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D 六十二种颠倒见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D 六十二种颠倒见

 

  这就是十六见。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末见而生想之论,而说世间为有想(死后有灵性自我的续存),这在于此十六见当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唯有佛陀能够知道,也是同样的道理。

  又有其余的甚深微妙的大法的光明,到底是什么呢?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末见,生起死后无想之论(死后自我灵性已随之而消灭,已不存在之论),说世间为无想(死后没有想,没有我的存在),这种论说都尽入于八见之中,对于末劫末见,生起无想之论,乃在于此八见当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那些沙门、婆罗门,到底是由于什么事,对于末劫末见,生起无想之论,而说世间并没有想的继存,在于八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的呢?   

  有些沙门、婆罗门,乃作如是之见,乃作如是之论:“我这生命终了之后,生为有色无想(有形色,而如有灵性的存在),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这生命终了后,生为无色无想(也没有形色,也没有灵性的继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有色无色无想(似有形色、似无形色,而无灵性的续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这生命终了之后,生为非有色、非无色、无想(不是有色相、也不是没色相、而无灵性之继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为虚言的。”

  有的说:“我这生命终了之后,生为有边无想(有边际而无灵性之续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无边无想(没有边际而无灵性之续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之后,生为有边、无边、无想(似为有边际,也为无边际,而没有灵性的续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非有边非无边无想(不是有边际,不是没有边际,而没有灵性的续存),这是实在的,其余的为虚言的。”

  这就是所谓八种见解。那些沙门、婆罗门,由于此而对于末劫末见,生起无想论,说世间为无想(死后没有灵性自我的存在),这些都尽入于八见之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唯佛能知道,也是如是。

  又有其余的甚深微妙的大法的光明,到底是那些呢?或者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末见,生起非想非非想论(死后灵性自我既非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说此世间为非想非非想,这些都尽入于八见之中,对于末劫末见,作非想非非想之论,说世间为非想非非想,这在于八见之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那些沙门、婆罗门,到底是由于什么事,而对于末劫末见,生起非想非非想论,而说世间为非想非非想,而在于八见中,都是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呢?

  诸沙门、婆罗门曾作如是之论,曾作如是之见而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有色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会为有色相,而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这是实在的,其余的为虚言。”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之后,会生为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死后没有色相,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也有色相,也没有色相,不是有想,也不是没有想),这是实在的,其余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也不是有色相,也不是没有色相,同时也不是有想心,也不是没有想心),这是实在的,其余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有边非有想非无想(死后有边际,而不是有想心,也不是没有想心),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为没有边际,而为不是有想心,也不是没有想心),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有边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为有边际,也为无边际,也不是有想,也不是没有想),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言的。”

  有的说:“我此生命终了后,生为非有边非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为不是有边,也不是没有边,也不是有想,也不是没有想),这是实在的,其余都是虚言的。”

  这就是所谓八见。如沙门、婆罗门,由于此而对于末劫未见,生起非有想非无想之论,而说世间为非有想非无想,这些都尽入于八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唯佛能知道,也是同样的道理。

  又有其余的甚深微妙的大法的光明,到底是那些法呢?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未见,生起断灭之论(死后,认为什么都没有的论说),说众生死后断灭而没有残余等事,这都尽入于七见当中,对于末劫末见生起断灭之论,而说众生死后为断灭无余存等事,在于七见当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那些沙门、婆罗门,到底是由于何事,而对于末劫未见生起断灭之论,而说众生死后为断灭无余等事,在于七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呢?

  有的说:“我的身体乃由四大(地水火风)、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所构成的,而从父母所生出,以乳而哺,而养育,穿衣食物而得以成长,也由摩扪拥护(种种照顾),才能成存的,然而此身是无常的,必定会归于磨灭的(死后身体生命,都一概断灭无存)。齐(同)于这种见解的,都名叫断灭”。

  有的说:“此我不能得以名叫断灭,我为欲界天而断灭无余(这个我,有时不断灭,是属于欲界,而食固形之食,而有色的天的他我,然而其身断灭后,则死后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我会完全断灭的),都同样的是这样的,都为断灭。”

  有的说:“在此不是断灭,我在色界化身,虽诸根都具足,然而断灭无余存,就是为断灭。”(此我虽有时不断灭,是属于色界的有形色之身之我,虽然诸根都具备,然而其身断灭后,则死后什么也没有)。

  有的说:“在这里不是断灭,我在无色界的空处(空无边处),断灭(我有时虽不断灭,但是在空无边处天时,死后什么都断灭)。”

  有的说:“此非断灭(在这里,有时虽不是断灭),然而我在于无色界的识处,会断灭。”(在识无边处天,死后一切均为断灭无存)。

  有的说:“此非断灭,我无色不用处断灭。”(在这里,有时不断灭,然而在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天时,我就会断灭无存)。

  有的说:“此非断灭,我无色有想无想处断灭(在这里,有时不断灭,然而在于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时,会断灭而无余存)。

  诸有沙门、婆罗门,因此而对于末劫末见,说这些众生类都会断灭无余存,在于此七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此范围。这乃唯有佛陀能够知道,都同样为如是之事。

  又有其余的甚深微妙的大法的光明,到底是那些法呢?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末见,认为在于现在世就可以获得涅槃的论说,说众生现在有泥洹,其论说都尽入于五见之中。对于末劫未见,说现在有泥洹,这在于五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那些沙门、婆罗门,到底是由于什么事,对于末劫未见,说众生现在有泥洹之事,在于五见之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呢?

