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黄炳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34、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沩仰宗开山大师未住持前在前坡牧牛,见一僧上山,不久又下来。师问上座为何不留下?僧曰:“只为因缘不契。”师曰:“有何因缘,试说出来。”曰:“和尚问我名什么?某答:归真。和尚曰:归真何处?某甲答不出。”师曰:“上座可否再回,向和尚道某甲对得出了。和尚若问作么生会,但曰:“眼里、耳里、鼻里。”僧曰:一如所教回话,沩山曰:“脱空漫语汉,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这段话头是另一类范例,就是:参学者水准如何可以从对话中立即勘验出来。问题出在参学者法号大名,这也是很多和尚容易疏忽之处,老师赐号亦不可稍有懈怠,必须让弟子懂得法号出处,方不致像这位弟子之难堪。沩山是一代大师,当然可以判断出弟子一上一下之间不可能悟得那么快。仰山教他的“眼耳鼻”其实是说“根尘识”三空。这是大乘法空的基本理论。大乘法以小乘破相作基础。因为缺乏内容(六识空)就不能推理到生住俱灭(无法有法空)。这位弟子或者反应钝,或者根本不上路,所以在“如来真如即解脱门”(真如品)道理方面尚未透彻。沩山大师在面试时的随机之问并不过分。“归真”固然是佛法证真如最高最后一关,但即已赐号,多少也应懂得一些,所以,的来启蒙老师难辞其咎。也或许老师亦弄不清这类佛法正果已是菩萨以上品位可得与“闻”者也。法号并不是随便查查经文便可施与的,碰见沩山仰山高僧却是当场址穿漫语,禅门在这方面绝不轻言放过!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