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八课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0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八课

 

  对于上节课的一些重要内容,这里再回顾一下。

  外求是苦

  一般凡夫一切都要,那就落在贪著里了。因为这个世间的欲乐纵然十分满足,也只是一时的空喜,不是究竟的安慰。过后就什么都没了,心里还是空虚。

  世界上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不断地在外在建立意义。凡夫都是著有,他就认为自己取得名誉、地位、爱情等,能够得到满足。实际上,真正得到也就那么回事,也是个假的。所以,过后他又是空虚,这样永远没办法满足。因此,你永远都在追求。这样的话,到哪一天是尽头呢?所以,常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往那个方向走的时候,将会有无量的苦接踵而来。你回头是岸,那就真正没事了。

  所以,对于这件事,你通过求来满足,永远也不得满足;你通过歇来满足,那么当下就满足了。所以,“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不要再等什么了。这事情你一歇下来轮回就没了,轮回不会再发展了,因为你的心已经歇了。如果你在这里面用追求来满足,那这事情就源源不断。因为你的妄想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你只要还在愿意,还在支持,它就可以永远地妄想下去。妄想的能力是无穷大的,他每天都想出一个事情来,或者立出一个什么事情,然后驱使自己的心去求到它。我们因为这种想法,所以辛苦了无数生。

  无数生以来,我们心里一直以为这世间法有一个真正的意义。因为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就一直求取自己心中想要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也因此我们就开始努力了。有些人求财、求色、求名、求学问、求这样那样的事物等等。虽然每一次都没求到什么,但我们就是不死心,来世再来求。这样不断地求,不断地苦。究竟来说,什么也没得到。

  决定苦乐

  我们首先应该决定所谓的苦乐是什么。苦乐是外在的吗?还是只是我的心安立的?这非常关键。

  如果你知道外面没什么苦乐,只是我的心安立的,心这么立了才有,心没有立就没有。这样你就知道,这种苦乐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有什么事。首先你要把相对的苦乐一眼看穿,之后什么避苦求乐都是一种妄动。真正的苦乐全部超过去了,给它的名字就叫做大乐。

  这个大乐不是说外在通过什么因缘制造乐,而是你本来的状态。就是你的心本来就没有什么迁变,没有妄动的梦境。也就是你真正回来了,没有喜也没有忧,永远太平,很寂静的。你不要再去外求什么了。

  所以,你稍稍想一下,体会体会。我们也很容易体会到,其实所谓的真实的乐没有什么条件,它也不必要观待什么,它本来就是乐、是安,这样就行了。没有很多的难处,也不是在外面做很多很多的事。它的关键点就是歇下来。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就是说这件事歇下就是,再也不要平添什么了。就这样你要能决定它,所以这苦乐问题上就这么来决定,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

  世俗的苦乐是相对安立的,完全是依于你的心。你认为自己已经立了这个才是适合我的,我要这个,我喜欢这个。这样的话,合你的意的时候,你就认为很乐;不合意的时候,你就认为苦了。像这样的话,你一直缘着外在的假相上去转。你自己首先立了一个假的,结果你忘记了,把这个执为是真,之后你一直缘着这个在错乱,这就叫做得失。这样落在得失、喜忧当中。你一定要看出这样一个圈套,这样一个机制来。这也很简单,你在根源上首先看到这一点,那么其他各种差别相怎么配的话,那是很简单的事了——一个原理,无数差别。

  比如你是有缘衣服的喜和忧,无非你立了我穿这件衣服时很好,这样的衣服穿了之后非常体面,我这样一穿就很漂亮了,别人就很羡慕了。立了这个之后呢,穿好的衣服的时候,你就乐;衣服不好的时候,你就苦了。就是这个地方,其实它是个假的,是依于你的心立的。一旦你知道它是假的,然后你就放下了。因为你看到这不是真实的乐,所以就要放掉。你一断定了之后,就把它放掉。放掉了之后,它本来就是乐。

