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四无碍辩才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四无碍辩才

 

  学佛者立志精心 向菩提觉道精进 直至清净法界也

  学佛,就是要立志精心,向菩提觉道精进,直至清净法界,这是我们学佛者应该立的志愿。

  既然我们要学佛,我们一定要立志,更是要精心,「精」是不杂,这个心念就是用,真正清净无染的心,立志学佛,我们的目标,是向菩提觉道去精进,一直到达清净法界的境地,这才是我们学佛者的正向修行。

  甚至修行,学者、觉也,我们要学,学到尽头就是觉,前面我们说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和其他的外道不同,学佛乃是真空妙有,最微细的道理,也就是取于中道,这条康庄菩提大直道方向,才是我们所要学的。

  所以我们若能觉悟到正觉,而没有受邪道把我们诱引,不偏邪,哪怕是毫厘之间,我们的念头,还是精而不杂,若能如此我们就能进而不退。

  最担心的就是修行路中,有什么样的偏邪境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他有偏差的诱惑,这是我们学佛者很大的障碍。心精而不受其他的障碍、诱引,这样才能够向正觉的道路精进,而不退转。

  正觉者

  则别于外道邪觉也

  得进而不退也

  我们若能到正等正觉不退转,这个层次,我们就能:

  皆得陀罗尼

  乐说辩才

  转不退转*轮

  《法华经 序品第一》

  「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就是在一个字当中,我们就能通达无量的法门,所以「于一字能通无量义」,说一项,我们应该要知道很多,根机比较高的,闻一知十,根机比较钝的,说十得一,这就是要看我们的根机,是利或钝。

  但是这些菩萨,等觉菩萨已经是悲智双运,在正觉中已经到不退转了,所以当然也是到「陀罗尼」的境界,就是「总持」的法门,已经都很通达无阻了,所以已经「皆得陀罗尼」,这些菩萨都己经得到「陀罗尼」,总持之法。

  所以「一门能摄无量义」,我们若能从一道门进去,里面的义理已经每项都了解,这叫做「总持」的意思,从一个字,我们能够知道无量的法门,从一门能摄持无量的义理,这就是法。

  举一能通达无量义,也就是总一切法,持一切善,我们若能通达这个道理,所有一切的法,无不都是陀罗尼中。

  我们总持之内,就如一张网,网子展开是很大件,我们若知道那网子的,绳子的源头,撒出去是那么大,从源头收,拉回来,就是这样束起来,就是一个口,再拉开,撒出去又很大,同样的意思。

  法就是只有一个门,让我们进去,我们,门走对了,自然里面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很清楚,所以叫做,「总一切法、持一切善」。

  佛陀的教理,我们很通彻,我们在人群中要如何施用,如何才能够教育众生,也能转众生的恶念为善,这必定就是要用对法,我们若用错法,不对根机,可能我们所用的法就全部错。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总持的方法,所做,所面对的一切,都不会偏差,所以说总一切法、持一切善,就是陀罗尼,甚至它能摄无量义,收摄回来,所有的义理,就是一项,这项道理,我们了解了,放出去就有很多,包含着无量义。

  就如《法华经》里面,有「万亿旋陀罗尼」,「万亿旋陀罗尼」,意思就是说,你得一法很清楚了,那就是得无量义,就是入「旋陀罗尼」。

  「旋陀罗尼」,就是法门中最圆满具足,出没无碍,这叫做「旋陀罗尼」,在一法中悠游自在,无量法中,我们都很圆满具足,不管是什么法,出世间法、入世间法,我们出入无碍,所有的法都了解,所有的善,我们都做得到,这叫做总持,也就是陀罗尼的法。

  皆得陀罗尼

  此云总持

  于一字能通无量法门

  于一门能摄无量义理

  所谓总一切法

  持一切善

  摄无量义也

  广说有无量

  如万亿旋陀罗尼是也

  我们若能「得陀罗尼」,我们就能「乐说辩才」,那就是无碍了,乐说,就是很欢喜说,得一善拳拳服膺,有了善法,永远都是在我们的心中,看到人,我们能这样很多,一项道理,我们能为他解释,不了解,让他了解,让他很欢喜接受,看到人欢喜接受,我们愈讲愈欢喜,愈教愈有心得,这就是乐说,那无碍里面有四项:

  四无碍辩:

  法无碍 义无碍

  词无碍 乐说无碍

  于法门中

  一、法无碍:

  于世出世法 说不谬故

  我们若能得法,不管是处世的方法,或者是出世的方法,我们都能够清楚,教人如何处世,待人接物,在世间法伦理、道德,或者是忠孝节义等等,做人的道理,我们能够清楚。

  出世呢?要如何能够了解道理之后,心无执着,没有挂碍,不受世间种种事物,来妨碍我们修行的道念,出世的方法也要很了解,所以「于世出世法」,「说不谬故」,都不会被断掉,可以很简单、很深入,深入又很简单,让人人听得懂,做得到,这就是法无碍,也就是世出世法无碍的意思,没有被乱掉。

