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北传《杂阿含经》对照:杂因诵 因缘相应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北传《杂阿含经》对照:杂因诵 因缘相应

 

  杂阿含经卷十三

  因缘相应 (上)

  321( 二八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结所系法,随生味着,

  顾念,心缚则爱生;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如人种

  树,初小软弱,爱护令安,壅以粪土,随时溉灌,冷暖调适,以是因缘,然后彼树得增长大。如是比丘

  结所系法,味着将养则生恩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

  集。若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

  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

  初小软弱,不爱护,不令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

  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烧以成粪,或扬以疾风,或投之流水。比丘!于意云何?非

  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耶’?答言:‘如是,世尊’!‘如是比丘!

  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2( 二八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所取法,随生味着,顾

  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

  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譬大树,根干、枝条、柯叶、华果,下根深固,

  壅以粪土,溉灌以水,彼树坚固,永世不朽。如是比丘!于所取法,随生味着,顾念、心缚,其心驱驰,

  追逐名色;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

  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心不顾念,

  无所缚着,识则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

  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则纯大苦聚灭。

  犹如种树,不随时爱护,令其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

  段段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烧以成粪,或扬以疾风,或投之流水。比丘!于意云何?

  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耶’?答言:‘如是,世尊’!‘如是比

  丘!于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识不驱驰追逐名

  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

  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323( 二八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

  一静处,专精禅思,生如是念:世间难入,所谓若生、若老、若病、若死、若迁,若受生,然诸众生生、

  老、死,上及所依,不如实知。我作是念:何法有故生有?何法缘故生有?即正思惟,起无间等知,有

  有故生有,有缘故生有。复思惟:何法有故有有?何法缘故有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有故

  有有,取缘故有有。又作是念:取复何法有故取有?何法缘故取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法

  味着、顾念、心缚,爱欲增长,彼爱有故取有;爱故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诸比丘!于意示何?譬如缘膏油及炷、灯明得烧,数增油、炷,彼灯明得久住不’

  ?答言:‘如是,世尊’!‘如是诸比丘!于色取味着,顾念、心缚,增长爱缘故取,取缘有,有缘生,

  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我时复作是念:何法无故无此老病死?何法灭故老病死

  灭?即正思惟,起如实无间等,无生则无老病死,生灭故则老病死灭。复作是念;何法无故无生?何法

  灭故生灭?即正思惟,起如实无间等,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又复思惟:何法无故有无?何法灭故

  有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观,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灭。又作是念:何法无故取无?何法灭故取

  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观,所取法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心不缚着,爱则

  灭;彼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诸

  比丘!于意云何?譬如油、炷然灯,若不增油、治炷,非彼灯明未来不生、尽、磨灭耶’?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如是诸比丘!于所取法,观察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心不缚

  着,爱则灭;爱灭则取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4( 二八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

  一静处,专精禅思,如上广说。差别者:譬如载樵十束、二十束、三十束、四十束、五十束、百束、千

  束、百千束,积聚烧然,作大火聚。若复有人增其干草、樵薪,诸比丘!于意云何?此火相续,长夜炽

  然不’?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诸比丘!于所取法,味着,顾念,心缚着,增其爱缘取,

  取缘有,乃至纯大苦聚集。诸比丘!若彼火聚炽然,不增樵草,诸比丘于意云何?彼火当灭不’?答言:

  ‘如是,世尊’!‘如是诸比丘!于所取法,观察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缚着,

  爱则灭;爱灭则取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5( 二八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

  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

  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

  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

  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

  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

  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

  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

  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

  是纯大苦聚灭。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道迹;古仙人从此迹去,我今随去。譬

  如有人游于旷野,披荒觅路,忽遇故道、古人行处,彼则随行。渐渐前进,见故城邑,故王宫殿,园观、

  浴池,林木清净。彼作是念:我今当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当知!我游旷野,披荒求路,忽见故

  道、古人行处,我即随行。我随行已,见故城邑,故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流清净。大王可往,居止

  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丰乐安隐,人民炽盛。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迹;古

  仙人去处,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

  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

  …。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

  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在家、出家,彼诸四众,闻法正向!信

  乐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6( 二八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尔

  时、尊者舍利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摩诃拘絺罗,共相问讯庆慰已,于一面坐。语尊者摩诃拘絺罗:

  ‘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尊者

  舍利弗问尊者摩诃拘絺罗:‘云何尊者摩诃拘絺罗!有老不’?答言:‘有,尊者舍利弗’!复问:

  ‘有死不’?答言;‘有’。复问:‘云何老死自作耶?为他作耶?为自他作耶?为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生缘故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为自作?为他作?为自

  他作?为非自他无因作’?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然彼名色缘识生’。复问:‘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答言:‘尊者舍

  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缘名色生’。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

  摩诃拘絺罗:‘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

  名色缘识,此义云何’?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于空地,

  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

  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

  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摩诃拘絺罗,乃有如是甚深义辩,种种难问,皆悉能答!如无价宝

  珠,世所顶戴,我今顶戴尊者摩诃拘絺罗,亦复如是。我今于汝所,快得善利,诸余梵行数诣其所,亦

  得善利,以彼尊者善说法故。我今以此尊者摩诃拘絺罗所说法故,当以三十种赞叹、称扬、随喜。尊者

  摩诃拘絺罗,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厌

  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向,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

  灭尽向,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乃至识,厌

  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于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舍利弗,能作如

  是种种甚深正智之问!犹如世间无价宝珠,人皆顶戴,汝今如是,普为一切诸梵行者之所顶戴,恭敬、

  奉事。我于今日,快得善利,得与尊者共论妙义’。时二正士更相随喜,各还所住。

  327( 二八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四大身厌患,

  离欲,背舍而非识。所以者何?见四大身有增、有减,有取、有舍,而于心、意、识,愚痴无闻凡夫,

  不能生厌,离欲,解脱。所以者何?彼长夜于此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

  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离欲,背舍。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

  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小过。彼心、意、识,

  日夜、时克,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

  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多闻圣弟子,于诸缘起善思惟观察,所谓乐触缘生乐受,乐受觉时如实知乐受

  觉,彼乐触灭,乐触因缘生受亦灭,止、清凉、息、没。如乐受,苦触……。喜触……。忧触……。舍

  触因缘生舍受,舍受觉时如实知舍受觉,彼舍触灭,彼舍触因缘生舍受亦灭,止、清凉、息、没。彼如

  是思惟:此受触生、触乐、触缚,彼彼触乐故彼彼受乐,彼彼触乐灭彼彼受乐亦灭,止、清凉、息、没。

  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生厌,于受、想、行、识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8( 二九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四大色身,

  生厌,离欲,背舍,但非识。所以者何?四大色身现有增、减,有取、有舍;若心、若意、若识,彼愚

  痴无间凡夫,不能于识生厌,离欲,背舍,长夜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

  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离欲,背舍。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

  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

  识,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弥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技条,放一取

  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多闻圣弟子,于诸缘起思惟观察,所谓乐触缘生乐

  受,乐受觉时如实知乐受觉,彼乐触灭,乐因缘生乐受亦灭,止、清凉、息、没。如乐受,苦触……。

  喜触……。忧触……。舍触因缘生舍受,舍受觉时如实知舍受觉,彼舍触灭,舍触因缘生舍受亦灭,止、

  清凉、息、没。譬如两木相磨,和合生火,若两木离散,火亦随灭。如是诸受缘触集,触生,触集,若

  彼彼触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触集灭故,彼彼受集亦灭,止、清凉、息、没。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

  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解脱,我说彼于苦得解脱’。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9( 二九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说内触法,汝等为取不’?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稽首礼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所说内触法,我已取也’。时彼比丘于佛

  前如是如是自记说,如是如是世尊不悦。尔时、尊者阿难在佛后执扇扇佛,佛告阿难:‘如圣法律内触

  法,异于此比丘所说’。阿难白佛:‘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内触法,诸比丘闻已,

  当受奉行’。佛告阿难:‘善哉!谛听,当为汝说。此诸比丘取内触法,应如是思惟:若众生所有种种

  众苦生,此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作如是取时,当知此苦,亿波提因,亿波提集,忆波提生,亿

  波提转。复次、比丘内触法,又亿波提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取时,当复知亿波提爱因,爱集,

  爱生,爱转。复次、比丘取内触法,当复知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是取时,当知世间所念端政

  之色,于彼爱生而生,系而系,住而住。若诸沙门、婆罗门,于世间所念端政之色,作常想、恒想、安

  隐想、无病想、我想、我所想而见,则于此色爱增长,爱增长已亿波提增长,亿波提增长已苦增长,苦

  增长已则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我说彼不解脱苦。譬如路侧清凉池水,香味具足,有人以毒着中。

  阳春之月,诸行路者风热渴逼,竞来欲饮。有人语言:士夫!此是清凉池,色、香、味具足,然中有毒,

  汝等勿饮!若当饮者,或令汝死,或近死苦。而彼渴者,不信而饮,虽得美味,须臾或死,或近死苦。

  如是沙门、婆罗门,见世间可念端政之色,作常见、恒见、安隐见、无病见、我、我所见,乃至不得解

  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诸沙门、婆罗门,于世间可念端政之色,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

  常、苦、空、非我,彼爱则离;爱离故亿波提离,亿波提离故则苦离,苦离故则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离。

  譬如路侧清凉池水,香味具足,有人以毒着中。阳春之月,诸行路者风热渴逼,竞来欲饮。有人语言:

  此水有毒,汝等勿饮!若当饮者,或令汝死,或近死苦。彼则念言:此水有毒,若当饮者,或令我死,

  或近死苦。我且忍渴,食干□饭,不取水饮。如是沙门、婆罗门,于世间可念(端政)之色,观察如病、

  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乃至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故阿难!于此法如是见,

  如是闻,如是觉,如是知;于过去、未来,亦如此道如是观察’。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330( 二九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

  边时,思量众生所有众苦种种差别,此诸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思量取因,取集,取生,取转,

  若彼取灭无余,众苦则灭。彼所乘苦灭道迹如实知,修行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

  谓取灭。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思量彼取爱

  因,爱集,爱生,爱转,彼爱永灭无余,取亦随灭。彼所乘取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

  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爱灭。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则思量彼爱何因,

  何集,何生,何转?知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彼受永灭无余,则爱灭。彼所乘爱灭道迹如实知,

  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受灭。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

  思量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知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缘,彼触永灭无余,则受灭。彼所乘

  触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

  苦边时,思量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当知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彼

  六入处永灭无余,则触灭。彼所乘六入处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六入处何因,何集,何生,何转?知彼六入处名色

  因,名色集,名色生,名色转,名色永灭无余,则六入处灭。彼所乘名色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

  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名色灭。复次、比丘!思量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名色何因,

  何集,何生,何转?知彼名色识因,识集,识生,识转,彼识永灭无余,则名色灭。彼所乘识灭道迹如

  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识灭。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

  苦边时,思量彼识何因,何集,何生,何转?知彼识行因,行集,行生,行转;作诸福行善识生,作诸

  不福不善行不善识生,作无所有行无所有识生,是为彼识行因,行集,行生,行转,彼行永灭无余,则

  识灭。彼所乘行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行灭。复次、比丘!

  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知彼行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

  无明转。彼福行无明缘,非福行亦无明缘,非福不福行亦无明缘,是故当知彼行无明因,无明集,无明

  生,无明转,彼无明永灭无余,则行灭。彼所乘无明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

  究竟苦边,所谓无明灭’。佛告比丘:‘于意云何?若不乐无明而生明,复缘彼无明作福行、非福行、

  无所有行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多闻圣弟子,不乐无明而生明,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如是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言:‘善哉!善哉!比丘!

  我亦如是说。汝亦知此,于彼彼法起,彼彼法生;彼彼法灭,彼彼法灭,止、清凉、息、没。若多闻圣

  弟子,无明离欲而生明,身分齐受所觉,身分齐受所觉时如实知;若寿分齐受所觉,寿分齐受所觉时如

  实知;身坏时寿命欲尽,于此诸受一切所觉,灭尽无余。譬如力士取新熟瓦器,乘热置地,须臾散坏,

  热势悉灭。如是比丘!无明离欲而生明,身分齐受所觉如实知;寿分齐受所觉如实知;身坏命终,一切

  受所觉悉灭无余’。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1( 二九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异比丘:‘我已度疑,离于犹豫,拔邪见

  刺,不复退转。心无所著故,何处有我?为彼比丘说法,为彼比丘说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所谓

  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

  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纯大

  苦聚灭。如是说法,而彼比丘犹有疑惑、犹豫。先不得得想,不获获想,不证证想;今闻法已,心生忧

  苦、悔恨、朦没、障碍。所以者何?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

  寂灭、涅槃。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

  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续,相续灭,是

  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

  涅槃’。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2( 二九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

  系,得此识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缘生触;此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苦、乐、受觉

  因起种种。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如是内有识身,外有名色,此二缘生六触入处,六触所触故,智者生苦、乐受觉因起种种。何等为六?

  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愚夫、黠慧,彼于我所修诸梵行者,有何差别’?比丘白佛言: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演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

  爱缘不尽,身坏命终,还复受身;还受身故,不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此愚痴凡夫本

  不修梵行,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身坏命终,还复受身;还受身故,不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

  苦。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身坏命终,

  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

  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

  诸梵行,种种差别’。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3( 二九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身非汝所有,亦非余人所有,

  谓六触入处,本修行愿受得此身。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彼多闻圣弟子,

  于诸缘起,善正思惟观察:有此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所谓此有故有当来生老病

  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是名有因、有缘世间集。谓此无故六识身无,六触身、六受身、

  六想身、六思身无,谓此无故无有当来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若多闻圣弟子,于

  世间集、世间灭,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入,是名圣弟子招此善法,得此善法,知此善法,入此善

  法;觉知、觉见世间生灭,成就贤、圣、出离、贯穿、正尽苦,究竟苦边。所以者何?谓多闻圣弟子,

  世间集、灭如实知,善见、善觉、善入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4( 二九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

  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

  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

  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

  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定,法如,法

  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

  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

  生法,正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

  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

  从何来?于此没当何之?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说我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

  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

  子,于因缘法、缘生法,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335( 二九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

  善义、善味,纯一清净,梵行清白,所谓大空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大空法经?所谓此

  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缘生老死者,若有问言:彼谁老死?

  老死属谁?彼则答言:我即老死,今老死属我,老死是我所,言命即是身。或言:命异、身异。此则一

  义,而说有种种。若见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无有;若复见言命异身异,梵行者所无有。于此二边,

  心所不随,正向中道,贤圣出世如实、不颠倒、正见,谓缘生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

  入处、名色、识、行。缘无明故有行,若复问言;谁是行?行属谁?彼则答言:行则是我,行是我所,

  彼如是命即是身;或言命异身异。彼见命即是身者,梵行者(所)无有;或言命异身异者,梵行者亦无

  有。离此二边,正向中道,贤圣出世如实、不颠倒、正见,所谓缘无明行。诸比丘!若无明离欲而生明,

  彼谁老死,老死属谁者,老死则断、则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若比丘无明

  离欲而生明,彼谁生,生属谁;乃至谁是行,行属谁者,行则断、则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

  未来世成不生法。若比丘无明离欲而生明,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大空法经’。佛说

  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6( 二九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缘起法,法说、义说。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缘起法法说?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

  是名缘起法法说。云何义说?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

  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

  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染污、

  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闇、无明、大

  冥,是名无明。缘无明行者,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

  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

  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缘名色六

  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缘六入处

  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缘触受者,云何为

  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缘爱

  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缘取有者,云何为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缘有生者,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

  是名为生。缘生老死者,云何为老?若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呻吟、短气、前

  输,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斑驳,闇钝垂熟,造行艰难,羸劣,是名为老。云何为死?彼彼众生,

  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阴时到,是名为死。此死及前说老,是名老死。是

  名缘起义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7( 二九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谓缘起法,为世尊作,为余人作耶’?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

  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所谓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

  已,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38( 三0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庆慰,庆慰已,退

  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昙!为自作自觉耶’?佛告婆罗门:‘我说(此是无记),自作自觉此是无

  记’。‘云何瞿昙!他作他觉耶’?佛告婆罗门:‘他作他觉,此是无记’。婆罗门白佛:‘云何我问

  自作自觉说言无记,他作他觉说言无记,此义云何’?佛告婆罗门:‘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

  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

  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彼婆罗门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339( 三0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宾舍。尔时、尊者□陀迦旃延,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

  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正见,云何正见?云何世尊施设正见’?佛告□陀迦旃延:‘世间有

  二种依,若有、若无,为取所触;取所触故,或依有,或依无。若无此取者,心境系着、使,不取、不

  住,不计我,苦生而生,苦灭而灭;于彼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自知,是名正见,是名如来所施设正

  见。所以者何?世间集,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无者不有;世间灭,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有者无有。是名

  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

  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尊者□陀迦旃延闻佛所说,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340( 三0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阇崛山,遥见世尊。见已,诣佛所,白佛言:‘瞿昙!欲有

  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佛告迦叶:‘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

  第二,亦如是说。第三,复问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阿支罗迦叶:‘随汝所问’。阿支罗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苦自作耶’?佛告迦叶:‘苦自作

  者,此是无记’。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他作耶’?佛告迦叶;‘苦他作者,此亦无记’。迦叶复

  问:‘苦自他作耶’?佛告迦叶:‘苦自他作,此亦无记’。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

  因作耶’?佛告迦叶:‘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亦无记’。迦叶复问;‘云何瞿昙!所问苦自作耶,

  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无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佛告迦叶:‘非无此苦,

  然有此苦’。迦叶白佛言:‘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佛告迦叶;‘若受

  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若

  自他作苦),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

  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

  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

  不因他度,于正法律心得无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尽寿作优婆塞,证知我’!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牸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尔时、世尊

  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

  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稽首礼

  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

  不久,为护犊牸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

  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槃,汝等当往供养其身’。尔时、世尊为阿

  支罗迦叶授第一记。

  341( 三0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于路见玷牟

  留外道出家,少有所营,至耆阇崛山游行。遥见世尊,往诣其所,共相庆慰,共相庆慰已,于一面住。

  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解说不’?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今非论时,须入城乞食,

  来还当为汝说’。第二说亦如是。第三复请:‘沙门瞿昙!将于我所作留难不?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随汝意问,当为汝说’。玷牟留外道出家即问:‘沙门瞿昙!苦乐自作耶’?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说苦乐自作者,此是无记’。复问;‘沙门瞿昙!苦乐他作耶’?佛告玷牟留

  外道出家:‘说苦乐他作者,此是无记’。复问:‘瞿昙!苦乐为自他作耶’?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说苦乐自他作者,此是无记’。复问:‘瞿昙!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说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是无记’。广说如上阿支罗迦叶经。乃至世尊为玷牟留外道出家授第一

  记。

  杂阿含经卷十四

  因缘相应 (中)

  342( 三四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浮弥比丘,住耆阇崛山。时有众多外道出家,

  诣尊者浮弥所,共相问讯庆慰,共相问讯庆慰已,退坐一面。语尊者浮弥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

  答与不’?尊者浮弥语诸外道出家;‘随汝所问,当为汝说’。时诸外道出家问尊者浮弥:‘苦乐自作

  耶’?尊者浮弥答言:‘诸外道出家!说苦乐自作者,世尊说言:此是无记’。复问:‘苦乐他作耶’?

