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依止导师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依止导师

 

  ❈ 我们依止导师的目的不是为了凑个热闹,也不是希求新鲜感,而是为了听闻教言,认识从因地成办果位的整个理趣。因此,在选择导师之时,应观察导师是否能为我们的解脱之旅领航。

  ❈ 积累资粮不仅可以依靠五加行之修法供曼扎,也可以在诸佛菩萨面前供一些水果,乃至一朵花、一滴水,如是行持都能积累资粮。不仅如此,若能在一日三餐前做一下饮食简供,积累资粮之力量也非常强大。

  ❈ 业力是否沉重不在于外在形象之上。虽然我们并不排斥不如法的形象是有罪业的,但是业力是否沉重,主要还是观待自心是否与正法相违。当内心和行为与正法相违之时,即是业力沉重之表现。

  ❈ 为什么说修行需要借助上师之教言?因为真正具德上师对整个修法过程都非常有经验。就如同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能非常轻松细致地告诫我们,看似说法相同的见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何处?虽然说法一致,但对于不同根机者需做不同的传授,这样的辨别仅凭借凡夫之智慧是无法解释的。

  ❈ 我们往昔讲解《显密差异》时说过,从总的角度而言,密宗具有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和根机为上等四个特点,从支分角度则从十五个方面讲解密宗之殊胜。如果我们在听完这些理趣以后便将其搁置一旁,我们的修法又如何体现出密宗的特点呢?因此只有将所学之理论运用到修行之中,方能体现出密宗修行之特色。

  ❈ 很多人都说自己有信心,但我们所谓的信心可能还是一种偏袒之信心。例如对自己所依止的导师有信心,对其他导师则不具信心。真正的信心应是一种普遍之信心,即无论是否为自己所依止的导师,在祈祷之上和净观当中应平等对待,这才是应具的普遍之信心。

  ❈ 佛法可分为了义与不了义之见解。虽然共同前行从法本身的立场之中而言,称之为前行,应属不了义之见解,但就大多数人根机而言,前行就是最了义之见解,因为没有他就无法成办更深的见解。因此在修学过程中,我们应把共同前行当作最了义最实相之见解来树立,而绝不能轻视。

  ❈ 我们能否像历代高僧大德一般自在喜悦地离开这个世界,完全取决于我们生前所修学的法。因此无论你在高原还是在汉地,行持善法之时都要多观想一下无常。若不能提起无常之念,即便你对佛法有多么理解,从小乘十八部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以下的教理精通无碍,对于解脱而言也没有丝毫之利益。

  ❈ 虽然我们在修行之中偶尔会有一些感觉,但感觉并不代表证悟,因为真正的证悟不是单调性的,而是综合性的。例如要观待禅定达到了何种境界?具有怎样的有相功德?出定时的境界以及梦境中呈现的功德等等。若只具备其中的一点,那只能称其为一种觉受而非证悟。

  ❈ 初次进入佛门者在阅读佛教经典时,对其中的诸多专用名词感到艰涩难懂,便觉得佛法远离生活而高不可攀,并由此心生畏惧,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这不正是我们平常面对生活而从事一切事业的目的吗?因此佛法并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 每当早上起床修法的时候,首先要反观自己的内心,看修法意乐是否具备出离心。若不具出离心,那么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无论是上师瑜伽导修、成熟口诀法还是五加行等等,都已变成追求世间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

  ❈ 即便是一个乐觉受,只要对它产生执著,他就叫做魔障,形成堕入欲界之因。若对觉受不执著,而时时依靠不同的殊胜方便而做修行,他就叫做悉地。这种悉地会令自己的见解迅速达到圆满。

  ❈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已经得到殊胜的教法,以后就应该精勤修学。但我们毕竟还是凡夫,宿世的恶业习气沉重,当因缘和合之时,生活事业的种种显现仍旧会束缚自己的身心,导致懈怠、拖延。因此想要修行更加精进,共同外前行绝不能轻视!

