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隐明示暗 鼓舞人心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隐明示暗 鼓舞人心

 

  修行不离开时间,不离开生活,生活,人与人之间互相相处,彼此成就,这也就是我们,做人修行的一部分。 所以说,佛陀在世时,同样在僧团里,或者是佛陀的生活,或者是说法,同样跟我们人间,人与人的团体互相尊重,都是很重要。

  我们在讲《法华经》在灵鹫山,佛陀开始要说法之前,道场多么的盛况,菩萨或者是比丘、罗汉,甚至天龙八部,聚集来到这个道场,灵鹫山,其数无量,佛陀还没有讲《法华经》之前,大众聚集一起,他就讲《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讲完了,以往经若讲完,大家都欢喜作礼而退,不过佛陀就这样开始入定了,从佛陀入定开始,就看到佛陀形象很庄严,眉间白毫相光,在眉间好像有一个相,好像有一道光。

  上回就一直说过了,佛陀在讲经时,周围的晨光,那一道光,太阳升起时,光明集中在佛陀面上,真的是现相变异,这种形态真的很庄严,现出了很庄严的形相,而且那个形态,各人看的都不一样,那种光明,那种解说,人人的心理都是很欢喜,很踊跃,各人心中,都是怀着那分踊跃、欢喜,但是不知道到底这个相光,是什么样的表达?到底是什么样的妙法?

  一定有它的道理在,这「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大家共同的心,不知道,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道理?所以人人都是有这种很想要问,这就是求法心切,人人都很期待这个法,能从佛口所说。

  不过佛陀还是坐在那里,还是不断在放光,现异变相,这么多人一直在等待,这种的心情,弥勒菩萨知道,弥勒菩萨就是辅佐释迦佛,在人间教化菩萨之一,所以他在这里,佛陀的形态,弥勒菩萨都知道。

  佛陀考虑到,过去说法四十多年了,大家听法听久了,也会疲(惫),那个懈怠的心会生起,精进的心会减,所以佛陀现在既然要说大法,就是要换一种的形态,提升人人追求的心,启发人人那分精进的念,抖擞掉了疲倦,懈怠的心,这是佛陀要讲《法华经》的,一种的心意,当然弥勒菩萨知道。

  他要如何配合佛陀,在定中要来启机,所以弥勒菩萨故意看啊看,好像看到大家,你们有疑,好,我也有疑,这种我也有疑,这就是「隐明示暗权不知」,弥勒菩萨他本来就知道,不过要来配合佛陀,启发人人的心,所以他就会说,我也不知道。

  假如弥勒菩萨说,佛陀这样,我知道,我替他回答你,那佛陀就不用说法了,所以他要现「不知」,所以说「隐明」,把他知道的事情隐下来,「隐明示暗权不知」;他能体会佛意,所以贤者能够合圣者的心,所以他就隐明,示,我也不知道,权,就是以方便法,这就是方便法,说,我不知道,所以这才能让大教,让他成就起来。

  所以「正欲兴起大教」,这就是开始,要知道,弥勒菩萨都不知道了,你想,佛陀现在(要说的)这个法,是多么奥妙,大家会生起更想要追求的心,追求连弥勒菩萨都不知道,所以我更要追求,到底要问谁?

  「向无疑中生疑」,弥勒菩萨都不知道了,这个法一定是很奥妙,所以大家的疑心更加提高,有疑才有悟,无疑就无悟,人人的心,若有存疑才会追问,才会想要了解,所以「向无疑中生疑」。

  「于无念中作念」,有的人内心(想),反正我等就是了,大家都还在这里等,我就等,内心只配合大家等,这样也不会起尊重心,所以必定要让那些随缘的人,启发那分追求的心,不要只是随缘而已,你们也要追求,所以「于无念中作念」。

  有的人心就是,有法,就来听,没法,就罢了,这样不会精进,所以让无疑的人启疑心,无念的人让他作一个心念,也能想佛陀现神变相,未来要说的法是什么?内心要启念起来,这样莫非就是要鼓动人心,要鼓励人人启动那分求法的心。

  所以「令他生疑起信念」,让人人有疑,疑了,会追求,追求的信念非常重要,念,就是起念,这种我有疑心,到底是什么法,我要赶快相信,佛陀应该有什么样的妙法,这「有什么样的妙法」,这个念要生起,这叫做追求。

  这个念,这个念是从何而起?念,是心缘前境,要先有心,后才有念,我们的心去缘,缘外面的境,这一念起,看看「念」字,上面一个「今」就是现在,「今」下面一个「心」,那就是我们的心,去缘外面的境界,佛陀现在现神变相这个境界,在我的心里,所以作念,所以心缘境,缘面前的境,这样叫做「念」。