  答言:‘苦乐他作者,世尊说言:此是无记’。复问;‘苦乐自他作耶’?答言:‘苦乐自他作者,世

  尊说言:此是无记’。复问:‘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答言:‘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者,世尊说言;

  此是无记’。诸外道出家复问:‘云何尊者浮弥!苦乐自作耶说言无记?苦乐他作耶说言无记?苦乐自

  他作耶说言无记?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说言无记?今沙门瞿昙说苦乐云何生’?尊者浮弥答言:‘诸

  外道出家!世尊说:苦乐从缘起生’。时诸外道出家,闻尊者浮弥所说,心不欢喜,呵责而去。

  尔时、尊者舍利弗,去尊者浮弥不远,坐一树下。尔时、尊者浮弥知诸外道出家去已,往诣尊者舍

  利弗所。到已,与舍利弗面相庆慰,庆慰已,以彼诸外道出家所问事,具白尊者舍利弗:‘我作此答,

  得不谤毁世尊!如说说不?如法说不?为是随顺法、行法,得无为余因法论者来难诘呵责不’?尊者舍

  利弗言:‘尊者浮弥!汝之所说,实如佛说,不谤如来。如说说,如法说,法行法说,不为余因论义者

  来难诘呵责。所以者何?世尊说苦乐从缘起生故。尊者浮弥!彼诸沙门、婆罗门所问,苦乐自作者,彼

  亦从因起生。言不从缘起生者,无有是处。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说者,彼亦从缘起生,

  若言不从缘生者,无有是处。尊者浮弥!彼沙门、婆罗门所说苦乐自作者,亦缘触生,若言不从触生者,

  无有是处。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者,彼亦缘触生,若言不缘触生者,无有是处’。

  尔时、尊者阿难去舍利弗不远,坐一树下。闻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所论说事。闻已从座起,往诣

  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以尊者浮弥与尊者舍利弗共论说,一一具白世尊。佛告阿难:‘善哉!善

  哉!阿难!尊者舍利弗,有来问者,能随时答。善哉舍利弗!有应时智故,有来问者,能随时答。若我

  声闻,有随时问者应随时答,如舍利弗所说。阿难!我昔时住王舍城山中仙人住处,有诸外道出家,以

  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来问于我,我为斯等,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而为记说,如尊者舍利弗所

  说。阿难!若诸沙门、婆罗门,苦乐自作,我即往彼问言:汝实作是说,苦乐自作耶?彼答我言:如是。

  我即问言:汝能坚执持此义?言是真实,余则愚者,我所不许。所以者何?我说苦乐所起异于此。彼若

  问我:云何瞿昙所说苦乐所起异者?我当答言:从其缘起而生苦乐。如是说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

  他无因作者,我亦往彼,所说如上’。阿难白佛:‘如世尊所说义,我已解知:有生故有老死,非缘余,

  有生故有老死;乃至无明故有行,非缘余,有无明故有行。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

  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343( 三四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住耆阇崛山。时

  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定起,诣舍利弗所,共相庆慰,共相庆慰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

  ‘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仁者且问,知者当答’。尊者摩

  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多闻圣弟子,于此法律,成就何法,名为见具足,直见成就,成就于佛不

  坏净,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多闻圣弟子,于不善法如

  实知,不善根如实知,善法如实知,善根如实知。云何不善法如实知?不善身业,口业,意业,是名不

  善法,如是不善法如实知。云何不善根如实知?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是名不善

  根,如是不善根如实知。云何善法如实知?善身业,口业,意业,是名善法,如是善法如实知。云何善

  根如实知?谓三善根:无贪,无恚,无痴,是名三善根,如是善根如实知。尊者摩诃拘絺罗!如是多闻

  圣弟子,不善法如实知,不善根如实知,善法如实知,善根如实知故,于此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

  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

  有余耶’?尊者舍利弗言:‘有。若多闻圣弟子,于食如实知,食集、食灭、食灭道迹如实知。云何于

  食如实知?谓四食。何等为四?一者、鹿抟食,二者、细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是名为食,

  如是食如实知。云何食集如实知?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是名食集,如是食集如实知。云何

  食灭如实知?若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无余断:舍、吐、尽、离欲、灭、息、没,是名食灭,

  如是食灭如实知。云何食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

  正定,是名食灭道迹,如是食灭道迹如实知。若多闻圣弟子,于此食如实知,食集如实知,食灭如实知,

  食灭道迹如实知,是故多闻圣弟子,于正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

  此正法,悟此正法’。尊者摩诃拘絺罗复问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有余耶’?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摩诃拘絺罗!复更有余。多闻圣弟子,于漏如实知,漏集如实知,漏灭如实知,漏灭道迹如实知。

  云何﹝有﹞漏如实知?谓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是名漏,如是漏如实知。云何漏集如实知?无明

  集是漏集,是名漏集如实知。云何漏灭如实知?无明灭是漏灭,如是漏灭如实知。云何漏灭道迹如实知?

  谓八正道,如前说,如是漏灭道迹如实知。若多闻圣弟子,于漏如实知漏集如实知漏灭如实知,漏灭道

  迹如实知故,多闻圣弟子、于此法律,正见具足,乃至悟此正法’。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

  ‘正有此等,更有余耶’?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亦更有余。多闻圣弟子,于苦如实知,苦

  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苦如实知?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怨

  憎会苦,所欲不得苦:如是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如是苦如实知。云何苦集如实知?当来有爱,喜

  贪俱,彼彼乐着,是名苦集,如是苦集如实知。云何苦灭如实知?若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无

  余断,乃至息、没,是名苦灭,如是苦灭如实知。云何苦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如上说,是名苦灭

  道迹,如是苦灭道迹如实知。多闻圣弟子,如是苦如实知,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如实知。如是圣弟子,

  于我法律,具足正见,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复问尊者舍利

  弗:‘正有此法,复有余耶’?尊者舍利弗答言:‘更有余。谓多闻圣弟子,老死如实知,老死集如实

  知,老死灭如实知,老死灭道迹如实知。(老死),如前分别经说。云何老死集如实知?生集是老死集。

  生灭是老死灭。老死灭道迹,谓八正道,如前说。多闻圣弟子,于此老死如实知,乃至老死灭道迹如实

  知。如是圣弟子,于我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圣弟子于行如实知,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

  实知。云何行如实知?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无明集是行集,

  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无明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

  如前说。摩诃拘絺罗!是名圣弟子,行如实知,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知。于我法律,正见具足,

  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摩诃拘絺罗复问尊者舍利弗:‘唯有

  此法,更有余耶’?舍利弗答言:‘摩诃拘絺罗!汝何为逐?汝终不能究竟诸论,得其边际。若圣弟子

  断除无明而生明,何须更求’!时二正士共论义已,各还本处。

  344( 三四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如我所说波罗延耶阿逸多

  所问:

  若得诸法数,若复种种学,具威仪及行,为我分别说。舍利弗!何等为学?何等为法数’?

  时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复默然。佛言:‘真实,舍利弗’!舍利弗白佛言:‘真

  实,世尊!世尊!比丘真实者,厌,离欲,灭尽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厌,离欲,灭尽向。彼

  食灭是真实灭,觉知已,彼比丘厌,离欲,灭尽向,是名为学’。‘复次、真实,舍利弗’!舍利弗白

  佛言:‘真实,世尊!世尊!若比丘真实者,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彼从食集生,若

  真实即是灭尽,觉知此已,比丘于灭,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数法’。佛告舍利

  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比丘于真实生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数’。如是说已,世尊即起入室

  坐禅。尔时、尊者舍利弗知世尊去已,不久,语诸比丘:‘诸尊!我不能辩世尊初问,是故我默念住。

  世尊须臾复为作发喜问,我即开解如此之义。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异句、异味问斯义者,我

  亦悉能乃至七夜,以异句、异味而解说之’。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舍利弗,作奇特未曾有说,于

  大众中,一向师子吼言:我于世尊初问,都不能辩,乃至三问,默然无答。世尊寻复作发喜问,我即开

  解。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异句、异味问斯义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异句、异味而解说之’。

  佛告比丘:‘彼舍利弗比丘,实能于我一日一夜,乃至七夜,异句、异味所问义中,悉能乃至七夜,异

  句、异味而解说之。所以者何?舍利弗比丘善入法界故’。佛说此经已,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45( 三四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

  不可意。何等为三?谓老,病,死。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等正觉

  不出于世间,世间亦不知有如来、应、等正觉知见,说正法律。以世间有老,病,死三法,不可爱、不

  可念、不可意故,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知有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正法律。

  以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老,病,死。何等为三?谓贪,恚,痴。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贪,恚,

  痴。何等为三?谓身见,戒取,疑。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身见,戒取,疑。何等为三?谓不正思

  惟,习近邪道,及懈怠心。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正思惟,习近邪道,及懈怠心。何等为三?谓

  失念,不正知,乱心。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失念,不正知,乱心。何等为三?谓掉,不律仪,不

  学戒。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掉,不律仪,不学戒。何等为三?谓不信,难教,懈怠。复有三法不

  断故,不堪能离不信,难教,懒惰。何等为三?谓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复有三法不断故,

  不堪能离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何等为三?谓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复有三法不断故,

  不堪能离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何等为三?谓无惭,无愧,放逸。此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恭敬、

  戾语、习恶知识。所以者何?以无惭、无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习恶知识故,不

  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难教,懒惰;懒惰故掉,不律仪,不学戒;不学戒故,

  失念,不正知,乱心;乱心故,不正思惟,习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身见,戒取,疑;疑故,不

  离贪,恚,痴;不离贪、恚、痴故,不堪能离老,病,死。

  断三法故,堪能离老,病,死。云何三?谓贪,恚,痴,此三法断已,堪能离老,病,死。复三法断故,

  堪能离贪,恚,痴。云何三?谓身见,戒取,疑,此三法断故,堪能离贪、恚、痴。复三法断故,堪能

  离身见,戒取,疑。云何为三?谓不正思惟,习近邪道,起懈怠心,此三法断故,堪能离身见,戒取,

  疑。复三法断故,堪能离不正思惟,习近邪道,及懈怠心。云何为三?谓失念心,不正知,乱心,此三

  法断故,堪能离不正思惟,习近邪道,及心懈怠。复三法断故,堪能离失念心,不正知,乱心。何等为

  三?谓掉,不律仪,犯戒。此三法断故,堪能离失念心,不正知,乱心。复有三法断故,堪能离掉,不

  律仪,犯戒。云何三?谓不信,难教,懒惰。此三法断故,堪能离掉,不律仪,犯戒。复有三法断故,

  堪能离不信,难教,懒惰。云何为三?谓不欲见圣,不乐闻法,好求人短。此三法断故,堪能离不信,

  难教,懒惰。复三法断故,堪能离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好求人短。云何为三?谓不恭敬,戾语,习恶

  知识。此三法断故,离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好求人短。复有三法断故,堪能离不恭敬,戾语,习恶知

  识。云何三?谓无惭,无愧,放逸。所以者何?以惭、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

  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精进故不掉,住律仪,

  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不乱心故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着身

  见,不着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贪,恚,痴;离贪,恚,痴故,堪能断老,病,死’。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46( 三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若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所共恭敬、

  尊重,供养佛及诸声闻众,大得利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都不恭敬、尊重,供养众邪异道,

  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尔时、众多异道,聚会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昔来,常为国王、大臣、

  长者、居士,及余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但恭敬、供养沙门瞿

  昙、声闻大众,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此众中,谁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诣彼沙门瞿昙众中出

  家,闻彼法已,来还广说;我等当复用彼闻法,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其信乐,可得还复供

  养如前’。时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听被法已,

  来还宣说’。时诸外道,诣须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众聚集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先来为诸国

  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国王、

  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间,悉共奉事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我此众中,谁有聪明、黠慧,堪能密往

  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学道,闻彼法已,来还宣说,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我此众还得恭敬、尊

  重、供养。其中有言:唯有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昙法中,出家学道,闻彼说法,悉能受持,来

  还宣说。是故我等故来相请,仁者当行’!

  时彼须深默然受请,诣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众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经行。尔时、须深诣众多比

  丘而作是言:‘诸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时众多比丘,将彼须深,诣世尊

  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须深,欲求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尔

  时、世尊知外道须深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当度彼外道须深,令得出家’。时诸比丘,愿度须深

  出家,已经半月。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

  有’。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

  心善解脱耶’?比丘答言:‘不也,须深’!复问:‘云何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

  乐,具足第二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比丘答言:‘不也,须深’!复问:‘云何尊者离喜,舍

  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耶’?答言:‘不也,须深’!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

  善解脱耶’?答言:‘不也,须深’!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

  记说’?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作是说已,众多比丘各从座起而去。

  尔时、须深知众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诸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得正受,而复记说自

  知作证。作是思惟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众多比丘,于我面前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即问彼尊者:得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不起

  诸漏,心善解脱耶?彼答我言:不也,须深!我即问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记说

  自知作证!彼答我言:得慧解脱。作此说已,各从座起而去。我今问世尊:云何彼所说不同,前后相违,

  不得正受而复说言自知作证’?佛告须深:‘彼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

  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

  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佛告须深:‘不问汝知

  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见法住智’!佛告须深:‘我今问汝,随意答

  我。须深!于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须深答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

  不离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

  离无明而有行耶’?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佛告须深:‘无生

  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耶’?须深白佛言:‘如是,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

  ‘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耶’?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

  明灭而行灭’。佛告须深:‘作如是知、如是见者,为有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不’?须深

  白佛,‘不也,世尊’!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

  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

  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

  (须深)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过!我于正法中盗密出家,是故悔过’。佛告须深:

  ‘云何于正法中盗密出家’?须深白佛言:‘世尊!有众多外道,来诣我所,语我言:须深!当知我等

  先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恭敬、供养,而今断绝,悉共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汝今

  密往沙门瞿昙声闻众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还来宣说,我等当以彼闻法,教化世间,令彼恭敬供养

  如初。是故世尊!我于正法律中盗密出家,今日悔过,唯愿世尊听我悔过,以哀愍故’!佛告须深:

  ‘受汝悔过。汝当具说:我昔愚痴、不善、无智,于正法律盗密出家,今日悔过,自见罪、自知罪,于

  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

  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佛告须深:‘今当说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

  盗贼,缚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盗,愿王处罪。王言:将罪人去,反缚两手,恶声宣令,周遍国

  中,然后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缚两手,恶声

  宣唱,周遍城邑,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日中,王问: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

  复敕臣:复劖百矛。至日晡时,复劖百矛,彼犹不死。佛告须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

  宁有完处如手掌不’?须深白佛:‘无也,世尊’!复问须深;‘时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缘,受苦极

  苦剧不’?须深白佛;‘极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难堪,况三百矛当可堪忍’!佛告须深:‘此

  尚可耳,若于正法律盗密出家,盗受持法,为人宣说,当受苦痛倍过于彼’。佛说是法时,外道须深漏

  尽意解。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47( 三四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成就十种力,得四无畏,

  知先佛住处,能转梵轮,于大众中震师子吼言: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广说乃至纯大

  苦聚集;纯大苦聚灭。诸比丘!此是真实教法显现,断生死流,乃至其人悉善显现。如是真实教法显现,

  断生死流,足令善男子正信出家,方便修习,不放逸住。于正法律精勤苦行,皮筋骨立,血肉枯竭,若

  其未得所当得者,不舍殷勤精进方便,坚固堪能。所以者何?懈怠苦住,能生种种恶不善法,当来有结

  炽然,增长于未来世生老病死,退其大义故。精进乐独住者,不生种种恶不善法,当来有结炽然苦报,

  不于未来世增长生老病死,大义满足,得成第一教法之场。所谓大师面前,亲承说法,寂灭,涅槃,菩

  提正向,善逝正觉。是故比丘!当观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学。我今出家,不愚、不惑,有果、

  有乐,诸所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当如是学’!佛说是经已,诸比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48( 三四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来比丘,善出家,善得己利,

  旷世时时得生圣处。诸根具足,不愚不痴,不须手语,好说、恶说堪能解义。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

  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说法:寂灭,涅槃,菩

  提正向,善逝等正觉,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

  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诸比丘!难得之处已得,生于圣处,诸根具足,乃至纯大苦聚集,纯大苦灭。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自利,利他,自他俱利。如是出家,不愚不痴,有果、有乐,有乐果报,供养衣

  服、饮食、卧具、汤药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是故比丘当如是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349( 三五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

  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

  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

  所说,欢喜奉行。

  350( 三五一)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住舍卫国象耳池侧。尔时、尊者

  那罗语尊者茂师罗言:‘有异信、异欲、异闻、异行觉想、异见审谛忍,有如是正自觉知见生,所谓生

  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尊者茂师罗言:‘有异信、异欲、异闻、异行觉想、异见审谛忍,有如

  是正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生故有老死,不异生有老死,如是说有’。‘尊者茂师罗!有异信、乃至异忍,

  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寂灭、涅槃耶’?尊者茂师罗答言:‘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

  所谓有灭、寂灭、涅槃’。复问尊者茂师罗:‘有灭则寂灭、涅槃说者,汝今便是阿罗汉诸漏尽耶’?

