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观四谛道至涅槃乐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观四谛道至涅槃乐

 

  『能观四谛道,得出离生死,至于涅槃乐,名辟支佛乘。』

  我们一直说声闻、缘觉。这声闻、缘觉的道理,我们应该也是要知道。修行,佛陀就是这样殷勤、循循善诱,对众生的根机,随机逗教,对修行者,他很强调人人要懂得观四谛法。

  四谛法是我们入佛门的基础,也就是我们要铺上这条菩提道路的根本,所以佛陀开头的说法,苦、集、灭、道。教我们要了解,要让我们提高警觉,我们所有的开口动舌、举步动足,无不都是在人、事、物的因缘果报。

  我们集了人、事、物种种的因缘,就牵引在我们生生世世,是福、是恶。这全都是不断这样在累积,这苦乐之间,都是大家自己造出来的。造出了苦,那就是我们种很多的恶因,结很多的恶缘,所以才会得到这么多的苦报。这是一个正确的道理。

  我们既会造恶因、结恶缘、得苦果,若这样,当然佛陀就教我们如何造福因、结好缘,自然就得福报。这就是佛陀开始为众生开导说法的时候,他用四谛法。

  一般的在家居士也要很了解这苦、集、灭、道的道理,何况我们要修行,这条道路的开始起点,方向我们就要正确,我们要更清楚,自己才能够很了解,才将佛陀的教法再传给世间所有的人。所以,修行者对四谛法要很重视、很用心,所以一直要向大家加强这个观念,佛陀在世时也一样。

  我们前面这段偈文之后,长行文开头就说:『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

  这么多人,这是一个代表。这些人之中,佛陀所要对机,这次要如何转小为大,这些对机就是声闻、辟支佛等等,已经是很用功在修行,只是一个观念要转过来。所以佛陀针对这些小、中根机人所说的话、道理,希望大家要认真了解。

  声闻也好,辟支佛也好,同样就是要从『四谛法』很认真了解,自然得出离生死。他们认为,我对生死的来去了解,除了四谛法,缘觉又是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我们也说过了,这样一段一段,一直到出生人间、老病死等等,这就是人生命的开头。这个开头,由不得自己,开始就和父母的缘就结下去了,经过了爱、受、取等等,这种的接触,这样一直来。出生人间,接触人群,又再继续复制,复制我们的无明、我们的烦恼,又引起来生轮回。

  到底有多少人有幸能得到佛的道理呢?到底有多少人能听闻佛法,听闻佛法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将法入心呢?法入心的人已经就不多了,又能再将法行在我们的行动中,在人间种好因、结好缘,不断行菩萨道的,又有多少人?所以说来,真正能得遇佛法难,何况身体力行的人更加难。不过,佛陀的时代,随佛出家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多人,这些人得了声闻罗汉果,也有得缘觉、辟支佛果的人。

  ⊙声闻乘:即四谛法门,乘之可至阿罗汉果。缘觉乘:即十二因缘法门,乘之可至辟支佛果。

  声闻的罗汉果是从四谛法认真去依教奉行,自我警惕,不要再去集一些俗缘,来牵缠我们又有来生。这是声闻时时提高警觉,这样的罗汉。若是缘觉,他又更深入十二因缘观,一直观十二因缘,生命的开头、来去,这是缘觉。所以因为这样,四谛、十二因缘道,若能常常去观想,常常去了解、用功,自然他们认为已经得出离生死,这样就不会再来生死轮回了。

  他们的心能到达寂静的境界,那就是涅槃乐。『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能够到达这样的心境,心不受环境影响,所以叫做涅槃乐。

  常常说『无生无灭』,无生什么呢?无生爱欲、贪恋的心,自然你无生就无灭,贪欲既无,何必要修呢?所以叫做无生无灭。既然没有贪欲,就不会来到人间,不会和人间互相发生争端,生起烦恼。

  我们若不与人争,别人就不会对我们有不利。别人的利益,我们没有想要去分取,所以没有和人结冤,也没有和人结怨,像这样就没有烦恼。出家人不就是这样吗?『与人无争,与事无争,与世无争』,所以『远离颠倒妄想』,自然叫做涅槃乐,叫做寂光土。

