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论形色特征在藏式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艺术呈现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嘉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论形色特征在藏式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艺术呈现

  陈嘉全

  摘要:从形与色两方面探求了藏式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特点,呈现藏族各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共性,总结出一定的形色规律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形;色;建筑;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14”文献标识码:A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艺术意志的体现。形与色也是建筑艺术中古老而含义深刻的部分。它跨越的领域触及到文化艺术、历史、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形与色的装饰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建筑装饰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力,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形色所产生的特定形式和秩序,揭示了建筑的风格和类型上的特征。藏式建筑的形色所表现出来的华丽的装饰图案和神秘的造型等元素充分体现出了藏式建筑特有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意蕴,对人类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及内涵。

  1 形之体现

  1.1 藏式建筑的外形稳定而坚固

  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鲜明的基本特点。自古以来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藏式传统建筑的外形一直遵循着稳定而坚固的特点。

  1.1.1 采用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的手法使形趋于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收分墙体。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栱,再用柱子支起斗栱,连续使用几个柱栱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见图1—1)

  图1—1收分墙体

  1.1.2 墙体的砌筑方法保证了形的坚固性

  墙体的砌筑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坚固性。一是加厚墙体。由于历史上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增加建筑高度,采用了加厚墙体的做法,如楚布寺主殿的墙厚有3公分,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墙厚有4公分,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二是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见图1—2)

  图1—2女儿墙上面的边玛草

  1.2 藏式建筑的布局富于变化,形式多样。

  1.2.1 建筑空间、结构、类型、屋面、平面的多变形式

  虽然藏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门窗套型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共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每一栋建筑,又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从空间上划分,有依山建筑、平川建筑等;从结构形式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建筑类型划分,有一层平房、多层楼房等;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从平面形式划分,有矩形、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见图1—3、1—4、1—5)

  图1—3平川平顶建筑

  图1—4依山而建的坡地建筑

  图1—5臧式坡顶民居

  1.2.2 建筑立面上的窗户大小和排列的多样性

  由于各地民俗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西藏七城市的不同区域,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如民居,拉萨有石墙围成的碉房,林芝有圆木做墙的木屋,昌都有实木筑起的土楼,那曲有生土夯垒的平房。窗是建筑立面的主要部分。窗的大小和窗在墙面的位置,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而定。居室的窗比较大,而附属用房的窗就比较小,而且窗的排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建筑立面上窗的大小和排列的高低所具有的不规则性和随意性,突出表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见图1—6)

  图1—6藏式建筑立面上窗的大小和排列的变化

  2 色之呈现

  2.1 藏式寺庙建筑以红、黄、白、茶色为主色调

  布达拉宫保持了藏族传统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浓厚的宗教色彩,浑然一体。布达拉宫表面色调以红、黄、白、茶色为主,并以红色为中心,不仅具有鲜明的装饰效果,还具有深刻的宗教含义。(见图2—1)西藏各地佛教寺院墙壁的颜色完全相同于布达拉宫的色彩布局。都是把红色的大殿设立在每座寺院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其他颜色的建筑都围绕这一中心。除红色之外,黄色建筑也非常重要。许多著名高僧活佛的住房或重要宫殿都是黄色,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中也处于十分显要的位置。

  对于崇尚红,黄色的由来,佛经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时,当时社会上认为红、黄色是最使人厌烦的色彩,但佛祖却把它们看作世上最好的色彩,并以红、黄色作为自己法衣的颜色,从此佛教的主体色彩便为红、黄色,寺庙建筑也不例外。

  图2—1布达拉宫呈现的建筑主色调

  2.2 藏式民居的色彩特点

  西藏民居经常采用白色的外表,大小门窗涂成黑色的边框,给人印象十分深刻。(见图2—2)有人说,这是因为西藏气候条件的需要,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也有人说是为了辟邪。演变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惯了。藏族民居的大门顶端一般是塔形门墙,门框是用三至四条不同色彩或图案装饰,在门框两边有画着各种漂亮的吉祥图案的门枋。民居的大门一般为黑色。

