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觉醒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来源: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觉醒的境界

 

  不论是经由禅修还是其他深层的灵性历程,每当我们安住于这种完美的平衡状态,就会遇到更不寻常的意识状态、自发的觉醒及深刻的体悟,这些状态会自动出现在开放的心与平衡的心智中,有如神圣的恩典,甚至像灵光乍现。这些体悟会以许多形式出现,有时由崇高的平等心进入虚空,从寂静的空无生起一切事物,整个宇宙会消失, 不久又再度出现。从所有自我感和形相感中释放,会带来极度的平静, 也向我们显示超越所有形式和有限存在的自由。有时这种关于虚空的体悟非常安宁而平静,有时却如雷电般令人震惊。有些学生向虚空深入开启后,会茫然数周之久,不确定如何回到日常生活。停止和虚空的经历有时会有绝对虚无的味道,有时却有充满奥秘而意味深长的丰富感。经历空无时,可能有许多不同的面向。

  在这种完美平等心的阶段,学生会了解所有认同形式、所有存在本然的苦难和痛苦。我们在较早的阶段中体验并看见苦难,却不了解它。在平等心中,我们的了解和接纳使我们直接理解超越所有存在、形式、限制的自由和不朽。每当出现这种体悟,就会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喜悦,了解万古以来我们在生命中的流浪、纠缠,而现在我们已经解开执著, 终于尝到自由的滋味。

  其他同样具有启明作用的体悟也会出现,向我们显示全然的自由和解脱就在生命本身之中。当我们的心能体悟所有事物本然的完整与完美时,就会产生清晰的视野。就像艾略特所说的“变动世界里的静止点”,我们能在自己与他人之外,在所有努力之外,达到整体而完全的感觉、超越与爱。就如神秘主义者所说的,我们就在这里觉醒,在佛陀的身内、在基督的体内,即使是世上的有限事物,都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甜美与纯净。

  在修行的深入阶段,深刻的顿悟和神秘的觉醒会持续展现。生命不断改变的本质,显示意识如何被我们经验为万物的创造者和容纳者。我们发现自己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实相。意识能被体验为明亮的光, 或是经验的丰富容器里满溢而出的宝石,像银河的群星散发出光芒。我们清澈的心可以照亮人为的时空。我们能直接看见当下的一切如何存在,看见整个时间感和创造感只是意识所玩的把戏,其中的个人认同只是镜子制造出来的,而“时间只是上帝不让所有事情同时发生的方法”。在每个刹那,我们能体认分离错觉的生起,生活在隐藏了一切之下的伟大平静中。

  这时,过去支持我们的旧方式逐渐死去,产生惊人的生命新视野。这种死亡与再生的过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在此之前可能需要几星期、几个月或几年的禅修和祷告,也可能会突然发生,在手术台上、经由强大的巫术仪式或其他特殊的情境。有些人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发现人的心有可能达到完美的平衡与伟大。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每当它被发现,它就开始转化我们。虽然我们无法一直保持在这种状态中, 但就像我们曾经爬到山巅,尝过内在自由的滋味,它能渗透并影响我们日后的整个生活。我们再也不会相信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因为我们已经死过,所以不再害怕以旧有的方式死去。这被称为“死亡前的垂死”,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妙的整体感和平等心。

  最后,这个过程的礼物就是了解宇宙最基本的“法”,也就是法则、道的教诲。我们看见佛陀的教诲,所有生活中的苦都来自于贪求、恐惧和有限的认同。我们在其中发现自由,脱离个体的纠结使我们放空, 又与一切联结。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心都有可能解脱,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我们终于看见灵性修行真的非常单纯,整个过程就是打开和放下的道路,觉察而不依恋单一事物的道路。这个教导使我们越过所有诱惑和魔鬼,经历死亡和再生的整个过程,就如我的老师阿姜查所说的:

  如果你放弃一点点,就能获得一点点平静,如果你放弃许多,就会得到更多平静。所以,无论你执著何处,放下它,回到中心。学习以平衡和开放看待生命的变动。

  结束本章时,容我提醒你,上座部提供的这个引导,只是众多灵性开启的路径之一。即使是天生就有能力进入这些领域的人,也会发现这些经验有其益处和限制。无论开启的程度多么巨大、开悟的经验多么强烈,也必定有下滑的时候。当你一层一层下滑时,会再度面临旅程中的所有困难。

  当我们回到日常意识状态时,会发现自己有时被这些状态深深地转化,有时却没有!这些状态顶多留给我们较大的平衡感和无畏感,以及自在、柔软的心灵与心智,但我们终究只能放下它们。如果这些课题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会学到的。

  一位中国老禅僧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位禅师在多年宁静的禅修之后,发现自己并未真正开悟,于是去见师父,说:“求求您,我可否到山顶找间小屋,待在那儿直到完成修行?”师父知道他已经成熟,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位禅僧在上山的路上遇见一位扛著大包袱下山的老人。老人问他.:“出家人,你要去哪里?” 禅僧回答:“我要到山顶打坐,若不开悟,就宁可死在那里!”由于老人看来充满智慧,禅僧就问他:“老先生,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开悟吗?”这位老人其实是文殊师利菩萨,传说他总是在即将开悟的人面前出现。老人放下包袱, 包袱落到地上。就像所有美好的禅宗故事,禅僧就在那一刻开悟了。“你是指开悟就这么简单,只要放下,不执著任何东西!”接下来,刚开悟的禅僧回头看著老人,问道:“那么现在呢?”老人的回答是弯腰再拿起包袱,朝镇上走去。

  这个故事显示出灵性修行的两个面向:放下我们对所有事物的执著和认同,我们只是暂时借用这个躯壳而已。一旦了解这点,我们又必须以关怀的心再度进入世界。我们必须拿起包袱,背著它回到人间的生活。我们现在可以像菩萨般游走,如同已跨越生死领域的人,以崭新的方式自由地活著。我们在这种自由中,为世界带来它最需要的、一颗了解与慈悲之心。

返回目录

----------------------------------------------------------------------------------------------------------------

更多杰克·康菲尔德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