  如果你能这样知道的话,那么一切处对于苦和乐就不再纠缠了,根本就不立苦和乐的法见。什么苦和乐的想法你都不会去立,不会立这种戏论了,你的心完全超出它了。这样就完全随你转了,不随它转了。这就好了。你怎么随它转呢?因为你被假立骗掉了,被假立骗掉你就随它转。你超越它的时候,只有你转它的份,这件衣服我随便穿都可以,好衣服穿穿、坏衣服穿穿,都是归我使用的。这样,你就能转境,不被境转了。否则的话,一直被那个东西骗,就是因为你不能够决定什么是真乐。只要这一个还决定不下来,往后的一切就还会落在错乱当中。所以这一点十分重要。

  (对于这生死幻梦的问题,我还要竭尽自己的力量来说破。大家也一定要深入地思维、观察,这是极其关键的。所以我今天还要不厌其烦地彻底揭露轮回的真相。)

  生死苦海的真相

  生死苦的境界就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这并非指外在有一个无边的轮回苦海,而是说众生内心的虚妄分别无边无际,停不下来。众生的妄心停歇不了,就会不断地从妄起妄,辗转不已,一直沉溺在迷梦当中出不来。

  就像大海的源头没有干涸,就会从中不断地涌出水流,形成波浪。同样,只要根源的无明没有破除,从这里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变现果报,感果的同时,又起惑、造业……以致于识浪奔腾,无有尽头。

  又比如,一个人一念不觉,陷入迷梦。之后由于不知道一切都只是虚妄,就会不断地在梦里起惑、造业,变现出一场又一场的幻梦。乃至入梦的因没有止息,他就始终没办法离开幻梦。同样,只要没出生智慧,照破情想,就没办法截断心识的迁流。因此,众生一直随着识浪不断地飘流,始终陷在这种错乱的境地当中。这就叫做“此岸”。一旦觉悟,回到本来的真如里面,就是到了彼岸。

  其实,正当处在错乱中时,本来也没有生灭、来去、增减、染净等等。但只要你的梦心不断,就还会幻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死境相。所以,此岸、彼岸不在外面,只在你的一念间。

  一念不觉,落入了无明,此后就会随着它的力量不断地变现妄相,或者说这种惑业苦的错乱运动,就一直无法停歇。生死就是一场迷梦,烦恼的妄动没有寂灭,生灭流转的妄相就停不下来。像这样,众生一直处在这种错乱的状态里辗转不已,无法止息。

  而此岸和彼岸是相对而立的,有此岸必定有彼岸,所以,也会有相反的一切妄现的止息。诸佛以智慧光明见到幻尘本来没有,灭尽了虚妄分别。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也由此彻底寂灭,证入大涅槃,无边的生死苦海在心中当下就止息了。

  众生由于愚痴无明,把一切本无的法计执为实有,所以分别执著无法息灭。也因此,不断地以虚妄分别出现二种障碍、感召二种生死,出现微细的迁流苦,以及粗大的苦集。在这里发生各种欢乐、恐惧、求取、逃避、得失、成败等等。所以,反过来,一旦寂灭了情想,生死苦海就顿然被截断了,也就证得了无生无死的涅槃。这就叫做“彼岸”。

  那么,怎样才能脱离妄想,回归本来呢?这就需要心中出现智慧光明。要悟到一切都是空性,才能止息追逐幻尘、起惑造业等的妄动,才能真正回归。

  计执妄心为本性是轮回的根源

  智慧光明,就是指本具的性光显露,已经还归法界的真心。它不是客尘,不是世人认为的四大假合的肉团心,也不是忽生忽灭的妄想心。它处处周遍,并且本来常住,不生不灭,从未失去过。

  世人不了知本具的智慧光明,一直错乱地认为攀缘影子的妄心是自己。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自心就是第六意识,认为能够分别、妄想、思虑、筹划等等的心就是自己。或者认为,我有各种感受、想法、心理活动,以及对于事物的认识等等,这就是我的精神世界。其实这就是受想行识四种心,它们也只是妄心。

  要知道,你这样想就已经从根本上搞错了。因为你错认生灭心是自己,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像别人执著一个肉体是自己,你会想:“现在我已经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心灵才是真实的我。”其实,你所说的“心灵”,也只是生灭的妄心而已。哪里是真实的你呢?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如果这就是你,那么它灭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这种随因缘生灭的法是真实吗?

