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三七第三天(2009年)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昌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三七第三天

 

  诸位菩萨:

  今天是我们的导师阿弥陀佛的生日,大家以真诚的信心、愿力,专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也是对阿弥陀佛大慈悲的报答。

  《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经中没有介绍阿弥陀佛是什么时间的生日,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们又怎么知道阿弥陀佛的生日呢?今天晚上就和大家讲一下阿弥陀佛生日的由来。

  在《佛祖统纪》上说:有僧来自临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还。就是说有一位僧人生了一场大病到阎王殿去了,后来又放回来。他发现殿里挂了一位僧人的像,阎罗王每天对其礼拜,这位僧人就问小鬼,殿里边挂的僧人像是谁,为什么阎罗王每天要礼拜他。小鬼就告诉他,这是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他应生西方,在上品莲花上安置,阎罗王恭敬他,因为他将要成佛。后人认为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七日,便依此来给阿弥陀佛过生日。

  六祖一生的著作有《宗镜录》、《万善同归》等,这些书透彻地阐述了修行人如何了脱生死,如何修行念佛法门,这给后来的人指明了修行的道路。

  六祖慈悲,特别是给后来的人,有很多对净土法门不太认可、不太了解的人,做了四料简。四料简一出来,稳定了净土行人的道心,同时也给一些看不起净土、毁谤净土的人指明了方向。我们现在的人依其修行,心里边就比较踏实一些。

  四料简上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乍一听,不懂得的人认为六祖好像在骂禅宗,并不是这个意思,这是给后来人指明了修行的稳妥方法。比如说禅,过去人就没有专设的什么禅宗、净土宗;或者弄一个禅堂去参禅,弄一个念佛堂专念佛,都没有。这一步一步是诸大祖师,以大慈悲、大智慧透视了后来人的根机,知道利用什么方法,能使大家尽快地了掉生死。

  过去佛陀在世,一句或者三言两句即可使人入道、证果。现在人呢?你把经典念给他听,经典即使都背下来了,他还是糊涂人一个。现在的人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聪明,实际心中的障道法太重,自以为聪明,反倒被聪明所误。有人认为念佛太简单,不是我等放下来去念的,认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念佛屈了才华。这是什么念头呢?这就是狂念。永明延寿大师做四料简,给后来人指清了方向,告诫修行人不要有狂态。

  佛陀在种种的大乘经典上,特别地指出念佛这一法是稳妥、快速、最近的道。因为现在人修禅,确实是很不容易,一个是要有明眼的人来指导,没有明眼人,你真正是十人九磋路。再一方面,现在的人心比较乱,怎么乱呢?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境相和过去不同了。有很多父母经常说孩子不肯念书,什么原因呢?这个世界上玩的东西太多了。过去小孩子念书,任何玩的东西都没有,不念书没事情做,他把念书都当成玩的,念书进步就比较快。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接触电脑、手机、游戏机、电影、电视,钻进了这种境界就出不来。连大人都出不来,更何况小孩子呢!现在的修行人也是这样,钻进了这个花花的世界当中,哪还有心思去参禅呢?

  念佛一法简单,入手很容易,不要费什么心思,只管去持这一句圣号即可。参禅,比如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要反闻“谁在念阿弥陀佛?”,要找这个念佛的主人翁,找到了就说你这个禅参好了;有的参一句“母亲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参禅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要翻来覆去找自己的自性。发起疑情,慢慢地把妄想、杂念放下来,这谈何容易啊!所有的妄想、杂念、见思惑破尽了,才能豁然开朗,这就是开悟。参禅在这个年代是难上加难。我们习惯了在妄想、烦恼堆子里生活,很难把妄想放下来,把见思惑破尽,这就开不了悟。开不了悟,假使我们一口气上不来,又怎么办呢?还是那句老话,再投胎转世、随业流转。转世后闻不到佛法又怎么办呢?那就堕落了。

  而这一句阿弥陀佛,只要你深信、发愿,每一天念下去就行。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做事情也可以念,这多么简单。最后业障消不了,仗阿弥陀佛大愿力、大慈悲的接引而带业往生,这就比较稳妥。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我们在用功的过程中,在不净的心思当中出现的,这就叫阴魔,它会干扰我们。干扰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内心不清净出来的。出来这种魔,没有办法处理,就由他生无明,起烦恼,然后把用功所得到的一点功德消磨下去,这就叫“瞥尔随他去”。

  修行最省事、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尽管你没有用上功,这一句佛号念了,既可以消你过去世、现在世的罪过,也能治我们现前的烦恼、妄想,所以既消旧业,又挡住了新的业不再生。

  参禅,心里发出疑情,反问自己,也是把妄想、见思惑慢慢地破尽,最后心要归到一处,不归到一处,你永远开不了悟。

  念佛,既简单又远远超过了参禅这一法,怎么说超过了呢?这好像是偏向了念佛一法。大家想一想,你把杂乱的心放下来,专持一句佛号,也就是散乱的心归到清净心上。心清净了,这是什么境界呢?在念佛讲叫“一心不乱”,亦名“念佛三昧”,这是正定的境界。参禅要达到此境界,就要降伏烦恼,破尽见思二惑,也就是心开朗了。所以念佛比较稳妥,参禅要破见思惑,念佛不破而破,也是在破。

