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二七第一天(2009年)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昌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二七第一天

 

  诸位善知识:

  修行人,古德说:生死不了,如丧考妣。在俗的人,最大伤心的事情,莫过于父母死去了,躺在堂前没有送葬,每天看到心里难受。古人把这件事情比作修行人没有了生死,就是说大事未明,如同父母死在堂前没有送葬一样。每一个修行人,要把生死之事,放在最要紧的地位上,如此地去用功,我们都有希望了脱生死。

  所以念佛七期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要效仿古人,要学古人。善导大师是净土宗二祖,他老人家每一天持佛名号,都是用高声持念。外出的时候,讲的是净土法门,劝告所有有缘的人,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自己回来的时候,跪在佛前高声持念六字洪名,一直到累得实在不行了,才低声念。

  念佛,唯持名一法比较稳妥、比较方便。念起来,高声一点,摄心就比较好一些,这是对我们初入门的人说的。真正是功夫现前了,出声不出声确实是一个样。但是到底有几个能有这样的功夫呢?尽管发出声音来,难免还有一些妄想,要是不发声音,恐怕妄想是一个接着一个。所以念佛,既容易又不容易。容易就是我们只要发心就很容易;不容易就是我们不肯发心,自己再偷懒,就上不了路。修行要以真诚去发心,不要懒惰。修行是自己的事,成佛是自己的事,消业障也是自己的事,所以要以真诚心来念佛。

  绕佛,高声低声都可以。按照四威仪的走法,眼不外视,只看下面三尺远。有了威仪了,又摄心了,尽管去持佛名号,把心管住。若是东张西望,嘴里在念佛,眼在打闲岔,收拾一些干扰的东西,功就没用上。在行住坐卧上都可以用功。行就是走动,走动不耽误用功,时时刻刻把持住这一句佛号,走路也是修行,处处是道场。会修行的人到任何时候,什么样的动作,都可以用上功。绕佛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你看很多的老修行,把眼皮低下来,看地下三尺远。

  念佛的声音要清楚,自己发出的声音自己要听得清清楚楚,自己念佛自己还听不到,那么你这个心又跑出去了。用功是用心,念佛是念心,自己都听不到,你这个心又跑了,虽说是嘴念,但是要用心来念。

  发音要准确,字字分明,这叫字正音圆。发出的音字正音圆,你才能历历分明,印在心上。心不在意,随随便便,像世俗人哼小调一样,那就不行,你这个心就不在上面,也不重视这一句佛号。要带着尊重的心来持诵,为什么呢?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有无量的功德,洪名的功德加上我们恭敬的功德,才能真正地说,我们的功德是圆满的。持念佛号要带着一种恭敬的心,你用恭敬的心来念,你这个佛号就能念好了。所以念佛要发音准确!

  两千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念佛都是念的“阿(e)弥陀佛”,唯独近期把个“阿(e)”字改成了“阿(a)”字。按照佛教里的种种来分析,还是不应该改。为什么呢?戒律上就有,我们人打一个哈欠,嘴张大了还要避一点,对佛不恭敬,对人也不恭敬。过去人要用大袖子掩住面来打哈欠,不失威仪。不仅仅是佛教,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风俗也有。所以按照这一条来说是不应该念“阿(a)”,要念“阿(e)”。念“阿(e)”字时,嘴没有张多大,音就发出来了。另一方面,长期持念 “阿(e)”不伤气,念 “阿(a)”很伤气又费劲。按照这两种判断,应该是念“阿(e)”。这个“阿(e)”字在中国已经传下来一两千年了,最近有人给改动了。

  前几年我到南京去,有一些居士问南京德高望重的本老,就是上本下振老和尚,说:“现在为什么把‘阿(e)弥陀佛’改成了‘阿(a)弥陀佛’了呢?”本老说:“这个‘阿(a)’字就像小孩子刚学说话那样,不应该这样,是一种不尊重的念法。”本老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所以应该还是念“阿(e)”字。“阿(e)”字是比较传统的,也比较符合教理,念佛很自然,很庄重,不失威仪。不失威仪,就表示尊重;念“阿(a)弥陀佛”威仪失了,说明你无形中就表现了不尊重。从几方面说,念“阿(e)”字比较标准。

  还是传统的比较好,有很多事情特别在佛教里边,还是用传统的比较稳妥。为什么呢?这是人家走过的路啊!都是祖师们传下来的,这种路走起来比较稳妥。佛教常用的一个词叫“就路还家”,就是按照老路走,比较熟悉、稳当,不会下道。

  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上,讲到这么几件事情。在他老人家一百多岁,中国成立佛教协会的时候,有好多人意见不统一。有一部分人就要求佛教改革,说什么好多古老的规矩,把一些年轻人都害坏了、害死了。什么衣服要换一换,可以穿西装革履、穿皮鞋;出家人不用留光头,也不用穿大领衣服,说汉朝衣服到现在太古老了,要换一换;僧人可以娶妻,女尼可以出嫁,要改这种风俗。

  当时虚云老和尚是死命地要保,如果这种改法,中国的佛法可以这样说,不到一两年就灭了。尽管是守着老规矩,还是不容易把佛法弘传下去,那么一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不行了。任何时候一提到这些、想起这些,就要感谢这些老一辈的老和尚。到了今天,我们规规矩矩地能按照常规去修行,可以这样说,这些功德都是上辈这些老人家给保下来的。如果没有人这样去力保、死保,那佛教的一切都是体无完肤,早已就不成体统了。

  爱护佛法、继承佛法,我们出家、在家,所有的佛弟子都有一份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依照佛陀所说“依法不依人”,不管他的势力有多大,就是国王,他也没有任何权利,叫我们改动某一条的规矩。佛教里重要的规矩,那不是谁要改就能改了,那是不行的,一改动就有大的损失。中国的佛法在世界上能发扬光大,为什么呢?就是依照传统的方式、方法去弘传于世,所以才能发扬光大。我们今天能这样修行,要感恩前辈这些大德,为佛法做出这样重大的贡献。我们要有一份感恩的心来修行,痛念生死苦,要发这份道心。

  佛经上经常能看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如同什么呢?就如同指甲里面的土,失掉人身就如同大地上的土。大地的土和指甲里的土相比较,失掉人身是太快,得到人身是太难、太难了!

