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促,当修习善法。佛陀在一次即席开示中,对诸比丘说:“寿命甚促,转就后世,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无有生而不死者,而世间人不勤方便专修善法、修贤修义。”古今谈及人生苦短的话题可谓俯拾皆是,比较著名的当是曹操的《短歌行》,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于持戒的出家比丘而言,自然是不可能去借酒消愁。事实上借酒来消愁也并不牢靠,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使愁绪连绵不绝,因此借助于纵欲放浪形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生在世百年,固有一死。几十年的光阴也不算短,如果让光阴白白流过,倒也十分可惜。所谓珍惜光阴之类的话,大体上比较空洞。从佛家来说,怎么样才算是不虚此行呢?“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梵行”乃为清净之行,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第1085经谈到诸行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非稣息,变易之法,乃至当止一切有为行,厌离、不乐、解脱。”诸行无常乃为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是根本法义。行乃流动变化,即“有为”。所谓有为之法全由因缘所造,所以说一切法无常。正因为人生无常,有限生命才显得短促,故而佛陀才一再让我们要珍惜生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对待有限的生活,我们应该“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才是出家比丘应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无常的观念,与时下主张与时俱进、为社会和谐做贡献其实并不矛盾。这两种关系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即“外现菩萨相,内修声闻行”。如果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堪具为当代大师风范。(10.7.)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