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依教奉行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依教奉行

 

  ❈ 如今我们见解不能增上的最大过失来源于两点,第一、将修法仅仅视作一门功课来完成;第二、虽然遵照念诵仪轨等方便而作行持,但是在调顺烦恼的方便之上并没有依教奉行,而是自创一套。如是修学,纵然修行多年,恐怕见解也很难有所增上。

  ❈ 虽然条件允许者在家中摆设佛堂作为禅修之辅助非常好,但最重要的坛城并非外在之佛堂,而是内心之清净。内心之坛城不占空间,亦不会令不具缘的众生产生烦恼。当我们去世以后,外在的坛城只能留于世间而内心之坛城却可以时时相伴左右。因此真正的坛城不在于外相之上而在于内心之中,调伏自己的内心乃一切诸佛菩萨之坛城。

  ❈ 培养信心的方便之一就是要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和教言。因为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所传讲的一切教法都是无欺的真实语。因此时时坚信历代传承祖师的一句一词并且铭记心中,你的信心就会日日增上。

  ❈ 我们每天都应该反观自己的内心,从早上睁眼直到入睡之前,一天当中所从事的行为,与正法相契合的有多少,与正法相违的又有多少。内心若无法提起正念,即便我们身处幽静山林,或者在圣地闻思修学,内心仍旧会与正法相违。为了避免此等过失,时时观修前行、护持正念非常重要。

  ❈ 由于宿世的因缘,作为在家居士需要肩负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但在担负这些责任的同时,精进修法绝不能轻视。

  ❈ 无论是常年居于高原还是在汉地生活的密宗弟子,在精进修行赤裸禅定见解的同时,还要护持自己的誓言,清净守护戒律。

  ❈ 在修行当中以文字和理论去自我创造一种修行方式,见解是很难增长的。

  ❈ 只有把共同外前行的所有教义都纳入自己的心相续之中,才算圆满了前行的见解。我们平常之所以懈怠的时间远远大于精进的时间,就是由于共同外前行见解不够圆满的缘故。因此共同前行非常重要,绝不能轻视。

  ❈ 如果在高原,即便你是一位身着汉装的居士,只要手中戴着念珠并且也在念诵计数的话,很多人都会敬佩你,认为你很精进,而且很有智慧。但是如果在汉地,你也拿着一串念珠一边走一边念诵,路人可能就会对你投以另一种眼光。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之下运用不同的方便,这一点必须要细致一点。

  ❈ 真正能通达和实证究竟见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导师已经把这些道理一一传授予你,但若仅仅停顿在理解之上而不进入实修的话,见解是永久不会进展的。正如密勒日巴所说,一个饥饿的人仅仅听到食物是不够的,知道食物可以饱肚子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将平常所听闻的各种教法纳入实修当中。

  ❈ 我们在描述各种见解之时,虽然文字相同,但是其中的操作以及运用方法则有天壤之别。因此我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要铭记一点,不要把基用在行道之上,也不能把行道的见解用在果位上,或者把果位和基位完全混淆到一起。这样一来,你永远在混乱迷惑之中。

  ❈ 如果在修行之上,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话,我想传承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贤劫千佛以及历代高僧大德,都不是按照自己创造的方式去修行而成办解脱的。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要依教奉行,绝不能自搞一套。

  ❈ 我们为什么把禅定分为清净之禅定和伺察意之见两种呢?因为禅定和等持是修出来的,而不是意识造作出来的,用文字和理论去创造一个禅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心是一切法之根源,不管是善还是恶,是痛苦还是快乐,是轮回还是涅槃,都在自心当中圆满。所以内心当中能圆满一切法,而不是仅仅依靠口里念诵和身做礼拜等一切外在行为来圆满。因此,若要是能调伏自心,已含摄一切,他就是佛教,就叫涅槃。

  ❈ 我们平常在听法结束念诵回向仪轨和发愿文期间,不要那么急躁。仪轨的时间并不长,几分钟里我们也办不了什么事情,但此期间若能认真做回向,功德更大。因为发心是为了让自己善根广大,正行是为了不消尽自己的善根,回向则是为了更加增上自己的善根。因此回向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认真回向才是。

