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一幅绢画背后的“西夏碑文”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09日
来源:兰州新闻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建于西夏时的张掖大佛寺
▲西夏碑(资料图片)
▲西夏重镇黑水城
最新发现的西夏人物铭文绢画

  武威西夏碑以西夏文和汉文的对照而闻名于世,两百多年来,西夏无数学者对西夏碑进行了研究。但是人们没有想到新近发现的一幅《西夏人物铭文丝绢画》却发现了西夏碑文。为何举世闻名的西夏碑文却出现在了一幅丝绢画上,两者之间究竟有何联系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令人叹为观止的绢画

  绢画(也称帛画),是以丝织品为原料,采用天然的绘画原料,运用传统工艺绘画技法而绘制的国画品系。传世最早的帛画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三幅。

  7月4日上午,记者目睹了这幅遗珍。这块绢片呈黄褐色,长大约50厘米,宽大约30厘米,整个画面上全部为人物,色彩艳丽,人物逼真传神,绢画的上边写着西夏文。该幅帛画作品共绘6人,以52个西夏铭文题款和似“腾云驾雾”或“云海”纹为背景,人物中似5女1男,面部呈方形,轮廓圆润,腮部方正;眉眼、鼻子、嘴唇等描绘都以汉地传统的工笔造型手法而凸显了西夏人浓眉大眼,鼻高梁弓,嘴形较小,男性体态高大,女性“银腹金胸脯”,从绘画风格、人物表情、衣容装饰等来看与甘肃敦煌莫高窟西夏壁画、甘肃榆林窟西夏壁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手稿部收藏的西夏文献绘画等均有相似、相形之处。其中第三人衣饰和所持笏板来判断,似一贵族或官吏。纵观整幅作品,用线描、皴擦、点染等手法,加之丝绸绘画的静态悬垂感和动态飘逸感,用细而圆润的铁线描,表现人物的肉体轮廓;以迁细而飘忽的游丝描表现须眉头发;以挺拔有力的折芦描表现衣纹褶皱。是西夏绘画在吸收传统白描人物线描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

  西夏曾经能生产丝绸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民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拥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国号大夏,共10帝,历190年。历史上西夏曾与辽、北宋及金、南宋王朝先后鼎足而立,成为雄霸丝绸古道、西域大漠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古时期的文明古国。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

  西夏文化的历史遗珍除战争的摧残和自然、人为的破坏外,大部分被外国列强所掠夺。党项民族的消失、西夏语言文字的辨识等等一系列的“难解之谜”被称之为“世界绝学”、“显学”。今天,西北各地尤其是甘肃、宁夏等地很少能看见养蚕,宋代司马光曾经写道,河陇地区“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甘肃等地是养蚕的,西夏曾经生产丝绸。

  自古以来丝绸就是东西方进行交流的重要商品,在西夏专门有管理养蚕和丝绸生产业的———织绢院(见史金波:《西夏文化》第166页)。在西夏文字中把“丝绸织物”泛称为“塔夫绸”,把“织物”泛指“是从蚕身上获取丝”、“蚕丝、生丝、丝线”等(见克恰诺夫:《西夏文结构研究》第127-128页)。

  据研究这幅绢画为家蚕生丝织成,采用平纹相织法,经纬线均由20根单蚕丝并合成一股丝线交织而成。经纬密度为经密每厘米52根,纬密每厘米45根。经专家推断为机织加工,质地以天然蚕丝而无染色,且历经近千年沧桑仍然色彩斑斓,“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西夏历史、文化、艺术等真实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文献资料,其魅力使人叹为观止”。

  感通塔建成的见证?

  这幅绢画上的西夏文究竟写的什么内容呢?它对我们了解这个古老王国能提供哪些帮助呢?这要从西夏文说起。西夏文字又称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一种表意文字,创制于1036年,为夏景宗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字结构分为“上下”、“左右”、“左中右”等44种结构。书写规则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同古汉文同类。西夏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书颇重复”,字体有草、篆、隶、楷等。西夏时期大力推行用西夏文字翻译的各种汉文经史典籍及佛经文献,在当时的官方和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幅西夏铭文帛画从铭文考证,其内容源自1094年所立《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中的一段碑文,其汉译内容为:“众生爱海,惠桥己建皆渡运。圣宫造毕,功德广大前无比。宝塔修完,善缘圆满识量高。人身不珍,潮湿如浮泡芭蕉。人命无常,瞬间如秋露夏花……”

  西夏天佑民安四年(1093年),由夏崇宗乾顺与皇太后发愿,动用大量人、财、物力,重修护国寺内因地震受到破坏的感通塔,同时修缮寺院,第二年竣工,立碑赞庆。碑文一面为西夏文28行,另一面则为汉文26行。两面文字内容大体相同,都是叙述建立和修缮感通塔的情况,只是在叙述详略和描绘的色彩上有所不同。碑文的汉文部分,叙述了塔的兴衰历史,同时记录了许多祥瑞、感立等灵神诸故事。如塔身倾斜,能自扶正,“每欲荐整,至夕,皆风雨大作,四邻但闻斧凿声,质明,塔已正矣。”接着叙述了崇宗即位后,西夏重视佛教,汇集工匠,修饰佛塔,使之焕然一新,赞扬了皇帝、太后发菩提心,大作佛学院事”的善举。碑文还记载了塔修成后所做的礼佛活动。在开列了各种佛事如度僧、赦囚、赐钱物等数字后,录写了每句四言,计六十四句的铭文。最后是书写碑文、篆额、主持或负责修饰佛塔寺院人员的职位和姓名。

  碑文的西夏文部分,一开始就以对仗工整的语句,宣扬了佛教的教义,接着又叙述了凉州碑的兴废。在描绘塔修成后的景观时说:“木干覆瓦如飞鸟,金头玉柱安稳稳。七珍庄严如晃耀,诸色妆饰殊调和。绕觉金光亮闪闪,壁画菩萨活生生。一院殿堂呈青雾,七级宝塔惜铁人。细线垂幡花簇簇,吉祥香炉明晃晃,法物种种俱放置,供具一一全己足。”碑文中间有以十组“四、七,四、七”对偶句宣物佛法,赞美重修宝塔的功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该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幅帛画所绘人物之故事应为庆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成功而礼佛的“幡花簇簇”的盛大场面。经西夏文专家陈炳应、孙寿岭先生等与“西夏碑”刻汉、西夏文对照、鉴定,该画所书西夏铭文属碑文内容的一部分。

  通过实物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对保护、抢救中华民族大家庭珍贵的西夏艺术遗产,探讨西夏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多民族艺术的交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碑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