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破恶 怖魔 乞士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破恶 怖魔 乞士

 

  修行乃是大丈夫事

  世皆险恶持戒防非

  摒除乱想定力启慧

  摧伏心魔解脱自在

  一切的世间恶业,无不都是身体去做的,世间的人我是非,无不都是口业去造的,所以,口四、身三,这叫做七支。

  我们要将七支,转恶为善,那就要看我们戒、定、慧,三无漏,三无漏就是没有烦恼,一切的杂念都已经去除了,所以一切都是清净,无不都是自利利人,所以,这必定要降伏心魔,才能破除种种的恶,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恶,我们已经消除了之后,接下来是怖魔。

  修行乃是要出离三界,我们若转一个念,想要出家,自然,魔界会恐怖,因为一个人若出家,就能展转化度,所以魔,在三界中的魔王,最担心的就是,三界中的魔孙魔子,解脱出去,远离了牵绊,牵绊的眷属,这叫做怖魔。

  因为魔道最担心有正法,来破除它,我们如果学佛以后,当然大家心正、行正、道正,自然就能破除了魔法,所以我们发愿出家,魔王就会恐怖,他会很震撼,他会震慑,很怕,自然怕他的魔法,被降伏,这是魔王最担心的。

  怖魔者

  既破恶

  必出三界展转化度

  远离牵绊眷属

  摒弃魔恶 降伏魔道

  以发愿出家

  天魔震慑

  故云怖魔

  所以出家,从因至果,有三度,三次的怖魔;有的人就说,发一个心,要修行,有很多烦恼困扰来阻碍;对呀,这就是怖魔的时候,魔军魔将,现出很多的烦恼来障碍你,所以出家不是一项很简单的事情。

  过去都这么说,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将相难为,必定要很勇敢,要放得下,那种心灵烦恼,把我们牵绊着,所以我们必定要有这分勇敢,财、色、名、利,我们必定要放得下。

  不只是财、色、名、利,放得下,我们还要再起行精进,不贪睡、不贪享受,这才是真正想要出家的人。

  有的人就说,出家,光想到要那么早起床,我就很担心,出家,和大家团体修行,都没有特别的自由,这样我也很担心,看,出家不是那么简单。

  光是个人的生活行动,就要和大家平齐,生活有这种的规律,这真的是出家不简单。

  就算让你出家成功之后,你如果独善其身,只修你自己的行,那就是第一次的怖魔破除了,让你静心修行,不会再来扰乱你了。

  但是你如果再发一个大心,我不只是独善其身,我还要兼利他人,这个时候,发大心的时候,魔王也会怕,你一个人出家,就已经出家了,其他的人,你还展转教育化度,这样不是会有更多人,离开三界吗?所以他们再第二度怖魔。

  还有第三次,第三次,当你要成等正觉时,你要觉悟时,同样,魔还会来扰乱,不过这时的扰乱,就是魔王将要受制伏之时,所以,怖魔有三度。

  前两次,只是让魔王害怕,怕你会脱离三界六道,第三次,最后就是我们的戒定慧,这分力量,完全展现出来,将我们的威力,正觉的威力已经展现出来了。

  出家从因至果

  凡有三度魔怖

  谓出家时

  发大心时

  成正觉时

  前二但怖

  后乃兴戈为佛所摧

  莫不降伏

  那就是超越魔军,降伏魔众,再也没有魔来扰乱,这就是已经降伏,降伏了魔王。

  所以出家,常常会遇到很多心灵的困境,我们若有坚定,叫做守心立定,立我们的定,这念心,自然我们就很坚定,所以守戒奉道,道必会,我们若有守戒,我们若依照道这样去实行,这样去走,自然我们就能会道,这叫做怖魔。

  还有乞士,出家还有一个名词,叫做「乞士」,什么叫做乞士?乞就是讨,讨来,第一是乞法资道,我们向佛就是要乞法,乞也是讨的意思,也是请的意思,也是求的意思。

  我们常常说,上求佛道,不断不断地向上祈求道法,所以法能资道,法就是我们的资粮,就如日常生活,我们要走多远的路,我们要耗费我们的体力,我们就要吃饭,补充我们的体力,我们的身体,才有力气,可以向前走,才能有力气,可做其他的事情。

  同样的,修行就像行道者,行道者必定要有资粮,这个资粮,就是法,我们要不断乞法、求法,做为我们的道粮,成长我们的慧命,向这条路直走,这叫做乞法资道,所以法,能够滋养我们的慧命。

