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三)菩提心摄持的善法功德无量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0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三)菩提心摄持的善法功德无量

 

  无论是依止修心七法还是修心五法,目的都是为了自己能够生起菩提心,但第一步都是从知母念恩开始。

  往昔有一位亚青寺的出家人问我,他在观修四无量心时,当修到知母念恩的时候,就无法继续深入观修下去。因为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离他而去,对他不管不顾,是他的奶奶将他抚养成人,因此他认为他的母亲没有尽到一点做母亲的责任,在观修知母念恩时,怎么都观不出来,该怎么办?

  我对他说:“奶奶将你抚养成人,对你有养育之恩,但是母亲对你却有生身之恩。我们讲解母亲有生身、赐命与赐予一切财物等三种恩德,即便你的母亲缺少其中的几种恩德,但是母亲的生身之恩决定会有。从入胎直到把将你生下来,母亲遭受了很大的痛苦。若没有母亲的孕育,你决定不会在世上。所以要从这个角度去观修知母念恩。”慈悲缘众生非常重要。从世间的角度当中而言,菩提心是一种孝道;从出世间的角度而言,作为修行者,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之精华。一旦失去菩提心,即便对其它法门有多么了解,从事的善行有多么广大,成办解脱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起菩提心。

  愿菩提心不仅要具备慈悲缘众生,还要具备智慧缘大觉,因此我们要将母亲置于究竟的果位。为了成办这样的事业,我们要精进修法,这是我们时时都要行持的事业。无论是身做礼拜、口诵咒语,还是时时刻刻调伏自己的内心,目的都是行持菩提心。一旦具有慈悲缘众生与智慧缘大觉的发心,所做的一切善法都功德无量。

  我希望大家听完如上教授以后,能多观修菩提心。若不将这些教言付诸实修,仅仅在口中念诵“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这样的发心只是在走一个过程而已,对于成办解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这些教言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如理造行,一一具备,才能体现出真正的菩提心。如果每一位听闻学习《圣者言教》的修行者,都能做到不仅对所有的教言圆满通达,并且如实造行,这次讲法的意义就非常广大了。

  我知道很多汉族弟子很喜欢看书,因此以后有机会,我也想尽量多翻译一些教言。以后的翻译可能会更通俗一些,不会和《圣者言教》一般,既不是文言文,又不是白话文,读起来非常拗口。但无论如何,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去翻阅,了解如何成办解脱的道理。以前上师对我说,由于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做很广大的事业可能身体吃不消,若能给一些具缘弟子讲解上师瑜伽,可能意义更为广大。因为如今汉地缺乏的不是书,而是导师为弟子传讲如何修行。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把重点放在讲法之上,这也是我在遵照导师的教言行持,在修行上师瑜伽。因为上师瑜伽不仅仅是座上的修持,座下遵照导师的教言去做,也称之为上师瑜伽。

  我每次讲法,都会非常高兴。一方面,你们现前对上师瑜伽以及佛法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通彻。另一方面,往昔上师一直希望我能为汉藏弟子多讲一些法,即便上师在示现涅槃前的病重期间,仍旧把我叫到身边殷切嘱咐:“我现前已经病了很长时间,岁数也已经很大了,再驻留世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你从第一次依止我直到现在,我已经把全部教法无余赐予给你,你依教奉行,也已如实呈现功德。以后为汉藏弟子传法,是你事业的重中之重。”虽然上师色身已示现涅槃,但是上师的法身永远在法界中关注着我们。因此,遵照上师的教言为大家传讲佛法,我也觉得非常高兴。

  现前你们已经听闻了这些教法,接下去就要做到依教奉行,至少要尽可能往这方面发展。这既是我对你们的教言,也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