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信实相之法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信实相之法

 

  ⊙华严世界无量庄严,圆融果海交彻无碍,信满心思解了妙法,心境一如即契实相。

  就是要告诉大家,华严世界是无量的庄严。什么叫做华严世界?那就是佛陀觉悟,心、星会合,那一剎那间的心灵世界,就是华严世界。彻见本性,那一分的静寂清澄,这种的境界就是无量庄严。那个境界是非常非常的庄严,用什么样的境界来比喻都很难。难得能将这个境界发现,从佛的内心浮现出这种庄严的境界,所以这就是[圆融果海]。

  [圆融果海],是我们的本性圆融,应该也能叫做[因核果海],那个因的核心,散出去非常的辽阔,放诸四海而透彻,这种心灵的宽阔真的是无量无边,交彻无碍。这心灵的境界,我们要了解这样的境界,还是要告诉大家——信;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

  [信满心思],我们的思惟必定要与信时时会合。我们要有坚定正信的心,就不会被这些邪思、邪念杂揉,来散乱了我们这念的正信、正思念。所以,佛所说的法,我们要相信,尤其是一乘、大乘,一乘的实法,我们一定要相信。

  这是在这个心灵世界之内,你若欠缺这个信,无法透彻了解。所以[信满心思,解了妙法],就能了解这个妙法。我们必定要心与境要一如,这样才能会,会合这个实相。

  我们人人心灵,人人本具的实相,只是我们的心让它散开了。我们现在要将心境合一,回归本性,如此就能契合实相。所以我们的《法华经》,一定是要从方便法回归于实性,这必定要从我们内心深处的信,一定要凝聚起来,才能会合回归到我们人人本具清净无染的华藏世界,这种庄严,我们才能够去体会。

  所以,前面我们说过了,[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过去的诸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所有的弟子,很多都是用心供养、亲近、奉事过所有的佛,生生世世不离。大家修行已经到了[一切漏已尽],就是烦恼都已尽除,尤其是[最后身],这个分段生死的最后。

  虽然已经修行,漏已尽,[住是最后身],还是[如是诸人等],这些人,同样[其力所不堪]。要你们,大家都已经彻底乘于法,回归,还是力量不够,所以叫做[其力所不堪]。我们的力量还是不够,还无法真正体会心与宇宙会合的境界。

  接下来再说:[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舍利弗是在佛的弟子中智慧第一。像舍利弗这样的智慧,他[尽思共度量]都还无法体会,所以我们还是要很用心,还要很用功。

  [假使满世间],世间,什么叫做世间?时间、空间合起来,叫做[世间]。

  时间,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量无始的过去,以及我们现在,现在也是不断在过去;还有未来,未来还有很长很长,无终的未来。所以过去、现在、未来等等,都叫做时间。这个时间称为[世],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过去,无量无始以前,一直到现在,一直到未来,这都叫做[世]。

  [东、西、南、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维,以及上方、下方,合称为[十方];十方上下,叫做空间。

  空间、时间总合起来,叫做[世间]。世间,也就是乾坤、天地间、天下都叫做[世间]。天地之间,就是乾坤之间,名词不同,是相同的意思,那就是在地球,我们人的世间。在这个地球的时间、地球的空间,我们人就住在地球的世界里,所以就是我们人间的这个世间。

  我们要了解,这个世间不只是人而已,世间森罗万象,山河大地,种种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是在地球上,这就是众生所依靠的,叫做[器世间]。在这森罗万象,我们所看到的,人要生活的等等,这个世间所有具足的东西,叫做[器世间]。

  就如我们现在,我们能依止于我们的道场中,我在这里讲话,你们在那里听话,这也是叫做[器世间]。我们有这森罗万象,有这片土地,有可以让我们成就这样的道场,我们依靠在这道场中修行。所以,这就是众生依靠,乾坤、国土,通通叫做[器世间]。哪怕是我们现在大家所依止,也是器世间其中之一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学佛中,我们要很了解。

  我们就是依靠在这器世间,天地森罗万象,让我们有种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依靠,之后就有众生。众生,就是生物,人与动物等等。这些众生大家所共住,共住就共造业。