  所以「重作示相为之念」,这个境缘过之后,本来都心无念,境这样过了,佛陀就是这样,我就是等,只是这样而已,这样不会精进,所以心缘了这个境,又再重作那个境界,心念追求这个境界,这叫做「念」,在佛陀这个时间,真的很需要,需要我们的心要凝聚在一起,对这个境界的追求。

  是佛光明

  神通之相

  今当问谁

  尔时

  弥勒菩萨欲自决疑

  《法华经序品第一》

  刚才说过,弥勒菩萨没有疑,但是他是隐明,将明的隐起来,其实他是示暗,说,我也不知道,我也应该要来追求,我也要问,看看要问谁?这就是弥勒菩萨的慈悲,他的智慧。

  所以:

  又观四众

  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及诸天龙鬼神等

  众会之心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是在那个场面,不只是很多菩萨,不只是很多比丘、比丘尼,还有诸天龙神等,众会之心,都同样就是有这念疑,所以为了要解决大家的疑:

  而问文殊师利言

  以何因缘

  而有此瑞

  神通之相

  放大光明

  照于东方万八千土

  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文,要问文殊菩萨,为什么佛陀现在大放光明?能够照于东方万八千的世界,这是什么样的因缘?尤其是这万八千世界,这样很多的国土,每一尊佛的国土都很庄严。

  尤其是在那些国土,那些世界,不管是上至天堂,或者是下至地狱,种种生活方式,还有诸佛在说法,每个国土,诸佛在说法,好像明明历历都在,释迦佛的白毫相光,所照普遍的地方,过去好像没有这样,现在是为什么呢?所以弥勒菩萨找到对象,对象就是文殊菩萨,所以这是前文。

  我们来解释说,开始那些长行的文,都说完了,这是描述那个境界,弥勒菩萨隐明示暗,表达自己也有疑,表达自己也要请问,所以找到他的对象要来问,这样问的原因我们知道,不过担心有的人还不清楚,所以在集经时,把这一段很重要的文,再重诵,把要问的话再重诵。

  为什么要重诵?我们在读经中有偈文,这叫做重诵,重宣此义;你们常常读到,「重宣此义」,我们要知道这个偈,偈就是重诵,重新再将长行文再读一遍,同时长行文若没有的,可以再补充,因为这个法是很重要,所以要重复再补充,所以才用重诵,用偈文。

  重诵的偈文,应该有二种意义,或者为护道法会者念全文,后面才来的,因为人都是陆陆续续来,来的时候,佛陀已经经文说过了,《无量义经》还是已经讲一半,或者是已经开始,因为那些过去佛陀说过的,他没有听到,他进来才开始听,这样陆陆续续来的,前面,前前后后才听到的,这样的人也应该不少。

  所以为了这种前后来的人,要让他们更完全知道,所以他重诵一次,从头说起,用偈文。

  再来,也就是说,虽然从头开始听,不过不清楚也不很了解,他再听偈文重复一次,这样不很了解的人,应该也会了解,这就是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互相的对答:

  于是弥勒菩萨

  欲重宣此义

  以偈问曰

  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

  《法华经序品第一》

  两位菩萨的慈悲,尤其是弥勒菩萨,已经是修行无始以来,现在已经在兜率天宫,将准备下降人间成佛,应该他什么都知道,我们也了解,为什么释迦佛会比弥勒佛,先被授记成佛?因为释迦佛,与弥勒菩萨同时修行的时候,一个是入人群,用大慈悲的心入人群,结成就了很多好缘,好因缘,众生缘具足。

  弥勒菩萨就是唯识修慧,只讲智识、智慧,所以他跟众生的缘还没有具足,可见智慧已经很充足了,智识都很普遍,为什么他现在说,他也有疑问呢?其实,这就是慈悲,为了未来的众生,能够让他们更体会佛法,深入佛法。

  所以他就提出了这分「隐明示暗」,他的选择,了解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所以说起来,文殊菩萨就是智慧,弥勒菩萨是慈悲,所以一位慈悲的菩萨,来请教智慧的菩萨,要让全场的人,大家能很彻底相信,很了解佛陀完整的大法,悲智双运的妙法,就是在这个时刻,开始要开讲出来,要大家尊重。

  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为未来的众生开启大法的因缘,所以我们大家要很用心体会,诸佛菩萨的慈悲,彼此之间的配合,这个因缘,给了我们未来的众生,所以我们大家要生稀有之心,这个法是很难得,所以我们要很尊重,好好把握,时时在法中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