  ❈ 我们平常在座下之时,要积极从事一切善法,即便是供养一朵花也绝不能轻视。同样,即便恶业非常微小,也要尽力去断绝。在取舍因果之上一定要细致一些。

  ❈ 我们平时学习佛法,不仅要听闻,还要多阅读、多思考,尤其导师所传讲的原文,最好能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平常在实修时,就可以把这些教言归纳到自己的实修当中,并且时时做一些思考:法是这样讲解的,与自己的修法是怎样的关系,从理论上面应该如何去理解等等。

  ❈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由于无始以来业力沉重之故,在面对各种对境之时,难免会产生这个好,那个不好的分别。往昔由于不具佛法背景的缘故,会随着这样的分别而漂泊,如今我们已经具备了智慧,当生起这种烦恼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把心收回来而反观自己的过失。正是由于我自己过失沉重的缘故,才会见到谁都不清净。

  ❈ 有些初入佛门的信众们认为,加行只是前面的一个过程而已,能否成办解脱完全在于后期正行当中。我想这些都是一种错谬之理解,我们是从加行开始入手,一切行持都是为了成办解脱。

  ❈ 妄念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完全取决于你如何运用。若要是运用得好,那么妄念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相反,若运用得不好,就会随着妄念而飘动,成为漂泊轮回之根本。因此解脱与轮回都在你的手中,关键就看你如何去运用妄念。

  ❈ 有些人说,人活在世上,吃饭睡觉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人生一半的时间都会用于睡眠之中,那么怎样才能更善巧地把这个时间也用在修法之上呢?那就要在座上多下一些功夫,功夫纯熟,梦中也能达到自在。若座上没有功夫的话,梦里想要自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如果你能依照导师的教言,每天早上五点非常喜悦地起床并且开始修法,这就说明,前行的力量已经呈现。如果闹钟响了,还总是想能不能再睡五分钟,内心时时被懈怠和放逸束缚,拖延修法,这既是业力沉重的表现,也是共同前行基础不扎实的缘故。

  ❈ 也许你对导师所传讲的法义从文字上有所了解,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似乎仍旧是在讲解他人的功德和佛教本身的理趣,而其中真正的密意并没有完全纳入心相续之中。当自己的内心没有变成这些法义之前,你仍旧是一个凡夫,所言所行也仍旧与凡夫同道,因此为了让自己成办解脱,要将法义纳入自己的心相续之中。

  ❈ 我们不能用理论和文字掩盖自己的实修,而是应该依教奉行,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修行。如是造行对你而言,是永远不会有错谬的,并且还会越来越好。最可怕的就是用理论和文字掩盖自己的实修。

  ❈ 破除我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理解来破除一切我执,另一种是以实修的经验来断除我执的根源。所谓的理解就是依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做观想,从而知道“我”是不存在的。修行则是配合我们平常所讲解的四个要点,长时间如是修学,我执会逐渐断绝,甚至达到根除。

  ❈ 所谓的亲近导师并非仅仅呆在导师身旁,不听闻任何教言,这可不叫亲近导师。而是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前提之下,能够在导师面前听闻众多教言,并且内心的诸多疑问能及时在导师面前予以遣除,这才是亲近导师。

  ❈ 有弟子说,他从今天开始想修法了,应该怎么修?我想还是应该先从调伏自己的内心入手。至于调伏内心之方便,可以按照我们自宗派的方法,先从上师瑜伽导修开始,因为里面所传讲的就是如何调心。

  ❈ 什么才是佛呢?获得断证一切功德即为佛。即已断除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获得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这就是真正的佛。也就是说,真正的佛并不在于表面形象之上,而在于清净心之中。

  ❈ 我们平常都在阅读很多法本,但要记住,书本只是一种文字诠释,阅读之时还需要了解此书是针对何种根机而作传讲。若不了解,上等根机者运用下等之法,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同样,下等根机运用上等之见解,可能无法调顺烦恼,因为法与根机相违。

  ❈ 启开皈依之门需要信心;启开一切教法之门需要依靠信心;能否获得一切善知识的密意也得靠信心;能否在中阴界获得解脱也不能离开信心。因此信心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时,要时时观待自己的信心为妙!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