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空性正见>>正文内容

人格解体 无我与空性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教育手拉手论坛_时尚生活_时尚生活_佛学课堂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据说,一半以上的成人,有至少一次人格解体的体验。这是一种非常离奇的、令人不快和极度不安的感觉,人觉得自己不真实,与自我脱离,好象身在局外,观察自己的生活一样。与自己,与身体,与周围的世界都脱开了,象个机器人,浮在梦一样的状态里,看着自己的动作就象在电影里看自己表演一样。味觉、嗅觉、触觉、痛觉—一切感觉都没有声息了,跟纸板一样,没有任何真实感,感到周围是一个奇怪而不现实的世界。(1)

  若把心理学中对人格解体的描述与禅师悟道后对世界的看法对照一番,会发现十分有趣,佛教典籍中充满了水中月,镜中花,梦幻泡影等对世界和人生的描述.

  如指月录卷八南泉禅师,陆大夫向师道:肇法师也奇怪,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师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时人见此一珠花,如梦相似.”

  指月录卷十二沩山灵佑禅师,师睡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圆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倾,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圆了,汝更与我圆看。”严乃点一碗茶来。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即是梦,梦与现实是一非二.

  看来人格解体的无我感,梦境感与禅师悟道后的感觉十分相似,但禅师的无我感是主动人格解体的结果。禅师并未失去统合的感觉.

  这是一种实际体验,而非思维认知的结果.

  普通人的人格解体,是当他们处在某种压力下或者发生在一些极为抑郁的人身上,而宗教修炼者的主动人格解体,有一些特定的如修止、修观等方法。

  无我之后,即空性显现。空性无处不在,没有形象即无相,有相即已非空性,能描述的空都非真正的空,只能是相似空。

  当然从无我感到觉悟空性还有一个转换认识的过程,并不简单。暂且存而不论。

  佛法修行是实践的学问,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在身体力行者看来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种探讨对心理治疗也许是有用的.基本的思想是让人格解体的人学会如何有意自我诱发人格解体症状,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对此感觉的控制和掌握感,而不受其奴役。人们还可以学会联想在太空浮动的愉快感觉,以替代疏离的失控感.(2)

---------------------------------------

  (1) (2)《精神自诊手册》— 分裂体验—人格解体障碍 〔美〕艾伦*弗郎西斯  迈克尔*弗斯特著   胡东霞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