  尊者茂师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问,亦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殊胜语尊者茂师罗:‘汝今且止,我当为汝答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言:‘我今且止,

  汝为我答’。尔时、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寂灭、涅槃’

  。时尊者那罗问尊者殊胜言:‘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寂灭、涅槃者,汝今便是

  漏尽阿罗汉耶’?尊者殊胜言:‘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非漏尽阿罗汉也’。尊者那罗言:‘所说

  不同,前后相违!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复言非漏尽阿罗汉耶’!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

  ‘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

  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那罗言:‘彼尊者殊胜所说,汝复云何’?尊者那罗语尊者阿难言:‘尊者

  殊胜,善说真实,知复何言’!时彼正士各各说已,从座起去。

  351( 三五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法不

  如实知,法集、法灭、法灭道迹不如实知,彼非沙门、沙门数,非婆罗门、婆罗门数;彼亦非沙门义、

  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法不如实知?云何法

  集不如实知?云何法灭不如实知?云何法灭道迹不如实知?谓于老死法不如实知,老死集,老死灭,老

  死灭道迹不如实知。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不如实知,六入

  处集、六入处灭、六入处灭道迹不如实知。如是诸法不如实知,法集、法灭、法灭道迹不如实知。若诸

  沙门、婆罗门,于法如实知,法集、法灭、法灭道迹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沙门之沙门数,婆

  罗门之婆罗门数,彼以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何等法如实知?何等法集、法灭、法灭道迹如实知?谓老死法如实知,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

  道迹如实知。如是生……。有……

  。取……。爱……。受……。触……。六入处如实知,六入处集、六入处灭、六入处灭道迹如实知。如

  是诸法如实知,法集、法灭、法灭道迹如实知’。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2( 三五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法不如

  实知,法集、法灭、法灭道迹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非沙门之沙门数,非婆罗门之婆罗门数;

  彼亦非沙门义,非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何等法

  不如实知?何等法集、法灭、法灭道迹不如实知?谓六入处法不如实知,六入处集、六入处灭、六入处

  灭道迹不如实知,而于触如实知者,无有是处;触集、触灭、触灭道迹如实知者,无有是处。如是受、

  爱、取、有、生、老死如实知者,无有是处。若沙门、婆罗门,于六入处如实知,六入处集、六入处灭、

  六入处灭道迹如实知者,于触如实知,斯有是处。如是受、爱、取、有、生、老死如实知者,斯有是处’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3( 三五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诸沙门、

  娑罗门,于六入处不如实知,而欲超度触者,无有是处;触集、触灭、触灭道迹超度者,无有是处。如

  是超度受、爱、取、有、生、老死者,无有是处;超度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者,无有是处。若

  沙门、婆罗门,于六入处如实知,六入处集、六入处灭、六入处灭道迹如实知,而超度触者,斯有是处。

  如是超度受、爱、取、有、生、老死者,斯有是处;乃至超度老死灭道迹者,斯有是处’。佛说是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4( 三五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觉知老死,觉知老死集、

  老死灭、老死灭道迹;如是乃至当觉知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云何当觉知老死?觉知缘生故有老

  死,如是老死觉知。云何老死集(觉知)?生集是老死集,如是老死集觉知。云何老死灭觉知?谓生灭

  是老死灭,如是老死灭觉知。云何老死灭道迹觉知?谓八圣道是老死灭道迹,如是老死灭道迹觉知。乃

  至云何行觉知?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觉知。云何行集觉知?谓无明集是行集,如是行集

  觉知。云何行灭觉知?无明灭是行灭,如是行灭觉知。云何行灭道迹觉知?谓八圣道是行灭道迹,如是

  行灭道迹觉知’。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5( 三五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十四种智。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何等为四十四种智?谓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灭智,老死灭道迹智。如是生……。有……。

  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智,行集智,行灭智,行灭道

  迹智,是名四十四种智’。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6( 三五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十七种智。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云何七十七种智?生缘老死智,非余生缘老死智,过去生缘老死智,非余过去,生缘老死智,

  未来生缘老死智,非余未来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离欲法、灭

  法、断知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

  …。行无明缘行智,非余无明缘行智,过去无明缘行智,非余过去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余

  未来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无欲法、灭法、断智,是名七十七

  种智’。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7( 三五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增法、减法。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云何增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是名增

  法。云何减法?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减法’。佛说

  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8( 三五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

  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不思量,不妄想,无使、

  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59( 三六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则有使、

  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不思

  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

  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0( 三六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思量,有妄想,则有使、

  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则有往来,有往来故则有生死,有生死故则有未来世生老

  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不思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不入名色,

  不入名色故则无往来,无往来故则无生死,无生死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1( 三六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多闻比丘,云何如来施设

  多闻比丘’?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多闻比丘!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若有比丘闻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多闻比

  丘。如是(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多闻比

  丘。是名如来所施设多闻比丘’。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2( 三六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谓说法比丘,(云何说法

  比丘)?云何如来施设说法比丘’?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说法比丘!诸

  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若有比丘说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比丘。如

  是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是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比丘。诸比

  丘!是名如来施设说法比丘’。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3( 三六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法次法向,诸比丘!云何

  名为法次法向’?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

  奉行’。佛告诸比丘:‘若比丘于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如是生乃至行,生厌,

  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诸比丘!是名如来施设法次法向’。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

  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十五

  因缘相应

  364( 三六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见法般涅槃,云何如来说

  见法般涅槃’?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为说见法般涅槃!诸比丘闻

  已,当受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于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

  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涅槃’。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5( 三六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独一

  静处,专精禅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间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而彼众生于老死之上出世

  间道不如实知。即自观察:何缘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观察,得如实无间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缘

  生故有老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此生?寻复正思惟,无间等起知,缘有故有生。寻复正思惟:何缘故

  有有?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有取故有有。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取?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

  等起观察:取法味着、顾念,缘触爱所增长。当知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如是纯大苦聚集。譬如缘油、炷而然灯,彼时时增油、治炷,彼灯常明,炽然不息,如前来叹譬城譬广

  说’。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6( 三六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勤方便,修习禅思,内寂

  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老死如实显现,

  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如实显现。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

  ……。名色……。识……。行如实显现,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

  如实显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7( 三六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

  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已,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谓老死如实显现,乃至行如实显现;此诸

  法,无常,有为,有漏,如是如实显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8( 三六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

  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趺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

  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缘生有老死,及纯大苦聚集。纯大苦聚灭。彼毗婆尸佛正

  坐七日已,从三昧觉,说此偈言: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永离诸疑惑,知因缘生法。若知因生苦,

  知诸受灭尽,知因缘法尽,则知有漏尽。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永离诸疑惑,知有因生苦。如此诸

  法生,梵志勤思禅,永离诸疑惑,知诸受灭尽。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永离诸疑惑,知因缘法尽。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永离诸疑惑,知尽诸有漏。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普照诸世间,如日住

  虚空,破坏诸魔军,觉诸结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69( 三七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郁毗罗尼连禅河侧大菩提所,不久当成正觉。往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

  跏趺坐,正身正念,如前广说。

  第一 因缘相应

  --------------------------------------------------------------------------------

  1   相  应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因 缘 篇

  第一 因缘相应

  第一  佛陀品

  [一] 第一 法说1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答世尊曰:‘大德!’世尊乃如

  第一 因缘相应                                       一

  相应部经典二                                        二

  是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彼等诸

  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缘起者何耶?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

  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

  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丘!

  此谓生起。

  四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

  2 色灭,有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

  有取灭。由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

  恼等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五  世尊说此已,彼诸比丘而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

  [二] 第二 分别2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宣说曰:]‘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

  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以此宣说曰:

  ‘诸比丘!何为缘起?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

  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

  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

  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

  3 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

  丘!以此谓之老死。

  五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

  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六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

  此谓之有。

  七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

  第一 因缘相应                                       三

  相应部经典二                                        四

  丘!以此谓之取。

  八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

  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九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

  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

  受。

  一O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

  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一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

  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一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

  4 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一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一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

  此谓之行。

  一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

  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一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

  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三] 第三 道迹3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我]为汝等,说3邪道迹与正道迹。[汝

  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以此

  宣说:

  三  ‘诸比丘!所谓邪道迹者何耶?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斯是

  全苦蕴之集。诸比丘!以此谓邪道迹。

  5 四  诸比丘!所谓正道迹者何耶?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

  第一 因缘相应                                       五

  相应部经典二                                        六

  ……如斯是全苦蕴之灭。诸比丘!以此谓正道迹。’

  [四] 第四 毗婆尸4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毗婆尸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之前,

  尚未成正觉,为菩萨时,于正念而思念:‘此世间实陷于苦;生、老、衰、殁、再

  生,然又不知出离此苦,不知老死之[出离]。何时能知此苦之[出离],老死之出

  离耶?’

  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何故有老死?缘何有老死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缘生故有老死。’

  四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何故有生?缘何有生耶?’诸比丘!

  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有故有生,缘有而有生。’

  五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而有有?缘何而有有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取故而有有,缘取而有有。’

  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取?缘何而有取耶?’诸比

  6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维与慧生知解:‘有爱故而有取,缘爱而有取。’

  七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爱?缘何而有爱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受故而有爱,缘受而有爱。’

  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受?缘何而有受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触故而有受,缘触而有受。’

  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触?缘何而有触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六处故有触,缘六处而有触。’

  一O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六处?缘何而有六处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名色故有六处,缘名色而有

  六处。’

  一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名色?缘何而有名色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识故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

  一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识?缘何而有识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行故有识,缘行而有识。’

  第一 因缘相应                                       七

  相应部经典二                                        八

  7 一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行?缘何而有行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无明故有行、缘无明而有行。’

  一四  如是,缘无明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一五  诸比丘!‘是集、是集,’于是毗婆尸菩萨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

  生、明生、光生。

  一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老死?何灭而老死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生故无老死,生灭乃老死灭。’

  一七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生?何灭乃生灭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有故无生、有灭乃生灭。’

  一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有?何灭乃有灭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取故无有,取灭乃有灭。’

  一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取?何灭乃取灭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爱故无取,受灭乃取灭。’

  8 二O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爱?何灭乃爱灭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受故无爱,受灭乃爱灭。’

  二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受?何灭乃受灭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触故无受,触灭乃受灭。’

  二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触?何灭乃触灭耶?’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六处故无触,六处灭乃触灭。’

  二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六处?何灭乃六处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名色故无六处,名色灭乃六

  处灭。’

  二四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名色?何灭乃名色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识故无名色,识灭乃名色灭。’

  二五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识?何灭乃识灭耶?’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行故无识,行灭乃识灭。’

  9 二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行?何灭乃行灭耶?’诸比

  第一 因缘相应                                       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O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无明故无行,无明灭乃行灭。’

  二七  如是,此无明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全苦蕴灭。

  二八  诸比丘!‘是灭也、是灭也,’于是毗婆尸菩萨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

  生、慧生、明生、光生。’

  七佛之昭说,亦复如是。

  [五] 第五 尸弃5

  诸比丘!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六]第六毗舍浮

  诸比丘!毗舍浮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七]第七拘留孙

  诸比丘!拘留孙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八]第八拘那舍

  诸比丘!拘那舍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九]第九迦叶

  诸比丘!迦叶世尊、应共、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一0]第十大释迦牟尼瞿昙6

  10       一

  二  诸比丘!我于正觉前,末成正觉,为菩萨时,正念以生是思念:‘此世间实陷

  于苦:生、老、衰、殁、再生,然又不知此苦之出离,不知老死之[出离]。何时能

  知此苦之出离、老死之出离耶?’

  三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思念:‘何有故有老死?缘何而有老死耶?’。诸比丘!

  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缘生而有老死。’

  四~一三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念:‘何有故有生?有有、取、爱、受、触、六

  处、名色、识、行,缘何而有行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

  无明故有行,缘无明乃有行。’

  一四  如是,缘此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一五  诸比丘!‘是集、是集’,我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生。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二

  二

  一六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老死,何灭乃老死灭耶?’诸比丘!

  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生故无老死,生灭乃老死灭。’

  一七~二六诸比丘!尔时,我作如是思念:‘无何故无生,无有、取、爱、受、

  11 触、六处、名色、识、行,何灭乃行灭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

  解:‘无无明故无行,无明灭乃行灭。’

  二七  如是,此无明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二八  诸比丘!‘是灭也、是灭,’于是毗婆尸菩萨未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

  生、慧生、明生、光生。’

  于此颂曰:

  法说及分别         道迹毗婆尸

  尸弃毗舍浮         拘留孙那含

  迦叶大释迦         牟尼尊瞿昙

  第二 食品

  [一一] 第一 食7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四食者何?或粗、或细之搏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

  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三  诸比丘!此等四食,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此等四食

  12 乃以爱为因、以爱为集、以爱为生、以爱为起。

  四  诸比丘!此爱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爱乃以受为因、

  以受为集、以受为生、以受为起。

  五  诸比丘!此受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受乃以触为因、

  以触为集、以触为生、以触为起。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四

  六  诸比丘!此触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触乃以六处为因、

  以六处为集、以六处为生、以六处为起。

  七  诸比丘!此六处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六处乃以名色

  为因、以名色为集、以名色为生、以名色为起。

  八  诸比丘!此名色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名色乃以识为

  因、以识为集、以识为生、以识为起。

  九  诸比丘!此识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识乃以行为因、

  以行为集、以行为生、以行为起。

  一O 诸比丘!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行乃以无明为

  因、以无明为集、以无明为生、以无明为起。

  一一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一二  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一二] 第二 破群那8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尔时世尊曰:]

  13 二  ‘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友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四食者何耶?若粗若细

  之搏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

  住,摄受为生。’

  三  如是说时,尊者牟犁破群那,以此白世尊曰:‘大德!谁食识食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不正。我[未言众生或人]‘食’。我若言‘食’者,则

  ‘大德!谁食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

  德!何故有识食耶?’此为正问。然者其正答:‘识食为未来之再有、再生之缘,

  因有识故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

  四  ‘大德!谁者是触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触’,我若言‘触’者,则‘大德!谁触耶?’

  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未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触耶?’

  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

  五  ‘大德!谁者感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感’,我若言‘感’者,则:‘大德!谁者感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六

  之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

  何有受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

  六  ‘大德!谁者渴之耶?’

  14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渴’,我若言‘渴’者,则:‘大德!谁者是

  渴之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

  缘何有爱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七  ‘大德!谁者取着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取着’,我若言‘取着’者,则:‘大德!谁

  者是取着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

  德!缘何有取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

  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八  破群那!六触处之无余,离贪灭者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受灭乃

  取灭,取灭乃有灭,有灭乃生灭,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

  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

  [一三] 第三 沙门婆罗门(之一)9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世尊曰:]‘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

  15 知老死之灭、不知老死灭之道迹、不知生……不知有、不知取、爱、受、触、六处、

  名色、识、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行灭之道迹。诸比丘!彼等沙门、

  婆罗门者,即于沙门而非正沙门,于婆罗门而非正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

  义、或对婆罗门之义,于现在为非自知者,为非住入实证者。

  三  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老死

  灭之道迹、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

  灭、知行灭之道迹。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

  婆罗门。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在为自知者,为住入实证者。’

  [一四] 第四 沙门婆罗门(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不知此等法、不知此等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八

  法之集、不知此等法之灭、不知趣此等法之道迹。[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非正

  沙门,于婆罗门非正婆罗门……。]

  三  不知如何法?不知如何法之集?不知如何法之灭?不知如何法灭之道迹?

  四  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老死灭之道迹、不知生……有、

  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不知此等之诸法、不知此等诸法之集、不

  16 知此等诸法之灭、不知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五  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非正沙门、于婆罗门为非正婆罗门。彼

  尊者等,亦对沙门之义,或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不能自知、不能住入实证。

  六  诸比丘!虽是何之沙门、婆罗门,如此等之法、知此等法之集、知此等法之灭、

  知此等法灭之道迹。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婆罗门

  ……。]

  七  知如何法?知如何法之集?知如何法之灭?知如何趣法灭之道迹?

  八  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生、有、取、爱、

  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知此等之

  诸法、如此等诸法之柴、知此等诸法之灭、知趣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九  诸比丘!唯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婆罗门;彼尊

  者等亦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在自知,住入实证。’

  [一五] 第五 迦旃延10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17 二  尔时,尊者迦旃延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迦旃延,白世尊曰:‘大德!所谓正见、正见,大德!正见者何

  耶?’

  四  ‘迦旃延!此世间多依止于有与无之两[极端]。’

  五  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实观世间之集者、则此世间为非无者。迦旃延!依正慧以

  如实观世间之灭者,则此世间为非有者。

  六  迦旃延!此世间多为方便11所囚、计、取着。圣弟子计使、取着于此心之依处,

  不囚于‘予是我,’12无著、无住,苦生则见生,苦灭则见灭,不惑不疑,无缘他

  事,是彼智生。迦旃延!如是乃正见。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九

  相应部经典二                                        二O

  七  迦旃延!说‘一切为有,’此乃一极端。说‘一切为无,’此乃第二极端。

  迦旃延!如来离此等之两端,而依中道说法。

  八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为全苦蕴之集。

  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则是全苦蕴之灭。

  18       [一六] 第六 说法者13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一比丘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所谓说法者、说法者。说法者是何耶?’

  四  [世尊曰:]‘若比丘,为厌离老死、为离贪、为灭而说法者,彼得谓是说法比

  丘。

  五  若比丘,为厌离老死、为离贪、为灭而行,彼得谓是行法14随顺法之比丘。

  六  若比丘15,有厌离老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者,彼得谓是达现法涅槃之比

  丘。

  七  若比丘,为生[厌离、离贪、灭];若比丘,为有……,若比丘,为取……,若

  比丘为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之厌离、为离贪、为灭而说法者,

  彼得谓是说法比丘。’

  八  若比丘为厌离无明、为离贪、为灭而行,彼得谓是行法随顺法之比丘。

  九  若比丘,有厌离无明、离贪、灭、无取着,解脱者,得谓是现法涅槃之比丘。’

  [一七] 第七 阿支罗16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一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行乞。

  三  阿支罗迦叶,见世尊从远处来,见已而走近世尊,近而与世尊俱相致问及交谈、

  可记忆之语,而立于一面。

  四  立于一面之阿支罗迦叶,白世尊言:‘我等向尊者瞿昙以问琐事,若蒙尊者瞿昙

  允诺,请答所问。’

  ‘迦叶!今乃非问之时,我等即将行入聚落。’

  五  阿支罗迦叶,再白世尊言:‘我等向尊者瞿昙以问琐事,若尊者瞿昙允诺、请

  第一 因缘相应                                       二一

  相应部经典二                                        二二

  答所问。’

  ‘迦叶,今乃非问之时,我等将行入聚落。’

  六  阿支罗迦叶三度如是曰……非问之时,我等将行入聚落。

  如是说时,阿支罗迦叶向世尊如是言:‘非多,我等唯欲向尊者瞿昙稍问而已。’

  ‘迦叶!汝欲问者、即问之。’

  七  ‘瞿昙!苦是自作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八  ‘瞿昙!苦是他作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九  ‘瞿昙!苦是自作而他作耶?’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20 一O  ‘瞿昙!苦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并不然!’

  一一  ‘瞿昙!苦是无耶?如何?’

  世尊曰:‘迦叶!苦非无,迦叶!苦是有。’

  一二  ‘然则,尊者瞿昙,不知苦,不见苦耶?’

  ‘迦叶!我非不知苦,非不见苦:迦叶!我知苦;迦叶!我见苦。’

  一三  ‘‘瞿昙!苦是自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不然。’‘瞿昙!

  苦是他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自作而他

  作耶?如何?’之间,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非自作、非他作、

  无因生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无,如何?’

  之问,沙门答云:‘迦叶!苦非无、苦是有。’‘然则,尊者瞿昙乃不知苦、不见苦

  耶?’之问,沙门答云:‘迦叶!我非不知苦;迦叶!我非不见苦;迦叶!我知苦;

  迦叶!我见苦。’大德!世尊请以苦示我。大德!世尊请以苦说示于我。’

  一四  ‘迦叶!如作者与受者是同一,汝先以苦是自作者,如是之所说者,是堕于常

  见者。

  迦叶!如作者与受者是相异,于受重压者苦是他作者,如是之所说者,是堕于

  第一 因缘相应                                       二三

  相应部经典二                                        二四

  断见者。

  一五  迦叶!如来说:离此等两极端之法。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则

  21 为全苦蕴之集。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由行灭乃识灭……如是则是全苦

  蕴之灭。’

  一六  如是说时,阿支罗迦叶白世尊言:‘大德!最殊胜;大德!最殊胜;大德!譬

  如能使倒者复起……如暗中持来灯火,有眼之士可以见物,世尊为说种种法。大德!

