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名师讲坛》第二讲:敦煌雕塑的艺术赏析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1日
来源:中华文明大讲堂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从睡佛说起

  在158洞窟中,我们看到《卧佛》,这是一个16米的大卧佛,也叫做《睡佛》。

  首先,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大佛雄伟的气魄,长近16米。

  其次,我们感到这个大佛心灵的宁静,他安安静静地睡着了。不管人世间有什么烦恼的事,都不能打扰他。他自己没有任何烦恼的事情,睡得那么恬适,那么平静,甚至没有噩梦。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其次,要明白,他不是在睡觉,而是“涅槃”了。所谓涅槃,不是死,是解脱了人世间的束缚,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涅槃是佛教的最高境界。

  据佛经记载,公元前587年的冬天,释迦牟尼在一次讲法中告诉弟子,三个月后将涅磐。三个月后,释迦牟尼躺在娑罗树下,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背向东方寂然无声,便是涅槃。你看,这时的释迦牟尼双目半闭,唇含笑意,神情恬静,没有丝毫临死前的痛苦和悲哀。他安详自信、心满意足地进入了幸福的境界。

  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是一件幸事。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释迦牟尼涅槃了。我们看壁画上的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对释迦牟尼的涅槃,平平静静。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壁画上所表现的前来吊唁的各国王子,他们不知道释迦牟尼的涅槃,以为他死了。他们割脸、割鼻,甚至剖腹,挖心。这个习俗,可能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葬礼有关。那时,老人去世,晚辈或割一耳,或割破面容,以哀悼死者。

  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曾经结过婚,有过孩子,是一个男人。但是,这座雕像,却是女像。圆润的肌体,优美的线条,透过如纱的袈裟,隐隐约约地表现出来。


  二、敦煌石窟雕像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其宏伟壮丽,举世无双,从时间上说,上起公元366年的北凉,下到清代,上下1500余年;从雕塑的数量来说,历代雕塑三千余身,其中圆雕二千余身;从雕塑的质量来说,敦煌的雕塑,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从敦煌各个时期的洞窟中的佛像,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佛教中国化的进程。雕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一)早期是莫高窟雕塑的发展期,是指隋唐以前的时期,特别是指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时代。

  1、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的特征:

  早期的雕塑主要是塑造佛教崇拜的主要偶像。比如佛、弥勒佛、菩萨等等。

  第27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建窟的确切年代虽然难以考证,但是,他是乐僔开窟之后,比较早地建立的洞窟,是没有疑问的。寺中有一个高3?4米的弥勒佛塑像。人们很难认出他是弥勒佛,因为一般印象中的弥勒佛,是一个胖胖的、大肚子的、嘻嘻哈哈的欢乐形象。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瘦瘦的、有点女性特征的神佛,早期的弥勒佛就是这个样子。

  2,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受外来艺术的影响。

  从艺术风格来看,在早期的敦煌艺术中,能够明显地看出受外来艺术的影响。我们说过,敦煌是世界四大文明体系的集中点,从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可以看出,这种影响是显著的:

  第一,敦煌艺术受希腊艺术的影响。

  原来的印度佛教中,是没有造像艺术的。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通过武力占领了印度北部,希腊完美的雕塑艺术开始深刻影响印度,形成了印度佛教的犍陀罗艺术风格。

  犍陀罗艺术以后随着丝绸之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

  第275窟中的交脚弥勒佛就体现了犍陀罗艺术的特征。

  第二,敦煌早期雕塑受印度艺术的影响。

  由于印度的风俗习惯,人物的衣服左袒。就是衣服只穿右袖,而露出左袖。本来,在汉族的服饰中,没有左袒的习俗,但是,在敦煌艺术中,神佛的衣服左袒。这在敦煌早期的雕塑艺术中,比比皆是。

  第三,敦煌艺术受中原艺术的影响。

  敦煌艺术受中原艺术的影响,表现得最明显。最初,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就是从东方到敦煌的。中原艺术提倡“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敦煌艺术。在西魏时代的敦煌塑像,面貌清秀,眉目疏朗,眼小唇薄,身体偏平,脖颈细长。这时,西域式菩萨演变成南朝士大夫阶级“通脱潇洒”的形象。

  3,早期莫高窟雕塑艺术中如来和菩萨的雕像多为男性,或不男不女。

  第420窟,就有两身男菩萨。从蝌蚪状的小胡子来看,他们是男人。但身体又有明显的女性特征。总之,是不男不女的菩萨。

  关于不男不女的菩萨,一直延续到唐朝。例如,第328窟中的菩萨像,有女性的饰物、衣服,女性的胸部,女性的柔美,但是,又有蝌蚪状的胡子。后来,到了盛唐,菩萨变为柔媚的女性。

  (二)中期是敦煌雕塑艺术的全盛期,即指隋唐时代的雕塑艺术。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与强盛的国力相适应,敦煌的雕塑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因此,这个时期敦煌洞窟的雕塑艺术的特征就是大、多、精。