  第二,就是义无碍:

  二、义无碍:

  于权实等义

  所说尽理故

  也是在权、实的道理无碍,「权」,大家都知道,「权」就是方便法,有的人真正的道理讲不通,但是要用耐心,好好地来牵引教导,适应他的根机,降伏他的心,安住他的念,这样慢慢地,再将他带入真实的道理,所以这就是「权」。

  「实」就真实法,行菩萨道,开始叫他如何自爱,如何教他,然后教他,你要如何去爱人,自爱、爱人,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所以说起来,不管是方便法和真实法,所说的道理,都是很透彻,有的人就说,方便法是不是多余的,不是多余,因为众生的根机,还是一样听不懂,理不通,所以必定要用种种的方法。

  就像佛陀对众生,他在四十年间对机说法,有的众生就要用方等法,有的他就要对他说般若法,根机再高的,还是没有离开华严的境界,但是不管是方便(法),或者是在真实性的华严境地,或者是般若空谈等等,其实是对众生的根机,应机逗教,法在觉中。

  但是施用是在众生中,什么样的众生,就要运用什样的法,所以权、实,在时间来说是平行,在根机来说,就有前后次序,所以这叫做权、实,所以佛陀不管是在什么时间,所说的话,都是真道理,都是很圆融的道理,所以大家要真正用心,去探讨这个意义。

  三、词无碍:

  不碍于种种方言

  音声差别

  而演圆音

  于一切文义

  成章流畅故

  意思就是言词无碍,不碍在种种方言音声,我们凡夫讲话,真的是很无法通彻,为什么呢?光是在台湾,你说台语,我听不懂,不然你要听什么?客家话,客家话,我不会讲,这样就不通了,你看,世间,我们因为这个语言,文辞无法通达。

  但是这个词不碍,那就是佛陀同样说他的话,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接受,佛法,只要我们用心,将佛法的道理这样弘扬出去,同一个理,可以让不同的人种都能够接受。

  看看海地,那个苦难的国家,虽然他们有天主教的信仰,慈济人在海地,去帮助他们,去救济他们,开始为他们讲佛、菩萨的法,他们听到佛、菩萨的教法,道理这么好,开始大家欢喜接受了,并且也投入这个行列,在做志工,和这群菩萨同样投入,为他们海地乡亲在付出。

  所以说起来,这个法,用言词来解释,不管什么样的语言,只要顺这个语言的言词,去发挥法的道理,自然,众生不分南北,不分种族都能透彻,这叫做圆演,这个词,不碍于种种方言音声,去圆音演说,于一切文义成章。

  文义成章,好的法,以前佛陀在世,然后圆寂之后,所编辑起来的,不断不断去演变,道理变成了文字,文字不断地翻译,道理还是存在,还是佛陀当初所说的教法,将佛陀的音声,不断地演变,能入众生的根机。

  第四,是乐说无碍。乐说无碍就是:

  四、乐说无碍:

  能契于

  一切众生之机

  而为说法

  乐说者

  即能随顺

  众生心所好乐

  以为说法

  看众生的根机是什么?他要怎么听,我们就适应他,就像对孩子说话,我们就要用和孩子一样,孩子听得懂的法;老师跟孩子说话,和对大人说话,就不一样的语调、言词,语调、言词,就要适应人人的根机,它的意义深浅,就是应机说法,什么样的人听了,都是欢喜,所以这叫做四无碍辩才。

  以四无碍辩才

  弘宣佛法

  应众生根机利钝

  能令闻者悉得信受

  如法奉行

  意思就是说众生的根机,若是体会到了,接受了佛法,自然他就会身体力行,这就是「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轮」。

  各位菩萨,大家学佛,就是要到佛的正等正觉,中间这条道路,就是菩萨道,我们必定要到达四无碍辩才,还要转不退转*轮,*轮就是圆的,圆的就能转运所有的法,大法能入他心,我们真正希望人人能通达大法,甚至,说佛所说法,以轮来譬喻,叫做*轮。

  轮,就是圆的相,法的义,就是圆满,佛法的道理都是圆满,所以比喻为轮,尤其是佛法,能转恶为善,所以转染为净,恶的,我们要把它转过来为善,就是将染污的心,用清流净化,这都叫做「轮」,有转动之义。

  法可以摧破一切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唯有法能够转入人心,转恶为善。

  总而言之,*轮就是要在人间,普及人的心中,可以像清流来净化人心,这要普遍。

  所以各位,学佛者,真的是学就是觉,用心学,就能得正觉,所以时时要多用心啊。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