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2、欲求现世所欲、名誉、利赞、厚待、礼遇等,总之任何追求皆为今生。】

  如果修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今生的名誉、赞叹、利益等,这样的发心称之为恶念发心,追求解脱者必须断绝如是发心。

  比如,有些人到幽静山林闭关或者到高原求法,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大,所得供养越来越多,此时即便你所行持的法是善法,可能对于得到一些名闻利养有些意义,但对成办解脱恐怕没有丝毫之利益。

  以前上师在高原地方常常会讲这样一个公案。往昔有一个人,特别渴求自己的名声大一点。但他是个在家人,因此没有想过通过修法得到名声,而是希望能通过赚钱来博取名气。开始,他到后藏拉萨一带去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后衣锦还乡。回家的头几天,的确有不少人赞叹他,但没过几天,他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再有人提起他。失望之余,他又跑到汉地去做生意,希望赚更多的钱来让人长久羡慕。结果,钱虽然赚了很多,但仍然无法换来人们长时间的关注。因此他想是否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得到人们的注意呢?于是有一天,他就把母亲打了一顿,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倒真的大了。因为不管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指着他骂,这就是打母亲的那个人。虽然这是一个被人嘲笑的公案,但不难看出,人的虚荣心是有多么强。

  有时候,很多人不愿去观察实实在在的功德,却喜欢去执著一些很虚幻的东西。例如有人会说他自己闭关了多少年,就会有很多人赞叹他的修行有多么殊胜,他内心也很高兴,这完全是虚荣心在做怪。甚至以前我们在高原地方开玩笑地说,有些藏族和尚会对他的汉族弟子们说,他前二十年在什么地方闭关,后二十年又在什么地方闭关,但他还不到三十岁,却已经闭关四十年了,难道入胎之前他就在闭关吗,这样的谎言有谁会信吗?但对佛法不太了解的人却信以为真。

  往昔有弟子对我说,他在高原地方修学多年,回到汉地后发现很多不如他的出家人都有众多居士供养,内心不由生起羡慕之心,觉得他自己在高原地方修学那么多年,对佛法也有所了解,为什么福报却不如别人呢?因此内心有些不平衡。当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时,心里真的很伤心。因为当一个修行者具有这样的心态,无论他所修学的法有多么殊胜,可以传讲多么深奥的法,实际上对于解脱已经没有丝毫之利益,因为他已无法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细致想想,佛教的道理还用得着一个修行者用口去说吗?只要是一个认识字的人,就会读诵《金刚经》,他口里所说的法都是最殊胜的见解,都是佛陀的密意,但他就一定是一个佛教徒吗?当然不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仅仅口中会说几句佛法的道理,而是自己能真正去做到。相信很多信众口中都能讲出一些佛法的道理,但这是否代表我们已经真正具有这些见解呢?诚如惠能大师所说:“凡夫口诵,圣者心行。”真正的佛教不是口诵,而是心行。什么时候你做得到,什么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往昔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不仅口才好,对佛教理论也非常通达,但最终还是堕入三恶趣的原因就在此上。因此要记住,能做到才是真正的佛教。在我们寻找具德上师的时候也同样一个道理,不能仅仅观待他口里会说什么等表面现象,而要看能否做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功德,是否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我想只会口说,内心仍旧与庸俗同道的人,恐怕没有资格做善知识。

  如今在汉地有这样的习惯,如果谁随喜了佛像的建造,就会在佛像下面写上谁的名字等等。如果行持这样的善法时,内心掺杂了追求世间名利的目的,那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我相信每一个做功德的人,都是为了成办解脱,若仅仅为了名利,何必用自己的血汗钱去造佛像呢?可能从事世间事业会获得更大的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当我们从事的善法掺杂了追求名利的目的时,从出世间的角度已经没有功德了。梁武帝一生斋僧建庙,所做善事非常广大,但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所做善法没有功德的原因,就是因为梁武帝为了世间名誉天天赞叹自己,慢慢就没有功德了。所以作为真正的修行者,必须断除这种恶念发心。当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有这种恶念的时候,先把行持善法搁置一旁,何时自己的心念转变成菩提心,何时再去做这件善事。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所做善事一点都不少,但在消尽烦恼、功德增长之上,却没有体现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有时候我们真的要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发心。若是无记之念或恶念发心,我们所做的善事再多,也没有解脱功德。以前不懂的时候没办法,现前懂了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善法,都应该及时改变自己的发心。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