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6日
来源:   作者:印良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在前面三节里我们就“三医”养生的“持重点”做了简要介绍,毋庸讳言,本文是在宣扬禅道养生观,但就“三医”文化而言,不分伯仲,难辨高低,为什么呢?

  “三医”都是本土“特产”,中国人民劳动结晶。禅宗的发扬光大在中华,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产物,仍是中国的。“三医”共存共荣完成了“标本兼治”的任务,所以分不出孰重孰轻。

  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一条科学,严谨的“中华养生链”。

  佛医安养的灵魂魄——调心。

  道医安养的精气神——理气。

  中医安养的肉筋骨——养身。

  一场中华养生的“双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把“三医”放到儿童摇椅上,让我们“摇一摇”吧:

  顺着转,安养了灵魂魄便提升了精气神,也就加强了肉筋骨。反着转,加强了肉筋骨便提升了精气神,也就安养了灵魂魄。

  岐伯,中国传说中最有声望的医学家,有一次皇帝和他谈了一番话,就养生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讨,恭录于下有利我们这一节的讨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天之在我者德也”,就是说不同的天德,即不同的天体运行轨道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天道的能量对人的影响大多是隐性的,它们悄悄地来到地球上,不为大多数人所感知。

  “地之在我者气也”,就是说不同的地气,即不同的地理、地区也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气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比如到了某个新地方,有人会水土不服,这就是地气不同造成的。另外,有的人到了某个地方后疾病会加重,有的换个地方病情会减轻,甚至多年的顽疾都会消失。

  总之,天德可以说是生命之性,地气可谓是生命之根。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一句则是说由于天之德下流与地之气上升、天德地气上下交感,才使万物得以化生。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三医“之间的辩证关系,往往需要做出由此及被、由近及远的推理,这是一个选择并决定未来行动的目的和方法的过程,也是根据禅理的要求完成养生的过程。

  总之,精气神,灵魂魄,肉筋骨表述的是一种能量的相互流动,相互转换的形制,描述了人的一个完整的思维意识过程,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形成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健康水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