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善意的低頭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8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阿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幾天去醫院看望生病的朋友,說話的時候正好進來一位戴著口罩的護士。朋友覺得自
己有點不舒服,於是就請護士拿一支體溫計來重量一下體溫(半個小時之前他剛量過體溫)
。護士說一聲知道了,然後就出去了。朋友等了十多分鐘還不見護士拿體溫計來,不免有些
生氣,於是就按了床頭的鈴,鈴聲過後,護士來了。朋友見其空著手非常惱火,高聲說道:
「要你們護士是做什麼的?拿一支體溫計都不會拿!」進來的護士先是一愣,然後輕聲地問
了一句:「請問您是不是要體溫計?」朋友氣衝衝地說:「是的,我十分鐘前就跟你說過一
遍了。」護士連忙道:「哦,真是對不起,我忘記了,這就給您去拿。」然後她就走出了病
房去拿體溫計。
  待她離開之後,我對餘怒未消的朋友說:「你弄錯了,其實剛才這個護士不是開始來查
房的那個護士。」朋友搖搖頭,說沒有注意。我說:「雖然她們都戴了口罩,但這個護士是
個長頭髮,而十多分鐘以前的那個護士是短頭髮。」朋友仔細想了想,點頭稱是,說兩個護
士的口音也不一樣,後面的一個顯然要輕柔許多。
  之後,當長頭髮護士拿著體溫計送到病房裡來的時候,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護
士小姐,很不好意思,剛才不應該衝你發火。」護士笑笑:「沒關係的,我們的工作有疏忽
的地方,也請您原諒。」
  在離開病房乘電梯下樓的時候,我又碰到了這位長頭髮的護士,她已經摘掉了口罩,露
出清秀的面龐。我向她點頭示意,然後略帶讚賞的口吻和她說:「你剛才可是代人受過啊。
」她微微地一笑,說:「沒什麼,人在生病的時候總是心情不好,這個我能夠理解。有些事
情,低一低頭就過去了。」

  善意退讓 高尚人格

  是啊,生活中,常有一些莫名的委屈,會讓人怒火中燒;常有一些無中生有的謠傳,會
讓人劍拔弩張。可是,誠如這位護士那樸實的話語一樣,用一分豁達的胸懷來包容一下,「
有些事情,低一低頭就過去了」。但這低頭,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更不是投降,而是善
意的退讓,是一種極高的人格境界。
  這使我想起了明代高僧憨山德清,他曾寫了一首《醒世歌》,其中就有這樣的一段:「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
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相互之間總要發生一些矛盾和問題,多多少少都會碰到不合心意
或者被人侵犯、受人委屈的事情,此時心中產生不快、生氣或者惱怒的情緒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如果我們不控制自己的情緒,發火甚至以同樣的手段去回敬對方,結果不僅不能讓我們
擺脫困境,反而會讓矛盾激化,會使問題擴大,會令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的糟糕,這恐怕不
是我們想要的。那要怎樣做呢?憨山大師告訴我們:「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低頭稻穗 昂頭稗子

  仔細的想一想,這個世間的確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的不如我意之事和不如我意之人,
也往往意味著有人得即有人失,有人歡喜也會有人愁。但是佛法告訴我們一切皆無常,就算
我們爭來強勝,就算我們百般計較,千般對付,最後有誰免得了這個四大結合的身軀的無常
離散呢?有誰會永遠守著這種種長短是非不死呢?不管是你的還是我的,還不都歸於一個「
無」嗎?如果能夠想明白這一點,只怕再多的是非、長短也都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憨山大師讓我們在人情事故方面,在無關原則和不礙大局的時候,「吃些虧處原無
礙,退讓三分也不妨」。吃虧是福,這個福是拿當下吃的虧來換得的果報,這種果報既顯示
了我們博大的心胸,也使我們的精神道德層面得以提升一個高度。
  諺語說:「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
果實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同樣,我們在做人方面,如果在
修養、品德等方面達到了一定的積累,就會令自己的人格達到成熟,就會懂得謙讓和包容。
就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以善意的退讓來化解那一觸即發的無明怒火,令那
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消於無形。
  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想犯下錯誤,之所以會犯下錯誤,乃是他的無知」。如果有人犯
下錯誤,我們要學會去關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怒、生氣、
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無知的錯誤。所
以一次善意的低頭,真的不是懦弱和畏縮的表現,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
慧、大境界。

  自明自主 點亮心燈

  想要做到「善意的低頭」,首先要對自己有個清醒而深刻的認識,自己做得了自己的主
。自己的心情和所做決定,不會經常受外界的影響。比如他人一句讚美,便洋洋自得;他人
一句謗言,便怨恨瞋怒;自己的喜怒哀樂為他人所左右,自我也就完全喪失了。所以要自明
自主,把自己從這種受外界左右和干擾的黑暗中解放出來,以佛法的智慧點亮自己的心燈,
正如宋代的茶陵郁禪師所言:「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
朵。」善意的低頭,還要在退讓之後,及時放下,不要後悔,也不要自責。
  為什麼現在有許多的人感歎活著太累?因為放不下的事物太多了。「雖然每個人的口袋
裡都有一大串鑰匙,但其實未必富有,鎖住了自己倒是真的。」所以我們必須以布袋和尚放
下包袱的精神毅然地放下塵情世故,不為那些得失而失去一顆清淨的心,才能擁有真實的生
命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丟掉包袱 輕裝前進

  有位哲人說過:「在人生旅途中,大事應該弄清楚,小事則應如過眼雲煙般忘卻掉。這
樣才能使人煥發精神,丟掉包袱,輕裝前進。」的確如此,在我們的生活的周圍,人們常常
因為一些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而引發很多不愉快。遇到這種情況,你千萬別以各種理由在事
過之後仍心存怨恨。因為健康專家認為:怨恨情緒可使人產生頭痛、疲倦、消化不良和嚴重
失眠等症狀。
  醫學家在長期的觀察研究後得出結論:心存怨恨的人會比心情愉快的人住院次數更多。
心理學家則規勸人們:愛產生愛,恨產生恨。怨恨猶如一股潛於心河間的濁浪、一片籠罩於
心田上的陰雲,它給人增添鬱悶、加重悲愁,使人難以發現和體味生活的美好,並將人封閉
在苦惱的深淵中,怨恨會像毒素一樣侵蝕危害人們的心靈和生命。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應當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及時的放下這些包袱,把它們從心靈
的角落徹底清除出去,讓真誠和歡樂的陽光溫暖、照亮我們的行程。而善意的低頭會帶給我
們心靈的躍升和精神的解縛,使我們的生命展現出一種新的境界,這種境界令我們的生命無
限的寬廣、自在且無掛礙。
                         第413期 100年4月發行

标签:善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