  再来乞食,乞食就是资身,滋养我们的身体,因为佛陀的时代,他制度出家,大家既然出家,生活上要自己自理,你们大家要每天出外去乞食,以前常常对大家分析过,希望四姓阶级能够平等,希望人人能过这种生活,来调伏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乞食。

  这个地方叫做乞士,士,乃是敬称的名词,譬如说一般学士、硕士、博士、绅士、女士等等,都是尊称的意思,尤其是在学者的尊称;所以说来,开士就是已经开悟的人,在家也能够称为开士。

  开士就是菩萨的意思,也是一般在称的大士,我们现在常常在说的清修士,虽然是在家的形象,也是出家的心,这叫做清修士。

  总而言之,现出出俗清净的形象,这堪称为堪受敬重,能够堪得受世间人所敬重的,这叫做,士,被敬重之士。

  依教奉道,以理自胜,这都是依照佛陀的教法,按照佛陀的教法去实行,这种道理,我们对自己,真的不要被懈怠降伏了,我们要自胜,胜过我们的懈怠,胜过我们的杂念妄想。

  像这样乞士,和觉有情的开士、清修士,这都是道理在心里,真的自性能胜过杂念,能胜过其他魔王来困扰。

  乞士者

  乞法资道

  乞食资身

  士乃开士 清修士

  现出俗清净形象

  堪受敬重之士

  依教奉道

  以理自胜故

  内能调心

  外能化缘故

  以依法出家

  净持戒律

  三业清净

  惟乞食自济

  身安道存

  出家戒行。

  还有乞士,为什么要去外面托钵呢?佛陀的时代,意思就是,内能调心,外能化缘,我们对内,应该是调伏我们的心,佛陀的时代,来出家的人都是不同的阶级。

  在印度,四性阶级分得清楚,一入佛门,四姓阶级都打破,人人都平等,这么多人要如何平等?总是要生活,自己去托钵,我们也说过了,佛陀的僧团初成,也要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出家人?出家人的威仪,出家人生活的形态,走出去,每一天等于是在化缘,等于是身教说法。

  所以对内心是调心,对外是在宣道,也是形态展现僧团的规则,也能让在家人知道,这是迦毗罗卫国太子修行成佛,所带领的僧团,这些僧团,依照佛陀的教法在修行,我若供养出家人,我能从他的身上得到福。

  所以出家人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福田僧,让人看了起欢喜、起尊重,布施,启动他布施的心,这叫做福田僧,这就是乞士的使命。

  自己内心调伏自己的心理,在外行,能够广度大众,让他和佛、法结这分缘,结福缘,这是乞士。

  依法出家,我们一定要身心很清净,我们要依戒修行,因为戒,而生定,因定,而生慧,很清净地持戒,自然三业清净,我们「不以贪邪活命」。

  佛陀到现在二千多年了,从每天日中一食,出去托钵的生活,一直改变,变到后来已经有丛林,信徒来供养,这样是不是,只在我们的生活中,刚刚好就好,有没有起贪念?有没有,不必出去托钵,不必出去化缘,在丛林中,自然有信徒来供养,我们到底有法给人家吗?

  或者是,只是博取信徒的欢喜,这样不断提供给你物质,很丰富,是不是这样呢?若是这样,就是贪邪活命。

  这不是我们的正命,在八正道中,有正命,我们的生命要活下去,我们应该不能有偏斜,我们要依正法而修行。

  各位学佛真的要守好我们的心,所以为乞食自济,心安道存,那时候佛陀时代是乞食自济,只吃一餐饭,让我们的身体营养足够就好,就是这样平淡,如此平淡,自然心安,身体健康,道存,永远道在心里,我们要走的这条路,能够很顺利。

  常常说,法有没有入心?法入心,我们才能行于道,入人群中,所以出家就是,戒,行,福利檀越,檀越就是布施的人,在家的弟子,我们若没有持戒,他来供养你,那是浪费了在家人的粮食,所以我们必定要戒,这样才是真正福利人群。

  所以受人的敬重,也要给人有福利,所以乞士,另外一个名称叫做「除馑」,因为众生福薄,前世假如没有法来自资,没有好好修福修慧,那这辈子就会饥馑,在生活中会贫困,于法的道理中不能通达,所以出家乞士在外面,那就是要去除众生过去生中,没有受法,没有造福,福与慧都没有,因为乞士才能接引他们,这叫做除馑。

  各位菩萨,学佛真的要用心,三无漏学是我们慧命的泉源,在戒定慧,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