  我归依世尊!归依法与僧伽。大德!唯我欲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具足戒。’

  一七  ‘迦叶!曾为异学者,愿于此法与律出家,欲受具足戒者,得经四月之别住试

  练后,欲作比丘,方可出家,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虽然,我亦知人之有差别。’

  一八  ‘大德!若曾为异学者,若愿于此法与律出家,而欲受具足戒者,须四月别住,

  经四月别住之试练后,欲作比丘者,可使出家,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则我愿别住

  四年,经四年别住之试练后,出家为比丘,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一九  如是,阿支罗迦叶于世尊之处得出家,受具足戒。

  四

  二O  尊者迦叶,受具足戒不久、独退居、不放逸、精勤、住于专注,不久以正良

  22 家之子,出家而为无家,对无上之究竟梵行,于现法自知,入住实证,如生已尽,

  梵行已成,应作已作,更不来此再生。

  二一  如是,尊者迦叶,成为一阿罗汉。

  [一八] 第八 玷牟留17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游方者玷牟留来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俱相致问及交谈可记忆之语,

  而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游方者玷牟留,白世尊言:‘瞿昙!苦乐是自作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四  ‘瞿昙!苦乐是他作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五  ‘瞿昙!苦乐是自作而他作耶?如何?’

  第一 因缘相应                                       二五

  相应部经典二                                        二六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六  ‘瞿昙!苦乐乃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耶?如何?’

  世尊曰:‘玷牟留!并不然。’

  七  ‘瞿昙!苦乐是无耶?如何?’

  八  ‘玷牟留!苦乐是非无;玷牟留!苦乐是有。’

  ‘然则,尊者瞿昙不知、不见苦乐耶?’

  九  ‘玷牟留!我非不知、不见苦乐;玷牟留!我知苦乐;玷牟留!我见苦乐。’

  23 一O  ‘‘瞿昙!苦乐是自作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并不然。’‘瞿

  昙!苦乐是自作、他作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并不然。’‘瞿昙!

  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并不然。’

  ‘瞿昙!苦乐是无耶?如何?’之问,沙门云:‘玷牟留!苦乐是非无;玷牟留!

  苦乐是有。’‘然则大德!瞿昙是不知苦乐、不见苦乐耶?’之问,沙门云:‘玷牟

  留!我非不知苦乐、不见苦乐。玷牟留!我知、见苦乐。’‘尊者瞿昙!请为我说示

  苦乐;尊者瞿昙!请为我说示苦乐。’

  一一  如‘受与感者是同一。’玷牟留!如汝先所云:‘苦乐是自作,’我不如是言。

  一二  如‘受与感者是相异。’玷牟留!如受重压者:‘苦乐是他作。’我不如是言。

  一三  玷牟留!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中道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则为全苦蕴之集。由无明无余、离贪灭,

  乃行灭,由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一四  如是言时,游方者玷牟留白世尊言:‘瞿昙!是最殊胜……我归依世尊,归依

  法与比丘僧。大德!请摄受我,今日以后,终身归依为优婆塞。’

  [一九] 第九 愚与贤18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世尊曰:‘诸比丘!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之愚夫,生如是之身,依此身19与外

  24 之名色,如是依此二者,有触、六触处。愚夫于此等之[六],若依其一,经验所触

  之苦乐。

  三  诸比丘!有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之贤者,生如是之身,依此身与外之名色,

  依如是此二者,有触、六触处。贤者对此等之[六]、若依其一,经验所触之苦乐。

  第一 因缘相应                                       二七

  相应部经典二                                        二八

  四  诸比丘!然而,贤者与愚者有如何之差别?其差别、差异如何耶?’

  五  ‘大德!对我等,法乃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善哉!大德!

  请述此等语之意义,诸比丘闻世尊之语已,当受持奉行。’

  六  ‘诸比丘!再当谛听,当善思念,我则为说。’

  彼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七  世尊曰:诸比丘!唯愚夫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以生此身。在愚夫不断无明、

  不尽渴爱。所以者何?诸比丘!愚夫不行梵行,实乃不行苦之灭。然而,愚夫身坏

  命终后,还再生身;彼生身故,则不得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

  以找说由苦不能解脱。

  八  诸比丘!唯贤者,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系以生此身。然而,有贤者断彼无明、

  尽其渴爱。所以者何?诸比丘!贤者行梵行,实乃行苦之灭。然而,贤者身坏[命

  25 终后],不再生身。彼不生身故,则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以我说

  由苦而解脱也。

  九  诸比丘!贤者与愚者有此之别、有此差异、有此差别。此即梵行住者。’

  [二O] 第十 缘20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缘起及缘生之法,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为

  说’。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曰:

  三  ‘诸比丘!何为缘起耶?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如来出世,或如来不出世,此

  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即是相依性。如来证于此,知于此。证于此、知于

  此,而予以教示宣布,详说、开显,分别以明示,然而即谓:‘汝等,且看!’

  四  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诸比丘!缘有而有生。诸比丘!缘取而有有。诸比丘!

  缘爱而有取。诸比丘!缘受而有爱。诸比丘!缘触而有受。诸比丘!缘六处而有触。

  诸比丘!缘名色而有六处。诸比丘!缘识而有名色。诸比丘!缘行而有识。诸比丘!

  缘无明而有行。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即相依性。

  26 如来证知。此已证知而予以教示宣布,详说、开显、分别以明示,然而即谓‘汝等,

  且看!’

  第一 因缘相应                                       二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三0

  五  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诸比丘!于此有如不虚妄性、不异如性、相依性者,

  诸比丘!此谓之缘起。

  六  诸比丘!何为缘生之法耶?诸比丘!老死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

  坏之法,离贪之法,减法。

  七  诸比丘!生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

  八  诸比丘!有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

  九~一六 诸比丘!取为……诸比丘!爱为……诸比丘!受为……诸比丘!触是

  ……诸比丘!六处是……诸比丘!名色是……诸比丘!识是……诸比丘!行是

  一七  诸比丘!无明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离贪之法、灭法。诸比丘!

  此等谓之缘生法。

  一八  诸比丘!圣弟子对此缘起及缘生之法,以正慧如实善见故,彼忆起宿世,即:

  ‘我于过去世有耶?我于过去世无耶?何故于过去世有耶?于过去如何有耶?于过

  去世如何有耶?如何而有耶?’

  一九  [彼圣弟子,]驰思未来:即:‘我于未来世有耶?于未来世无耶?何故于

  27 未来世有耶?如何于未来世有耶?我于未来世何有?如何而有之耶?’

  二0  [又圣弟子],于今之现世就已有惑。即:‘有我耶?无我耶?何故有我耶?

  如何有我耶?此众生来自何处耶?彼将赴何处耶?’不知其理。

  二一  所以者何?诸比丘!圣弟子如实对此缘起及此等缘生之法,以正慧善见故。’

  此颂曰:

  食与破群那        沙门婆罗门

  迦旃延法说        支罗玷牟留

  对愚之贤者        第十则为缘

  第三 十力品

  [二一] 第一 十力(之一)21

  第一 因缘相应                                       三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三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世尊宣曰:‘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具足四无所畏,示知牛王之事,于众中作

  狮子吼,转梵轮,济度众生。

  28     [所谓]: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受之

  集如是如是,受之灭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想之集如是如是,想之灭如是如是;

  行如是如是,行之集如是如是,行之灭如是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

  识之灭如是如是。

  此有时即彼有,此生时即彼生。此无时即彼无,此灭时即彼灭。

  三  即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四  依无明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行灭,依行灭乃识灭……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

  [二二] 第二 十力(之二)22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四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

  五  诸比丘!如是,由我善说于法,明确开显说示断纽。

  六  诸比丘!如是,由我善说,明确开显说示断纽之法,使良家之子,依信而出家

  具足修行精进,又于身体皮肤与腱与骨,残余,血肉枯竭,依人之勇猛、人之精进、

  人之精勤,应达未达者,则不舍离精进。

  29 七  诸比丘!所以者何?懈怠者住于苦,被恶不善法所覆,使大利衰微。诸比丘!

  精勤者住于乐,远离恶不善法,使大利满足。

  八  诸比丘!依劣则无能达于第一者。诸比丘!依第一则能达第一。诸比丘!师现

  前即以此梵行为第一者。诸比丘!为使未达者能达,未得者能得,未实证者能实证,

  实当应精勤。

  九  如是,此我等之出家不为空,有果,有果报。依此我等受用衣服、饮食、卧具、

  病药资具。此等虽为卑下之物,然于我等为大果、大利。

  一O  诸比丘!汝等即当如是学。诸比丘!唯依观于自利、行不放逸具足。诸比丘!

  唯依观于他利,行不放逸具足。诸比丘!唯依观于俱利、行不放逸具足。’

  [二三] 第三 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第一 因缘相应                                       三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三四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依知、见说漏之灭尽,非不知、不见而说。

  三  诸比丘!如何知、如何见为漏之灭尽耶?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

  灭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

  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为漏之灭尽。

  30 四  诸比丘!灭尽之时,我说于灭之智为有缘而非无缘。

  五  诸比丘!何为灭智之缘耶?当谓‘是解脱。’诸比丘!我说解脱是有缘而非无

  缘。

  六  诸比丘!何为解脱之缘耶?当谓‘是离贪。’诸比丘!我说离贪是有缘而非无

  缘。

  七  诸比丘!何为离贪之缘耶?当谓‘是厌离。’诸比丘!我说厌离是有缘而非无

  缘。

  八  诸比丘!何为厌离之缘耶?当谓‘是如实知见。’诸比丘!我说如实知见是有

  缘而非无缘。

  九  诸比丘!何为如实知见之缘耶?当谓‘是三摩地。’诸比丘!我说三摩地是有

  缘而非无缘。

  一O 诸比丘!何为三摩地之缘耶?当谓‘是乐。’诸比丘!我说乐是有缘而非无

  后。

  一一  诸比丘!何为乐之缘耶?当谓‘是轻安。’诸比丘!我说经安是有缘而非无

  缘。

  一二  诸比丘!何为经安之缘耶?当谓‘是喜。’诸比丘!我说喜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三  诸比丘!何为喜之缘耶?当谓‘是悦。’诸比丘!我说悦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四  诸比丘!何为悦之缘耶?当谓‘是信。’诸比丘!我说信是有缘而非无缘。

  31 一五  诸比丘!何为信之缘耶?当谓‘是苦。’诸比丘!我说苦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六  诸比丘!何为苦之缘耶?当谓‘是生。’诸比丘!我说生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七  诸比丘!何为生之缘耶?当谓‘是有。’诸比丘!我说有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八  诸比丘!何为有之缘耶?当谓‘是取。’诸比丘!我说取是有缘而非无缘。

  一九  诸比丘!何为取之缘耶?当谓‘是爱。’诸比丘!我说爱是有缘而非无缘。

  二O~二五  诸比丘!何为爱之缘耶?当谓‘是受。’……当谓‘是触’……当谓

  第一 因缘相应                                       三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三六

  ‘是六处。’……当谓‘是名。’……当谓‘是识。’……当谓‘是行。’诸比丘!

  我说行是有缘而非无缘。

  二六  诸比丘!何为行之缘耶?当谓:‘是无明。’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

  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

  缘生而有苦,缘苦而有信,缘信而有悦,缘悦而有喜,缘喜而有轻安,缘轻安而有

  乐,缘乐而有三摩地,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缘厌离而有

  32 离贪,缘离贪而有解脱,缘解脱于灭有智。

  二七  诸比丘!譬如天降雨于山顶,落大粒时,其水转向低处、充满山侧之洞穴、

  罅、隙、壑,充满山侧之洞穴、罅、隙、壑,更充满小池,充满小池更充满大池,

  充满大池更充满小河,充满小河更充满大河,充满大河,继而充之于海,大海。

  二八  诸比丘!同于此者,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

  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

  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苦,缘苦而有信,缘信而有悦,缘悦而有喜,缘喜而有轻安,

  缘轻安而有乐,缘乐而有三摩地,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

  缘厌离而有离贪,缘离贪而有解脱,缘解脱而有灭智。’

  [二四] 第四 异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一

  二  尔时,尊者舍利弗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三  时,尊者舍利弗生此思念:‘至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我宁往诣异学游方者之

  园。’

  33 四  尔时,尊者舍利弗则行近异学游方者之园。近彼等异学游方者,与之相互致问,

  交谈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向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曰:

  五  ‘友,舍利弗!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友,舍利弗!又有

  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他作。’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

  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友,舍利弗!又有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

  第一 因缘相应                                       三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三八

  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也。’

  六  ‘友,舍利弗!于此沙门瞿昙是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答沙门瞿昙之所

  说,应如何说示耶?我等不可依无实而对沙门瞿昙有所毁谤。我等将说示法随顺法,

  任何23说随顺说之同学将不住于难诘处。’

  七  ‘友!世尊云:苦乃由缘生。依何而成耶?依触而成。唯世尊作如是之所说,对

  世尊,无以无实而予谤毁,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

  难诘处。’

  八  ‘?然而,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

  业论者说示:‘苦是他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又业论者说示:

  ‘苦是自作、他作。’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又业论者说示:‘苦

  34 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沙门、婆罗门亦云:‘缘触而有苦也。’’

  九  ‘友!业论者说示:‘苦为自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24触而得经验,’

  彼不知此理。又业论者说示:‘苦是他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

  验,’彼不知此。又业论者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沙门、婆罗门,实者‘不

  依触而得经验,’彼不知此。又业论者说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

  沙门婆罗门,实者‘不依触而得经验,’彼不知此理。’

  二

  一O   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

  一一  尔时,尊者阿难至王舍城乞食,由乞食还,食后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

  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悉将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以告世尊。

  一二  ‘善哉!善哉!阿难!如舍利弗之正当说示,予说示。阿难!‘苦是缘生,’

  此乃我之所告。缘何如是耶?是依触。如是乃我所说者。无以无实谤我,任何人之

  同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难诘处。

  一三  然则阿难!业论者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云:‘缘触而有苦’.

  35 业论者沙门、婆罗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为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

  一四  然则阿难!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实者‘不依于触而

  无苦之经验,’彼不知于此处。……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非自作、非他

  第一 因缘相应                                       三九

  相应部经典二                                        四O

  作、乃无因生,’实者‘不依于触而不得经验,’彼实不知于此处。

  一五  阿难!尔时,我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一六  阿难!尔时,我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一七  阿难!当时我生是思念:‘行至王舍城乞食,为时尚早,我何不先诣异学游方

  者之园。’

  一八  阿难!尔时,我来异学游方者之园。至已,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俱相致问、交

  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阿难!彼等异学游方者,对坐于一面之我作如是言曰:

  一九  ‘友,瞿昙!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为自作。’友,瞿昙!业论

  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为他作。’友,瞿昙!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

  说示:‘苦是自作、他作。’友,瞿昙!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非

  自作、亦非他作、乃无因生。’

  二O  于此尊者瞿昙作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答尊者瞿昙之所说,应如何说

  36 示耶?不可或有无实、毁谤尊者瞿昙。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

  者,不住于难诘处。

  二一  阿难!如是云耶?我对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友!我说:‘苦是由缘

  生。缘何而成耶?是缘触。如是唯我之所说,无以无实谤我,说示法随顺法,任何

  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住于难诘处。’’

  二二  然则友!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为自作’亦云:‘缘触而有苦’

  ……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亦云:‘缘触

  而有苦。’

  二三  友!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为自作、’‘不依于触、不得经验,’

  彼实不知于此处。……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

  生,’‘不依于触,即不得经验,’彼实不知于此处。

  二四  ‘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实于一句之中不能道尽一切之义。大德!

  若对此义予详说,将更见甚深、深远者。’

  二五  ‘然者,阿难!于此,汝为显示之!’

  第一 因缘相应                                       四一

  相应部经典二                                        四二

  二六  ‘大德!若向我如是问:‘友,阿难!老死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

  何?起是如何?’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老死乃以生为因、以生为集、

  以生为生、以生为起也。’大德!我对如是为问,则作如是说。’

  37 二七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阿难!生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

  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生乃以有为因、以有为

  集、以有为生、以有为起也。’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为如是说。’

  二八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阿难!有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

  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对如是问,则如是说示:‘友!有乃以取为因、以取为

  集、以取为生、以取为起。’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

  二九~三一 ‘大德!若对我作如是问:‘友!取之因是如何?……友!爱之因是如

  何?……友!受之因是如何?……’大德!若对我如是问:‘友!阿难!触之因是

  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示:

  ‘友!触以六处为因、以六处为集、以六处为生、以六处为起。’‘友!由六触处之

  无余,依离贪灭,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受灭乃取灭,取灭乃有灭,

  有灭乃生灭,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大德!

  我对如是问,则作如是说。’

  [二五] 第五 浮弥25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一

  二  尔时,尊者浮弥于日暮自宴坐起,来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与尊者舍利弗

  38 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及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浮弥,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三  ‘友!舍利弗!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自作。’友!舍利弗!

