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门龙象>> 佛教学者>>正文内容

洪修平教授专页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洪修平教授简介

  洪修平教授,男,1954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77-198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81-1984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读研究生,师从孙叔平、王友三教授,198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5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师从严北溟教授,198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1995年受南京大学委派,先后到美国贝鲁特学院、密西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等校访问研究并讲学一年。2000年赴德国访问讲学三个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陕西老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副主编以及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以教学和科研的突出成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并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

洪修平教授佛学内容推荐

洪修平教授佛教文章大全

----------------------------------------------------------------------------------------------------------

  研究方向

  主要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已出版《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佛教文化历程》、《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玄学》、《惠能评传》等多部学术著作,并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汤用彤学术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先后主持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史"、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禅宗与全真道心性论比较研究"、国家教委专项研究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以及江苏省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佛道哲学与传统医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并正参加季羡林、汤一介主编的十二卷《中国佛教史》(承担隋唐佛教卷)和张岂之主编的八卷本《中国思想学术史》(承担隋唐卷)的写作。

  学术影响

  学术成果多次被《中国哲学年鉴》和《中国宗教年鉴》重点介绍,被海内外学术论著所引用;学术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复印、转载或摘录;包括《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光明日报》、《佛学研究》和《鹅湖》、《中国佛学》等在内的海内外报刊都曾专门刊发学术书评,对有关论著做出较高评价,具有较大的社会反响。多次应邀赴欧、美、韩、日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港澳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应邀在韩国延世大学、德国弗赖堡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麦狄逊大学、贝鲁特学院、库兹城大学、霍尔巴特和威廉史密斯大学等讲学或做学术讲座。

  主讲课程

  1、中国哲学史(本科生)

  2、禅宗与中国哲学(本科生)

  3、文化与当代(本科生)

  4、老子精读与研究(留学生)

  5、中国佛教哲学史(硕士生)

  6、儒佛道三教关系史与论(硕士生)

  7、佛教与中国伦理(硕士生)

  8、佛教原著选读(硕士生)

  9、东方哲学与宗教概论(硕士生)

  10、佛教哲学原著精读(博士生)

  11、儒佛道三教关系专题研究(博士生)

  指导研究生的情况

  (至2010年)指导硕士研究生3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人,港台学生1人)

  指导博士研究生38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人,港台学生1人)

  指导博士后4人

  指导进修教师(访问学者)5人(其中外国学者3人)

  主要著作和论文著作类

  1、《禅宗与精神分析》(译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十大名僧》(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台湾佛光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国宗教史》上、下册(合著)山东齐鲁出版社1991年版

  4、《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个人专著) 台湾佛光出版社1991年版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禅学与玄学》(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台湾扬智出版社1994年版

  (韩文版)韩国云住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国禅学思想史》(个人专著)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7、《中国禅学思想史纲》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中国佛教文化历程》(个人专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9、《肇论注译》(个人专著) 台湾佛光出版社1996年版

  10、《如来禅》(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台湾圆明出版社1999年版

  11、《惠能评传》(合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修订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3、《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合著) 河北省佛协2000年12月

  14、《国学举要·佛学卷》 湖北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

  15、《儒学文化大观》(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16、《江苏佛教史》(主编) 延边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

  论文类

  1、《王充元气自然论的贡献与局限》 载《宗教与无神论研究论集》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4年

  2、《从"理"的不同含义看朱熹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因素及其局限性》载《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3、《佛教般若思想的传入和魏晋玄学的产生》载《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专刊

  4、《严北溟和佛学研究》 载《文汇报》1986年8月19日

  5、《也谈两晋时代的玄佛合流问题》载《中国哲学史研究》(北京)1987年第2期

  6、《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载《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87年第3期

  7、《佛教的中国化与僧肇的哲学思想》载《复旦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8、《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载《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9、《禅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载《文献》(北京)1989年第4期

  10、《读〈世界十大宗教〉》 载《人民日报》1989年7月28日

  11、《禅宗能拯救西方精神危机吗》载《书林》(上海)1989年第12期

  12、《惠能行历与〈坛经〉略辨》 载《禅》(河北)1990年第1期

  13、《略论禅宗的中国化特色》载《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90年第1期

  14、《马祖禅法大义要述》 载《禅》(河北)1990年第2期

  15、《禅宗--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载《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5、6期

  16、《论佛教的中国化与禅宗研究》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1年8月号

  17、《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 载《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18、《论惠能门下的禅学特色》 载《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19、《略论佛教与儒、道的互补》 载《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4期

  20、《儒佛道三教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载(台湾)《哲学与文化》1992年2月

  21、《略论法融牛头禅的特色》 载《禅》(河北)1992年第1期

  22、《从名僧名士的双重人格看中华文化的兼融性》载《中华文化》(西安)1992年创刊号

  23、《从"三教"关系看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

  载《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廿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24、《法门寺与中国佛教文化》