  自己的心常常很清净、光明,这样叫做涅槃。这种涅槃,不是死了之后才叫做涅槃,不是。是我们的心时时都能够离开生灭,没有起起落落,心不安的事情。名辟支佛乘,这样叫做辟支佛乘。

  所以我们前面说起,『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因为他有千二百人,又有声闻、缘觉,已经发心。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刚刚说的『千二百』,是佛陀初转*轮度五比丘,又有五十位耶舍和他的朋友,还有一千人是三迦叶兄弟的弟子,还有二百人是舍利弗、目犍连的弟子,这样总共加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是佛陀在五年间所度,常随在佛的身边,所以才叫做『千二百五十人』。

  还有,所以说『及发声闻、辟支佛心』,除了这千二百五十人以外,还有无量无数已经发心——声闻,很用心要听法的人;还有在听法之后他会闻、思、修,再缘世间一切境界来体会佛陀所说的教法,再更深入,这叫做辟支佛。这是发心的,有无数的人。

  我们前面就说到『四谛法』实在是很重要。『四谛法』,若在声闻乘、辟支佛乘,连菩萨乘都要去了解。

  在迦叶佛世的时代,有一位小沙弥跟着一位比丘修行。有一天,小沙弥听到外面市集很热闹,告诉他的师父说:『外面市集很热闹,我们现在赶快出去托钵,可能不用多久时间,我们的钵就能满了,可以满载而归。』师父就告诉他说:『时间还早,还没到,稍等一下,好好将心照顾好。』

  他忍不住又跑出去看,人那么多,赶快又跑回来,向师父说:『师父,我们现在可以出去了。』这位比丘就再向沙弥说:『稍等一下,时间还早。』这位小沙弥已经忍不住了,开始发瞋怒心,骂他的师父:『怎么这么固执,早死早好。』就这样,他就去拿一个钵,匆匆出去了,开始去托钵。

  但是一面走的当中,自己一直懊恼,生出了忏悔的心,就这样又回头回来了,跪行,用跪着的走,这样跪到他师父的面前,向师父忏悔。师父没有责备他,就这样过去了。

  就这样,这位沙弥五百世堕落恶道,五百世的时间不断忏悔。虽然受尽苦难,却是没有再去造业,一直自我警惕。所以,五百世过后,这次来生在舍卫国长者的家庭,一直在意识中知道生死是苦,生死极苦。所以他才一出生,这么幼小的时候,他就开口说:『生死极苦。』但是苦如何来?不知道。之后有这个因缘出家,他的心本来就清净,很快他就能法入心,所以很快就证阿罗汉果。

  辟支佛是三乘中之中乘,不是小乘,他是进阶为中乘。听一切的声音、看一切的境界,能分析、能觉悟,这叫做辟支佛。所以在《譬喻品》有一段这样的(经)文:『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

  ⊙『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法华经譬喻品第二》

  意思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辟支佛乘?就是『殷勤精进』,懂得去『求自然慧』。在大自然的境界中,事事物物都是用心去分析,从佛的口中听来的法,从声闻法、了解,再从大自然的境界去分析,去觉悟很多的道理。所以他『乐独善寂』,他独善其身,愈是了解因缘果报,他愈是提高警觉,不敢和人攀缘。这叫做独觉,也是叫做缘觉,也是叫做辟支佛乘。

  『独觉』的意思,我修我的行,我不再和别人攀缘。深知诸法因缘者,他能深知诸法的因缘,那就是『示缘觉之义』,已经十二因缘法都很透彻了、了解了,所以他很谨慎。所以『缘觉』的意思,就是已经很了解因缘的道理,『十二因缘法』很透彻,这就是辟支佛。

  辟支佛就是具足独觉与声闻的智慧,才叫做辟支佛。他从佛闻法,了解世间的因缘果报观,这样集中起来,称做辟支佛。

  各位菩萨,人间真的是处处皆是法,无论什么样的声音,用心听,无不都是在说法中。所以我们要用心,要知道开口动舌无不是业,因缘果报,我们真的要时时提高警觉,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