  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他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

  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自作而他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

  说示:‘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乃无因生。’

  四  友!舍利弗!于此世尊作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应答世尊之所说,则应

  如何说示耶?不应以无实诽谤世尊。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

  第一 因缘相应                                       四三

  相应部经典二                                        四四

  不往于难诘处。’

  五  ‘友!世尊说:‘苦乐是缘生。’依何而生耶?依触乃有苦乐,如是世尊之所说,

  因无以无实,不可谤世尊,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住于难

  诘处。

  六  然则,友!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亦云:‘缘触乃

  有苦乐。’……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非自作、非他作、为无

  因生,’亦云:‘缘触乃有苦乐。’

  39 七  友!彼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自作’,‘不依触无有经验’彼实

  不知此处……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

  ‘不依触无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二

  八  时,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此论议。

  九  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方之阿难,将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论议,悉奉白世尊。

  一O  ‘苦哉,善哉!阿难!说示如舍利弗者是正说示。阿难!是即:‘苦乐是缘生,’

  是我所说。‘缘何如是?是缘触也。’如是乃我所说者,无有无实谤我,任何人之同

  学说随顺说者,不住于难诘处。

  一一  然则阿难!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亦云:‘缘

  触有苦乐,’……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了’

  亦云:‘缘触而有苦乐。’

  一二  若然,阿难!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不依触、

  无苦乐经验,’彼实不知此处。……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非自

  作、亦非他作、是无因生’;‘不依触、无苦乐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40 一三  阿难!于身以身思为因,生内之苦乐。阿难!于语以语思为因,生内之苦乐。

  阿难!于意以意思为因,生内之苦乐。

  一四  阿难!缘无明,以自身行,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缘无明,以为他身行,

  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正心为身行,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非正心为身行,缘

  此生内之苦乐。

  第一 因缘相应                                       四五

  相应部经典二                                        四六

  一五  阿难!为自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阿难!为他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一六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一七  阿难!为自意行,缘此而生内苦乐。阿难!为他意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一八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意行,缘此而生苦乐。

  一九  阿难!于此等诸法,不生无明。阿难!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无有其身

  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语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意缘此而生内之苦乐。缘

  41 此而生内之苦乐,无其田(无生起之余地)、无其事、无其理、无其论事。

  [二六] 第六 优波摩那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优波摩那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优波摩那,向世尊作是言曰:

  三  ‘大德!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

  他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

  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

  四  大德!于此,世尊是作如何说?如何语耶?若我等答世尊之所说,应如何说示

  耶?不可无实谤世尊。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将不住于难

  诘处。

  五  ‘优波摩那!我说:‘苦是缘生。’‘依何而成耶?依触而有苦。’如是是我所

  说,无有因无实谤我,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住于难诘处。

  六  然则优波摩那!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云:‘缘触有苦’

  ……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

  苦’。

  42 七  然则优波摩那!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不依触、无得经验,’彼

  实不知此处。……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不依触无

  得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二七] 第七 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为全

  第一 因缘相应                                       四七

  相应部经典二                                        四八

  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何为老死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

  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

  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

  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四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灭,而有老死灭,唯此八支圣道,是趣老死

  灭之道迹。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五  诸比丘!生者何耶?26……

  六  诸比丘!有者何耶?……

  七  诸比丘!取者何耶?……

  43 八  诸比丘!爱者何耶?……

  九  诸比丘!受者何耶?……

  一O 诸比丘!触者何耶?……

  一一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一二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一三  诸比丘!识者何耶?……

  一四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有此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诸比

  丘!此等谓之行。

  由无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

  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之缘,知如是之缘起,知如是之缘灭,知趣如是缘灭

  之道迹。诸比丘!此等圣弟子谓达见27,亦云达见,谓达此正法,谓见此正法,谓

  具足学智,谓具足学明,谓入于法流,谓圣明达慧,亦谓建立不死之扉。

  [二八] 第八 比丘28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如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

  ……

  第一 因缘相应                                       四九

  相应部经典二                                        五O

  四  知生,……

  五  知有,……

  六  知取,……

  44 七  知爱,……

  八  知受,……

  九  知触,……

  一O 知六处,……

  一一  知名色,……

  一二  知识,……

  一三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一四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

  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

  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

  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一五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

  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一六~二四 诸比丘!生者何耶?……诸比丘!有者何耶?……诸比丘!取者何

  耶?……诸比丘!爱者何耶?受、触、六处、名色、识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

  比丘!此等谓之行。

  由无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

  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二六  诸比丘!有比丘,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灭、知如

  是趣老死灭之道迹。

  二七~三六 知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

  45 知行之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

  三七  诸比丘!对此,比丘谓之达见,亦云达见、达此正法、见此正法、具足学明、

  入于法流、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第一 因缘相应                                       五一

  相应部经典二                                        五二

  [二九] 第九 沙门婆罗门(之一)29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一

  二~一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

  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不知是生……有、取、爱、受、

  触、六处、名色、识、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

  一三  诸比丘!不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于沙门非正沙门、于婆罗门非正婆

  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或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知,非入实证而住者。

  二

  一四~二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

  知趣老死灭之道迹、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

  46 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二五  诸比丘!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于沙门是正沙门,于婆罗门是正婆罗

  门。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法得自知入实证而住者。

  [三0] 第十 沙门婆罗门(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三  尔时,[世尊宣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

  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脱老死之处。

  四~一二 不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一三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

  越老死之处。

  一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30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

  死灭之道迹者,则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一五~二三 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二四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处。’

  47             此颂曰:

  二之十力缘          异学与浮弥

  第一 因缘相应                                       五三

  相应部经典二                                        五四

  及优波摩那          缘与比丘二

  沙门婆罗门

  第四 伽拉罗刹利品

  [三一] 第一 生者3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一

  二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曰:此乃32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33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34

  舍利弗!以此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

  如是说时,尊者舍利弗默然。

  三  世尊再向尊者舍利弗说……尊者舍利弗,再默然。

  四  世尊三度向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48     友!舍利弗!以此所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尊者舍利弗三度默然。

  二

  五  ‘舍利弗!35视此为不36生者耶?37舍利弗!视此为生者耶?’

  六  ‘大德!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生者以

  行厌离、离贪、灭。’‘以正慧如实见之,彼乃食生耶?以正慧见之。’‘彼乃食生。

  则行食生之厌离、离贪、灭。’‘因彼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之耶?因彼

  之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则行灭法之厌离、离贪、灭。大德!是如是

  第一 因缘相应                                       五五

  相应部经典二                                        五六

  学。’

  七  ‘大德!究法者为何耶?大德!此生者以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生

  者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依如实智慧见,彼食乃生。依如实智慧见之,

  彼食乃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彼依如实正慧见之食之

  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

  49 灭、无取着、解脱。大德!如是为法之追究者。

  八  大德!如是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曰: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大德!我以此所略说,依如是广说,以知是义。’

  九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依如实正慧见之此为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

  为生者,生者则行厌离、离贪、灭。

  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者,则行食生厌离、离贪、灭。

  依如实正慧见,由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依彼食灭、生者乃灭

  法者。则行灭法厌离、离贪、灭。舍利弗!是如是学。

  一O   舍利弗!究法者何耶?舍利弗!依如实智慧见之,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

  此乃生者,生者则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

  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

  离贪、灭、无取着、解脱。

  如实依正慧见之,依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之,依彼之食灭,

  50 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

  舍利弗!如是乃究法者。

  一一  舍利弗!如是为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法之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第一 因缘相应                                       五七

  相应部经典二                                        五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依如是广说,是义即可明。’

  [三二] 第二 伽拉罗38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走近尊者舍利弗。近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

  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友!舍利弗!牟犁破群那比丘已舍戒还U矣。’

  ‘我想,彼尊者乃于此法与律中,是不得安慰。’

  四  ‘然,尊者舍利弗于此法与律中得安慰否?’

  ‘友!我于此法与律中,是无惑。’

  五  ‘友!于当来之事,又云何耶?’

  ‘友、我于当来之事,是无疑者。’

  六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则从座起,来诣世尊座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

  面。

  51 七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大德!尊者舍利弗自说:‘得

  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

  八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曰:‘来,比丘!汝以我语告舍利弗:‘友!舍利弗!师唤

  汝。’’

  九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向舍利弗曰:‘友!

  舍利弗!师唤汝。’

  一O  ‘友!唯然!’尊者舍利弗答彼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

  一面。

  二

  一一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汝自说:‘得智,如生已尽,梵

  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此事真实耶?’

  第一 因缘相应                                       五九

  相应部经典二                                        六O

  ‘大德!勿以此等之句,以此等之文谓非义。’

  一二  ‘舍利弗!良家之子应依如何法门以记智耶?时而可如是记说耶?’

  一三  ‘大德!我亦不如是说。大德!此等之句,不依此等之文说义。’

  一四  ‘舍利弗!若对汝作如是问:‘友!舍利弗!云何知,云何见,而称说:‘我,

  自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耶?’舍利弗!汝如是被问,

  如何作答耶?’

  一五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自得智、称说知生已尽、

  52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有生。’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答:

  一六  ‘友!生乃有因,依其因灭,于其因尽,则知生已尽。于39因之尽,知生已

  尽,而‘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更不有生。’

  大德!如是之问,我则如是作答’。

  一七  ‘舍利弗!若再以如是问汝:‘友!舍利弗!生又由何因、何集,依何而生,

  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一八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生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

  德!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友!生为有因、为有集、依有而生、以有为本。’

  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一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

  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O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

  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友!有以取为因、以取为集、依取而生、以取为本。’

  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一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取以何为因……?’

  二二~二三 ‘舍利弗!若如是问汝:‘友!爱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

  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53 二四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又爱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

  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作是答:‘友!爱以受为因、以受为集、依受

  而生、以受为本也。’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五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着于受

  第一 因缘相应                                       六一

  相应部经典二                                        六二

  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六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着于受耶?’大德!

  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七  ‘友!此等有三受。三受者何耶?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友!此等之

  三受是无常。如是无常苦时,而不乐着于受。’

  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八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此法门亦略得作答,即:如何所受皆是苦。’

  二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已尽,梵

  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有生耶?’舍利弗!对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三0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己尽,梵行已

  立,应作已作,更不来此生耶?’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54 三一  ‘友!我于内解脱,依一切取灭,住于正念。住正念故,诸漏不随增,我不

  认我。’

  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二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此为略说此义之法门。依沙门所云之诸漏,

  于彼等诸漏,我无惑,我已尽无疑。’

  二三  世尊说已,即从座起,入室。

  三

  三四  尊者舍利弗,于世尊离去未久、向诸比丘曰:

  三五  ‘友!我先前尚未经验时,世尊起初问我,时我是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

  随喜耶?友!我作是念:

  三六  ‘世尊!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

  义,奉答世尊。

  三七  世尊!若一夜以异文、异方K之义问我,我亦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

  答世尊。

  三八  世尊若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

  便之义,奉答世尊。

  55 三九  世尊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二日二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第一 因缘相应                                       六三

  相应部经典二                                        六四

  四O   世尊若三日三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三日三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一  世尊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四日四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二  世尊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五日五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三  世尊若六日六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六日六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四  世尊若七日七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七日七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

  四五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即从座起,走近世尊。近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四六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

  ‘大德!尊者舍利弗,作如是之狮子吼:‘友!我先尚未经验时,世尊初问于我,

  时我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友!我作如是念:世尊若一日,以异文、

  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世尊若一夜……一

  56 日一夜……世尊若二日二夜……三、四、五、六、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

  问我,我亦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四七  ‘比丘!是故,舍利弗是善达法界。彼善达法界故,我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

  之义,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答我。我又一夜,以异

  文、异方便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夜,亦此义答我。我若一日一夜,将此义问舍

  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一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

  亦二日二夜,以此义答我。若我三日三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三日三夜,

  以此义答我。我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四日四夜,以此义答我。

  我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五日五夜,以此义答我。我若六日六夜,

  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六日六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

  便之义问舍利弗,舍利亦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答我。’

  [三三] 第三 智事(之一)40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说四十四智事,汝等谛听,善思念,我当宣说。’

  ‘大德!唯然。’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

  三  世尊曰:‘诸比丘!四十四智事为何耶?

  57 四  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灭智、趣老死灭之道迹智。

  第一 因缘相应                                       六五

  相应部经典二                                        六六

  五  生智、生集智、生灭智、趣生灭之道迹智。

  六  有智、有集智、有灭智、趣有灭之道迹智。

  七  取智、取集智、取灭智、趣取灭之道迹智。

  八  爱智、爱集智、爱灭智、越爱灭之道迹智。

  九  受智、受集智、受灭智、极受灭之道迹智。

  一O   触智、[触集智]……

  一一  六处智……

  一二  名色智……

  一三  识智……

  一四  行智、行集智、行灭智、趣行灭之道迹智。

  诸比丘!此等是谓四十四智事。

  一五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

  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殁、

  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

  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一六  生集之故,有老死集,生灭之故,有老死灭。此八支圣道乃趣老死灭之道迹。

  即:正见……正定。

  一七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灭、知如是

  58 趣老死灭之道迹。

  一八  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见41、知,达于不时、依没入法42,导向过去、未

  来之道。

  一九  于过去,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灭、知趣老死灭

  之道迹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

  二O  于未来、虽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

  死灭之道迹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此为彼之类智。

  二一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

  此,圣弟子亦得谓之:达于现,达于见,亦达于正法,亦见此正法,亦具足学智、

  亦具足学明、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第一 因缘相应                                       六七

  相应部经典二                                        六八

  二二  诸比丘!生为何耶?各种众生之……

  二三  诸比丘!有者何耶?……

  二四  诸比丘!取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爱者何耶?……

  二六  诸比丘!受者何耶?……

  二七  诸比丘!触者何耶?……

  二八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二九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三0   诸比丘!识者何耶?……

  三一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此等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

  丘!此等谓诸行。

  三二  无明集故有行集,无明集灭故行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

  59 正见……正定是。

  三三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行、知如是行集、知如是行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

  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之所见、所知、达于不时、依没入于法,导于过去、未来

  之道。

  三四  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三五  于未来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

  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耶?此乃彼之类智。

  三六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之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

  此,圣弟子谓之:亦达于现、亦达于见、于达正法、亦见正法、亦学智具足、亦学

  明具足、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三四] 第四 智事(之二)43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七十七智事,汝等谛听,当善思念,

  我当宣说:

  60     诸比丘!七十七智事者何耶?

  第一 因缘相应                                       六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七O

  三  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过去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

  智,未来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有法住智处,亦有尽法、败坏法、

  离贪法、灭法之智。

  四  缘有而有生之智,……

  五  缘取而有有之智,……

  六  缘爱而有取之智,……

  七  缘受而有爱之智,……

  八  缘触而有受之智,……

  九  缘六处而有触之智,……

  一O 缘名色而有六处之智,……

  一一  缘识而有名色之智,……

  一二  缘行而有识之智,……

  一三  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过去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

  则无行之智,于未来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法住智亦有尽法、

  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一四  诸比丘!此等谓之七十七智事。’

  [三五] 第五 无明缘(之一)44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

  之集。’

  三  ‘大德!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于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于何人耶?’

  61 此谓‘老死与老死之所属者相具’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

  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

  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四  ‘大德!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生者何耶?又此生属何人耶?’此谓

  ‘生与此生之所属为异。]比丘!谓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

  第一 因缘相应                                       七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七二

  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

  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有而有生。’

  五  ‘大德!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此谓‘有

  与属此有之者为异。’比丘!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

  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

  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

  六  缘取而有有,……

  七  缘爱而有取,……

  八  缘受而有爱,……

  九  缘触而有受,……

  一O   缘六处而有触,……

  一一  缘名色而有六处,……

  62 一二  缘识而有名色,……

  一三  缘行而有识,……

  一四  ‘大德!行者何耶?又此等属何人耶?’

  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行者何耶?又此等诸行属何人耶?’

  此谓‘行与属此等行者为异。’比丘!如作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

  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

  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

  比丘!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45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作以舍离。

  一五  如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

  着,为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

  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一六  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舍

  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

  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一七  有者何耶?……

  第一 因缘相应                                       七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七四

  一八  取者何耶?……

  一九  爱者何耶?……

  63 二O   受者何耶?……

  二一  触者何耶?……

  二二  六处者何耶?……

  二三  名色者何耶?……

  二四  识者何耶?……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

  转、悉皆舍离。

  二五  行者何耶?此等之行属何人耶?行与属此之行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也。

  如命与身为异也。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

  非有当来即不再生。’……

  [三六] 第六 无明缘(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

  集。

  三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何人耶?’作是言者诸比丘!‘老死与属

  此老死之行者相异。]若作如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

  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

  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四  生者何耶?……

  五  有者何耶?……

  六  取者何耶?……

  七  爱者何耶?……

  八  受者何耶?……

  九  触者何耶?……

  64 一O   六处者何耶?……

  一一  名色者何耶?……

  第一 因缘相应                                       七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七六

  一二  识者何耶?……

  一三  诸比丘!‘行者何耶?行又属何人耶?’作如是言者,诸比丘!若作如是言:

  ‘行与属此行之者为异,’则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

  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

  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

  一四  诸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一五  生者何耶?……

  一六  有者何耶?……

  一七  取者何耶?……

  一八  爱者何耶?……

  一九  受者何耶?……

  二O   触者何耶?……

  二一  六处者何耶?……

  二二  名色者何耶?……

  二三  识者何耶?……

  二四  如‘行者何耶?又此等行属何人耶?’如‘行与属此等之行属者为异’。如‘命

  与身为同’……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

  有,即不再生。’

  [三七] 第七 非汝之物46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此身非汝等之物,亦非属他人之物。’

  65 三  ‘诸比丘!应知此乃依先业所造者,依先业所思考者,依先业所感受者。

  四  诸比丘!然则圣弟子闻缘起,则善思念。

  五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

  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因行灭有识

  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

  [三八] 第八思(之一)47

  第一 因缘相应                                       七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七八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为识定之所缘。

  有所缘故而有识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而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

  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然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

  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

  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无此识定之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

  66 无识住且不增长时,于未来则无再生;于末来无再生,则灭未来之生、老、死、愁、

  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三九] 第九 思(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

  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则有名色之显现。

  三  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而有受,……爱,……取,……有,……生,

  ……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其识住增长时,有名色之显现。

  五  缘名色有六处……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六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者,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

  无识住且不增长时,无名色之显现,因名色灭,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四0] 第十 思(之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67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思量,企画,思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

  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三  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48,有系着故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于

  未来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

  第一 因缘相应                                       七九

  相应部经典二                                        八0

  住。

  五  诸比丘!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时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

  故有未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六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则无住。

  七  无识之住,且不增长时,则无系着,无系着故无往来,无往来故无生死,无生

  死故,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灭。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生者迦拉罗          二智无明缘

  68               非汝所有物          以及三种思

  第五 家主品

  [四一] 第一 五畏罪(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一

  二  尔时,给孤独家主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世尊言于坐在一

  面之给孤独家主曰:

  三  ‘家主!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依慧善见、善知圣法49时,彼

  若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我于地狱灭,趣畜生灭,饿鬼灭,苦处、

  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为不堕恶趣者。决定入达菩提之终极。’

  四  令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五  家主!杀生者,缘杀生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

  依如是之断绝杀生,使彼畏罪静止。

  六  家主!不与取者,缘不与取,亦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

  第一 因缘相应                                       八一

  相应部经典二                                        八二

  苦、忧。依如是之断绝不与取,能使彼畏罪静止。

  69 七  家主!邪欲行者,缘于邪欲行,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

  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邪欲行,能使彼畏罪静止。

  八  家主!妄语者,缘于妄语,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

  苦、忧。依如是之断绝妄语,能使彼畏罪静止。

  九  家主!饮酒者50,缘于饮酒,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

  所苦、忧。依如是因断绝饮酒,能使彼畏罪静止。

  此等是五畏罪之静止。

  二

  一O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一一  家主!于是圣弟子,对佛抱不坏之信--‘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者,是明行

  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一二  对法抱不坏之信--‘法乃由世尊善说者,即:[其法]乃有现果报,有不时

  报,所谓来见者,为导引之所在者,此乃由各各识者所不可不知之[法]。’

  一三  对僧伽抱不坏之信--‘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

  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以智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亦即四双八辈

  70 者是。此之世尊弟子僧伽,应予以供养、尊重、布施、合掌,此乃世间之无上福田。’

  一四  是圣者所称赞之戒具足,其戒为不坏、不毁、不截、无秽,导于自由、识者

  所喜、无污,是转向定者。

  此等是具足四预流支。

  一五  依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一六  家主!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即:彼有故此有,彼无时故此无,彼生故

  此生,彼灭故此灭。

  一七  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因无明无余,离

  贪、灭,乃行灭,因行灭,乃识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以此慧而善见、善知正法。

  一八  家主!圣弟子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而善见、善

  知此等之圣法时,若彼欲,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我地狱灭、畜生趣灭、

  第一 因缘相应                                       八三

  相应部经典二                                        八四

  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四二] 第二 五畏罪(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世尊曰:

  71 三* ‘诸比丘!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

  彼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不堕于恶趣,决定达于菩提

  之终极。’

  三* 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诸比丘!杀生者,……

  诸比丘!不与取者,……

  诸比丘!邪欲行者,……

  诸比丘!妄语者,……

  诸比丘!饮酒者,……

  此等之五畏罪令静止。

  四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对佛……对法……对僧伽……具足圣者所称赞之戒。

  具足此等四预流支是。

  五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是。

  六  诸比丘!圣弟子令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

  知圣法时,若彼欲者,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趣于畜生灭、于饿

  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四三] 第三 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72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之集与苦之灭。汝等谛听……

  一

  三  ‘诸比丘!苦之集者,何耶?