  《涅槃经》有四句话:“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就是说在茫茫的大海里边有一只大盲龟,它的寿命都多少个劫,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 ,它要遇一个什么呢?漂浮不定的大木头,木头上有一个孔,它还要穿过这个木头孔露出头来。这就说明什么呢?就像大盲龟遇浮孔一样,在茫茫苦海里,我们想得到人身,这是非常非常地难。所以大家要珍惜这个人身,把时间看得和黄金一样珍贵,一分一秒也不能让它白白地浪费掉。就像俗世上会过日子的人一样,一分钱也要省着花,我们就是一秒钟的时间也要省到这一句“阿弥陀佛”上,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流去了。修行人要长期想到这些圣教,把道心提起来。

  修行要懂得如何调治我们的境界、调治我们的心。懒惰了,把精神提起来;散乱了,把佛号提起来。什么叫精进呢?“精”就是专的意思,“进”就是不停止、不懈怠的意思,我们要把精进的精神时时刻刻保持下来。

  一句佛号,不让你观想,也不像参禅的教你如何去参,就是执持念下去,这就行。二六时中把这一句佛号挂在嘴边,绵绵密密持念下去,这就是用功。什么是非、烦恼、家务事情,暂且全都放下来。如果在念佛堂里,还要想家中的事情,这就是浪费时间。为什么呢?你在这个地方想家务事,又帮不上忙,反过来又丢失了念佛的时间。这种妄想跟做买卖的一样,赔大本钱了。所以用功,要把一切闲杂的事情放下来。

  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有了妄念是非常正常的。没有关系,不要怕,妄念是来考你的,看你这个学生,这两天学习进步的情况怎么样。你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这是很正常的。好学生不怕老师考他试,赖学生怕也不行,老师也要考他,就是这样。所以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妄念是非常正常。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无量生死劫,带着一种习气,这个妄念是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我们心不清净嘛!念佛主要是由不静到静,念得久了慢慢地就静下来了。

  有人说我不念佛,妄念很少,没感觉出来;越念佛,越想静的时候,妄念越多。这就对了,你不念佛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对不对?你在忙一些杂乱的事情,顾不得观心。念佛这叫回光返照,有什么妄念都看到了,所以是好现象。妄念来了,你不要怕它,跟我们世间上奶奶哄孙子一样,到做饭的时候了,她去做饭,小孙子就跟着要吃这个,要喝那个,跟着哭闹。越是忙的时候,他越是闹,她不理他,只管忙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一看没办法也就走开了。妄想也是这样,你不理它,专心念一句佛号,它一看你不理它,也就慢慢地不找你了,也就不来了。用功就是这样,一句佛号持下去。

  妄念,你不要说我要怎么对治妄念,又怎么不对治。只管念下去,它是不治而治。你要说用什么办法来对治,这就是妄上加妄、头上安头。不要着急,慢慢把心稳住了,妄念就会由多到少,由少到无。修行就是这样修,没有什么奇特,关键在我们发心上。发心要发长远心,在日常生活当中,从点点滴滴抓起来,为什么古人常说积功累德呢?功德不是一下子就造得像大山一样大,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这才是功德。念佛的功夫从一开始持念,就是达到了一心不乱,也不是说三言五句就可以达到的,也是积累起来的功德。大家对用功的过程不可不明,懂得了这个过程,用功你就知道了,到哪一步,什么情况,自己就明白了,不要慌张,自然而然就能把一些障碍排除。用功是一个过程,最害怕、最难的就是我们发不起精进的道心,这是最可怕的,所以发心要发长远心。

  比如说,这两天念佛时间的安排和你们在家里的就不一样。在家里,时间不能规范,吃饭不能规范,是一种散乱的状态。比如说早晨,精进的人三点四点就起来了,有的人五点六点也起来了,有些人甚至九点还起不来,时间上没有规范。在精进七期间,时间是非常规范的。常用功的人不在乎,感觉很好,没有这样长期用功的人呢?他感觉到累。累不过也就是一天、两天,三天的时间,只要心安住了,身体就会轻松。为什么累呢?不习惯。从哪不习惯?是心上不习惯。把这个心安住了、降伏了,心一柔顺,身体马上就轻松自在。

  昨天有个居士说:“师父,你这两天太累了,休息两天吧!”我说:“我要到哪里休息?最好的休息莫过于念佛堂里,我一年到头累得够呛,还没有正式地休息,你还要叫我到外面去累。”这是他不懂得休息,其实在念佛堂里是最大的享受,最自在了。你们老修行都知道,用上功了,走路腿也是轻的,用功就是这个现象,只要你安住了这颗心,身体是听话的。心安住了,身体也没有办法,跟你干吧!它也就安下来了,也就不难受了,就是这样。

  发心要发长远心,要发坚固的道心,依照真精进的精神来修道,何愁生死不了呢?大家要顺理成章,长远地发心,要安住道心。对于眼前遇到的腿疼、腰酸、头昏这些事情,不要认为我不适应。你那是娇生惯养,越娇生越惯养,毛病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要把心安住,安住了,你就会感到非常地舒服自在。好了,念佛吧!

返回目录

-------------------------------------------------------

更多昌义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