  如果你听信这样一个妄心,那就成了轮回的根本。就像《楞严经》[1] 所说:“众生全都计执攀缘心为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无始轮转的根本。”同样,这部经一开始,佛七处征心,也是为了破除妄心。

  我们无始以来一直认贼做子。原本只是一念妄心,你却把它当真了,结果它就成为你内心的领袖,指挥、控制你的一切,而你的真人就由此埋没了。之后你就一直顺着妄心的惯性不断地去发展,看不清楚它只是一种缘生缘灭的虚妄的法,反而认为这就是自己。就像一个人入了迷梦之后,虽然本来什么也没有,但他会觉得那里真的有一个国王,然后就去听从国王的命令,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

  其实,这是非常颠倒的。我们最初由于一念无明,发生了错乱,之后在无量劫里面,经过了无数次的串习,形成极为坚固的力量,导致我们现在根本分不清真假。换句话说,对于这种错乱的造作方式,我们实在串习得太习惯了,以致于现在完全不必刻意,不假思索地自然就会起这种心。也因此有各种爱憎、得失,出现了各种习惯、癖好,形成了各种价值观、思想见解、判断标准等等,而且你把这些都执为是真实。总之,这里面的每一念妄心,都是由于过去不觉的因缘,偶然间发生的。由于重复的次数太多,你就误以为这是自己真实的秉性。

  凡是因缘生的法,就像空中的云雾一样,并不真实。但由于它每一刹那都在现起,刹那不停,你就完全忘记了本来的虚空。一直计执你心中的这些情想分别为真实,你认为自己生命的内涵就是这些。因此,你就陷入了进一步的错乱当中。也就是你已经习惯,心里想什么都认为是真的,然后乖乖地听命于它。

  这是一个离你最近,最难发现的东西。因为你已经跟它粘合在一起,已经分不出真假,分不出主客了。所以,你就一直随着生灭心的执实,不断地重复这种妄动。而且,以这种妄动,会产生出各种身口意的造作,导致你妄动不已,积业不已,感苦不已。

  这一切都缘于一个根本性的错乱,也就是妄想本来无性,你却执为真实。《大涅槃经》说:“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意思就是,生死根本的无明,在真实中去寻找也是丝毫不可得。因此,以无明为根源而发展出的各种行业,一切的妄识,身体的形态,内心的感受等等,全部都是虚假。

  总之,由于不认识大智慧光明的本心,一念无明,执取妄识的幻影为自己,然后把它所对的境界执为真实,从此之后,就走上了漫漫无期的轮回征程。这里面充满了虚妄的惑、业、苦,一切都毫无实义,而你就一直活在错乱的二取分别当中。

  我执是万惑之源

  生死苦海只是一场大梦,这里的各种境界都只是空花。像是基于自我的种种妄想、追求,对于这样那样的事不甘心,耿耿于怀,执著不已;或者各种的焦虑、狂躁,爱恨情仇等等,全部都只是虚妄的情想,本来没有。

  众生由于不认识这一点,一直在错乱当中沉沦。都以为依附肉团的心是自己的真心,并且执著血肉之身是自己。这个虚假的“我”,成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做出来的一切事都是为了维护、支持它。或者说,无论采取什么行动,做出哪种判断,都是源于我见而发生的。

  比如,某法对“我”有利益,能让“我”变得更美丽、更光耀、更崇高、更安乐,能让“我”拥有更多的光彩、享受、荣誉、权利等等,那就是“我”要追求的事。“我”会竭尽全力地去争取,绝对不会放过。相反,某法如果对“我”有损害,会贬低“我”、威胁“我”、伤害“我”、丑化“我”等等,那就是“我”要坚决反对的事。也因此,每当遇到顺逆境缘的时候,我们的心自然按照我见给定的逻辑法则,做出极其精准的错乱反应。但这一切也不过是妄动而已。