  归元无二,名词虽然不一样,但是用途是一样的。念佛也是降伏烦恼、妄想,参禅也是这样;包括持咒也是这样,身口意三密相应,才能得到心地清净,才能开悟。不管哪一个法都要对治杂乱的心,心不能理顺,不能静下来,用哪个法都不行。比较而言,念佛法门入手简单,既省事又稳妥,就是三个字:信愿行。真信不疑,发愿往生,坚持念佛,这就是净土的正宗,做到了就领会了净土的精神。坚持终生不断,行住坐卧一直念下去,你就永远错不了路,走的就是一条直达西方的路。这是讲“有禅无净土”。

  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这是给我们后世的人一个指路的明灯。下面讲:“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把禅放下来,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是决定要了掉生死。没有任何的杂念、想法,也不去高攀任何的修行方法,我就是念阿弥陀佛,我哪里也不愿意去,就要到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去,那你是决定往生,这就叫“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去,万不漏一。净土法门稳妥就稳在这里。

  历代祖师都在赞叹这个法门,包括其它宗派的祖师也在极力地赞叹。比如唯识宗的窥基大师,他是玄奘大师的大弟子,他也是在极力地赞叹,包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都在极力地赞叹念佛这一法。这说明什么呢?这些明眼人他们没有像凡夫一样,凡夫他修哪一法,无论好与不好他就要说好,无论稳与不稳他就要说稳。

  反过来说修行方法,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呢?在这一生不管上根、中根、下根,一旦深信、发愿、力行,能了掉生死,这就叫好。修行的方法本来没有差别,差是差在我们众生的身上。你接受不了这种法门,你用了就是一种错路,为什么错路呢?你这一生了不掉生死,再去轮回那不是错路吗?只能种一点远因而已。要一生了掉生死,这就叫稳妥,这就叫走对路了。并不是说哪一个法好,哪一个法不好,哪一个法门都是好法门,都是了生死的,关键是我们的根性不行。

  净土一法是末法时代,修行人最保险、最安全、最快速的一个捷径,所以我们要深信不疑。在用功的过程当中,不要贪著境界,不要贪取神通巧妙,不要再想要开悟。你真正地达到了一心不乱,你不要求开悟也会开,但是净土法门主要是要求往生。往生是什么意思?一旦往生,那你开悟就定下来了,为什么要求开悟,不求往生呢?“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能见到弥陀怎么能不开悟呢?为什么见到弥陀就能开悟?因为我们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修行,永不退堕——不会退了,不会堕落了——只往上升,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呢?

  有人要与我们辩解,释迦如来收了很多弟子,有很多也没有开悟,释迦如来并没有加持他们开悟,为什么弥陀就能加持开悟呢?大家要懂得,阿弥陀佛有愿力,只要生到他国土去的,就会圆证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只升不退最后肯定要开悟,修行人要懂得这一些。

  我们念佛不要急着我要得神通,要开悟,要怎么样。有一些人想开悟是干什么呢?像佛和菩萨一样,也去济世救人。这个念头是好念头,但是你要量量自己,你这个根机是什么样的根机。你有这种念头可以这样讲,你这一辈子都开不了悟,你想开悟就已经是大的障道法。什么样的境界能开悟?一切私心、杂念没有了,这样才能开悟。所以你不要想开悟,念佛只是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的总目标。只要求往生西方,到阿弥陀佛身边去,安心地去修行,功到自然成。大家安下心来,不要每天想一些投机倒把的事情,不但把大好的时光浪费了,在我们的心里又增添了一些妄想,有了妄想紧跟着就是烦恼,所以不需要想的,万万不能想,修行人必须要切记。

  多少年来,各种各样思想理念的人都有。有一部分人念佛,就是为了在世间的缘尽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就要得现实的利益,得神通、能显一手给人看;有的人要开悟,我要能知道天下所有的大事小事。后两者这就叫错路修行。你着急要怎么样,这就是一种躁心。你着急想开悟,要做一些事情,这是凡夫无形中生的一种妄念,会产生什么东西呢?名利心。修行人这是犯大忌,这是错路修行。错路修行,永远都不会到达真正的目的地。你走错路了,怎么会到呢?这就到不了。

  希望我们所有的念佛人要依佛陀的教导,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为求生西方净土。不管现实怎么样,真正能做到无所求、无所得,现实什么都不要,这是什么境界呢?这就是禅的境界。念好了一句佛号,这是无上深妙之禅,并不是说我们坐在禅堂里参,这才叫禅。真正的禅就是一颗清净的心,内无所需,外无所求。这一句阿弥陀佛你静静地念下去,禅也有了,净也有了,功也有了,德也有了,我们还要求什么呢?所以要放下一切私心、杂念,但念阿弥陀佛,一生求生西方净土。好了,念佛吧!

返回目录

-------------------------------------------------------

更多昌义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