  而[业]是从哪里来的呢?众生人人都是不同的习气,所以不同的行为,有善、有恶。造善业,那就是福报的世间。若是造恶业呢?造恶业,众生共业,就会惹来很多天灾人祸,这就是众生所造作。

  那为何会造作?就是无明。无明从何起?从心开始。心的一念无明,生起了三项:贪、瞋、痴,就会去造作,所以才会造业。众生共业的结果,就是惹来了祸端,天灾、人祸,这就是共业。

  人人都有生死存亡,存在世间之时,就是善、恶业杂揉。有的人起一念心,发心、立愿,做好事,但是心性不定,还是又起心动念,还是贪、瞋、痴。所以,众生是善恶杂揉,所以造成了这个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我们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等等,这都叫做[有情世间]。

  这种的[有情],就是我们会去分别,知道是冷、是热,我爱、我不爱等等,这都叫做[有情]。但是,我们人间有情都是在迷,所以我们要修行,我们要觉,所以叫做[觉有情]。我们要学觉者所修的行,所走的路,所以我们要发心立愿觉有情。

  之前我们说过了,[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假使大家都如舍利弗。这是佛陀在赞叹弟子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要让大家知道,大家若如舍利弗这样的智慧,要来了解这一乘实相的道理,哪怕他集中心思,还是不够。可见,佛陀要告诉我们,这个一乘实相,他的那个心灵境界,我们与他还是有一段的时间、一段的空间,所以鼓励我们还要再加紧脚步的意思。

  舍利弗就是声闻中智慧第一,在这法华会上是第一位,唯独能够开悟圆乘,圆融实乘,能够了解的人。他了解佛陀要弃舍过去的方便权巧,现在是要直接说出他内心的一乘实相之法。这当中唯有舍利弗第一位能够体会到。所以在〈譬喻品〉中,舍利弗是佛陀弟子之中第一位得到授记。

  舍利弗,梵语叫做舍利弗,译作华言的意思,名词是叫做[鹙子]。意思就是说,他的母亲长得很美,很聪明、有智慧,母亲那个美,那一双眼睛非常的清澈,就如鹙鹭鸟一般,所以大家就将舍利弗的母亲称名为鹙鹭。舍利弗生下来,从母得名,鹙鹭的孩子,所以叫做[鹙子],也叫做[鹙鹭子]。叫做[舍利弗],[舍利弗]是梵文,翻译过来叫做[鹙子],具足的名称叫做[鹙鹭子]。这是从母立名,所以叫做舍利弗。

  ⊙梵语舍利弗,华言鹙子。其母眼如鹙鹭,从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善解诸法,故称智慧第一。

  舍利弗善解诸法,所以称智慧第一。在这个人间,他能够了解种种,佛陀要说的法,他很了解。只是他这一念心,原来本具的本性,要真正与佛的心会合起来,这个一乘实相,还有一点距离。

  总而言之,舍利弗在〈譬喻品〉即将接受佛陀的授记。所以我们要用心,要用在[华藏世界,无量庄严,圆融果海,交彻无碍],我们一定要知道,要能够了解。真正要集中我们的信,我们的[信满心思],那就[解了妙法,心境一如,即契实相]。

  各位,[信满心思],请大家要多用心于我们自己,思考这个[信]。我们要从《法华经》中的道理,虽然是这么深,佛陀一直告诉我们这样、这样……,还是无法体会。但是我们自己要知道,绝对可以,只要我们把信集中起来,充满于我们的思考、行为中,我们一定能够了解佛陀的妙法。对自己要有信心!

  只要我们的心与境,外面的境界,常常能够会合起来,每一项东西都含藏着妙法存在,多用一点心思去体会天地万物。在这世间上,[佛法不离世间法],离开世间求佛法,就如在龟上求毛,在兔上求角,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佛法一定是与世间法合一。因为佛陀一大事因缘,就是来人间讲佛法,所以人间佛法、世间佛法,这我们一定要相信。虽然是很深,不过,一切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所以[一切唯心造]。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