  载《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25、《惠能南宗禅学思想辨义与新探》载《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

  26、《略论宋代禅学的新特点》 载《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27、《般若与禅观》 载《禅学研究》(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28、《略论玄学与禅学的相异互补与相通相摄》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3年3月

  29、《关于中国佛学史研究现状的几点思考》载《宗教》(南京)1993年第1期

  30、《一个流传广影响大的佛教宗派--禅宗》载《中国文化》(西安)1993年第3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完人"人格及其历史价值》载《中国教育报》1993年7月14日

  32、《略论圆瑛"解行相应、弘法救世"的佛学思想特色》载《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古吴轩出版社1993年9月

  33、《楼观道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载《老子与中华文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34、《试论玄禅人生观的异同》载(台湾)《孔孟月刊》1994年1月

  35、《联系做人,学以致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笔谈》载《中华文化》1993年第6期

  36、《玄禅的社会人生观之比较》载《漳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

  37、《从宝志、傅大士看中土禅风之初成》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4年2月

  38、《中国传统文化的"完人"人格及其历史价值》

  载《东方伦理道德与青少年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2月版

  39、《略论天台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

  40、《老庄玄学与僧肇佛学》 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41、《略论五祖弘忍门下的分头弘化》 《禅学研究》第二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42、《太虚近代佛教的革新运动及人间佛教的提倡》《佛学研究》第三期(1994)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4年版

  43、《达摩祖师西来意》 《少林禅苑》1995年第一期

  44、《美国宗教研究一瞥》 载《社科信息》1995第5期

  45、《佛教与现代社会人生》 《社会科学报》1995年7月6日

  46、《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完人"人格》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7、《顿悟心性,自在超然》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48、《传统与现代 中国与世界》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3期

  49、《论中国佛教人文特色形成的哲学基础-兼论儒佛道人生哲学的互补》载《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1-2期

  50、《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载《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51、《中国禅与如来禅》 载《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4期

  52、《佛教文化历程与现代社会人生》载《闻思》创刊号 华文出版社1997年3月版

  53、《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 载《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2期

  54、《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教改的步伐能否再大些》载《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5、《略论楞伽师、楞伽禅与中国禅宗》载《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

  56、《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 载《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4期

  57、《儒佛道三家互补的现代意义》 载《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12期

  58、《玄佛合流、六家七宗与〈肇论〉》 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59、《精选佛经注释》第17章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 《中国哲学年鉴1997》 哲学研究杂志社1998年2月版

  61、《惠能南宗顿悟成佛论研究》载《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62、《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载《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2期

  63、《论摩罗什及其弟子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载《1992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中国历史上的佛教问题》台湾佛光出版社1998年版

  64、《中国佛教人文精神的历史与未来》载《1993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佛教未来前途之展开》

  台湾佛光出版社1998年版

  65、《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 载《佛学研究》1998年刊

  66、《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载《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2期

  67、《即心即佛与自在解脱──惠能佛性论思想研究》载台湾《中国佛学》第二卷第一期(1999年4月)

  68、《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从思想理论的层面看佛教的中国化》载台湾《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年7月出版

  69、《中国佛教文学概述》 载《上海佛教》1999年第5期

  70、《近代佛学研究的重要人物概述》 载《正法研究》学术年刊创刊号,1999年11月版

  71、《关于念佛与禅以及念佛禅》载台湾《佛藏》杂志第15期,1999年10月出版

  72、《宗教情怀与真理认知》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9年第12期

  73、《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载台湾《中国佛学》2000年春季号4月版

  74、《六祖惠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思想研究》 载《两岸当代禅学论文集》(下)台湾南华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版

  75、《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与三教关系》 载《思想家》(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76、《中国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人生》 载《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9期

  77、《论儒家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78、《关于〈坛经〉若干问题的研究》载《佛教与历史文化》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

  79、《六祖惠能的不立文字和不拘一说》载《觉群》(上海)2000年9月刊(总第三期)

  80、《小乘禅数之学略述》 载《禅》杂志2000年第4期

  81、《论惠能大师革新佛教的意义及对佛教中国化的推进》载《普门学报》(台湾)2001年1月号

  承担项目

  1、国家教委专项基金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 1996-1999

  2、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禅宗与全真道心性论之比较研究 1997-2000

  3、江苏省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佛道哲学与传统医学 1997-2000

  4、南京大学青年项目:佛教与中国哲学1988-1989

  5、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史1990-1994

  6、国家教委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惠能评传》1996-1998

  7、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佛学与儒道关系研究2000

  8、教育部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汉魏两晋禅学研究2001

  9、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子项目:《大藏经》续编(禅学、律学、唯识学)2002-2006

  10、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汉唐)2004-2008

  11、“985”二期建设项目子项目:“东方宗教与哲学” 2005-2008

  获得奖项

  1、 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2)