  ❈ 当我们初次开始进入密宗修学之时,更应该细致一些。不要仅仅依靠自己在亲近导师期间听到的理论去掩盖自己的实修。即便你用很美妙的词句来描述心的本性是无实有的,是空性、幻化、便智双运、本来清净等等,只要你的内心还是与庸俗同道,你仍旧只是一个凡夫。

  ❈ 无论我们打坐还是听法,只要一进入修行地处,就应该止语。平常我们有很多说话的时间,也说了很多于世间没有意义、于出世间没有利益的话,但说了这么多话,对解脱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因此与自己修行无利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断绝。

  ❈ 如今我们不能成办解脱的最大障碍就是时时执著一切外境,执著自己的想法。当我们知道执著的过失之后,在以后的修行中,功德与过失就以执著来衡量。当对一个显现产生执著的时候,它已变成魔障;而对显现不去执著的时候,它就叫做悉地。魔障与悉地只有一线之隔,就在于是否执著。

  ❈ 当外界没有令自己产生烦恼之缘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烦恼了。但是当外在起现烦恼的对境时,我们的烦恼恐怕一点都不会少。所以在修行中我们要更加细致地观待内心,避免因暂时的贤觉受而产生傲慢心,懈怠修法,因为待烦恼起现时才想到修法,可能已经不是最佳时机了。所以现在就要提防这些。

  ❈ 什么是吉祥呢?以种种方便成办永恒不变之快乐,就称之为吉祥。就如同我们带上苹果去走亲访友,恭祝平安,难道拿到苹果之时就会平安了吗?不,我们只是依靠这个缘起来令我们得到平安。在修行中,我们通过观想无常来成办解脱之缘起,所以无常就是最吉祥的词语。

  ❈ 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当中曰:“语言随顺于亲友,衣饰随顺于当地。”因此若我们的衣着服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或者念诵心咒佛号也不分场合,就很容易令自他产生众多烦恼。所以我们的行为应该得有智慧,这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见解更加增上的一种殊胜方便。

  ❈ 历代高僧大德曾经说过,对因果应该生起无伪之正信。因为若对因果之法生起坚定之信念,千劫当中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信任因果的功德不可思议。

  ❈ 当我们聚集一起听法之时,尽量不要接听电话。可能你有很多忙不完的事情,但还是应该尊重讲法的导师以及其他道友。大家听闻佛法并不是闲来无事,而是为了成办自他解脱的大事业。当别人没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应该反观自己对法的信心有多大?是否多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

  ❈ 我们的修行若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通过修行自己烦恼减少、信心和慈悲心逐渐增上,即为正直。若要是没有起到这种作用,一切言行都称之为邪行。

  ❈ 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如今我们闻思一切教法就是为了通达教理,增上信心。但闻思得到的见解是漂泊性的,所以还需要在实修中实践这样的见地。若能如是行持,相信我们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成办解脱。

  ❈ 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证得佛果,因此在依止导师之时,首先要得到导师的圆满摄受,为你传讲如何修学才能成办佛果等一系列理趣。若没有得到这些圆满教授,即便我们的智慧可能比别人稍微高一层,但是仅仅凭借自己的智慧想去理解甚深教义是不可得的,因为佛法的究竟见解超越一切思维言喻。因此解脱必须得到导师的教授。

  ❈ 所谓的修行并非在生活之外再安立一个修行之法,而是通过修行认识生活的本性。正是由于时时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因此在面对生活之时,不会被生活所束缚,与外界相处会越来越和谐,内心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修行增长之标志。

  ❈ 有弟子问,如果修法间断了,是否有过失?我想若要是你真能认识到间断修行会有过失,那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因此即便平时的工作有多么繁忙,但是对于修学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而言,一天一座还是尽量不要间断。

  ❈ 如今我们已经获得暇满人身,具足修行顺缘,此时应该多修一些法。无论在高原还是在汉地,精进修法时时不能忘失。虽然我们平常不得不从事生活和事业,但是即便如此,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绝不能轻视。

  ❈ 作为在家居士,很多信众平时都能早起修法,但现前无论是周末还是假日,我们都不应该改变这种良好的习惯。往昔我们早上六点起床非常轻松,但是现前如果不睡到八九点钟,就觉得一天都没有精神,那么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

  ❈ 祝福的方式多种多样,祝福的言辞千千万万,若能以广大意乐菩提心而摄持,那么这份祝福就是世间最美最真诚的心声。

  ❈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仿佛也在呼唤沉沦的我们早日于痴梦中醒来,精勤修法,直趋菩提。在这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日子,愿祝福的心声给众生带来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