  有的说:“我在于现在,有五欲的自恣(赋予自由享受五欲的快乐),这就是我得现在的泥洹。”(认为能具足享受五官感能的快乐,就是我在现世已得最胜的涅槃)。此为第一见。

  有的说:“这是现在的泥洹,并非不是。又有现在的泥洹,为微妙第一,为你所不知,唯有我独自知道而已:如果我去掉欲贪、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有寻有伺,寻求伺察事理之作用的心),由于离而生的喜、乐(远离诸欲、不善而生的欢喜、快乐),而入于初禅。”认为这名叫做现在的泥洹。此为第二见。

  有的说:“这是现在的泥洹,并非不是。又有现在的泥洹,为微妙第一,为你所不知,唯有我独自知道耳:如我灭除有觉、观(灭寻伺),由内而生之喜,而专心一意,而为无觉、无观(无俗人之寻求伺察事理之心),由于禅定而生的喜、乐,而入于第二禅。”齐于如是的,都名叫现在的泥洹。此为第三见。

  有的说:“这是现在的泥洹,并非不是。又有现在的泥洹,为微妙第一的,是你所不知道的,唯有我独自知道耳。如我除去了念,舍弃了喜,而住于乐,护念一心,自知身之安乐,为贤圣所说的,而入于第三禅。”齐于如是的,名叫现在的泥洹。此为第四见。

  有的说:“这就是现在的泥洹,并非不是。现在的泥洹又有微妙第一的,为你所不知道的,唯有我独自知道耳。如我的乐灭、苦灭,先前已除忧与喜,而为不苦不乐,而护念清净,而入于第四禅。”此名叫做第一泥洹。此为第五见。

  如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末见,而生起为现在的泥洹,在于此五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唯有佛陀能够知道,也是如是的。

  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的,在于此四十四见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唯有佛陀能知这些诸见处,也是如是的道理。诸有沙门、婆罗门之对于本劫本见,以及末劫末见之无数的种种随意所说的,都尽入于六十二见之中。对于本劫本见、末劫未见的无数的种种随意所说的,在于六十二见当中,都是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唯有如来知道此见处,也是如是的道理。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本劫本见,生起常论而说:“我,以及世间,都是常存的。”那些沙门、婆罗门,对于此,而生智,所谓:异信、异欲、异闻、异缘、异觉、异见、异定、异忍是。都因此而生智的。他们以布现,就名叫做受(感觉),乃至现在的泥洹,也是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生起常论而说:“世间为常存的。”他们都是由于受缘(感觉之缘),而生起爱(爱欲),生渴爱而不自觉知,而染着于贪爱,而被爱欲所降伏,乃至认为现在为涅槃之事,也是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本劫本见,而生常论而说:“世间是常存的。”他们由于触缘(感触之缘)之故,如果离开触缘而立论的话,就没有这道理的了,乃至认为现在为泥洹之事,也是如是的。诸有沙门、婆罗门,对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各各随着所见而说的,那些都尽入于六十二见之中,各各随着其所见之说,都尽依于其中,而在于其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于其范围。犹如巧捕鱼的工人,用细目之网,覆在于小池之上那样,应当要知道!池中的鱼族等类,都尽入于网内,没有逃避之处,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诸沙门、婆罗门,也是如是,对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所说的,都尽入于六十二见之中,都同样的不能超过其范围。

  以上便为六十二见的详细内容。而在关于对六十二见的阐述之中,我们似乎觉得有烦琐,因为有些语句显得有些重复,使得我们在看的时候,有些摸不出头脑。其实如果我们依着分类简表,就可以大体掌握;若再进一步分解,可得出:六十二见的基础是建立在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之上,每一种阴起四种见,共成二十见;如果在将每一见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则成六十见;

  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再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而前面所说的四种见,是说在五阴之中,例如拿色来说,若计色大我小,为一见;我在色中,为在我中,为二见;又计离色是我,为三见;又计即色是我,为四见。这就是六十二见的简单算法。

  佛陀在列举出六十见的种种颠倒之见后,指出佛陀不但知道这些不正确的见解,而且早已彻底远离这些见解,从而为我们展现了佛陀的深奥微妙的大光明之法。佛陀强调,对这种大光明之法生起赞叹,才是对佛陀的真正赞叹,其余的一切赞叹,都是枝末细节的赞叹,不值得欣喜;若是毁谤佛陀的甚深大光明之法,则是真正对佛陀真正的毁谤,从而落于六十二种邪见之中。这是本经的要旨,也是我们需要深刻体察的地方。

以上为第十四卷的主要内容。(2008年10月3日)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