  第一 因缘相应                                       八五

  相应部经典二                                        八六

  四  依眼与色而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

  乃苦之集。

  五  依耳与声……

  六  依鼻与香……

  七  依舌与味……

  八  依身与触……

  九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

  此乃苦之集。

  二

  一O   诸比丘!苦之灭者,何耶?

  一一  依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

  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

  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一二  依耳与声生耳识。

  一三  依鼻与香生鼻识。

  一四  依舌与味……

  一五  依身与触……

  一六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

  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

  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73 一七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四四] 第四 世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其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世间之集与灭,汝等谛听……

  一

  三  ‘诸比丘!世间之集者,何耶?

  四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

  第一 因缘相应                                       八七

  相应部经典二                                        八八

  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五  依耳与声……

  六  依鼻与香……

  七  依舌与味……

  八  依身与触……

  九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生而生老死、愁、悲、

  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二

  一O 诸比丘!世间之灭者,何耶?

  一一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

  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为世间之灭。

  一二  依耳与声……

  74 一三  依鼻与香……

  一四  依舌与味……

  一五  依身与触……

  一六  依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

  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一七  诸比丘!此乃世间全苦蕴之灭。’

  [四五] 第五 那提迦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那提迦村之砖瓦家。

  一

  二  尔时,世尊,独自宴坐,而宜说此法门曰:

  三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依耳与声……

  五  依鼻与香……

  六  依舌与味……

  第一 因缘相应                                       八九

  相应部经典二                                        九O

  七  依身与触……

  八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

  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九  依眼与色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

  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75 一O   依耳与声……

  一一  依鼻与香……

  一二  依舌与味……

  一三  依身与触……

  一四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

  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二

  一五  尔时,一比丘,因漏闻世尊之语而起立。

  一六  世尊见此比丘,因漏闻而起立。

  一七  见而谓于此比丘曰:‘比丘!汝欲闻此法门耶?’

  ‘唯然,大德!’

  一八  ‘比丘!汝应受持此法门。比丘!汝应善知此法门。比丘!具足此法门之义,

  是乃梵行之初。’

  [四六] 第六 异5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问候,交谈致意于可记忆之

  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三  ‘瞿昙!如何是彼作而彼经验耶?’

  ‘婆罗门!彼作而彼经验者,此乃一极端。’

  76 四  ‘瞿昙!又如何他作而他经验耶?’

  ‘婆罗门!他作而他经验者,此乃第二之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

  依于中而说法。

  第一 因缘相应                                       九一

  相应部经典二                                        九二

  五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如是说已。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稀有哉!……尊瞿昙!请受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四七] 第七 声闻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声闻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致问候:

  坐于一面之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三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一极端。’

  四  ‘瞿昙!‘一切为无’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

  于中而说法。

  五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77 六  如是说已,彼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瞿昙!稀有哉!……愿终生归依。’

  [四八] 第八 顺世派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顺世派52之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坐于一面之顺世派婆罗门,如是

  白世尊曰:

  三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第一53世间之领域。’

  四  ‘瞿昙!又‘一切为无’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世间之领域。’

  五  ‘瞿昙!‘一切为一’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一’者,此乃第三世间之领域。’

  六  ‘瞿昙!又‘一切为异,’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异’者,此乃第四世间之领域。’

  第一 因缘相应                                       九三

  相应部经典二                                        九四

  ‘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中而说法。

  七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依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

  灭。’

  八  如是说已。顺世派之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尊者瞿昙!稀有哉!……从今愿

  终生归依……’

  [四九] 第九 圣弟子(之一)54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78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

  何耶?生何时何生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

  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有何故有老

  死耶?’

  三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前于此有智。‘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

  有识故有名色……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之生起。

  四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故何灭

  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名色耶?无何故无六处耶?无何

  故无触耶?无何故无受耶?无何故无爱耶?无何故无取耶?无何故无有耶?无何故

  无生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五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

  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

  色故无六处,……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无生故无

  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79 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如是可谓圣弟子具足见

  ……皆立于不死之扉。’

  [五O] 第十 圣弟子(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于,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

  何耶?由何之生起,何生耶?有何故有行耶?有何故有识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

  第一 因缘相应                                       九五

  相应部经典二                                        九六

  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

  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耶?有何故有老死耶?……

  三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

  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名色故有六处,有六处故有触,有

  触故有受,有受故有爱,有爱故有取,有取故有有,有有故有生,有生故有老死。’

  彼如是知此世间生起。

  四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而何灭

  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五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无故此无,此灭故彼灭,无

  80 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生故无老死。’

  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此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对此,圣弟子可谓达见、

  见此正法、具足学智、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皆立于不死之扉。’

  此颂曰:

  谓此五畏罪

  苦世那提迦

  以及异声闻

  所谓圣弟子

  依此为品名

  第六 树品

  [五一] 第一 思量55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言彼等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

  然!’

  第一 因缘相应

  九七

  相应部经典二                                        九八

  三  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凡为真正灭苦,应以如何之思量而思量之耶?’

  81     ‘大德!于我等,法以世尊为本,以世尊为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大德!善哉!

  实欲世尊明所宣说之义,诸比丘愿奉闻受持世尊之教。’

  四  ‘诸比丘!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彼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

  五  ‘诸比丘!如是比丘思量而思量:‘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以

  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耶?无何故无老死

  耶?’

  六  彼更思惟而如是知:‘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乃以生为因,

  以生为集,以生为生,以生为起。有生故有老死,无生故无老死。’

  七  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于老死灭之道迹,如是契法行者。

  八  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老死之灭。

  九  更思量而思量:‘又,此有以何为因?此取以何为因?此爱以何为因?受、触、

  六处,又以同为因?此名色……此识……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

  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行?无生故无行耶?’

  一O 彼更思量而如是知:‘行以无明为因,以无明为集,以无明为生,以无明为

  82 起。有无明故有行,无无明故无行也。’

  一一  彼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诸比丘!

  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行之灭。

  一二  诸比丘!陷于无明之人,若自为福行者,则其识趣于福;若自为非福行者,

  则其识趣于非福;若自为不动行者,则其识趣于不动。

  一三  诸比丘!比丘舍无明而生明,彼离无明生明故,彼无自为福行,无自为非福

  行,无自为不动行。

  一四  依不为、不思惟,无取着世间之任何物。无取着故无畏怖,无畏怖故自证般

  涅槃,得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应再生。’

  一五  若感受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苦受,知其为

  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不苦、不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

  第一 因缘相应                                       九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00

  知非可喜乐。

  一六  若彼感受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苦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

  彼感受不苦、不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

  83 一七  彼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彼感受命分齐之受,知‘我感受

  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此命已尽,一切感受已,无喜乐,成为冰冷,只遗残骸’。

  一八  诸比丘!譬如有人,由陶窑取出新熟之瓦器,置于平地处、降其热,瓦片残

  于其处。诸比丘!同此,比丘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感受命分

  齐之受、’‘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由此处命尽、感受一切已、无喜乐、

  成为冰冷、仅遗残骸。’

  一九  诸比丘!对之作如何思惟耶?漏尽比丘亦为福行耶?或为非福行,或为不动

  行耶?’

  ‘大德!无此事。’

  二O  ‘又,凡无行时,由行之灭、亦施设识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一  ‘又,凡无识时,由识之灭、亦施设名色耶?’

  ‘大德!无此事。’

  二二  ‘又,凡无名色时,由名色之灭、亦施设六处耶?’

  ‘大德!无此事。’

  二三  ‘又,凡无六处时,由六处之灭、亦施设触耶?’

  ‘大德!照此事。’

  84 二四  ‘又,凡无触时,由触之灭、亦施设受耶?’

  ‘大德!照此事。’

  二五  ‘又,凡无受时,亦施设爱耶?’

  ‘大德!无此事。’

  二六  ‘又,凡无爱时,由爱之灭、亦施设取耶?’

  ‘大德!照此事。’

  二七  ‘又,凡无取时,由取之灭、亦施设有耶?’

  ‘大德!无此事。’

  第一 因缘相应                                       一O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O二

  二八  ‘又,凡无有时,由有之灭、亦施设生耶?’

  ‘大德!无此事。’

  二九  ‘又,凡无生时,由生之灭、亦施设老死耶?’

  ‘大德!无此事。’

  三O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此为非异者。诸比丘!信我,信赖我,

  可离惑、离疑,此为苦之终。’

  [五二] 第二 取56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

  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

  蕴之集。

  85 三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然烧十载薪、或二十载薪、三十载薪、四十载薪,其

  时,有人适时投以干草,投以干牛粪,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聚将

  长时久燃。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

  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由取灭,则有

  有灭。由有灭,则有生灭,由生灭,则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燃烧十载薪、或二十、三十、或四十载之薪。其时,

  有人适时不投以干草,不投以干牛粪,不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火

  聚前薪烧尽,因未加他者,而应熄灭。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灭。’

  86       [五三] 第三 结(之一)57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

  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

  第一 因缘相应                                       一O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O四

  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彼时,有人适时注油,注意其炷,诸

  比丘!因如是、油灯则得长久燃烧。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

  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如是,乃此全

  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其时,有人不适时注油,不注意其炷,

  诸比丘!因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消灭。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

  乃此全苦蕴之灭。’

  87       [五四] 第四 结(之二)58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油与炷,彼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适

  时注以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得燃烧长久。诸比丘!同此,于所结

  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油与炷,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未适时注油,未注意其炷,

  诸比丘!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熄灭。诸比丘!同此,于所

  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也。’

  [五五] 第五 大树(之一)59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

  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

  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88 四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第一 因缘相应                                       一O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O六

  五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而更于周围掘

  挖穴,于周围挖穴,乃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为圆木更截圆木作木片,

  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干燥后以火烧之,火烧成灰,成灰被大风

  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

  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六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六] 第六 大树(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

  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三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

  89 乃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

  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

  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五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

  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七] 第七 幼树60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有人适时松缓其根,适时与粪,适时与水。诸比丘!如

  是彼幼树因此得增长、茂盛、增展。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则爱增上。缘爱而有取……如是,此

  乃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

  苦蕴之灭。

  第一 因缘相应                                       一O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O八

  90 六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

  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作成粗朵,

  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以火燃烧,以火烧之成灰,灰被风筛吹,或流于河之奔流。

  诸比丘!如是,彼幼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八] 第八 名色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缘名色

  有六处……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

  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而有六处灭……如

  91 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成未来不生者。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乃有六处

  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九] 第九 识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

  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61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

  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未来不生者。

  第一 因缘相应                                       一O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一O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

  八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92       [六0] 第十 因62

  一  [尔时,世尊]住拘楼国之都色剑磨瑟昙。

  二  尔时,尊者阿难,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至于一面之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此缘起

  所见甚深而且深远,然我观见,如明明白白者。’

  四  ‘阿难!勿作是言。阿难!勿作是言。阿难!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阿难!

  因未证此法,由于不知,如是,此如縺索之众生,被肿物所覆之众生,如文若草、

  灯心草之有情,不脱苦处、恶趣、无乐处之轮回。

  五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于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

  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六  阿难!譬如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阿难!如是,彼

  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七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

  93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八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受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九  阿难!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更于截根之周围挖穴,

  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将其树截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再作成粗

  朵,粗朵以风日使干燥,风日干燥后,以火燃烧,以火烧成灰,在彼大风筛吹,或

  流入河之奔流。阿难!如是,彼大树为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被截株者,无再生,

  成为未来不生者。

  一O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是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

  有有灭,由有灭而有生灭,由生灭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

  乃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一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一二

  思量取二结         所谓二大树

  幼树于第七         名色以及识

  因及此等十

  94             第七 大品

  [六一] 第一 无闻(之一)63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此四大所造身,生厌意,厌离而

  欲解脱。

  三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身,可见为增、灭、取、舍者。

  然则无闻之凡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四  诸比丘!称此是心、是意或是识者,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

  能解脱。

  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无闻之凡夫,长夜着于有我所,取着于‘此是我所,此是

  我,此乃我之自我。’

  然则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六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为‘我’,较以心为我,是尚可。

  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现住于一年、住于二年、住于三年、

  住于四年、住于五年、住于十年、住于二十年、住于三十年、住于四十年、住于五

  95 十年、住于百年、或住于更长年。诸比丘!然称此为心、意、识者,则日夜转变异

  生、异灭。

  八  诸比丘!譬如弥猴徘徊森林中纵放一枝,又另捉一枝。诸比丘!同此,称此是

  心、意、识者,亦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九  诸比丘!是以多闻之圣弟子,对缘起当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

  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一O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由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

  之灭。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一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一四

  一一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于色生厌意,于受亦生厌意,于想亦生厌意,于行

  亦生厌意,于识亦生厌意。生厌意故厌离,离贪故解脱。于解脱得生解脱之智,知

  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二] 第二 无闻(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此四大所造之身,生厌意,厌离

  而欲解脱。

  三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见为增、灭、取、舍。然则无闻之凡

  96 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四  诸比丘!称此是心、意、识者、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长夜着于:‘此是我所,’取着于‘此是我

  所,此是我,此是我之自我。’然则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六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为我,较以心为我尚可。

  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现住于一年、住于二年、住于三年:

  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住于百

  年、或住于更长年。诸比丘!然称此是心、意、识者,则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八  诸比丘!是以多闻之圣弟子,对缘起当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

  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

  九  诸比丘!缘乐所受之触生乐受,由其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乐所受

  之触所生之乐受灭,而止息。

  一O 诸比丘!缘苦所受之触生苦受,由其苦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苦所

  97 受之触所生之苦受灭,而止息。

  一一  诸比丘!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生不苦不乐受。由其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灭,

  由其所生之感,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所生不苦不乐灭,而止息。

  一二  诸比丘!譬如二木相磨,和合生烟、生火。其二木离散者,则由其所生之烟

  灭,而止息。

  一三  诸比丘!同此,缘乐受之触生乐受,由其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

  乐所受之触所生乐受灭,而止息。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一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一六

  一四  缘苦所受之触……

  一五  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生不苦不乐受。由其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

  之感,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所生不苦不乐受灭,而止息。

  一六  诸比丘!如是多闻之圣弟子,于触生厌意,于受生厌意,于想、于识生厌意。

  生厌意故厌离,离贪故解脱,于解脱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

  更不再生。’

  [六三] 第三 子肉64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98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有此等之四

  食。

  三  四食者何耶?粗或细之搏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是。

  诸比丘!此等之四食为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

  四  诸比丘!应知如何是搏食耶?

  五  诸比丘!譬如有夫妇二人,持少量之粮食,行于旷野之道。彼等夫妇爱念者唯

  有一子。

  六  诸比丘!彼时夫妇二人来旷野时,少量之粮食乏尽、旷野尚余未竟之旅。

  七  诸比丘!葬氶A彼夫妇二人作如是思念:‘我等少量之粮食尽,而此旷野之旅

  尚余未竟,我等宁杀此爱念之子,作成65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以完成此

  旷野之残旅。勿令三人皆死。’

  八  诸比丘!彼时彼夫妇二人,杀其爱念之子,作成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

  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彼等食子之肉,捶胸曰:‘吾子于何处耶?吾一子于何处耶?’

  九  诸比丘!汝等对其如何思惟耶?彼等为嬉戏而食欤?或为爱乐而食欤?或为嗜

  99 美而食欤?或为肥满而食欤?’

  ‘大德,皆非然。’

  一O ‘诸比丘!彼等为行旷野而欲食子肉耶?’

  ‘大德!唯然。’

  一一  ‘诸比丘!同此,我谓搏食不可不知。诸比丘!知搏食时,于五妙欲知贪。于

  五妙欲知贪时,成其结,为结所缚之圣弟子,再还来此界。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一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一八

  一二  诸比丘!如何可知触食耶?

  一三  诸比丘!譬如一无皮之牛,欲依住于道路之端,依道路之端之彼等生物,啖

  其牛。欲依住于树下,依树下之彼等生物啖其牛。欲依住于水中,依水中之生物,

  啖其牛。依住于虚空,依虚空之生物,啖其牛。诸比丘!彼无皮之牛,依住之处,

  则为依止其处之生物所啖。诸比丘!同此,我谓触食不可不知。

  一四  诸比丘!知触食时,知三受,知三受时,我谓圣弟子更不可为。

  一五  诸比丘!如何应知意思食耶?

  一六  诸比丘!譬如一炭火坑,深超人身,炭火充满,无烟而炽燃。尔时一人,欲

  生不希死,欲乐厌苦。时有二力士各以手将彼捉住,将投入炭火坑中。诸比丘!尔

  时,彼人之心远矣,将思愿远矣,大望应远。

  100 一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彼人作是念:‘我堕此炭火坑中,因其入死,至死为苦。’

  诸比丘!同此,我谓意思食不可不知。

  一八  诸比丘!知意思食时,知三爱;知三爱时,我谓圣弟子更不为。

  一九  诸比丘!如何应知识食耶?

  二O   诸比丘!捕犯罪之盗贼,送至王前示曰:‘大王!犯罪之盗贼带到。’王宜

  科彼以所欲之刑罚。王如是谓于彼等曰:‘且去!汝等将此人以百矛相击。’清晨

  则再加其百矛。

  二一  时至日中,王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

  彼等云曰:‘且去!于日中对彼再以百矛相击。’于是日中以百矛击彼。

  二二  届时,王于暮时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

  言彼曰:‘且去!汝等将彼人于暮时再以百矛相击。’于是暮时对彼以百矛相击。

  二三  诸比丘!对其作如何思惟耶?彼人,因一日被三百矛击打,已经验苦、忧耶?’

