧自缚”。

  如今,技术与商业运作,似乎掌控了社会的潮流。文化与信仰之类对内心的关照,在工业面前似乎显得十分弱小。而这些却很火:切水果、看综艺、刷热剧,当然,还有前些天那只“愤怒的小鸟”。据说,全球的人们,一天在这只小鸟的身上,就会耗费掉三亿分钟,大约,570年。

  也许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人主义倾向,让我们了解到了自由的甜蜜。然而,生活里的个人主义心理往往容易成为“私欲”的霸王条款。如果我们缺乏对“心”的深入了解,“个人需要”也只能建立在其有限的范围之内。

  此时,实际上的真正需要,却往往被认为成是“无用”的。在追求自由和快乐的道路上,我们被自以为“是”的“自由”和“快乐”束缚住了。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娱乐”,也许就是那片眼前的叶子。

  艺术,请对历史负责

  回过头来,我们看“法海事件”。

  龚琳娜女士的两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媒体催化和商业运作中,以娱乐的口吻“粗鲁地”摧毁了受众的三观。同时,也伤害了佛教形象和佛弟子信仰的尊严。其《法海你不懂爱》和《金箍棒》的表演,极为鲜明地使用佛教形象:袈裟、僧袍、僧人、观世音菩萨,而其传达的信息则完全是丑化、戏谑、恶搞、亵渎,乃至“谩骂”,极尽一副“娱乐的癫狂”。

  作为有社会影响力的歌者和媒体,对自己的作品和节目要负责。如果作品涉及宗教形象和内容,应当有所慎重,有必要向教界法师请教或交流,以免在自己的作品和节目犯下常识性错误或者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说涉及宗教形象的艺术创作有其自由,与教界无干,而却与其宗教本来的精神相悖,以宗教形象来窃取自己的艺术效果、作艺术的牺牲,那么这种“栽赃的自由”又有什么价值呢?何况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宗教其原有的价值!

  类似的现象其实也很常见:一些作品违背史实胡编乱造,为了商业的“艺术效果”不择手段,使得习惯于从电视获取知识的人们时常认假为真。此事或许不致祸国,但确实殃民不浅!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应当去真诚请教,涉及历史则去请教历史方面的专家。涉及佛教题材,创作者也有必要尊重宗教界人士,与教界及学界相关学者进行及时沟通。

  艺术创作者不应“闭门造车”——如今,一部影视剧,便成为了人们对历史的知识。

  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负责

  艺术有其自由,但自由地犯了错,仍然是需要道歉与负责的。

  艺术的创作也许没有对错,但是若是用到了他者的形象、涉及到了他者的理念、乃至社会形象,就必须要为自己的作品负责。毋庸置疑,这是社会的共同准则,也是自由的前提。设想,若是一个不会骑车的孩子,一个不懂交通规则的孩子,怎会有自由上马路?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发展,更需要参与者的自律和负责,这是“良心活儿”。

  正如明星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明星在代言的过程中,无形中利用自己原有的影响力,扩大了其产品的知名度,使更多人知道甚至选择这一产品。如果产品出现了问题,那么明星理所当然要为此负责。尽管他没有检测手段,但是既然选择为其代言,就意味着要向公众负责。这是对“良心”的信仰。

  社会进步需要共同努力——懂得敬畏之外的尊重

  如此的戏谑演绎,近来似乎并不鲜见:相似的,他们也是使用这样的形象和元素来“艺术地表演”,吸引大众的眼球,以牺牲他人形象实现自己的商业或非商业的利益。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骗子,也会以佛教的形象,去骗取他人钱财。从民间到媒体,宗教界信众及僧众的利益亟需得到应有的保护。

  国家宗教政策恢复以来,佛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诚然,我们无法回避佛教界当前恢复过程中的众多问题!但,并不是因为佛教自身建设还不健全,我们就有不去尊重的理由。宗教,本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因为,信众也好,僧众也罢,他们从未脱离过人间社会。他们来自于世间,选择修行,以出世之心济世利人。佛教,也是人类思想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其思想是深邃且活泼的。现在,佛教正在走向全球,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文化名片之一。

  也许关心文化的人群总有自己内心的坚守。这样的歌曲,却终归令人痛心。

  也许会有人觉得“法海事件”“没什么”,或者说这样的抗争具有“攻击性”,或说“没觉得在戏谑”,“你们敏感了”,或者说“这样不清净、动嗔心”——其实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反思。但是,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我:佛教的形象本不应该被这样戏弄!很简单,佛教的形象本不应该被这样戏弄,不该被套上那样的帽子。

  不要因为对此司空见惯而觉得理所当然或不值一提。不要因为你所理解的佛教“很清高”,就觉得佛教没有“得到尊重”这一基本权利——笔者至今仍记得当年高中时一位语文老师的当头棒喝:我们中国人懂得敬畏,却不知尊重……

标签:法海事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