  2、获“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4)

  3、《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5)4、《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4)

  5、《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获全国首届汤用彤学术奖(1994)

  6、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1996)

  7、《中国禅学思想史纲》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二届优秀图书奖一等奖(1995)

  8、《中国禅学思想史纲》获江苏新闻出版局优秀图书奖二等奖(1995)

  9、《中国禅学思想史纲》获江苏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

  10、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1997)

  11、《中国佛教文化历程》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7)

  12、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1998)

  1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8)

  14、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1999)

  15、《惠能评传》获南京大学优秀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0)

  16、《惠能评传》江苏省普通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00)

  17、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0)

  18、《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1)

  19、南京大学2002年度光汇优秀社科奖(2002)

  20、南京大学2002年优秀教学奖(2002)

  21、《国学举要》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

  22、《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5)

  中国禅学思想史内容提要

  《中国禅学思想史》是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禅学思想通史。它在佛教中国化的宏大背景下,勾勒并叙述了禅学思想在中土演变发展的全部历史。从思想之源印度禅,到中土禅风之初发成、禅学向禅宗的过渡、禅宗的分化,终至明清时禅学的衰微,探讨了佛学由盛而衰的发展必然性。对与中国传统儒道关切密切的汉魏两晋南北朝和唐宋时禅宋的发展和分化,尤其给予了详细的介绍与精到的评价。提纲挈领,大笔如椽,公允不偏,于史的传述中,嵌入思想的发展,演变和传承,对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禅学义理及其融合精神进行了开拓性的阐释,成功地展现了禅学思想的中国化历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禅学思想之源

  第一节 印度禅及其初传

  第二节 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数之学

  第三节 支娄迦谶所传的大乘禅学

  第二章 禅学在中土的展开

  第一节 依教修心与禅智双运

  第二节 禅观与空观

  第三节 真空妙有与禅观

  第四节 中土禅风之初成

  第三章 从禅学到禅宗

  第一节 达摩祖师西来意

  第二节 达摩禅之渐传

  第三节 禅学向禅宗的过渡

  第四节 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

  第四章 禅宗的分化

  第一节 四祖下旁出的牛头禅

  第二节 五祖门下的分头弘化

  第三节 南北宗对立的形成

  第五章 神秀北宗禅

  第一节 神秀生平与北宗资料

  第二节 神秀北宗的禅法

  第三节 北宗的传法世系

  第六章 惠能南宗禅

  第一节 惠能与《坛经》

  第二节 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

  第三节 顿悟心性的解脱修行观

  第四节 惠能禅与传统思想文化

  第七章 曹溪门徒与超佛祖师禅

  第一节 曹溪门徒

  第二节 荷泽神会系

  第三节 南岳怀让系

  第四节 青原行思系

  第八章 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

  第一节 沩仰宗

  第二节 临济宗

  第三节 曹洞宗

  第四节 云门宗

  第五节 法眼宗

  第九章 禅宗的演进与禅学的新特点

  第一节 宋代禅学之特点

  第二节 禅宗诸家之演进

  第三节 士大夫参禅与“文字禅”

  第十章 中国禅学思想的衰微

  第一节 元明清帝王与禅

  第二节 临济宗的持续发展

  第三节 曹洞宗的勉强维持

  第四节 禅门的颓败与禅学的没落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修订本)内容简介

  这部禅宗研究专著繁征博引,对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作了条分缕析的深刻阐述,论证充分、可靠。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视野开阔、视角新颖。作者坚持历史的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从外来佛教与传统哲学文化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并从佛教中国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考察禅宗的形成与分化发展。

  目录

  序

  序

  绪论

  第一章 人心与止观:禅宗思想溯源

  第一节 早期禅学概观

  第二节 般若与禅观

  第三节 人心、佛性与解脱

  第二章 心境与心性:达摩禅之展开

  第一节 藉教悟宗与安心符道

  第二节 身佛不二与息妄显真、任性逍遥

  第三节 随心自在、无碍纵横

  第四节 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

  第三章 无心与观心:南能北秀之分化

  第一节 心境本寂、绝观忘守

  第二节 南北禅宗对立之形成

  第三节 观心看净、方便通经

  第四章 佛性与实相:曹溪的顿悟禅(上)

  第一节 惠能与《坛经》

  第二节 以空融有、空有相摄

  第五章 识心与见性:曹溪的顿悟禅(下)

  第一节 即心即佛、自在解脱

  第二节 识心见性、顿悟成佛

  第六章 超佛与越祖:南宗禅的繁盛

  第一节 超佛任运与无心自然

  第二节 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

  第三节 杨岐黄龙与宋代禅学

  第七章 禅宗与中国哲学

  第一节 三教合一与农禅并作

  第二节 传统哲学发展的环节

  附录

  一 主要阅读书目

  二 主要参考书目

  三 人名索引

  四 词语索引

  后记

  修订后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