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九)~D 四、郁伽长者经(下)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九)~D 四、郁伽长者经(下)

 

四、郁伽长者经(下)

  说法地点:毗舍离的猕猴水边的高楼台观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入涅槃后不久,郁伽长者常设大布施,后在海中没失载满货物的船舶。阿难曾从长老比丘之意,去劝其勿再布施,长者却说不厌则尽,只望满如转轮王之愿。最后并述自己所得的奇特之法。

  郁伽长者自从皈依了佛陀之后,用现在时髦的佛教行话讲,叫已经开悟了,而且他开的不是小悟,而是大悟,因为他不仅持守了五戒,更重要的是他像出家比丘那样,持守了“梵行”之戒,从此远离女人,这是很不容易的。

  在上文的相关分析中,我得出的结论是郁伽长者是位商业界的巨子,而且是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中的精英份子。而在这部经中,则基本证实了我的判断。这部郁伽长者的确是做生意出身的,他的业务范围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事海上运输业,或者从事海上采集珍宝的事业。这个暂且不提,让我们随着经典的节奏往前走。

  我个人的想法是,当初郁伽皈依佛陀的时候,可以说是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顶多也就是三十至四十岁之间样子。而如今,佛陀已经涅槃了,而郁伽长者,估计也有五六十岁了。自从皈依佛陀之后,他里里外外,与以前简直是判若两人。他乐善好施,体恤穷人,恭敬供养出家僧人,只要是他力所能力的事情,都会尽力去做。经中对他的记载是:“郁伽长者施设如是大施,谓与远来客食,与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施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僧园人,常请二十众食,五日都请比丘众食,施设如是大施”。那么,每天供给这多人吃饭,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郁伽长者并不在意这些,他铭记了佛陀的教导,常念布施的好处,因此他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把物质层面的东西,都看得很淡,真正做到了该放下的都放下了。郁伽长者看到因为自己的布施而给大家所带来的快乐,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但是此时,有一桩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就是郁达长者在生意上出现了重大危机。经中对此记述道:“复于海中有一舶船,载满贷还,价值百千,一时没失”。种种迹象表明,这艘商船上所放的东西,全部是贵重的物品,它对于郁达长者的生意可谓举足轻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艘商船的“一时没失”呢?我想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海上遇到了飓风,导致商船的沉没,相信当时所有的随船人员,可以说无一生还。损失了巨额财产不说,而且还要赔付给死者家属一大笔抚恤金。如此一来,很可能会导致郁达长者的生意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但是郁达长很是慈悲,他并没有因为生意场上的意外损失而减少自己的布施行为,他一如既往地从事着慈善事业,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居住在毗舍离附近的大众比丘们听到了件事,十分感动。大家都很体谅郁达长者,想方设法为郁达长者减轻点负担。于是大家就聚集到一起,商讨着解决的办法。其中一位长老比丘就对大家说:“诸贤!谁能往语郁伽长者:长者可止!勿复布施!”意思就是说郁达长者现在生意出现了危机,我们就劝说他不要再作如此巨大的布施了。那么,要想把大家的意见传递给郁达长者,总需要一个中间递话人才可以。让谁去最为合适呢?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尊者阿难。为什么说阿难是再也合适不过的人选呢?因为阿难“是佛侍者,受世尊教,佛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佛陀住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当着大家的面,称誉过阿难的功德十分殊胜,现在让他去传话,肯定是最佳人选。于是大家就一起,来到了阿难的居所,希望阿难能够出面,劝说郁伽长者停止布施。

  当大家把意图告诉阿难的时候,阿难感到很为难。于是阿难对大伙说:“诸尊!郁伽长者其性严整,若自为语者,倘能致大不喜。诸尊!我为谁语?”就是说,郁伽长者这个人是很注重承诺的人,当初他在佛陀座前听闻了教法,下定决心今生要多行布施。如果现在我们请他停止布施,肯定会引起他的不高兴。如果郁伽长者问究起来,说这是谁的主意,那么阿难他应该如何作答呢?

  其实阿难的担心并非多余,他把事情想得比较细致周到。那些长老上尊比丘就对阿难说:“阿难,这个你不用担心。如果郁伽长者问起时,你就是说这是大众比丘的意见,不是哪一个人的意见好了。你若这样回答,郁伽长者肯定不会再多说什么。”

  于是阿难就于第二天的上午,著衣持钵,赶往郁伽长者的家中。长者一见阿难来了,立马从座站起身,端茶倒水让座,十分欢喜。阿难坐定后,就把来意一五一十地向郁伽长者作了转述。

  长者听后,就问阿难:“尊者阿难!为是谁语?”

  阿难答道:“长者!我宣比丘众语。”

  郁伽长者听后,只得说:“如果说是大家的意见,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如果是哪一个人的意见,那么我是有看法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尊者阿难,您可能有所不知,我曾经发愿,我将把我的一切财产,全部都用来布施,不会有丝毫的保留。‘但使我愿满,如转轮王愿’。”

  阿难一听,就问:“长者,什么叫转轮王愿呢?”

  于是郁达长者,就向阿难详细解释了有关转轮王愿的一些内容:

  1、在一个村庄里,一个贫穷的人有时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假如我能够成为村里面最富有的人,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此为贫人之愿;

  2、村里面的富人有时会想:如果有能够成为整个乡镇中最富有的人,那该多好!——此为村中首富之愿;

  3、而乡镇中的富人会想:如果我能够成为整个城中的首富该有多好!——此为邑中首富之愿;

  4、城中的首富想到:如果我能够成为城中的宗正官(管理王族族籍的官员),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此为城中首富之愿;

  5、城中的宗正官会想:如果我能够当上国家的宰相,那就好了——此为宗正之愿;

  6、身居国相要职后,就会作是念:令我作小王——此为国相之愿;

  7、作小王后,便作是念:令我作转轮王——此为小王之愿;

  8、转轮王作是念:如果能够剃除须发而出家修道,“令我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这就是转轮王的誓愿。

  在这里,郁伽长者的用意十分明白,他所追求的,并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高官厚禄,他的目标,就是要像转轮圣王那样,披度出家做一名清净的比丘僧,然后把自己这辈子的生死大事,彻底地给解决了。解决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不更受有”,也就是不再受到生死轮回的束缚。这是什么次第?就是证得了阿罗汉果位的次第。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初郁伽长者回到家里,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妻妾和丫环使女都统统打发掉,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远离女色,做一个六根清净的“居家比丘”——他身为优婆塞,而所持守的,却是比丘的所有戒条。这样的居士,在当今社会,恐怕是永远地绝迹了!

经文的最后再次叙述了郁伽长者所具有的八未曾有法,此不一一再列。(09.02.14)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