  1、大,是指敦煌雕塑是巨大的雕塑。

  唐代最著名的巨大雕像有两座,都是弥勒佛坐像。

  第一座,北大像,高34米。北大像在96窟。

  这尊雕像是弥勒佛像,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于690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本来就信仰佛教的武则天,现在更称弥勒再世。这座北大像弥勒佛实际上是皇帝武则天的象征。弥勒佛为倚坐之势,两腿自然下垂,两脚着地,双手支在腿上,目光前下视,高大威严。大佛右手上扬,意为拔除众生痛苦;左手平伸,意为满足众生愿望。

  容纳大佛的空间,上大下小,人在地面仰视大佛,引起人的透视错觉,愈感佛的高大和自身的渺小。佛的伟大和人的渺小,这就是大佛所希望取得的效果。或者说,这也是一切宗教艺术希望取得的效果。

  第二座,南大像,高27米。东西长16米,南北宽21米。这座大像,前后费时30年。是一座弥勒佛。

  2、多,是指敦煌洞窟雕像众多。

  在隋唐时代,比较典型地区洞窟有两个:

  第一个,第57窟中,那里的佛像有一佛、二弟子、四菩萨的塑像。

  中间是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面部表情,威严庄重,双目正视前方,嘴角微微上翘,带有若有若无的笑容衣褶自然,好像波浪。

  两侧的塑像,大弟子迦叶,小弟子阿难。迦叶身披袈裟,双手叠放在一起,他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目光有神,显示出一个资历高深、精研佛法、令人敬仰的高僧形象。小弟子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堂弟,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多闻佛法,长于记忆。据传,当释迦牟尼说法时,没有文字记录,今天的佛教经典,是靠阿难的记忆,口诵记录而成。阿难是一个年轻的僧人,具有青春的活力,聪慧机警。

  菩萨头戴宝冠,项饰璎珞,比例匀称,有女性的温柔矜持。

  唐代68窟的佛像,与57窟是同样的。也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像。

  第二个,第328窟的塑像,是盛唐时代敦煌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

  在佛龛内,有一佛、二胁持菩萨、二供养菩萨。敦煌的许多塑像,有一些已经残破,有一些经过后代重塑,保存完好的这个洞窟,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可惜,其中一座供养菩萨,1924年被美国人盗走,现存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

  佛龛中间为佛像,也就是释迦牟尼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右手平举,掌心向外,肉髻高耸,神情威严。两眼俯视,给人一种神圣感。

  佛的左侧是阿难,右侧是迦叶。对迦叶的塑造,突出一个“苦”字,瘦骨嶙峋,由锁骨、喉结。对阿难的塑造,突出一个“秀”字,年轻俊秀,聪明伶俐。

  在弟子的两侧是两身胁持菩萨。我们说过,在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就是菩萨。菩萨有很多个。最著名的有四个: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胁持菩萨也是菩萨中的一种。他一腿盘于莲座之上,一腿下垂,胸饰璎珞,腰围锦裙。一手放在腿上,一手平举胸前。半裸的身躯,体现着唐人“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

  本来佛和菩萨,都在渺渺的天国,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神佛,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远离尘世的神,而是可亲可近、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好人。

  佛龛外侧为三身供养菩萨,胡跪于莲台之上,气质典雅,造型准确。

  3、精,是指敦煌洞窟塑像精美。

  所谓精,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世俗化。所谓菩萨,就是生活中的一个美人。

  唐代的菩萨有立、有坐、有跪。坐在莲台上,一腿盘曲,一腿下垂。姿态优美,身体比例匀称,面相丰满,肌肤细腻,双手纤巧,两足丰柔,身饰璎珞,腰系锦裙,处处显示女性的特征,取悦于观众。

  第45窟中的菩萨,身体呈S形的曲线,身上穿着很漂亮的衣服,长长的、弯月一样的眉毛。

  第二,个性化。

  第420窟,佛和弟子、菩萨像,共七身。

  在菩萨两侧的弟子中,比较瘦的那个弟子,叫做迦叶。比较年轻的那个弟子叫阿难。

  还有南北天王、金刚力士。有主有从,有坐有立,有文有武。唐代的天王像,都是两身,身着盔甲,脚穿毡靴,攥拳怒目,孔武有力。迦叶,是很有修养的老僧人。阿难,是聪慧的青年的僧人。菩萨,是生活中的美人。

  (三)晚期,敦煌雕塑艺术的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代。

  敦煌的衰落表现在:

  第一,失去了伟大的气魄。例如,34米的北大像,27米的南大像,16米的卧佛像,都没有了。

  第二,塑像更加世俗化,神性在消失,人性在增加,这些神像,更亲切了,但是,那种崇高的宗教理想也消失了。

  第三,敦煌衰落了,渐渐地被黄沙掩埋了,当然敦煌的雕塑就衰落了,被黄沙掩埋了。

标签:赏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