  这种妄心贼子,看起来聪明伶俐,其实只不过是恶慧而已。它就是我们非常会搞世间法的内在的知识分子。它会根据各种情境,来判断对“我”有利无利,是好是坏等等,然后立刻反应出相应的心态、表情、行动。这整个一系列的妄动就叫做以我执起惑造业。

  烦恼是一种妄动;以我执生烦恼,就是本心上套了一个无明,之后它就会产生一系列极其精密的虚妄运作。一看到好的,合我意的事物,这个“我”马上就表现出一种贪婪的姿态,发生紧追不放的运作。看到一种不利于我、对我有威胁、有损害的境,“我”马上就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样子,心上就会发出嗔恚。

  每当“我”拥有各种功德、荣耀的时候,就会自然作出一种“我”很崇高的样子,马上会表现成昂起头、藐视四方的姿态。如果看到一个比“我”更圆满、更优秀的人,这时,“我”就表现出无法容忍的状态,两眼通红,一直瞪着他。如果我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正在争夺某一个目标,这时的“我”马上就紧张起来,立即发动全身的细胞,动用全身的能量,去跟别人竞争。如果一段时间当中,我觉得不用太遵守纪律,就会表现出一种吊儿郎当的样子,随着这种指令,全身的细胞都处在一种毫无约束的状态,之后就会出现各种散乱放逸的行为。

  每当要透出真相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很疑惑。如果出现一种跟我见相反的论调,甚至要把它彻底毁灭,这时,“我”就没办法认同,没办法忍受,进一步还会发出各种反抗等等。

  这样就知道,由于误认为有“我”,之后的所有反应都会以“我”为中心而发生。这就是我执的运转规律,我们把它称为“无明系统”。我们一直以来就依着这个我执,不断地发出行动,不断地起心,在识田里熏种子,然后再现行……整个都是一种错乱的循环。

  这一切妄动都会出现相应的后果。每陷入一次虚妄的造作,后面就会跟随一段生死。就像每吸一次毒,都会出现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然后你就陷在里面了。我们都是轮回里的“瘾君子”,不断地吸食烦恼的毒品,迷乱自己。心甘情愿地陷溺在错乱当中,没有一念回光返照,幡然自觉。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积累,一生又一生地重复,这就是无穷无尽的生死苦海。

  如果你懂得它的根源、机制、运转真相,你就会知道,一切都叫做苦的自性。这里本来无我,但众生却错认有我;本来无乐,却认为有真实的乐。在这个当中,没有一个行为不是有漏业,没有一种感受不是苦性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无而现的苦海。真实之中连一个微尘也得不到。但是只要没有觉悟,这种长夜大梦还会不断地继续、繁衍,这就是我们每个凡夫在生死里的状况。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除大觉佛陀之外,其余十法界里的众生,都处在轻重不等的幻梦当中。佛陀彻证了本性,本有的智光完全显发。以纯真无妄的智慧,照破一切万法本来无有,如同迷梦。

  梦的譬喻很好。梦里会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心态、行为,有各种苦乐悲欢等的遭遇。这些妄相在梦里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但真实当中丝毫也无有。《永嘉证道歌》也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迷梦者本身来说,似乎真的有各种境界、各种现相,有这样那样的感受、遭遇等等。但从觉悟者的智慧看来,正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只要照破身心虚妄,了不可得,一念间就度出了苦海,顿时登上彼岸。正如《楞严经》所说“狂性自歇,歇见菩提。” 就像一个人喝醉了酒,天旋地转,他会一直在这个颠倒的境界里妄动。像梦中的水波不停地荡漾、旋转那样。如果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本来没有,那么妄动就自然停歇了,这就叫做寂静涅槃。

  《圆觉经》也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不知道的时候,会一直缘着空花不断地分别计较,发起各种的妄想、行动,把自己陷在这样一种错乱的流转当中。反过来,只要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空花,就没有轮转了。