  ‘大德!以一矛相击,即已经验苦、忧矣,何云经三百矛击打耶?’

  二四  ‘诸比丘!同此,我谓不可不知识食。

  二五  诸比丘!知识食时,知名色,知名色时,我谓圣弟子更不可为。’

  101       [六四] 第四 有贪66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有四食。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一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二O

  三  四食者何耶?粗或细之搏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是。诸比丘!此等之

  四食,为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

  四  诸比丘!若于搏食,有贪、有喜、有爱、则对其有识之住、有增长。由识之住

  及增长,而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而有诸行之增上。由有诸行之增上,

  而有未来后有之再生。由有未来后有之再生,而有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

  由未来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恼。

  五  诸比丘!若于触食,……

  六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七  诸比丘!若于识食,有贪、有喜、有爱,于其有识之住、有增长。有识住增长,

  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有诸行之增上。有诸行之增上,有未来之后有再

  生。有未来之后有再生,有未来之生老死,我谓有未来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

  有恼。

  八  诸比丘!譬如染工或画师、以染料或漆、或郁金、或青、或以茜,善磨于板上,

  102 或壁面、或衣服之小片,作妇女之形像男子之形像。

  九  诸比丘!同此,若于搏食、有贪、有喜、有爱者,则有识之住与增长。由有识

  之住与增长,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有诸行之增上,由有诸行之增上,

  有未来后有之再生,由有未来后有之再生,有未来之生老死。由有未来之生老死,

  诸比丘!我谓有愁、有苦、有恼。

  一O   诸比丘!若于触食,……

  一一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一二  诸比丘!若于识食,有贪、有喜、有爱者,则有识之住与增长。由有识之住

  与增长,而有名色之显现。由有名色之显现,而有诸行之增上。由有诸行之增上,

  而有未来后有之再生。由有未来后有之再生,则而有未来之生、老死。由有未来之

  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有愁、有苦、有恼。

  一三  诸比丘!若于搏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无其识之住与增长。因无识之

  住与增长,则无名色之显现。因无名色之显现,则无诸行之增上。因无诸行之增上,

  则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因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则无未来之生、老死。因无未来之生、

  老死,诸比丘!我谓无愁、无苦、无恼。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二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二二

  103 一四  诸比丘!若于触食,……

  一五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一六  诸比丘!若于识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无其识之住无增长。因无识之

  住与增长,则无名色之显现。因无名色之显现,则无诸行之增上。因无诸行之增上,

  则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因无未来后有之再生,则无未来之生、老死。因无未来之生

  老死,诸比丘!我谓无愁、无苦、无恼。

  一七  诸比丘!譬如宫殿或楼阁,北、南、西边有窗。太阳上升时,光由高入,照

  何处耶?’

  ‘大德!照西壁。’

  一八  ‘诸比丘!若无西壁,照何处耶?’

  ‘大德!照大地。’

  一九  ‘诸比丘!若无大地,照何处耶?’

  ‘大德!照水。’

  二O  ‘诸比丘!若无水,照何处耶?’

  ‘大德!则不照任何处。’

  二一  ‘诸比丘!同此,诸比丘!若于搏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

  二二  诸比丘!若于触食,……

  二三  诸比丘!若于意思食,……

  二四  诸比丘!若于识食,无贪、无喜、无爱者,则无识住、无增长。因无识住、

  无增长,则无名色之显现。因无名色之显现,则无诸行之增上。因无诸行之增上,

  104 则无未来之生、老死。无未来之生老死,诸比丘!我谓无愁、无苦、无恼。

  [六五] 第五 城邑67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昔我尚未得正觉,为菩萨时,曾作此念:‘此世

  间实陷于苦恼,生而奔向衰、老、死而又将再生。然却不知此老死苦之出离。实则

  如何得知此老死苦之出离耶?’

  三  诸比丘!然则我作是念:‘有何故有老死耶?缘何有老死耶?’

  四  诸比丘!尔时,我依正思惟,依慧悟得生:‘有生故有老死,缘生而有老死。’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二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二四

  五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有何故有生?……有有……有取……有爱……有受

  ……有触……有六处?……有名色耶?缘何而有名色耶?’

  六  诸比丘!依正思惟,于我而生慧悟得:‘有识故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

  七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有何故有识?缘何有识耶?’

  八  诸比丘!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有名色故有识,缘名色而有识。’

  九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此识由此以还,无超进名色,于此限度,生而亦老,衰

  而至死将再生。即缘此名色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

  ……

  105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一O   诸比丘!‘是集、是集’。我于尚未闻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

  光。

  一一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老死,因何之灭而有老死之灭耶?’

  一二  诸比丘!尔时,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无生故无老死,因生之灭而有老

  死之灭。’

  一三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生……无有……无取……无爱……无受

  ……无触……无六处……无名色,因何之灭而有名色之灭耶?’

  一四  诸比丘!尔时,于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无识故无名色,因识之灭、而

  有名色之灭。’

  一五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识,因何之灭,而有识之灭耶?’

  一六  诸比丘!尔时,于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无名色故无识,因名色之灭,

  而有识之灭。’

  一七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我依此道乃达菩提。即:由名色之灭,而有识灭。

  由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由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由六处之灭,而有触灭。……’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一八  诸比丘!‘是灭、是灭’,我于尚未闻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

  光。

  一九  诸比丘!譬如有人、徘徊阿兰若林,发现古人通行之古道、古径,彼则追随

  106 其道,随其道而行。发见古人止住之古城、古都,其园林亦具足。具足美丽有堤之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二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二六

  莲池。

  二O  诸比丘!尔时,彼人向王或王之大臣报曰:‘尊者,当知我徘徊阿兰若林,

  发见古人通行之古道、古径,追随其道,随其道而行。发见古人止住之古城、古都,

  园林亦具足,具足美丽有堤之莲池。尊者!宜于其城予修筑。’

  二一  诸比丘!尔时,王或王之大臣,修筑其城邑,其城邑后来繁荣,众人炽盛,

  增上发展。

  诸比丘!同此,我发见过去正觉者通行之古道、古径。

  二二  诸比丘!过去诸佛所通行之古道,古径者何耶?即此八支圣道。即:正见……

  正定。诸比丘!此乃过去正等觉者通行之古道、古径。追随其道,随其道而行,则

  知老死,知68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灭老死之道迹。

  二三~三一  追随其道,随其道以行,知生……知有……知取……知爱……知受……

  知触……知六处……知名色……知识……

  三二  追随其道,随其道以行,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107 三三  知此,我以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比丘!如是梵行繁荣、增

  广,示知众多人等,予增大,依人天而善说示。’

  [六六] 第六 触69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拘楼园之都邑剑磨瑟昙。

  二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曰:‘诸比丘!汝等70取内触耶?’

  四  如是说已。一比丘以此白世尊言:‘大德!我取内触。’

  五  ‘汝比丘!如何取内触耶?’

  六  尔时彼比丘自记说之,然彼比丘,不能满足世尊之心。

  七  如是说已,尊者阿难白世尊言:‘世尊!今正其时。善逝!今正其时。愿世尊!

  以说内触。诸比丘闻世尊之所说、应受持奉行。’

  八  ‘若然,阿难!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说内触。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九  世尊曰:‘诸比丘!于此有比丘,执取内触:‘世间之种种诸苦生、老死,此苦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二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二八

  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无何故无老死。’

  108 彼对取内触,如是知:‘此世间生老死种种之苦、此苦乃以亿71波提为因、以亿波

  提为集、以亿波提为生、以亿波提为起。有亿波提故有老死,无亿波提时无老死。

  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

  诸比丘!如是比丘,谓是真正行苦之灭,老死之灭者。

  一O  更执取取内触:‘又,此亿波提乃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

  起耶?有何故有亿波提,无何时无亿波提耶?’彼知如是执取:‘亿波提乃以爱为

  因,以爱为集,以爱为生,以爱为起。有爱故有亿波提,无爱故无亿波提。’彼知

  亿波提,知亿波提之集,知亿波提之灭,知趣亿波提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

  诸比丘!如是比丘谓是真正行苦之灭,亿波提之灭者。

  一一  更执取取内触:‘又,此爱于何处而生?于何处而住之耶?’彼知如是执取:

  ‘于此世间,为如何爱,快思之色,于此生爱而生,于此住爱而住。于此世间、可

  爱,快思之色者何耶?眼为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于此生爱而生,于此住爱

  而住。

  一二  耳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109 一三  鼻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四  舌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五  身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一六  意乃于世间可爱、快思之色。于此生爱而生,于此住爱而住。

  一七  诸比丘!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常,视

  为乐,视为72我,视为无病,视为安稳者,受增长矣。

  一八  爱增长者,则亿波提增长。亿波提增长者,则苦增长。我谓:‘使苦增长者,

  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无由解脱。’

  一九  诸比丘!任何未来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常,视

  为乐,视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稳。彼等乃增长爱者。

  二O  爱增长者,则亿波提增长,亿波提增长者,则苦增长。我谓:‘彼等生、老

  死、愁、悲、苦、忧、恼,不得解脱,则苦不得解脱。’

  二一  诸比丘!现在任何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可喜之物,视为常、视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二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三O

  为乐、视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隐者,则增长爱。

  二二  增长爱者,则增长亿波提,增长亿波提者,则增长苦。增长其苦,我谓:‘增

  长苦者,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得解脱,则苦不解脱。’

  110 二三  诸比丘!譬如有饮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而以毒混入。尔时有

  人为炎热所烧,为炎热所苦,疲劳困惫,为渴而来。对其人如是言曰:‘可爱者!

  此饮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毒亦具足、汝若欲饮自可饮、饮之虽爱好

  具色、香、味,但为此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彼不顾且不思虑,饮彼饮水器皿

  之水而不舍,彼为此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二四  诸比丘!同此,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

  二五  ……于未来……

  二六  ……现在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常,视为乐,视

  为我,视为无病,视为安稳者,其爱增长。

  二七  我谓:‘爱增长者则苦增长,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得解脱,

  则不得解脱于苦。’

  二八  诸比丘!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对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

  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乃使爱舍离者。

  爱舍离者,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苦舍离。我谓:‘苦舍离者,由生、

  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解脱,则解脱于苦。’

  二九  诸比丘!任何未来之沙门、婆罗门,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

  111 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则将舍离于爱。

  三O  爱舍离者……我谓:‘解脱于苦。’

  三一  诸比丘!任何现在之沙门、婆罗门,对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

  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则舍离于爱。

  三二  爱舍离者,则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苦舍离。我谓:‘苦舍离者,

  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解脱,则解脱于苦。’

  三三  诸比丘!譬如有饮水器,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亦以毒混入。尔时有人,

  为炎热所烧,为炎热所苦,疲劳困惫,为渴而来。对此时有人曰:‘可爱者!此饮

  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但混有其毒,若汝欲者自可饮,饮之虽爱好其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三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三二

  色、香、味,然因此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三四  诸比丘!尔时,彼人作是念:‘我此刻极渴,得依饮料而克服,或依生苏

  予克服,或依含盐分之乳精予克服,或以酸粥予克服。然而我于此长夜不为我之利

  益,因此而决不饮此苦物。’彼思虑之再,而不饮其饮水器皿物,予舍弃、彼即因

  112 此而不至死,不至近死之苦。

  三五  诸比丘!同此,任何过去之沙门、婆罗门,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

  无常,视为苦,视为无我,视为病,视为怖长者,则舍离于爱。

  三六  舍离于爱者,则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苦舍离。我谓:‘苦舍离者,

  则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舍离,解脱于苦。’

  三七~三八  诸比丘!任何未来之沙门、婆罗门……

  三九  现在之沙门、婆罗门,于此世间可爱、快思之色,视为无常、视为苦、视为

  无我、视为病、视为怖畏者,舍离于爱。

  四O  舍离于爱者,则亿波提舍离。亿波提舍离者,则舍离于苦。我谓:‘舍离于

  苦者,即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解脱于苦。’’

  [六七] 第七 芦束73

  一  一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住波罗奈之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  尔时,尊者摩诃拘絺罗,暮时自宴坐起,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与尊者舍

  利弗俱相致问,交谈致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摩诃拘絺罗,向尊者舍利弗作斯言曰:‘友,舍利弗!老死为

  113 自作耶?老死为他作耶?老死为自作、他作耶?或老死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

  耶?如何?’

  四  ‘友,拘絺罗!老死非自作,老死非他作,老死亦非自作、他作,老死非自作、

  非他作、非无因生,是缘生而有老死。’

  五  ‘友,舍利弗!生为自作耶?生为他作耶?生为自作、他作耶?或生为非自作、

  非他作、无因生耶?如何?’

  六  ‘友,拘絺罗!生非自作,生非他作,生非自作、他作,生亦非自作、非他作,

  非无因生,是缘有而有生。’

  七~一八  ‘友,舍利弗!有为自作耶?……取为自作耶?……爱为自作耶?……受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三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三四

  为自作耶?……触为自作耶?……六处为自作耶?……如何?

  一九  ‘名色为自作耶?名色为他作耶?名色为自作、他作耶?或名色为非自作、非

  他作,无因生耶?’

  二O  ‘友,拘絺罗!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非自作、他作,亦非自作、他

  作,亦非无因生,是缘识而有名色。’

  二一  ‘友,舍利弗!识为自作耶?识为他作耶?识为自作、他作耶?识为非自作、

  非他作,亦非无因生耶?如何?’

  二二  ‘友,拘絺罗!识非自作,识非他作,识非自作、他作,识非自作、非他作,

  亦非无因生,是缘名色而有识。’

  114 二三  如今我等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友,拘絺罗!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

  作,名色亦非自作、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

  生,是缘识而有名色。’’

  二四  如今我等又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友,拘絺罗!识非自作,识非他作,

  识非自作、他作,又,识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名色而有识。’

  二五  ‘友,舍利弗!应如何知此所说之义耶?’

  二六  ‘友!譬如两芦束,相互依持则能直立。友!同此,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

  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友!若此等

  之芦束中,取其一;而另一则仆倒;取他,而另他则仆倒。友!同此,缘名色之灭,

  而有识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

  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二七  ‘友,舍利弗!是希有。友,舍利弗!是未曾有。此为尊者舍利弗之善说。我

  等对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应以此等三十六事当予随喜。’

  二八  友,若比丘,依老死之厌离、离贪、灭而说法,则适称为:‘法师比丘。’

  友!若比丘,行老死、厌离、离贪、灭,则适称为:‘行法、随顺法比丘。’友!

  115 若比丘,对老死、厌离、离贪、灭,不取着、予解脱,则适称为:‘达现法涅槃比

  丘。’

  二九~三八  友!若比丘,生之厌离……若有之……若取之……若爱之……若受之

  ……若触之……若六处之……若名色之……若识之……若行之……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三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三六

  三九  友!若比丘,依无明之厌离、离贪、灭、说法、适称之谓:‘法师比丘。’

  友,若比丘,行无明之厌离、离贪、灭,则适称之谓:‘行法、随顺法比丘。’友,

  若比丘,依无明之厌离、离贪、灭、不取着、予解脱、则适称之谓:‘达现法涅槃

  比丘。’

  [六八] 第八 憍赏弥74

  一  一时,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那罗陀、尊者阿难,住憍赏弥之瞿师罗园。

  一

  二  尔时,尊者殊胜向尊者茂师罗作如是言曰:‘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

  除行相觉、除见害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缘生而有老死’之智否?’

  三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于

  此,即:‘缘生有老死也。’’

  116 四  ‘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别

  有‘缘有而有生’之智耶?’

  五  ……缘取而有有……

  六  ……缘爱而有取……

  七  ……缘受而有爱……

  八  ……缘触而有受……

  九  ……缘六处而有触……

  一O  ……缘名色而而有六处……

  一一  ……缘识而有名色……

  一二  ……缘行而有识……

  一三  ……缘无明而有行……

  一四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

  于此,即:‘缘无明而有行。’’

  一五  ‘友,茂师罗!除信……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别有‘缘生之灭,而有老

  死之灭’之智耶?’

  一六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

  于此,即:‘缘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三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三八

  一七  ‘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

  别有‘缘有之灭,而有生之灭’之智耶?’

  一八~二四  ‘缘取之灭,而有有之灭’……‘缘爱之灭,而有取之灭’……‘缘

  受之灭,而有爱之灭’……‘缘触之灭,而有受之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

  117 之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之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

  ‘缘行之灭,而有识之灭’……‘缘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

  二五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

  于此,即:‘缘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

  二六  ‘友,茂师罗!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尊者茂师罗!

  别有‘有灭即涅槃’之智耶?’

  二七  ‘友,殊胜!除信、除欲、除传说、除行相觉、除见审谛思,我知于此,我见

  于此,‘有灭即涅槃。’’

  二八  然则,尊者茂师罗是阿罗汉,是漏尽者。

  二九  如是言时,尊者茂师罗默然。

  二

  三0   尔时,尊者那罗陀对尊者殊胜言曰:‘友,殊胜!善哉!我欲得此问,可向

  我问,我则答汝此问。’

  三一  ‘尊者那罗陀!汝得此问。我向尊者那罗陀,作此问,尊者那罗陀,请答我问。’

  三二~五七 ‘友,那罗陀!除信……我知于此,我见于此,‘此有灭即涅槃。’’

  五八  ‘然则,尊者那罗陀是阿罗汉,是漏尽者。’

  118 五九  ‘友!‘有灭即涅槃’,我依正慧,如实善见。然则我尚非阿罗汉、漏尽者。’

  六O  友!譬如于旷野之路上有井,然无绳、无罐,时有人为炎热所烧,为炎热所

  苦,疲劳困惫,干渴此来。彼眺望其井,虽如为水,但身不能触而住。

  六一  友!同此,‘有之灭即涅槃也,’如实以正慧善见,然我尚非阿罗汉、漏尽者。

  三

  六二  如是言已,尊者阿难:向尊者殊胜作是言曰:‘友!殊胜!汝如是之说,汝向

  尊者那罗陀作如何言之耶?’