  藏式民居女儿墙的装饰也很讲究。一种是在女儿墙下排放木制的红色埤堄,用红综色木条作为墙端装饰。还有一种是在女儿墙下设双层埤堄和棕红木条,并在两层之间一米左右宽的空间图上黑色,然后画上白色原点组成的三角形或日月图案。

  图2—2白色的墙体黑色的门框

  2.3 藏式建筑室内装饰讲究工整、华丽、明亮

  西藏民居的室内装饰一般根据家庭的情况来定,大多都要选择鲜艳的色彩或复杂的图案,就连现代建筑材料上也要涂上艳丽的色彩并画上各种传统图案。在所有室内装饰中,最讲究的要属各家的佛堂。佛堂的墙壁一般由上下两种颜色组成,并在两色之间用红、黄、蓝画出一道美丽的彩带,墙的端部也要画上三色幔纹,并用珠宝图案串接。一般佛堂的柱子都漆成鲜红的颜色,柱头与木梁用蓝色作底,再在上面画上各种传统图案。

  每年的藏历新年,人们总爱把灶房打得干干净净,并在四周乌黑的墙上用洁白如雪的糌粑画上各式各样的象征吉祥的“雅嘎”画。内容主要有八宝如意、三角形的宝山、酒壶酒碗、装满金贝的金盘、日月、“巴扎”、“雍宗”等。有些只是一些星星点点的粉坨,有些在漆黑的梁柱上画上面粉画,同样都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见图2—3、2—4)

  图2—3灶房墙上的“雅嘎”画

  图2—4梁柱上的面粉画

  柱头装饰包括柱头、斗拱、大梁等部位的雕刻、彩绘。在藏族居室中柱子、横梁位置显要,因此对这部分的装饰在整个室内装饰中至关重要。无论高雅精致的殿堂还是普通百姓的民居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进行合理装点以求庄严、堂皇、舒适的效果。就拿寺庙集会大堂的柱头、横梁来讲,装饰十分考究。天花板下的椽子木顶端整整齐齐地、略有间隔地排列在大梁上方,用彩绘的办法进行装点。椽子本至大梁之间夹着两道横杠,其上道用累卷叠函凹凸方格木雕处理,下道横杠用莲花瓣依次排列的雕刻或彩绘完成,这种装饰是约定俗成的,上下图案不能随意调换。横梁上的装饰大多采用填充连接长方格来进行。横梁表面划分大小等同的长方格,这些连接的长方格内或填写梵文经文,或绘各种花卉,用这样的手段装饰大梁。

  柱头与横梁之间是斗拱,藏族建筑对斗拱的装饰非常讲究。斗拱分两层,上为长弓,下为短弓。斗拱长短两弓本身形状要精心雕搂,其表面也用雕刻着色的办法加以渲染,以求良好的装饰效果。斗拱装饰有简有繁,最简单的斗拱形状为梯形,这种不加任何雕饰的斗拱多见于底层的储存室内。而寺庙建筑大堂、佛堂之类重要殿堂内的斗拱是经过精心雕楼的艺术品,尤其是斗拱长弓形状千姿百态,通常见得较多的有祥云状,此外还有各种花瓣状,其装饰效果相当强。除了斗拱形状的雕刻外,表面上雕刻各种图案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长弓中心雕刻佛像,两边及边缘雕刻祥云、花卉、整个斗拱表面显得饱满、大方。

  藏式大门的门框装饰包含门框本身、门楣、门楣上的屋檐、门板等。藏族建筑大门装饰十分讲究,从屋檐到门坎都用雕、绘的手段充分加以装饰。屋檐用两道方本间隔排列,上盖青石片和黄土筑成底小头大的形状,它不仅有美观的装饰效果,而且起到防水作用。屋檐下是门楣,门楣上彩绘各种图案,门框的木构件上雕刻莲花花瓣和累卷叠函凹凸方格图案,这种图案处理形式大部分民居大门大同小异。门板为单开式,板门为了加固起见上、下分层钉铁条。门板一般涂单一色,不作绘画处理。除了这些装饰以外,门相上挂短绉帘,门框左右边缘墙上涂两道黑色竖条,每年过年前短绉帘要弃旧换新,黑色竖条与粉刷外墙一道重新涂漆,这是一般民居门框装饰。(见图2—5)