  众生都处在迷梦当中,在这里面还会不断地妄动。有个人的妄动、集体的妄动;有小事的流转、有大事的迁变;器世界有生住异灭,有情有生老病死,各种事物都有成住坏空。正所谓业海涛涛、识浪奔腾、生灭流转、千变万化。但是,在觉悟者的境界里,没有生死,海清河晏,因此是本来涅槃,不必再去寻什么涅槃。本无妄动,一觉就停止了,这就叫做“顿超彼岸,直渡苦海”。

  有法的体性就是虚妄分别。这些都只是识的变现,不是外在有什么东西。如果外在真的有各种生死的设施,那我们就无法解脱了。所以要知道,十方三世里的无量无边、层出不穷的现相,生死幻梦当中各种数不清的苦,都基于当下一念无明。只要一念顿断,反转过来,一切妄相自然止息。

  所以,佛法唯一是向内心寻求的。不像世间人,在外面寻找意义,制定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总以为外在有很多意义,可以成办无数种事业,获得无尽的辉煌等等。也不像外道,在有漏的色身上大做文章,试图把身体修成长生不老。

  诸佛已经彻证真如,同时见到自性中的无量众生,都还沉溺在幻梦当中无法回归。像疯狂者一样,有着各种各样虚诳的快乐、痛苦、成功、失败、贪淫、残杀等妄动;又要感受各种火烧、水淹、饥饿、焦虑、迷茫等的痛苦;还有那么多的轮转堕落、升沉起伏等。

  所以,诸佛以同体的悲心,愍念十方世界里一切沉溺在幻梦中的众生。也因此,佛以无缘悲,应众生的心,自然化现在他面前。在他的生死幻梦里示现各种形象,像是十二种稀有事业等等。这无非是要引导众生回归本来。为此施设的各种方便,一切的言词、譬喻、说法、表示等等,无非是引导众生,让他知道智慧本有,妄想本无,身心都空无自性,世界也只是一场幻化。

  通过这种方便,让他真正认识到身心世界本来无有,这时才会停止一切的妄想、执著、造作、轮转等等,才会止息过去那种错乱的分别、造作,开始寂静下来,还归自心本源。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直说疯话,做出疯狂的行为了。就像一个疯狂者,当他服食一种妙药之后,就会逐渐清醒过来,慢慢变得平静,恢复正常。同样,妄动逐渐歇下,本有的智光就会渐渐显发,越来越恢复本性了。

  诸佛就是这样引导众生发起最初的觉悟,然后把过去在无明当中起惑造业的妄动,全都歇下来。从这里就逐渐开始回归,最后彻底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安乐之地。

  总之,光明的本心就是生命的真义,现前它是每个人都应该精勤努力的地方。诸佛就是因为证得了本心,才寂灭了一切虚妄分别,回归到本来清净的涅槃境地。止息了过去的一切妄动,一切梦中的生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下面给大家出这一周须要仔细思维的六个问题。这些首先要按你自身的经历、状况来思维,而且唯一要做自心上的反省,不要像现在的学生那样为了完成任务来做作业,也不要重复照抄,那只是在蒙骗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真正明白生命的大义,那就不得不靠你自己在自身上做个抉择,之后你能够明白一点,就会清醒一点。你真能像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来做,最后一定能在见解上得到进步,这是我可以预先断定的。但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来做,而且是自觉、主动地愿意反省,愿意审察自己内心的道路以及这样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

  在进入思维之前,须要反复看我的讲记。就像学走路,先要靠住一个东西逐渐走出来。而且有哪些方面触动你的心,那里就可能有你开解的机缘,你可以再深挖下去,然后会有好消息在里面。

  下面我念一下题目,大家可以记下来:

  1、我们常说“苦海无边”,到底什么是“苦海”?为什么说它是“无边”的?

  2、什么是“此岸”、“彼岸”?怎样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

  3、轮回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轮回的根本?

  4、我们是怎么把妄心执为真实的?

  5、为什么说我见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结合自己生烦恼的情况谈一谈。

  6、怎样才能止息生死幻梦?为什么?

  --------------------------------------------------------------------------------

  [1] 《大佛顶首楞严经》:“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