  六三  ‘友,阿难!我如是说:我外于尊者那罗陀之德,以外于善,故无所说。’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三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四O

  [六九] 第九 膨胀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

  三  ‘诸比丘!大海膨胀时,使诸大河膨胀,诸大河膨胀时,使诸小河膨胀。小河膨

  胀时,使大湖膨胀。大湖膨胀时,亦使小湖膨胀。

  四  诸比丘!同此,无明膨胀,使诸行膨胀。诸行膨胀,使识膨胀。识膨胀时,使

  名色膨胀。名色膨胀时,使六处膨胀。六处膨胀时,使触膨胀。触膨胀时,使受膨

  胀。受膨胀时,使爱膨胀。爱膨胀时,使取膨胀。取膨胀时,使有膨胀。有膨胀时,

  119 使生膨胀。生膨胀时,使老死膨胀。

  五  诸比丘!大海退潮时,使大河退水。大河退水时,使小河退水。小河退水时,

  使大湖退水。大湖退水时,使小湖退水。

  六  诸比丘!同此,无明衰时,使诸行衰。诸行衰时,使识衰。识衰时,使名色衰。

  名色衰时,使六处衰。六处衰时,使触衰。触衰时,使受衰。受衰时,使爱衰。爱

  衰时,使取衰。取衰时,使有衰。有衰时,使生衰。生衰时,使老死衰。’

  [七0] 第十 须尸摩75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一

  二  尔时,世尊深受恭敬、尊重、敬仰、供养,得衣服、钵食、床区、医病之必要

  药物、资具等。

  三  比丘僧伽亦颇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必要之

  药物、资具等。

  四  异学之游方者等,未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未得衣服、钵食、床座、医

  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二

  五  尔时,游方者须尸摩,与众多游方者之徒,俱住王舍城。

  120 六  尔时,游方者须尸摩之徒,向游方者须尸摩作如是言曰:‘来,友!须尸摩!汝

  宜往沙门瞿昙之处修梵行。汝完全学法后,再告知我等,我等完全学得其法后,为

  在家者说示,如是我等亦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获得衣服、钵食、床座、医

  第一 因缘相应                                       一四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四二

  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七  游方者须尸摩对己徒答:‘如是,友!’则诣尊者阿难之处。诣已,与尊者阿难

  俱相致问,交谈致问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八  坐于一面之游方者须尸摩,同尊者阿难作如是言曰:‘友,阿难!我欲于此作

  法、律之修习梵行。’

  九  尔时,尊者阿难,陪伴游方者须尸摩,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

  一面。

  一O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向世尊言曰:‘大德!此游方者须尸摩如是云:‘友,阿

  难!我欲于此作法、律之修习梵行。’’

  一一  ‘阿难!然则,故应使须尸摩出家。’

  一二  于是,游方者须尸摩得在世尊之处出家,得具足戒。

  一三  尔时,又有众多比丘,来至世尊之处,白世尊言:‘我等知‘生已尽,梵行已

  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已达于完全智76。’

  四

  一四  尊者须尸摩,闻众多比丘于世尊之前告白已达完全智:‘生已尽,梵行已立,

  121 应作已作,更不再生矣。’

  一五  尔时尊者须尸摩,走近彼等诸比丘,近已,与彼等诸比丘俱相致问,交谈问

  候记忆之语,坐于一面。

  一六  坐于一面之须尸摩,向彼等诸比丘作如是言曰:‘诸尊者来诣世尊处曾白云:

  ‘我等已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已达于完全智,此为真实

  耶?’‘友!唯然。’

  一七  ‘然则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享受种种之神通耶?--一为多、多为

  一、显现变为隐没,越墙、越垒、穿山、无障碍,恰如行空出入地下,于水中不分

  水而行如走于地上。趺坐于虚空,恰如有翼之鸟。有大神力,大威力,于日月以手

  触捉,以此身行77于梵界耶?’

  一八  ‘然则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耳界,对人天之两音、

  远音、近音、皆闻之耶?’

  第一 因缘相应                                       一四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四四

  ‘友!并无此事。’

  一九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心,对他众生之心,他人之心,得予把

  握知之耶?--有贪心知为有贪心,离贪心知为离贪心,有嗔心知为有嗔心,离嗔

  122 心知为离嗔心,有痴心知为有痴心,离痴心知为离痴心,集注心知为集注心,散乱

  心知为散乱心,大心知为大心,不大心知为不大心、有上心知为有上心,无上心知

  为无上心,寂静心知为寂静心,非寂静心知为非寂静心,解脱心知为解脱心,非解

  脱心知为非解脱心耶?’

  ‘友!并无此事。’

  二O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忆念种种宿住耶?譬如一生、二生、三生、

  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种种成劫、

  种种坏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

  如是之食,经验如是如是之苦乐,得如是之寿。彼殁于其处,而生于此处。于彼处,

  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经验如是之苦乐,得如是之寿。

  彼殁于其处,生于此处。’如是详细种种宿住、悉忆念耶?’

  ‘友!并无此事。’

  二一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眼,见众生之殁,见

  123 生时之劣、胜、美、丑、好、恶,如众生之如业行耶?实汝等尊者,对‘此等众生,

  身恶行具足,语恶行具足,意恶行具活A骂圣者、邪见、执持邪见业,故彼等身坏

  命终,生于苦处恶趣、无乐处、地狱。’又实汝等尊者对‘此等众生,身善行具足、

  语善行具足、意善行具足、不骂圣者、有正见、执持正见业,故彼等身坏命终,生

  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得见众生之殁,生时之劣、胜、美丑、

  好、恶,得知众生如业之行耶?’

  ‘友!并无此事’。

  二二  ‘又,汝等尊者为如是知、如是见,对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得于身触而住

  耶?’

  ‘友!并无此事。’

  二三  ‘于今,尊者未到达此记说与此等之法者耶?’

  二四  ‘友!并无此事。’

  第一 因缘相应                                       一四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四六

  二五  ‘何以故?’

  ‘友,须尸摩!我等为慧解脱者。’

  二六  ‘我对尊者等此略说之义不能详知。如尊者等之所说,我对尊者等所略说之

  义,欲详知为宜。’

  124 二七  ‘友,须尸摩!汝无论对其知,或不知,我等为慧解脱者。’

  五

  二八  尔时尊者须尸摩由座起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二九  坐于一面之尊者须尸摩,将与彼等诸比丘之论议悉告世尊。

  三0   ‘须尸摩!法住智为前、涅槃智为后。’

  三一  ‘大德!我对世尊略说之义、不得详知,大德!如世尊之所说,我对世尊略说

  之义,欲详知为宜。’

  三二  ‘须尸摩!汝无论知或不知,法住智为前,涅槃智为后。须尸摩!汝云何思惟?

  色为常耶?或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三  ‘又,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

  ‘大德!是苦。’

  ‘又,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大德!并无此事。’

  三四  ‘受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五  ‘想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行是常耶?或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七  ‘识是常耶?或无常耶?’

  125     ‘大德!是无常。’

  ‘又,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

  ‘大德,是苦。’

  第一 因缘相应                                       一四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四八

  ‘又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大德!并无此事。’

  三八  ‘须尸摩!然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色,

  对一切之色,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须以如实

  正慧、对此作视。

  三九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对受……

  四O   对任何之想…

  四一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行、一切诸行,

  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

  四二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识、对一切之

  识、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须以如实正慧、对

  此作视。

  四三  须尸摩!多闻之圣弟子,于色如是见而厌离、于受、于想、于诸行、于识亦

  厌离,生厌离、离贪、予解脱,于解脱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

  已作,更不再生。’须尸摩!汝见:‘缘生而有老死’耶?’

  ‘大德,诚然。’

  四四  ‘须尸摩!汝见:‘缘有而有生’耶?’

  ‘大德,诚然。’

  四五  ‘须尸摩!汝见:‘缘取而有有’耶?’

  ‘大德,诚然。’

  126 四六  ‘须尸摩!汝见:‘缘爱而有取’耶?’

  ‘大德,诚然。’

  四七  ‘须尸摩!汝见:‘缘受而有爱,缘触而有受,缘六处而有触,缘名色而有六

  处,缘识而有名色,缘行而有识,缘无明而有行’耶?’

  ‘大德,诚然。’

  四八  ‘须尸摩!汝见:‘缘生灭而有老死灭’耶?’

  ‘大德,诚然。’

  四九  ‘须尸摩!汝见:‘缘有灭而有生灭’耶?’

  第一 因缘相应                                       一四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五0

  ‘大德,诚然。’

  五O  ‘须尸摩!汝见:‘缘取之灭,而有有灭,缘爱之灭,而有取灭,缘受之灭,

  而有爱灭,缘触之灭,而有受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

  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缘行之灭,而有识灭,缘无明之灭,而有行灭’耶?’

  ‘大德,诚然’。

  五一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享受种种之神通耶?--一为多、多为一、

  显现变隐没、超墙、超垒、穿山、无障碍,恰如行虚空。出入地中恰如水中,不分

  水而行,恰如行于地上,趺坐于虚空,恰如有翼之鸟、有大神力、大威力,以手触

  捉日月,以此身行梵界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二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耳界、闻人天之两音、

  127 远音、近音耶?’

  u大德,并无此事。’

  五三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如以心把握他之众生,他人等之心耶?--对

  非解脱心知是非解脱心,对解脱心知是解脱心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四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忆念种种之宿住耶?譬如一生……如是详细

  忆念种种之宿住耶?’

  ‘大德,并无此事。’

  五五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眼,如众生之殁……众

  生之如业行耶?’

  ‘大德,并无此事也。’

  五六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对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以身触而住耶?’

  ‘大德,并无此事也。’

  五七  ‘须尸摩!今此未能到达此记说,与此等之法者,须尸摩!我等实行于此。’

  六

  五八  尔时,尊者须尸摩,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曰:‘大德!罪克服于我。我如是,

  对善说之法、律,如是法之盗人而出家,愚而无知、为不善者。大德!我世尊,我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五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五二

  对其罪知是罪,78愿予与领受,而于未来无再犯。’

  五九  ‘须尸摩!汝为罪所克服,汝于如是善说之法、律,如为法之盗人而出家为愚

  而无智,是不善者。

  128 六O  须尸摩!譬如、捕犯罪之盗贼,遂于王之前而示曰:‘大王!犯罪之盗贼带

  来矣。对彼应课以王所欲之刑罚。’王对彼者如是曰:‘汝等将此者,去以强绳坚

  缚后手,剃为秃头,鸣击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回曳领,由南门出,于城

  邑之南,而刎其首。’如是臣等,将彼人以强绳坚缚后手,剃为秃头、鸣击小鼓,

  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回曳领,由南门出,于城邑之南,而刎其首。

  六一  须尸摩!汝对其如何思惟耶?彼人为此经验苦、忧耶?’

  ‘大德!诚然。’

  六二  ‘须尸摩!彼人为此虽受苦、忧,但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为法之盗人出家者,

  对此将受过苦之报与剧报,乃至堕地狱。’

  六三  ‘须尸摩!汝见罪为罪,如法悔过。我等将摄受领纳。须尸摩!于圣律,对见

  罪为罪如法悔过者,增长功德,于未来入于律仪。’

  此颂曰:

  所谓二无闻

  及子肉有贪

  城邑触芦束

  憍赏弥膨胀

  第十须尸摩。

  129             第八 沙门婆罗门品79

  [七一] 第一 沙门婆罗门义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曰:

  三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集,不知老死灭,不知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五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五四

  趣老死灭之道迹者,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非是沙门,于婆罗门非是

  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不能自知、实证入而住。

  四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知老死……知道迹者,诸比丘!彼等沙门、

  婆罗门,于沙门为沙门,于婆罗门为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

  之义,于现法自知、实证入而住。

  [七二~八0] 第二~第十 不知(之一)

  ……舍卫城……

  ……不知生……

  ……不知有……

  ……不知取……

  ……不知爱……

  ……不知受……

  ……不知触……

  ……不知六处……

  ……不知名色……

  ……不知识……

  130       [八一] 第十一 不知(之二)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自知,实证入而住。

  此颂曰:

  所谓由十一          四谛之分别

  沙门婆罗门          第八乃为因

  本篇之颂曰:

  佛陀食十力          乃至迦拉罗

  第五于家主          树品与大品

  最后之第八          沙门婆罗门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五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五六

  第九 中略品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八二] 第一 师

  一  世尊曰:‘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老死,是不见者,为于老死如实之智,则不能不

  求师。又不能如实知老死之集,是不见者,为于老死如实之智,则不能不求师。不

  能如实知老死之灭,是不见者,为于老死灭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趣

  老死灭之道迹,是不见者,为于趣老死灭道迹如实智,不能不求师。’

  一切凡如是者中略之。

  131 二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生,是不见者……

  三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有,是不见者……

  四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取,是不见者……

  五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爱,是不见者……

  六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受,是不见者……

  七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触,是不见者……

  八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六处,是不见者……

  九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名色,是不见者……

  一O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识,是不见者……

  一一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行,是不见者,为于行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

  实知行之集,是不见者,为于行集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行之灭,是

  不见者,为于行之灭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不能如实知趣行灭之道迹,是不见者,

  为于趣行灭之道迹如实之智,不能不求师。’

  凡对四谛亦应如是。

  [八三] 第二 学80

  一~一一  ‘诸比丘!不能如实知老死,是不见者,为于老死如实之智,不能不学。对

  四谛亦复如是,而中略之。

  [八四] 第三 瑜伽

  一~一一  ……不能不为瑜伽行。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五七

  相应部经典二                                        一五八

  132       [八五] 第四 欲

  一~一一  ……不能不为欲。

  [八六] 第五 努力

  一~一一  ……不能不为努力。

  [八七] 第六 不退转。

  一~一一  ……不能不为不退转。

  [八八] 第七 热诚

  一~一一  ……不能不为热诚。

  [八九] 第八 精进

  一~一一  ……不能不为精进。

  [九O] 第十 不拔

  一~一一  ……不能不为不拔。

  [九一] 第十一 正念

  一~一一  ……不能不为正念。

  [九二] 第十二 正心

  一~一一  ……不能不为正心。

  [九三] 第十三 不放逸

  一~一一  ……不能不为不放逸。

  此颂曰:

  师学及瑜伽           欲努不退转

  133              热诚与精进           不拔与正念

  正心不放逸           十二中略经

  另有十二经           分百三十二

  称之为中略           就四谛而言

  于此中略之要目终。

  此颂曰:

  第一 因缘相应                                       一五九

  相应部经典二                                        一六O

  师学及瑜伽           欲第五努力

  不退转热诚           谓精进不拔

  正念与正心           不放逸十二

  如中略经终           其他有十二

  百三十二经           所谓中略者

  则对于四谛           中略纲目终

  第一 因缘相应 注

  1 参照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五a)[以下如次略出。]

  2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五a)。

  3 邪道迹(micchapatipada)不导涅槃之道迹(aniyyanika-patipada)谓缘起法之顺观。(SA.P19)

  对此之正道迹(sammapatipada)谓缘起法之还观,SA.P19)。

  4 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一一、一O一a)。

  5 五~九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二、一O一b)。

  6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七九。)经最初有‘一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之一文略而直入本文开始’

  ‘二 诸比丘!云云’。

  7 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二、一O一c)。

  8 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二、一O二a)。

  9 十三、十四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九a)。

  10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五c)。

  11 方便(upaya)于方便有爱见之二。爱与见则由我,我所等之相,以囚于三界之法。谓之方便。(SA.

  II.P.33)。

  12 ‘我之我云云’于原文“attamam eti“应读为“atta na me ti“.

  13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一OOc)。

  14 法随顺法(dammanudamma)者,谓含括大小之法。

  15 若云云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二、一O一a)。

  16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六a)及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大正一四,七六八)。

  第一 因缘相应 注                                    一六一

  相应部经典二                                        一六二

  17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六b)。

  18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三c)。

  19 身者‘自己之有识身’外之名,色者‘他外之有识身。’。

  20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四b)。

  21 杂阿含四六(大正藏二、七七六a)。

  22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八a)。

  23 说随顺说(vadanunvada)原文虽有vadanupata此段之意是vadanuvada?‘然无难结者耶?’

  24 触云云,即谓‘缘触为经验’是无如此道理之意。

  25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三b)。

  26 佛陀品第一,再出第二经‘分别’者。

  27 见(ditthi)见道之意,(SA II.P.59)次之见(dassana)亦然。

  28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九c)。

  29 二九、三O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九a-b)。

  30 原文‘以知老死’重复。

  31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五b)。

  32 波罗延那[经]于原文有parayana为parayana。parayanavagga是含于经集(sutta-nipata)。

  33 ‘于此’者‘于此教’之意(SA.P.60)。

  34 威仪(iriya)者,谓‘达善行住’之意(SA.II.P.60)。

  35 此原文之idanti读为idami ti.

  36 不生者(bhuta)谓五蕴,(SA.II.p.61)。

  37 舍利弗云云此重复可不要。

  38 中阿含卷第五智经(大正藏一、四五一a)。

  39 于[因]尽云云,重复可略。

  40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九c)。

  41 ‘见’者,以智眼见,‘知’者,以慧知之。‘没入’者,依慧而入(SA.II.P.67)。

  42 法者,谓四谛法,或道智法(magga-hana-dhamma),四谛法或导智法不能导过未之道。更要观

  察智(pacca-vekkhana-hana)(SA.II.P.67)。

  43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九c)。

  第一 因缘相应 注                                    一六三

  相应部经典二                                        一六四

  44 三五、三六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一00a)。

  45 杂乱等皆与邪见同义语(SA.II.P.69)

  46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四a)。

  47 三八、三九、四O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一00a-b)。

  48 系着(nati)为渴爱。(SA.II.P.72)。

  49 圣法(artya naya)naya谓八正道及缘起法。

  50 饮酒(Sura-maraya-majja-pamadatthayi)sura(窣罗)‘酿酒以饮’(俱舍论一四)meraya(迷

  丽耶)谓酦酵酒。

  51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五c)。

  52 顺世派(Lokayatika)谓巧诡辩法之Lokayata。诡辩法之师(Vltandasatta)(SA.II.P.76)。

  53 世间之领域(lokayata)是loka+ayata(关于世间者)愚凡世间之领域,认为大也深也所行有见。

  (SA.II.P.76)。

  54 四九、五O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八b)。

  55 杂阿合一二(大正藏二、八二c)。

  56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0b)。

  57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0a)。

  58 杂阿合一二(大正藏二、七九c)

  59 五五、五六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七九b)。

  60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七九a)。

  61 住味观者,原文虽有adinavanupassino是assadanupassino之误。

  62 一~四 D,N,XV,1(南传藏长部经典二)之始同。

  63 六一,六二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一c-八二a)。

  64 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二、一O二b)。

  65 肉片干(vallura)取坚肉部份干之,多液汁之肉片(sondika)取骨或腱之部份为酒肉。(SA.II

  P.104)。

  66 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一O二c)。

  67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0b)增一阿含卷三十八(大正二、七一八a)。

  68 老死云云 原文重复可不要。

  第一 因缘相应 注                                    一六五

  相应部经典二                                        一六六

  69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二a)。

  70 取耶?否?原文(sammasatha no)但注为(sammasatna nu)。

  71 亿波提(upadhi)注为五蕴。(SA.II.P.119)。

  72 ‘我’于原文Atthato,但英译“as good“此应为之attato。

  73 杂阿含一二(大正藏二、八一a)。

  74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八c)。

  75 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六b)。

  76 完全智(anna)是阿罗汉果。(SA.II.P.126)。

  77 ‘行耶?’原文“vasam vattethati,应为va samvattethati.

  78 领受(samvarayati)原文误为samparayati。

  79 七一、八一、杂阿含一四(大正藏二、九九b)。

  80 八三、八四、杂阿含一五(大正藏二、一O一b)。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