  图2—5臧式大门的彩绘

  3 藏式建筑装饰作品的艺术特性

  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是产生装饰的最古老最深远的原因之一,几乎所有的史前的装饰艺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藏式装饰艺术也如此。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佛教,在历史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不断变迁,几经兴衰,灿烂的佛教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对建筑装饰艺术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藏式装饰艺术的造型中,从图案纹样的取材上来看,主要采用写实图案、变形图案和植物图案。写实图案的塑造较为偏重自然,抓住对象的外在形态和特征,它在装饰作品中被广泛的运用。变形图案的表现手法上更着重表现对象的神态特征和意趣。对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等对象通过省略、夸张、添加、寓意、联想等手法大胆概括加工和变化以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效果。变形图案在藏式建筑中有着浓郁的装饰意味。(见图3—1、图3—2、图3—3)

  图3—1护法神殿的木雕头像窗饰

  图3—2护法殿的门饰

  图3—3上为墙体装饰;下为女儿墙的装饰

  无论哪类图案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更多的场合下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装饰作品中运用体现出其特有的形式美: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感,它都统一于变化统一的美的法则之中。藏式装饰作品以其明快、鲜明的装饰色彩,生动、简洁、抽象的图案化造型语言使之更能符合藏式建筑保持空间视觉上完整性的要求。当然这种原创性不是艺术家与生俱来或随手拈来的,它来自艺术家对他自身所处时代以及他所处文化环境的深刻关注以及他对艺术本体认知的结果,也应该有着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生活状态的关注和研究,同时艺术家个人经验的表露也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4 藏式装饰的工艺和材料与建筑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在藏式建筑装饰艺术作品的制作中,一开始就要把材料的选用考虑进去。至于用什么材料做装饰,其依据是建筑风格、功能、色彩、装璜用材、尺寸、光源等因素,必须体现出装饰作品和具体环境的协调之美,以及材质之美。如:青海塔尔寺佛教建筑,金顶鎏金,主墙面为琉璃砖,内部宽敞高大,加上各尊佛像和装饰品,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材料的选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主要是要选择那些有耐热、耐寒、不易褪色、质地坚硬易于清洗的材料。装饰艺术作品不同于其它画种,它能展示出其它美术形式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展示出它特有的材质美感。(见图4—1、图4—2)

  图4—1山南桑耶寺的灰色佛塔

  图4—2青海塔尔寺

  藏式建筑装饰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能随着建筑物的风格、建筑自身的用途等方面进行设计。作品本身的装饰因素、材质效果及表现形式,对作品以外的所有物体与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协调作用。其作用已不局限于作品本身,它和周围的一切组成整体的环境空间和风格,既适应了环境,又强化了环境。反之,那怕局部的作品再精彩,但和整体风格不协调,也是不好的。藏式建筑装饰艺术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建筑风格、装璜风格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藏族作为全民信教的民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不是把自己立为自然的对立面去改造和征服。反映在建筑形态上就是顺应环境的特征,变不利因素为创造的契机,不论体量、材料,还是造型、色彩方面都与环境十分协调,仿佛是那种特定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有机体,充满了人情与生命的韵律。

  总之,形与色在藏式建筑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受到人的情感和心态方面的影响,而人的情感和心态又来源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的积淀。特定的环境以其固有的内在秩序统辖着一切,甚至造就人们心理上的某些共性。各民族在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心理又造就了不同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个性。藏族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骠悍民族,它艺术的形色特征不仅有着高原各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共性,更是以形与色特征表述着这个民族对高原的一片赤诚。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感染着藏式建筑创作者更多地是抒发藏民族与自然和谐协调的那种情感,同时流露着艺术家对藏民族骠悍顽强的性格的一种如水般的柔情,更多地化作了淳朴和憨厚。形色在藏式建筑的呈现,细腻的表达使之产生了优美的肌理,丰富了层次,也大大增加了建筑装饰艺术的观赏性和建筑环境的协调性,通过形与色的完美的呈现,使人们感悟其文化、享受生活、乐在其中。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