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狮吼音·开示集:《三主要道》释论开示之五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狮吼音·开示集:《三主要道》释论开示之五

 

  时间:2012年12月25日上午9:00-10:30

  空正见,出离轮回之钥

  纵使长时间熏习出离心、菩提心,仍不能出离轮回,因为能断我执的,唯有空性。

  法王开示:

  今天是《三主要道》释论课程第五天,本来只计划讲四天,现在增加了一天。我们要讲解佛陀教法三大重点、也就是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的第三部分:空正见。

  (接着,法王口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三主要道》释论中第三部分〈空正见〉,释论纲目暨宗喀巴大师根本颂如下:)

  三,空正见

  「空正见」分为「需要寻求正见的原因」,和「所寻正见」两点:

  (一)需要寻求正见的原因

  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

  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

  (二)讲说所寻正见

  关于这项,又可以分为三点:

  1.讲说见的正文,2.生起见的标准,3.见的特点。

  1.讲说见的正文,可以分为两点:

  (1)讲说证悟显空不二而入能令诸佛欢喜之道

  (2)讲说分别执着显空即是未悟佛之密意

  (1)讲说证悟显空不二而入能令诸佛欢喜之道:

  谁见轮涅一切法,永无欺惑之因果,

  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2)讲说分别执着显空即是未悟佛之密意:

  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

  何时分别各执着,尔时未证佛密意。

  2.生起见的标准:

  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

  断除一切执着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3. 见的特点:

  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

  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

  结行

  结行分为两部分:鼓励修持,及圆满著作。

  一,鼓励修持:

  如是三主要道论,自己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而精进,速修永久之佛果。

  二,圆满著作

  此乃多闻比丘洛桑札巴对侄儿查阔之教言。

  (以下为法王在口传完蒋贡康楚仁波切《三主要道》释论第三部分「空正见」,并给予「马尔巴传承金刚萨埵」之后,接续「空正见」的相关开示)

  众生种姓无量,说法方式亦无量

  《三主要道》的空性,这次真的没时间细讲,那就一切融入到空性中就好了。

  前弘期中观和后弘期的中观有所不同,也有很多辩论,但这些细微的闻思修和对佛法的讨论,都是佛法的庄严,都是帮助我们了解到无分别教派实修者的口诀,可以说最究竟的见解都是一样的。

  西藏很多闻思修三学圆满的上师,其实究竟的见解都是一样的,只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如果不重视意义,仅执着于语言和表达方式,就容易横生纷争和辩论。为何会有这么多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因为众生有不同心意,要得到帮助的方式不同,因此佛陀有八万四千法、祖师密勒日巴有八万四千道歌、格萨尔王有八万四千故事,都有其用意,若因此觉得彼此所言不同而否定别人,是不好的。

  法是否清净不是由讲说方式来判断,而是看是否真正能利益到那个人。换句话说,讲说的法要看情况、适合那个人而说,例如有些空性的教法不适合普遍广说,若对不适合听闻者讲说空性,反而会造成困扰、伤害到对方。

  这次有机会讲解《三主要道》主颂及蒋贡罗卓泰耶的批注,因缘非常殊,因为在场的有如海会般广多的僧众,还有具信弟子汇聚一起。我觉得这次的课程,就是在忆念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因为仁波切一生就是在无分别地弘扬整体的佛教,完整弘传八大实修传承。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依照蒋贡仁波切的广大心量,仿照他的行持,来包容、弘扬整体佛教的话,就是对于上师最好的承侍了。

  结合噶举派与噶当派教诀

  这部释论,根本颂由宗喀巴大师所造,释论是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著,是噶举派口诀与噶当派合而为一的传承。《三主要道》是噶当派以究竟法道来结合的精髓,以此修持是很重要的。

  不可能的愿,训练菩萨的心

  《三主要道》释论课程就这样圆满了。稍后我会念〈冥阳祈愿文〉为往生者和住世者作祈愿和回向,要知道:祈愿分为两种,一种是会实现的祈愿,例如为利众生愿成佛的祈愿,另外一种是不会实现的祈愿,例如我受一切众生苦、将自己快乐给予一切众生,这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愿,但这种祈愿可以帮助菩萨生起一种勇气,因此其实不在乎此愿是否真正能实现,以这样的一念心:「祈愿我的快乐愿给予众生,众生的痛苦由我来承担」,这样的愿,可以提醒、帮助我们升起勇气,为了众生而更努力付出,更能成为一个菩萨。

  因此我们发愿时,虽然有会实现者以及不会实现者,但我们不需要在乎,而是要学习菩萨行持一样的发愿。祈愿的重点,就在于真诚。我们现在就要以真诚、承担的心来发愿。

  不然就像竹巴昆列大师所说,仅仅口头上念念「愿如是成就、愿如是成就」是没有用的,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受,真的想:「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这样去行持」,如此一来,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承担及勇气,希望大家能以这样的心来祈愿。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