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活佛: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活佛: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问:顶礼上师!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答:为什么教理认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呢?因为前面若没有守持好自己的戒律,就无法进入到寂止禅定的状态之中。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曾经说过,无法守持别解脱戒,连往生三善道的基础都不具备,解脱又谈何容易,因此着重宣讲小乘别解脱戒。所以按照次第的修学方式,由戒生定是非常符合我们次第修行者的根机的。

  你理解由慧生定,由定生戒,是在说当心如如不动的时候,也就在守持戒律了,但这里所谓的心不动,该如何理解呢?

  以前我在杭州的时候,有一位出家师问我,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如今他也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不等同于惠能大师开悟的见地呢?

  要知道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应无所住”是已经直视了本体,因此所生的一切心都称之为真心。但他现前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见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他觉得“应无所住”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有了一个所缘的对境。“所住”就是他“所缘”的对境,那么他的见解自然就是“应有所住”,此时所生的心就只能称之为“妄心”,而非“真心”。

  因此所谓的心如如不动要分为很多层次来理解。若要是能圆满正行的本体,那么戒定慧当然也在其中圆满。在《呼唤上师本论》当中也讲解,无论是四种灌顶、五道十地还是四无量心,四摄持等等,一切都在智慧本性当中圆满,但是这样的见解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过,依据龙树菩萨的教言,应在胜义谛当中树立自宗派见解或回遮他人见解,但在我们自己的修行过程当中,还是要在改造当中去成办见解。

  因为即便对理论有多么通达,能用多么美妙的词语来表达,但对自己而言可能都不是真正的见解。例如当你口渴的时候,必须把水喝下去才能解渴。也就是说,无论是真实的见解还是戏论,我们都必须要从当下的心念下手。

  所以每当我们盘腿做功课时,内心就会想到一切本来都是空性,但是念到《心经回遮仪轨》以后,又想到一切都是有缘起的,但是现而无自性,既非有亦非无,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安住的见解都叫做心的改造。因为对次第根机者而言,我们只能从文字当中去这样树立见解,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之见解,但前面由戒而生定,禅定中有相定和无相定的次第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