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一、佛法西进 菩提的真义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5日
来源:   作者:阿姜查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一、佛法西进 菩提的真义

 

  1、佛法西进

  本篇文章应为一九七九年阿姜 查应邀至英、美等国时,与当地师生团体的问答内容。

  菩提的真义

  问:我有一个朋友曾跟一位禅师修行。他问禅师:“佛陀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做些什么?”那位禅师回答他说:“他在参禅(Zazen)!”我的友人说:“我不相信。”禅师问:“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回答:“我曾问过葛印卡老师同样的问题,他的答案是:佛陀当年坐于菩提树下时修的是内观(Vipassana)!由此可见,他们都是自己做什么,就说佛陀在做什么。”

  阿姜 查:当年佛陀坐在旷野中不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即使他是坐在其他种树下,仍然会被叫做菩提树下。这种说法没有错,因为“菩提”二字,不就代表大觉者——佛陀本人吗!偶尔谈谈菩提树下静坐这档事没关系。可是许多鸟儿也栖息在菩提树下、芸芸众生也在菩提树下遮荫呢!但他(她)们就是跟般若智慧、真理相去甚远。没错,我们可以说“那菩提树下.....”。然而猴子于菩提下玩耍、人们在菩提树下乘凉,并不表示他(她)们就具备深远智慧。只要有深刻了解的人都明白:“菩提树”的真义,指的其实就是究竟佛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我们能成佛,于菩提树下静坐对我们确实不坏;除此之外,就不须再争执了。当某人说佛陀于菩提树下静坐所修的是某种法门,而其他人则抱持相反意见时,我们无须涉入。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在究竟的、觉悟真理之上。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菩提树”的看法,问题是当出现两种不同的菩提树时,人们竟可为此争论得天翻地覆;结果,“菩提”早已荡然无存。

  总之,这都是在说明“究竟法”(Paramatthadhamma)。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也可以在菩提树下静坐,然后成佛,那就太棒了。所以,不须为此争论。当有人说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修某种法门,他人反称:“不,不对!”时,我们不须介入。我们的目标要放在究竟法上,意指安住于全然觉知之中。究竟法遍及一切,所以不论佛陀是否坐在菩提树下、以何种姿势从事哪类活动,都不要紧。那都是人类所发展出来的想法。人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只要保持超然,无须参与论辩。

  佛陀是在哪儿得入涅槃的?涅槃指的是灭尽无余。灭尽无余前,必先具备对事物的如实知见,这才能净垢无余,方才是“究竟法”。世间法和解脱法的解释各自有别,虽各自有理,道(真理)却不同。比方说:你是个“人”,但佛陀则不以为然:“不,不是这样的,本来是无我的。”因此,我们将一切的说法和解释概括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这么说好了:以前你是个小孩,现在长大了。那么,现在的你是一个新的你、还是旧有的你?如果是旧有的你,你怎么变成大人了?倘若是新的你,你又从何而来?新你和旧你的讨论都切不着重点,显示出世间的语言和理智上有限性。如果有所谓的“大”,“小”必然存在;反之,有“小”,就一定少不了“大”。尽管你如何的讨论大小、老少等,在究竟义上,它们都是不存在的。你不能断言某人或某物“很大”。一位智者绝不会将假名所安立的信以为真。可是一般人若听到此大非大、此小非小时却满头雾水,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大小概念的执持不移。

  把一棵树苗种在地上,静观它成长。一年后它长了一米高,次年变成两米高。它是同一株还是不同株?答案如果是“同”,它怎么会变大?如果不是,怎么会又由小树而来?从一个觉悟法、如实知的智者观点来看,树并无新旧亦无大小之别。某人认为眼前的树很高,某人却不以为然;“高”其实根本不存在独立的自性。我们可以说芸芸众生有大有小、有老有少,事情应就在此打住,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无须为世间的分别而作茧自缚。如此一来,就不会对修行再有疑惑。

  我曾听闻有人牺牲动物,杀鸡、宰鸭、屠牛以祭祀、取悦诸神。这种以为在造福的妄见,其实是在造恶业,是反其道而行!只要曾深究、观察过的人,都会不以为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觉?我怕泰国人是越来越如此了;他们没有认真地审查。

返回目录

----------------------------------------------------------------------------------------------------------------

更多阿姜查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